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85节

  但汉军旗已经被彻底击溃,任凭真夷督战队杀得人头滚滚,都不愿回头迎战明军。

  朱马喇见状,已经面如土色,他连忙对博洛说道:“贝勒爷,不能再战了,汉军已经被吓破了胆,仅靠满蒙八旗,也断然不是明军对手,贝勒爷下令撤退吧!”

  “贝勒爷,撤退吧!”

  梅勒章京和托等其他将佐也都齐声劝道,面对明军可怕的火力,他们也没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他们心底非常清楚,继续硬着头皮与明军作战,满蒙八旗肯定会受到重创,到时候即便能够侥幸撤入仙霞关,他们势弱也会被郑芝龙随意拿捏。

  博洛见众人都主张撤退,他也不再犹豫,下令道:“传令下去,鸣金收兵,不要恋战,撤入仙霞关!”

  随后,他又命梅勒章京济席哈率领所部六百满洲兵并一千蒙古兵留下殿后,并一边收拢汉军,阻挡明军追击的步伐。

  他自己则是直接率领剩余的兵马头也不回的先一步撤退了。

  济席哈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名殿后,他心中尽管再怎么不情愿,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结阵迎敌。

  与此同时,苏言也注意到清军分兵撤退的举动,他当即下令全线进攻,将火炮拉到前线,尽快击溃清军殿后兵马,不能让博洛就这么轻易逃脱了。

  见明军大步推进,济席哈深知自己恐怕难逃此劫,他心存死志,对左右亲卫道:“此地恐怕就是我等的葬身之所了,只愿贝勒能够安然撤入闽中,以免儿郎们白白战死。”

  亲卫们沉默不语,他们和所有留下来殿后的八旗兵们一样,都面露苦涩,不过他们即便心知此战九死一生,却仍然结阵坚守,不愿因贪生怕死而辜负八旗威名。

  随着明军逐步推进,代表死亡的枪炮声再度响起,明军集结火炮猛轰清军军阵,在可怕的炮火中,清军就如同汪洋中的一抹扁舟,随时都会倾覆。

  明军以火炮开路,随后以猎兵、线列步兵推进齐射,清军阵前很快倒下众多尸体,其军阵也随即溃败。

  济席哈牢记着阻拦明军的任务,他不愿后撤半路,在军阵溃败之时,他仍然率领还有敢战之心的满洲兵向明军发起冲锋,并最终倒在密集的枪声之中。

  击溃清军殿后兵马后,苏言顾不上清理战场,继续率军向博洛撤退的方向追击而去。

  他们不断追击,很快便追到了峡口旧街,大部分清军已经渡过浮桥,但桥口还是拥挤着大量人群,有想要争先过河的八旗兵,也有被抛弃的民夫,以及满地来不及运送的钱粮。

  见明军这么快就追上来,还滞留在这头的清军顿时大乱,还未等明军开枪,他们就惊慌失措,四散而逃。

  博洛见状,也顾不得等对岸的兵卒全部渡河,心一狠,直接下令摧毁浮桥,阻断明军渡河的方式。

  他手下的将佐们也清楚让明军渡河的危害,便没有劝阻,将博洛的命令执行下去,不顾还在浮桥上的兵卒的哀求,挥起斧头将固定浮桥的绳索斩断。

  绳索一断,浮桥瞬间晃动起来,桥上的清兵皆惊恐大叫,一个个像下饺子一般落入水中,奋力向岸边游去。

  懂水性的人倒是能成功游到岸边,逃出生天,那些不通水性的在河面扑通几下,很快就没了动静。

  斩断浮桥后,博洛深深看着对面明军高举的战旗,胸中满是屈辱和愤恨,他咬牙道:“苏贼,今日之仇,我定会百倍奉还!”

  说罢,博洛不再停留,率领过河兵马往仙霞关而去。

  等苏言策马来到河边时,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滞留的清兵都意识到自己被抛弃,除了那些满洲兵选择负隅顽抗,最终被明军击毙外,其余人都选择了缴械投降。

  苏言看着河面上被斩断的浮桥,长叹一声,道:“功亏一篑,还是放跑了博洛。”

  从这里渡河以后到仙霞关就只有二十余里的路程,等苏言修好浮桥追击,也是追不上清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撤入仙霞关。

  “督师已经尽力了,谁能想到郑芝龙深受皇恩,却还是选择里通外敌,引狼入室。”李元胤在一旁试图宽慰道。

  苏言无心接话,他又长叹口气,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呢喃道:“我纵横江浙,屡败清军,却还是无法改变历史……”

  他站在河边,向福建眺望一阵后,才不甘地下令班师,押解俘虏与缴获的战利品返回衢州。

  ……

  另一边,博洛一路纵马狂奔,一直到入夜才终于撤入仙霞关。

  由杭州副将张杰率领的绿营兵已经先一步携带部分辎重接管仙霞关,等他们入关时,郑军果然人去楼空。

  清军入闽,跟在博洛身边的满蒙汉八旗就仅剩下不到四千,而绿营也仅剩下五千余人,合计不满万人,相较于金华之战前的军势,岂止凄惨可言。

  兵力死伤惨重,这也让博洛不敢贸然行事,他在仙霞关休整一日后,便留下千人驻守关隘,防止明军南下攻城。

  随后,又在苏忠贵的带路下翻山越岭,攻打浦城县,有樵夫无意间撞见山上旌旗招展,见兵卒皆剃发易辫,大惊失色,慌忙逃回县城向城中守军禀报。

  坐镇浦城的监察御史郑为虹闻之,第一个反应便是不信,但他想起此前郑芝龙突然命仙霞关守军内撤,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连忙命人前去查探。

  这一查探,便坐实了清军入关的消息,郑为虹顿时面无血色,整个人直接瘫坐在椅子上,失声道:

  “郑氏通虏,纵虏兵入闽,如引狼入室,可恨我闽地必将生灵涂炭矣!”

  说罢,他下令大开城门,命守兵护送百姓出城避难,但兵科给事中黄大鹏、中军游击原曲、浦城千户张万明等不愿弃城而逃,言清军入寇,我等食君禄,怎能苟且偷生,畏战而逃。

  于是原曲、张万明等率军出城,试图阻截清军,为浦城百姓撤离争取时间。

  清军杀至城外,与明军交战,明军大败,张万明及其子都司张翘鸾、都督洪祖烈等战死,原曲重伤被俘,不屈而死。

  清军随即攻入浦城,城中百姓大多出逃,仅留空城,待清军冲入县署,就见两名身着明朝官服的官员端坐于公堂之上。

  他们二人见虏兵入内,神色不变,一人高声道:“我乃大明朝监察御史郑为虹,带我去面见你们的统帅吧。”

  清兵随即将二人带到博洛面前,郑为虹、黄大鹏二人傲然挺立,不屈不拜,博洛欣赏他们的气节,不忍处死,劝二人剃发归降。

  郑为虹听言,面露冷笑,正色道:“负国不忠,辱先不孝,忠孝俱亏,我生何用?宁求速死,发不可断也。”

  博洛又看向黄大鹏,道:“立者何人?”

  黄大鹏朗声道:“前任龙游知县,今为金衢道黄大鹏是也!”

  “你既为俘虏,为何不跪?”

  黄大鹏大骂:“我为堂堂正正的人,岂能拜犬羊!”

  博洛大怒,厉声喝道:“难道你不怕死吗?”

  “我若怕死,岂会留在此地?”

  博洛更加恼怒,大喝道:“既然你们寻死,那便推出去,斩首!”

  二人浑然不惧,被推出去后仍然骂声不绝,慨然就义。

第184章 湖广变化

  隆武二年三月,相较于原先的历史,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苏言自苏松崛起,一路征战,威震江浙,杀尼堪、孔有德,败博洛,光复杭州,令江南震动。

  在苏言的威胁下,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并未如原先历史那般驰援荆州。

  因此在忠贞营李过与湖广巡抚堵胤锡的通力协作下,忠贞营于三月初攻陷荆州,杀原大顺降将郑四维。

  忠贞营攻陷荆州,随即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明湖广总督何腾蛟,他本来对联合顺军残部发动武昌攻势并不积极,行军路上故意磨蹭,一直到忠贞营攻陷荆州时甚至才刚刚到达岳州。

  现在听闻荆州光复,忠贞营威信大涨,何腾蛟顿时就坐不住了,他对着监军章旷说道:

  “顺贼克荆州,名声大噪,我等身为明臣,怎能落后于贼寇?即日起兵发武昌,定要一举克复武昌,进而长驱直捣,拜祭孝陵!”

  随后,何腾蛟不再磨蹭,以马进忠、王允才、卢鼎、王进才四镇为先锋,自岳州开拔,直取武昌。

  坐镇武昌的清湖广总督佟养和等听闻明军大举来犯,惊慌失措,但又不敢弃城而逃,只能一边与湖南巡抚何鸣鸾联名向朝廷求援,一边征召民夫,加固城防,意图固守。

  佟养和等人倒还真的等到了朝廷援军。

  原本意图驰援江南的多铎途中听闻何腾蛟攻打武昌的消息后,一番权衡后,还是决定先侧重湖广战场。

  他命令跟随自己南征的征南副将图赖率两万兵马过长江,下江南,听从勒克德浑调遣,攻打苏松。

  自己则率领三万大军直接驰援湖广战场,并命承泽郡王爱新觉罗·硕塞为先锋,先率数千人马驰援武昌。

  苏言并不清楚北部清军的动向,在撤回衢州后,他终于见到了一直没有下落的张煌言。

  原来张煌言在被方国安绑到宁波后,一直都被软禁起来,负责看押他的守卫有一个和他同为鄞县老乡。

  在方国安决定向清军投降,城中一片混乱时,那名守卫就趁乱打开了牢门,将张煌言救了出来。

  在那之后,张煌言只能先逃到乡下老家避难,一直等到顾炎武光复宁波,寻找张煌言的下落,他才告别妻儿,来到顾炎武军中。

  尽管已经知道鲁王在台州固守,但张煌言并没有前去投奔鲁王的打算。

  如果是鲁王还坐镇绍兴,将主力放在江上防线却被清军突破,那他还能理解。

  可之所以会沦落到这种地步,都是因为鲁王调兵南下准备打内战,在苏言入浙后,鲁王也一直在台州蹉跎而没有丝毫战功。

  种种因素加起来,让张煌言现在心中对鲁王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

  他意识到,继续跟在鲁王麾下恐怕是没有机会光复河山,只会虚度光阴,倒不如跟随苏言征战,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对于张煌言的加入,苏言很是高兴,这也扫去了些许萦绕在他心头的阴霾。

  张煌言也听说了郑芝龙降清,引清军入闽的事情,他看着苏言因为长时间在外征战而变得有些沧桑的面容,如何体会不到对方心中的不甘。

  他轻叹口气,宽慰道:“督师已经尽力了,郑芝龙降清之事并无先兆,谁又能提前预测并做出应对之策呢?还请督师不要为此耿耿于怀。”

  苏言面露无奈,苦笑一声,道:“我也清楚,只是博洛入闽,不仅我军此前的努力功亏一篑,陛下也危在旦夕,我却无能为力。”

  仙霞关是入闽的咽喉所在,易守难攻,他的火炮也无法全部施展开来,火炮优势大打折扣,他若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仙霞关,等清军驰援,就更加打不下来了。

  换而言之,博洛入闽,就等于鱼入大海,苏言对其也只能无可奈何。

  张煌言虽然没有去过福建,但也久闻仙霞关威名,他见苏言这语气,推断对方可能不准备继续南下福建了。

  便斟酌着话语,询问道:“督师,您接下来有何打算?是攻打仙霞关,救援……陛下,还是北上攻略南京?”

  苏言没有注意到张煌言提到隆武时的犹豫和停顿,他沉吟片刻,道:

  “先北上吧,博洛现在已经元气大伤,退入闽地也要与郑芝龙周旋,无力北上,我军可没有后顾之忧的攻打南京。”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苏言也不准备继续纠结博洛入闽的事情,说起来,博洛入闽对他来说也并非全是坏事。

  虽然从个人感情上,苏言对这位南明诸帝中最有作为的皇帝还是有一定好感,不忍看见他就这样下线。

  但是从理性来看,隆武帝是必须死的,现在死在清军手中,总比以后死在他手上要好,最起码死在清军手中还保全了气节。

  要是死在苏言手中,他必然会眼睁睁看着苏言坐大,权倾朝野,这对隆武帝这位胸怀大志的君主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两人必定会出现激烈的权力斗争。

  到时候,不管是对隆武帝本身,还是对苏言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听到苏言准备攻打南京,张煌言顿时眼前一亮,面露喜色,但他很快又想到了什么,情绪跟着收了起来。

  “督师。”他抿了抿嘴,试探般说道:“下官听闻方国安又重新归降鲁王殿下,殿下此时坐拥台、温二府,拥兵数万,其军势不容小窥……”

  他话没说完,苏言就笑吟吟地打断了他,说道:“玄著可听过天无二日的道理?”

  “此前鞑虏势大,鲁王自号监国,陛下基于大局,允准其拥兵自重,抵抗外敌,而眼下清军败退,本督身为隆武臣子,怎能放任鲁王继续割据一方?”

  “若是鲁王愿自行退位归藩也就罢了,若是不愿,也休怪本督挑起兵端,强行取缔其所谓的监国朝廷了。”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鲁王此前调兵南下,试图与朝廷开战,致使江上防线崩溃,清军渡江,浙东糜烂,有先例在此,不得不防,还望玄著理解。”

首节 上一节 85/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