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91节

  张煌言斟酌着话语,说道:“熊阁部今日找到下官,对下官说明了义兵缺少军械的现状,希望下官能够帮忙向督师索求军械。

  下官也不忍义兵如此北上前线,与虏兵交战,便答应了熊阁部的请求,领他二人前来,却忘了熊阁部与督师之间的矛盾……”

  苏言听到这,哑然失笑,道:“哪有什么矛盾,玄著多虑了,不过玄著倒也太好说话了,日后可要小心,别被有心人哄骗了。”

  听苏言这么说,张煌言顿时涨红了脸,他虽然知道苏言这是友善的调侃,但还是忍不住为自己辩解道:

  “下官也是清楚好坏的,督师可莫要因此看轻了下官。”

  苏言只是轻笑,摇着头笑而不语。

  等熊汝霖所部的义兵领取军械并换装之后,苏言才率军开拔,北上常州。

  随军北上的除了张煌言、李元胤、熊汝霖与张名振外,还有新收的参军王翊、监察御史李长祥、左都督郑遵谦等。

  被苏言挑选带上的,无一不是在历史上坚持抗清,并取得战果的人。

  刘中藻没有与苏言一同北上,苏言认为浙江也需要有一个自己人坐镇,刘中藻与那些原鲁王系官员不是同一条路的人,让他坐镇浙江也能起到监视的作用。

  而刘中藻也清楚后方需要稳固的道理,便欣然接受了苏言的请求,坐镇杭州。

  大军北上,一路穿过湖州府、宜兴县,最终抵达常州府。

  此时的常州府还在半戒严状态,府城仅有朝向东边的通吴门与朝南的德安门两处城门打开,允许出入。

  这两个城门也部署了许多守兵,对出入城池的百姓和商队严加盘查,若有遇到行迹鬼祟之人,当场逮捕入狱。

  等苏言率军抵达常州时,已经是四月底了,他命郭波与熊汝霖在城南安营扎寨,自己带着一众官员在常州知府及守将们的欢迎下入城。

  再次见到阎应元,他的气色以及恢复的很不错了,看起来身上的伤也完全恢复。

  入城后,常州总兵向小兵和阎应元一起向苏言汇报过去与清军交战的战损比。

  因为他们提前坚壁清野,又提高戒备,清军几次进攻都没能占到优势,甚至连抢劫都没抢到多少。

  不过有一次,清军伪装成商队试图混入城中作为内应,在城门遭到盘查时漏了馅,直接将马车堵在城门,让守军无法关闭城门。

  而城外的清军趁机发起进攻,如果不是阎应元及时带队赶到,率兵将堵在城门的清兵歼灭,赶在清军骑兵冲过来之前关上城门,恐怕会酿成大祸。

  经过那一次,他们才决定先将除了通吴门与德安门之外的其他城门封闭。

第194章 桂王

  在汇报完以后,向小兵又提起了他们打探的敌军军情:“清廷似有大军增援江南,在不久前,就有上万兵马陈兵镇江。”

  苏言点了点头,道:“这件事我已知晓,陈彬来信,清廷征南副将图赖率军两万于四月中旬渡江,抵达南京。

  勒克德浑得了两万生力军,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兵迹象,但是我敢推断,不出一个月,清军定会向东攻来。”

  “督师,何不先下手为强,先集中兵力攻打镇江,夺取主动权?”李元胤提议道。

  苏言摇了摇头,道:“第一、第二旅眼下还在杭州休整,此时并非最好的开战时机。”

  眼下的常州,不算上陆续在无锡集结的那两万系统兵,还有驻扎常州的义武镇八个营5760人以及驻扎宜兴县的定武镇两千八百多人、驻扎无锡的金山卫军一千多人。

  再算上跟随苏言北上的熊汝霖部义兵五千四百余,以及忠武镇两千八百多人,整个常州就有一万七千多兵马。

  这乍一看倒是挺多的,但是真正的战斗力恐怕就只有义武镇和忠武镇八千多人,义兵就不用说了,定武镇与金山卫军也只是普通的明军。

  而苏言所要面对的将会是整个江南的清军,保守估计也至少有将近四万,向要稳赢的话,最好还是等第一、第二旅完成补兵。

  苏言将自己的考虑说出来后,众人也就没了异议,转而在苏言的命令下整军备战,操练兵马。

  明军在常州集结的动静没有瞒过勒克德浑和图赖,图赖第一时间就从镇江返回江宁,找上勒克德浑希望他能够下令发起进攻。

  但勒克德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面对图赖不解的目光,他回答道:“伪督师苏言出现在常州,就代表浙江已失,明军主力必然随其北返。

  此时宁徽等地兵马还未抵达,江(宁)镇(江)两地兵马不到四万,此时并非开战良机。”

  说完,他叹了口气,又道:“自苏言横空出世以来,我朝对其始终无法取胜,若是苏言还在浙江,我军便可趁机东征,可苏言北返,战机已失。”

  图赖听言,心中很是不屑,认为勒克德浑这是被苏言吓破胆了,这也难怪他会有这种轻视的想法。

  因为勒克德浑如今才不过二十七岁的青年,年纪轻轻便担任江南地区最高统帅,又没有立下能够令人信服的战功。

  图赖自恃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老将,又怎么会真的服勒克德浑这个“关系户”呢。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出言讥讽,因为苏言的战果也的确是不容小窥的,连尼堪、孔有德都死在他手里,博洛现在也生死未卜。

  如果连博洛都丧命,那就有两名贝勒死在苏言手中,这足以让整个清廷都为之震动。

  他想了想,还是耐着性子询问道:“不知大将军准备何时发起进攻?”

  “等徽宁总兵张天禄率兵前来汇合,不出半月,便可东征。”勒克德浑回答道。

  ……

  江南一时剑拔弩张,战火阴云密布,与此同时,广东地区虽没有战事,但也暗流涌动。

  四月中旬,隆武帝驾崩的消息传至赣南及广东等地,各地为之震动。

  两广总督丁魁楚是最先获知噩耗的人,得到隆武皇帝救驾命令的他已经率军抵达潮州,但没有见到皇帝的车驾,而是见到了策马仓皇逃入粤东的何吾驺。

  当何吾驺声泪涕下地告诉他皇帝于汀州驾崩的噩耗后,丁魁楚如遭雷击,面无血色,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失声道:

  “天子殉国,我等又当如何?”

  何吾驺答道:“速回广州,择立新君!”

  丁魁楚一听,瞬间就想到了此时待在梧州的桂藩朱由榔,但他并没有马上说出来,而是火速下令退回广州,试图封锁消息,派人先前往梧州,将桂王护送到广州。

  在这短短几秒时间里,丁魁楚想了很多,他要是能够成为第一个拥立桂王为帝的大臣,定然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倚重,晋位内阁首辅舍我其谁。

  在做出决定后,他马上率军退回广州,然而他下达的封锁消息的命令并没有起到作用,在清军的刻意宣传下,这一消息迅速在赣南、广东各地传播开来。

  驻守赣州的督师万元吉、苏观生,广西巡抚瞿式耜等反应迅速,在确定这一消息的真伪后,马上派人前往广州,商议拥立新君一事。

  朱由榔暂居梧州,这是在广西巡抚治下,丁魁楚想要绕过瞿式耜将桂王请到广州自然是不可能的。

  当瞿式耜知道丁魁楚的举动后,马上猜出了他的想法,事实上,瞿式耜早在隆武登基前就有意拥戴前任桂王朱由楥登基即位。

  但当时的南明政治中心仍在东南,支派甚远的唐王在郑芝龙兄弟和黄道周等人的支持下捷足先登,由监国称帝。

  瞿式耜的愿望不仅没有实现,自己也因此受到隆武帝的猜忌而被调职,在那不久,桂王朱由楥一病不起,其弟朱由榔于是被册封为新的桂王。

  而现在,隆武皇帝驾崩,论宗室之中谁最适合即位,就只有桂王朱由榔了,瞿式耜如何会放过这个得到从龙之功的机会。

  他果断带兵追上朱由榔,以护驾的名义带着朱由榔前往广州,而丁魁楚得知此事后,捶胸顿足,大骂瞿式耜坏了自己的好事。

  但他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瞿式耜带着朱由榔抵达他忠诚的广州府。

  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抵达广州,此时的他还有些晕晕乎乎,好似还没从巨大的惊喜中走出来。

  虽然这样说有些不礼貌了,但这对他来说的确是巨大的惊喜。

  他虽是神宗子孙,但出生以后就一直被当猪养,生性懦弱,从来不敢奢望帝位,现在突然告诉他皇帝又驾崩了,帝位终于轮到了他。

  哪怕从未有过奢想,此时也难免被喜悦冲昏了头,他没有直接在官员们面前笑出声来,都算是他有自制力了。

  尽管心中喜悦,朱由榔还是努力逼迫自己在群臣面前痛哭出声,他抽泣道:“国家危难之际,皇叔为何要弃天下而去邪?孤虽为宗室,但无治世之才德,岂敢妄称监国?”

  周围的大臣们听着他的哭声,无不落泪,幸存下来的何吾驺更是一屁股坐在地上,痛哭道:

  “先帝啊!老臣无能,不能随先帝而去,怎敢苟且偷生!”

  旁边的官员连忙上前合力将他搀扶起来,而后退到一旁,暗自垂泪叹息。

  桂王推辞,此次也只好作罢,不过大臣们都清楚,这不过是三辞三让的第一环罢了。

  一些人复盘刚刚自己的表现,暗自后悔都被何吾驺那个老瘸子给抢了风头,经过他那一哭喊,只怕桂王会牢牢记住他了。

第195章 桂王监国

  虽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只有朱由榔一人,但他就任监国的大典并没有如许多人料想的一般很快举行。

  原因很简单,广州城内各派势力明争暗斗,每一方都想要在未来的桂王朝廷中占据一定地位,好为各自谋求利益。

  丁魁楚作为两广总督,手握实权,对内阁首辅势在必得,而瞿式耜虽然只是广西巡抚,但他从桂恭王朱由楥还在的时候就想拥立桂藩,从而与朱由榔的关系也不错。

  因此,瞿式耜也有意借助这层关系得到桂王的重用,与丁魁楚争夺内阁首辅的地位。

  而隆武朝的大学士何吾驺也想以原任大学士的身份入阁,继续揽权执政,但他在广东根基尚浅,无法与丁、瞿二人争夺首辅之位,只能退而求其次。

  各方想方设法瓜分权力的同时,五月初五日,朱由榔经过照例的三推三让后,才终于在群臣劝进下就任监国。

  尽管有些仓促,但丁魁楚还是尽可能大操大办,试图以此来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他们看着身着亲王冕服,仪表堂堂的朱由榔,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想法。

  瞿式耜内心是真心认为朱由榔能够带领这个国家走向中兴的,然而他也清楚,朱由榔身上还是有不小的缺陷。

  他在暗地里,是对亲信同僚这般评价道:“桂王质地甚好,真是可以为尧舜,而所苦自幼失学,全未读书。”

  这句话从字面就能看出桂王的缺陷,他虽然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宗室,但对做皇帝的言谈举止一窍不通。

  以至于朱由榔不得不倚重在崇祯年间就受到过皇帝信任,又在甲申国难后投奔到自己府中的太监王坤,在后者的指点下注重宫廷礼仪,而不至于当众出丑。

  眼下即便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就任监国,朱由榔身边都要带着王坤,由此可见他对这个太监的信任。

  丁魁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朱由榔正式监国前,他选择暗自命人将金银珠宝奉上,试图以此笼络王坤。

  而王坤也有心利用桂王对自己的信任,效仿魏忠贤、王承恩等前辈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相。

  按照明朝成例,入阁大学士本应该由吏部尚书会同其他高级官员会议推举若干名,呈请皇帝点用。

  但是,在王坤和丁魁楚狼狈为奸后,居然直接跳过了这个环节,朱由榔直接就点了丁魁楚担任内阁首辅。

  丁魁楚虽然心满意足的当上了内阁首辅,但他没有就此消停,还是玩弄权术,在三推三让阶段就上奏本,请求辞去首辅之职,被桂王批示“不准辞”。

  他的这种手段落在瞿式耜等人眼中,无疑被视为笑柄,何吾驺以及同样在隆武时入阁的陈子壮见状,都认为举措不公,有违成例。

  何吾驺直接愤而归家,不愿再入朝为官,陈子壮也拒绝了朝廷的征辟。

  初五日,朱由榔进位监国后,顺势公布了新朝廷的内阁名单,他拜丁魁楚为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继续掌两广总督事。

  而瞿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代尚书事,还在坚守赣州的何吾驺与陈子壮拒绝入朝,隆武时的兵部尚书吕大器反而顺利入阁,任大学士。

  桂王监国后不久,苏言与张国维联名劝进的书信也与从福州出逃的唐王等宗室一同抵达广州。

  朱由榔还在梧州时,就有听说过江南明军的事迹,在看完苏言和张国维二人的劝进奏章后,心下不免有些得意。

  心中得意之余,他还是假惺惺的对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坤说道:

  “孤听闻这浙直总督自起兵以来,对虏兵战无不胜,一路追击虏兵至闽浙交界,光复全浙,有此等良臣劝进,实在惶恐。”

首节 上一节 91/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