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90节

  隆武朝廷的工部尚书郑瑄率众在城门归降,他跪在泥沙之中,博洛据马俯视,轻视道:“尔官在明朝若是大乎?兹不便用也,速去!”

  随后驱散郑瑄及其身后众人。

  礼部尚书曹学佺听闻清军进入福州,不愿降清,自缢而死。许多留守福州的官员都自杀殉国,或是跟随留守监国的唐王朱聿鐭从海路出逃,退往广州。

  消息传至杭州,满城震动,苏言虽然对此早有意料,但也是不忍扼腕叹息,许多拥护隆武的官员都痛哭流涕,为抗清前景不明而感到悲观。

  而张国维等支持鲁王的官员们虽然明面上悲伤,但心下不免惊喜——隆武帝崩,帝位空悬,鲁王重新复位的机会来了。

  在来到杭州后,他们能够明显感受到苏言在忽视冷落他们,本该属于他们的待遇也没有齐全。

  这让他们如何能够接受,只有重新迎回鲁王,他们才能恢复之前的荣华富贵。

  四月二十日,苏言一身素縞,于杭州设坛遥祭隆武及其后妃,鲁王朱以海等省城官员也都参与。

  在祭典过后,张国维匆匆拦住准备返回府邸的鲁王,他直接跪倒在地,说道:

  “殿下,天子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请殿下复位监国,领导江浙抗清大业。”

  朱以海听言神色大变,连忙看向四周,伸手将张国维扶起来,道:

  “张阁老这是何意?本王已决意不再插手政事,更何况有嘉定侯在,哪里还需本王出任监国?”

  张国维坚持道:“殿下何必推脱?您身为天家贵胄,理应担起光复河山之重任,苏言虽是浙直总督,也无法阻止。”

  朱以海却是不为所动,摇头说道:“张阁老回去吧,有嘉定侯坐镇江浙,本王自是放心的,更何况,论血脉亲疏,也轮不到本王出任监国,休要再提。”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上了轿子,催促轿夫起轿回府。

  张国维看着他的背影,只能不顾形象地跺了跺脚。

第192章 拥立桂藩

  朱以海真的不想重新出任监国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他还是监国的时候,就过着奢华淫逸、声色犬马的太平日子,引用李寄《西施山戏占》的诗句就能描绘朱以海监国时的状况:

  “鲁国君臣燕雀娱,共言尝胆事全无。

  越王自爱看歌舞,不信西施肯献吴。”

  曾经过的有多么痛快自在,现在虽说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杭州,可却过得很是压抑。

  苏言虽然给他准备了一座府邸,也分配了许多奴仆,但并没有给他很多钱财供其挥霍,衣食无忧不假,还是缺少自由,寄人篱下。

  而且他心里也清楚,那些奴仆只怕是派来监视他的,他因此过得战战兢兢,不敢与曾经的旧臣接触。

  他的小舅子张国俊的惨状,他可没有忘记——还未离开台州时,苏言就以张国俊密谋杀害朝廷大员,直接将其斩首示众,首级悬挂在城楼之上。

  张国俊的死,可不仅仅是因为他密谋对付苏言那么简单,在朱以海看来,也有向他示威恐吓的意味在里面。

  因此,在张国维前来请他复位监国后,朱以海大惊失色,全然不敢答应下来。

  张国维在鲁王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轿子旁,准备乘轿回府,但还未等轿子被抬起来,他就听到外面响起一道陌生的声音。

  “轿内可是内阁首辅张阁老?”

  张国维面露疑惑,询问道:“本阁正是,汝是何人?”

  “奉督师之命,请张阁老前去总督府面见督师。”那人说道。

  张国维心中顿时咯噔一下,神色大变,但还是稳住心神,问道:“嘉定侯请本阁前去,可为何事?”

  “标下不知,还请张阁老移步。”

  听对方的语气,张国维知道自己是躲不过去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命令轿夫转而前往总督府。

  等他步入总督府时,苏言已经提前回来,坐在堂内处置政务,见张国维入内,他放下手中的毛笔,脸上似笑非笑,让张国维看不出他的真实情绪。

  张国维心中忐忑,理了理衣冠,抬手道:“不知嘉定侯请老夫前来,所为何事?”

  “是为鲁王之事。”苏言站起身来,严肃道:“而今天子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我想,这应该是张阁老此时的心中所想吧。”

  张国维很坦然的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同时,他也好奇起苏言的意图,难不成苏言也有拥立新君的想法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说不定能够说服苏言拥立鲁王。

  就在张国维跃跃欲试的时候,却听见苏言接着说道:“论血脉亲疏,鲁王殿下与先皇较远,无继大宝之理,此前出任监国本就不妥,本督拨乱反正,使鲁王归藩,而今又怎能再度犯错,请鲁王监国呢?”

  张国维听言眉头紧蹙,正欲辩解,苏言接着说道:“本督听闻桂藩尚存两广,若论血脉亲疏,桂藩与先帝(崇祯)一脉同为神宗所出,理应由桂藩即位。”

  “本督欲奏疏一封,命人送往两广,请立桂藩,若张阁老有意,可联名上书。”

  苏言之所以选择桂王朱由榔,而不是鲁王朱以海,更不是继任唐王朱聿鐭,也是有他的考量在里面。

  鲁王朱以海在江浙一带仍有影响力,立其为监国,就是给苏言自己找不痛快,虽然他占有绝对的兵权,但支持鲁王的官员也不少,以后不免会有一番扯皮。

  唐王朱聿鐭,苏言对此人的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隆武皇帝的弟弟,逃到广州后被拥立为帝,与永历内战。

  这种一看就短命的,不在考虑的人选里。

  而桂王朱由榔,此人生性懦弱,是最好的傀儡人选,而且他远在两广,相距甚远,无法影响到苏言的战略部署。

  张国维听了苏言的话,一时有些傻眼,他很想说苏言是不是脑子有毛病,非要舍近求远,立一个陌生的桂藩为皇帝。

  若是桂藩真的登基了,他也混不上从龙之功啊,人家只会倚重身边的大臣们,哪里还会考虑苏言这个相隔甚远的?

  这些话他也只能在心底说说了,见苏言态度不似作假,张国维踌躇着,最终还是暗自叹气,道:

  “嘉定侯所言有理有据,老夫哪有反对的理由呢?老夫愿与嘉定侯一同上书,请立桂藩。”

  现在他寄人篱下,也由不得他与苏言持相反意见,就算他执意想要拥立鲁王,没有苏言的允准,到最后也只会变成一场闹剧。

  而且看今天鲁王那个样子,也不像是敢接受他们的拥立,出任监国,张国维也只能选择放弃他了。

  ……

  随着拥鲁派领袖张国维带头“叛变”,拥立鲁王出任监国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而夏允彝的回信也送了过来,他虽然有意避嫌,但是在苏言的极力要求下,还是松了口,代替苏言向自己的那些好友写信,邀请他们来为苏言效力。

  陈子龙听说了这件事后,也主动和夏允彝一起写信,在他们二人的一同邀请下,同为几社成员的徐孚远、彭宾二人欣然接受,来到杭州拜见苏言。

  二人中,徐孚远曾经与陈子龙和夏允彝一起在松江起事,在苏松合并后,徐孚远并没有继续随军,而是回到家中。

  彭宾虽未参与抗清,但曾经出任推官,拥有一定执政经验,苏言对二人一番考校后,还是决定命徐孚远出任绍兴府同知,暂理知府事。

  彭宾则出任宁波府同知,暂理知府事。

  至于金华府与衢州府的知府,苏言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下,只能让张国维代为推举,这也算是他对原鲁王系官员的示好。

  杭州府作为省城,又有众多官员暂住,这里的知府必须由苏言的人出任,他便将准岳父夏允彝调任杭州知府,由他人补湖州知府。

  对浙江各地官员补任、任免的同时,苏言也不忘关注北边的清军动向。

  在苏言率军南下以后,清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就屡次率军攻打常州,试图迫使明军回防。

  但勒克德浑手中的兵力并不雄厚,再加上陈子龙见清军没有南下攻打湖州的打算,便率军入常州驰援。

  清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没能占到便宜,而眼见明军南下之势已无法阻挡,勒克德浑也只好选择撤军。

  四月中旬,清廷征南副将图赖率满蒙汉兵马两万渡过长江,归入勒克德浑统领。

  虽然得到了一股生力军,但勒克德浑并没有急着发起进攻,而是筹集粮草,同时调动兵马,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攻势。

第193章 抵常州

  清军在整军备战,苏言也没有闲着。

  在他南下攻略浙江的同时,统治区内的各州府都在有序招募军队。

  从二月到四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除去每个城作为守兵的两队人马,一共招募了40队猎兵、90队线列步兵、40队掷弹兵与40队猎骑兵、14队12磅步兵榴弹炮。

  作为守兵的两队人马都是在第一个月招募的长矛手,第二个月便开始招募线列步兵,而猎兵、掷弹兵与猎骑兵都是在最先占领的苏松二府招募。

  这所有的系统兵加起来,就有足足20400人,基于谨慎考虑,苏言还是决定先调这些新兵前往无锡备战。

  若是清军选择在第一、第二旅补员期间发起进攻,也可以直接驰援常州。

  而苏言也没有一直待在杭州,说起来他本来是准备打完博洛以后抽个空成亲的,吉日也差不多定在四五月。

  然而碰到了隆武驾崩,进入国丧期,苏言也只能将成亲的日子推迟到收复南京以后,等那个时候再成亲也不迟。

  将新兵调往无锡后,苏言也开始筹集粮草,准备先一步率领忠武镇和火炮北上。

  不过在他出发前,熊汝霖和郑遵谦两人突然在张煌言的带领下来到总督府拜见苏言。

  对于这两人的突然拜访,苏言老实说有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他疑惑的看着来人,还未开口,张煌言就主动说明了他们的来意:

  “督师,熊阁部和郑都督此次前来,是为了所部军备。”

  苏言了然,抬手招呼三人坐下,同时心中也不禁腹诽,这熊汝霖难道是觉得只身前来,自己不会同意给他军械,他才选择拉着张煌言一起来的吗。

  他心里想着,明面上并没有提及半分,而是直接问道:“熊阁部麾下有多少兵马,多少军械缺口?”

  熊汝霖没有开口,一旁的左都督郑遵谦起身答道:“回禀督师,我部义兵有兵员五千四百余人,但甲胄仅有不到两千,刀枪火器也大量缺少,许多士兵还使用最廉价的竹枪。”

  苏言一听,心下有些吃惊,他在从台州北上的路上也有简单观察过熊汝霖麾下的义兵,他虽然知道这义兵缺少装备,却没想到缺口这么大。

  他有些疑惑的问道:“还在台州时,本督便为精简的七千余正兵分发军械,熊阁部当时为何不提出来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苏言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个多余的问题,他正想打个哈哈换个话题,却听见熊汝霖坦然答道:

  “彼时两军合并,在下对督师还有些戒心,故而没有向督师索求军械,而今督师筹集粮饷即将北上,大战在即,又怎敢因此导致义兵将士缺少军械而枉死。”

  见熊汝霖这么直白说出来,张煌言和郑遵谦的脸色都变得微妙,前者眉头微蹙,后者有些担忧地看向苏言,生怕他会因此感到不满。

  不过苏言并没有因此而不满,他点了点头,道:“熊阁部如此诚实,真是难得可贵,本督知道阁部对是否拥立鲁王一事与我意见相左。

  此事早有定论,眼下应当集结全力光复江南,还希望熊阁部能抛开过往,与我竭诚合作。”

  “这是自然。”熊汝霖应道,“在下随督师北上,不正是为了光复南京么?”

  两人开诚布公,现场的气氛很快变得轻松起来,苏言也没有拖延,当即批了一张条子,允许熊汝霖和郑遵谦到杭州武库领取军械。

  杭州武库内的军械要么是原先明军产出,一直存放在里面的,要么是从清军手中缴获而来。

  这些装备在落到苏言手中以后,就一直存在武库里吃灰,没有用武之地,给义兵用也正好避免浪费了。

  在熊汝霖和郑遵谦二人离开后,张煌言犹豫片刻,还是用带着些许愧疚的语气说道:“督师,下官将他们带来,是不是让您难做了?”

  “怎么会呢?”苏言有些惊讶地看着他,不知道张煌言为什么会这么说。

首节 上一节 90/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