首页 > 武侠修真 > 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36节

  让贺周知惊喜的是,此番进京殿试,竟偶遇温修文。

  一番交谈后才知,温修文辞官回乡没两年,京都那位四品官职的老恩师,便把他喊了来。

  弄了个七品的国子监博士一职,看似和七品县令一样,还没实权,然而意义非同一般。

  国子监是何等地方,朝中不少官吏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与其说在这当教书先生,倒不如说是为将来拓展人脉。

  稍微熬个几年,把人脉积累的差不多,便有很大机会转去六部。

  十年县令,动弹不得。

  如今辞官不干,反倒有了转机。

  温修文还特意询问了宋家的事,言称此番腾转挪移,算欠了宋家个人情。

  无论将来如何,这份情他算记下了。

  而在得知贺周知已娶妻,还是个丑媳妇后,温修文非但没有笑话他的意思,反而眼睛一亮。

  连连夸赞这个媳妇娶的好!

  贺周知不解其意,温修文并不多言,只笑道:“来年便知一二。”

  如今听到宋启山询问,贺周知朝着外面看去。

  换了衣裳,整理了仪容的于佩兰,仍然称不上好看。

  浑身上下,都透着俗气。

  贺周知眼里却没有嫌弃的意思,回答道:“确实很勤快,家中事务,几乎不用我过问什么,收拾的干干净净。”

  “有趣的是,从京城回来那天,一进门就见她拿着书在看。见我回来,慌的不行,好像做了什么天大的错事。”

  “我问她,你认识字吗?她说瞅了好几日,就认出一,二,三几个字。”

  宋启山听的哈哈大笑:“能认出这几个字也算不错了。”

  贺周知跟着笑了两声,道:“后来我又问她,既然看不懂,为何还要看呢?”

  “她说我马上就是进士老爷了,总不能太给我丢人。哪怕看不懂,也想试着多认几个字,多背几首诗。”

  宋启山微微点头,道:“那几日她确实来我这,偷偷摸摸找云儿和阿守教她背诗。”

  “背的悯农是吧?”贺周知越是回想,脸上的笑容越盛:“大哥是不知道,她说要背给我听,结果背到汗滴禾下土的禾字时,便磕磕巴巴,最后竟背成了汗滴河沟里。”

  两人不禁再次大笑出声,于佩兰在外面听到,忍不住好奇的看来。

  也不知道他们在说啥,干脆继续低头刷洗红薯。

  宋启山笑着,忽然道:“这一年你脸上的笑容倒是多了不少,说说吧,打算何时要个孩子?”

  说起这个,贺周知不禁叹气。

  “佩兰不愿意要。”

  “哦?为何?”

  “她说自己出身不好,生了娃娃还不够给我丢人的。让我找大家闺秀纳个妾,将来就专心给我们洗衣做饭带孩子。”

  宋启山听的微微皱眉,刚要说话,贺周知便道:

  “我可没说要纳妾啊,只是她不愿意要,有时候被逼急了,干脆抱着被子跑院里睡去。”

  宋启山有些无语,道:“你真是读书读傻了,她不要,你就不能偷偷的?”

  “怎么偷偷的?”贺周知不解问道。

  “把那肠衣悄悄扎几个眼……”

  贺周知听的眼睛发亮,猛地一拍巴掌:“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正说着,外面进来一人。

  正是年方十九的宋念顺,遗传了宋启山的刚正面孔,但眼神却彪悍的多。

  块头粗壮,平日走路上,野狗见了他都得夹着尾巴掉头跑。

  一进门就喊着:“什么没想到?给谁扎眼?”

  宋启山怎好和他说这些,问道:“年货可都送完了?”

  这两年宋家每逢过年,便会给家里的佃户和长工送些米油猪肉。

  也不算多,一家大概五两银子,加起来也就二百两左右。

  今年收成比去年更好,净利已有两千七百两。

  花个二百两博取人心,算不上多,还能让佃户和长工们来年干活更用心,何乐而不为呢。

  在花钱的事情,宋启山向来大方,不像其他家地主整日抠抠搜搜的。

  在他看来,钱不是靠省吃俭用和抠门得来的。

  千金散尽还复来,审时度势,想法子赚钱才是正道。

  “送完了。”宋念顺伸手捏了块现卤的猪头肉,飞快后退躲开宋启山拍来的大手。

  嘿嘿笑着把肉填进嘴里,随便咬两下便咽进肚子。

  见宋启山瞪眼,他连忙道:“爹,回来的时候听人说真要打大仗了。官道上大过年的都是兵马粮草,你说大哥今年还回不回来?”

  听到这话,宋启山也没心思再去计较其它,微微皱眉:“回不回来,也莫要在你娘面前多说!”

  “这我知道,肯定不多嘴。”宋念顺道。

  宋启山没再说话,沉思不语。

  宋念丰今年能否回家,谁没人知道。

  从开春到现在,经常听说边境那边打的热闹,梁国和陈国都死伤不少。

  倒不担心宋念丰出什么事,每年最少两次祖宅赐福,可一次也没落下。

  有祖宅庇佑,应当能平安无事。

  只是不禁想起年中收完麦子,进入心神祖宅后,竟在宋念丰身边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简单解释下官位和物价。

  官位,战功之类的,只是以历史资料作为参考,并不会完全遵循历史,毕竟这是仙侠题材,不是历史文。

  物价的话也是一样,何况终极目标是长生仙族,无论银子多少,一旦修仙,其实意义不大,主要还是为了提升祖宅,积攒吉光的用途。

第34章 好一笔买卖

  明显是个刚出生半年的婴儿,身形模糊至极。

  祖宅第二间屋子,已然凭空多出了一堵墙。

  再来两面,便可以完整。

  宋启山立刻明白过来,自己当爷爷了。

  只是这孩子哪来的,如今在哪,一无所知。

  相比宋念丰在军中移情别恋,和其他女子有了子嗣,宋启山认为,那孩子更可能来自于王家!

  尤其想到宋念丰走后,他去王家时,王永良那极其仇恨的态度。

  都说他要把闺女嫁给隔壁县主簿,结果却不了了之。

  现在看来,怕是宋念丰夺了人家闺女的清白。

  事后宋启山想去王家一探究竟,见王永良已是满头白发。

  王家宅院的外墙有两年未曾修整,青苔遍布,白碱铺面。

  当宋启山问起王楚玉时,王永良也只淡淡的回了句:“王家的人,不需要你们瞎操心,以后莫要再来了。”

  没有骂,也没有恨,只有心灰意冷的死寂。

  过了几日,宋启山又悄然而至。

  这次没有敲门询问,而是找了附近一棵大树窜上去,蹲到天蒙蒙亮,看到王楚玉端着一盆尿布出来涮洗。

  头发盘成了妇人模样,曾经俏丽的脸上,多了分成熟,也多了几分憔悴。

  王永良从屋里出来看到,过去一脚将盆踢翻,压着嗓子骂道:“整日洗这没卵用的鏖糟!”

  王楚玉一声不吭,起身将不知被踢翻多少次的木盆拿回来,重新放水。

  屋里传来隐约的婴儿哭声,王永良又凶狠骂着:“再让那小畜生出声,非淹死他不可!”

  看到这,宋启山已经了然于心。

  他没有强行闯入王家,因为清楚这件事对王永良打击有多大。

  虽说将家族复兴的重担强行压在女儿身上,实属不合理,但从王永良个人角度而言。

  这个孩子的出生,等于绝了一切希望。

  后来,宋启山在镇上偷偷找了几个嘴严的农户,有卖米的,卖蔬菜的,也有卖肉的。

  每日挑着担子挨个从王家门口路过,价格十分便宜。

  王永良未曾想到,这是宋启山的安排。

  家里银子已经耗的七七八八,所剩无几。

  还能买得起吃的,全依仗王楚玉每日纳鞋底,绣花红,赚那几文薄利。

  倘若以宋念丰参军时间来算,那孩子如今也该一岁多点了。

  “大哥。”贺周知的声音传入耳中。

  宋启山看过去:“怎么?”

  贺周知道:“年前和你说的事,考虑如何了?”

  或许因为战事吃紧的缘故,下半年县衙派人四处张贴告示,要提升赋税。

  其中田税提了五成,之前一亩地春秋两次赋税,每次交四斗,现在得交六斗。

  梁国一斗十二斤,六斗便是七十二斤,合计每年一百四十四斤!

首节 上一节 36/2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山雀开始七十二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