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37节

  固安村的地,多半为良田,每亩产量约能有个二三百斤左右。

  听起来十二斗好似不多,实际上除去人工,种子,除虫除草这些成本,一亩地剩不了多少。

  另外朝廷还多了一项丁税,即按人头交税。

  十六岁以下,每人每年二百文。

  十六岁以上,每人每年四百文。

  算下来哪怕一家三口,光丁税就得一年掏一两银子出来。

  一亩地哪怕丰产,每年也就二三两银子的利润。

  对那些只有一两亩地,家中却有四五人的农户来说,压力相当大。

  倒也有胆大的跑去县衙问,不是已经收了徭税,怎么又来个丁税?

  结果直接被已经转为县令的原主簿卢子桥打了五板子,还让他给村里人带话。

  徭税是徭税,丁税是丁税,岂可混为一谈。

  如今朝廷危难之际,不让你们上阵杀敌,已是陛下天恩浩荡。

  若再有人敢质疑,可就不只是五板子了。

  而其他如市例税,农器税,牲畜税等等,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一次秋税收缴,许多农户哀声哉道。

  年关将至,有的人家连年货都买不起,一家四五人吃几颗鸡蛋便算开了荤。

  这样的地,实在种不下去。

  不少人便起了心思,想把地卖给村中地主。

  但又不舍得田产,不知谁出的主意,跑去找贺周知,提了个折中的法子。

  地先卖给宋家,他们给宋家当佃户,由宋家缴纳丁税。

  等赋税降了,再原价买回来田产,到时候宋家可不能不卖。

  这样的条件让其他地主听了,嗤之以鼻,饿死你们活该。

  连贺周知都觉得,有些苛刻。

  赋税高的时候,让宋家替你们扛。

  赋税降了,你们再拿回来继续种?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但都是相处数十年的村民,还有几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出面,贺周知抹不开面子,只好来找宋启山。

  他自然不会要宋启山必须答应,只把村民们的想法说了说。

  至于愿不愿意买,那是宋启山的事情,他不会过问。

  这次询问,同样是村民们连番上门催的好多次,贺周知才不得不问。

  宋启山道:“已经和你嫂子商量过,买是可以买,但他们得尽心尽力。种的好了,我还按从前的租金收,种的不好,我就把丁税加到租金里去。”

  “另外,这些地最少在我这十年以上,才准赎回去!”

  固安村的地多半是良田,但和宋家经过十年精心翻整的富田相比,已经算下等了。

  改善土地需要时间,最少两三年。

  十年时间,哪怕赋税再有提升,宋启山也能赚点。

  贺周知一听,顿时高兴起来,道:“他们肯定愿意啊,收成多了,他们也能吃饱饭,怎会不肯!”

  “大哥,这事若成了,你不但是咱们固安村第一大地主,还是第一大善人了!”

  原先宋家在收购陆家和其他农户的田产,又自己开垦了几十亩荒地,田产已经超过许家的一百二十亩。

  而这些农户手里的田产,虽然分开看不多,若合起来,少说也有一百亩。

  二百多亩田产在手,相比刚继承家业时,增长了最少六倍!

  这还没算药田,畜牧,酒铺之类的产业。

  若都算上,宋家资产比十年前,何止多了十倍?

  想了想,宋启山又道:“你回头问问他们的地产卖不卖,若卖的话,说个公道价。和田产一样,什么时候收回田契,就什么时候收地契。”

  “那住……”

  “还让他们住着,一年给一文钱算租金,但房屋修缮我可不管。”宋启山道。

  贺周知听的眼睛发亮,更满脸佩服。

  干脆站起身冲宋启山拱手行礼:“大哥之善,天下莫过于此。贺周知代父老乡亲,给大哥磕头了!”

  说着,他真要跪下来磕头。

  宋启山一把扶住他,笑道:“大过年的,你是想跟孩子们抢压岁钱?莫说太多,陪我多喝几杯就是了。”

  贺周知郑重道:“小弟必陪大哥一醉方休!”

  他哪里明白,宋启山虽有帮村民的心思,但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地产增加,来年吉光积攒也会更多。

  区区银两,对宋家来说已经不足为虑。

  祖宅扩张,吉光增加,才是正儿八经的好处!

  这笔买卖做成,固安村的大半资产,便全落到宋家手里了。

  新书期的每日追读很重要,义父如果不是正在高考的才子才女们,还请每日追读最末章节。

  携宋家老小,给义父们磕一个!

  梆!

第35章 大年夜 求追读!求月票!

  一道道热菜,端上饭桌。

  待八道热菜上齐,连于佩兰都被喊进来了。

  宋念云和宋念守还在灶房里就着余火烤红薯,隐约可以听到姐弟俩嘻嘻哈哈的声音。

  谢玉婉要去喊,被宋启山拉住:“二宝,去叫弟弟妹妹过来吃饭。”

  宋念顺二话不说,起身朝着灶房跑去。

  他性格如雷,风风火火。

  进了灶房,顿时听到里面传出宋念云的惊叫声:“二哥,你干什么!不准抢,那是给阿守烤的!”

  宋念顺颠着几个刚从灶台里扒拉出来的烤红薯,胡乱拍了拍上面粘着的草木灰,不顾热气腾腾,便一口咬上去。

  顿时烫的直往嘴里扇风,却还不忘喊着:“好吃,好吃!”

  宋念云拉着宋念守跑过来,进门便要告状:“爹,你看二哥,又抢阿守东西吃!”

  宋念顺嘿嘿一笑:“我不抢,你们俩得什么时候才能来,全家都等着呢。”

  宋念云看去,见几个长辈果真都坐好了,连忙吐了吐舌头,拉着宋念守去往谢玉婉旁边。

  经过宋念顺旁边时,还不忘顺势踢一脚:“坏二哥!”

  宋念顺不以为意,跟着过去坐下。

  宋启山的手刚摸上酒壶,便听到谢玉婉有些犹豫的声音:“要不要再等等?大宝说不定能赶得回来。”

  宋启山的手,从壶把上撤回来,点头道:“那就再等等吧。”

  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各自找了个话题聊起来。

  又等了大半个时辰,宋念守的肚子咕噜噜直响。

  宋念云连忙拿了烤红薯给他:“阿守先吃这个。”

  “不,我也想等大哥回来。”宋念守摇头推开。

  那年宋念丰参军,就属他后来哭的最狠,嗓子哑了七八天才好。

  谢玉婉知道再等下去不太妥当,便道:“还是先吃吧,或许吃完饭,大宝就回来了。”

  宋启山嗯了声,正要拿酒壶,宋念顺便起身:“爹,我来!”

  给宋启山,贺周知,于佩兰挨个倒了一杯,宋念顺这才给自己满上。

  这两年他也学会了喝酒,酒量还很不错。

  谢玉婉不喜欢酒味,便和宋念云,宋念守以茶水代替。

  简单碰了杯,便各自夹菜。

  只是谢玉婉的眼睛,时不时便瞥向院门。

  多么希望下一刻,便看到熟悉的身影。

  只是等到吃完饭,也没等来想等的人。

  晌午过后,江宝瑞一家子过来了,然后是许家,马家,李家等地主。

  男人们玩起了叶子戏,女人们则磕着瓜子,喝着茶水闲聊。

  所谓叶子戏,便是纸牌的一种,也叫长牌。

  八十张牌,玩法很多,规则也很多。

  宋念云和宋念守在旁边看了会,便被于佩兰拉走,非要把“琢”和“器”字写会。

  这俩字她学了好几天,还是写不好。

  江云庆过来后,和宋念顺对视一眼,微微昂着下巴:“来?”

  “来就来!”

  两人并肩出门,没多久外面便传出拳脚相击的声响。

  村里的年轻人都跑来看热闹,时不时拍手叫好。

  宋家的院子虽不大,却是整个固安村最热闹的。

首节 上一节 37/2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山雀开始七十二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