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75节

  但可惜的是,苏言从一开始就不准备复明,只是打着明朝的旗号为自己积攒声势,谋利罢了。

  ……

  在二张被押回杭州之前,苏言也先一步得到了浙东的最新战报,这战报的内容在苏言的意料之中——和他意料的一般都给人一种无力回天的绝望感。

  正月三十日,清军兵临宁波城下,越国公方国安这一次不再抵抗,主动开城投降。

  一同投降的还有跟随方国安一同从绍兴撤到宁波的新建伯王业泰、内阁首辅方逢年、大学士谢三宾、宋之普、吏部尚书商周祚、兵部尚书邵辅忠、刑部尚书苏壮。

  以及依附方国安的原弘光朝兵部尚书阮大铖、太仆寺卿姜一洪等。

  不仅如此,鲁王的元妃张氏、世子及其余宫眷也都落入清军手中。

  可以说,除了跟随鲁王南迁温州备战隆武的文官武将外,大部分鲁监国朝廷官员都或是被迫,或是主动跟随方国安投降清军。

  原大学士朱大典则在绍兴城破前逃往金华,在金华竖旗备战,被方国安囚禁的张煌言并不在投降的名录内,不知所踪。

  方国安的投降,不仅给清军增加了至少七千名拥有一定战斗力的降军,还极大打击了浙东的抗清士气。

  当宁波陷落的消息传到温州时,鲁王几乎当场晕厥,随行的大臣将领们也都泣涕涟涟,痛骂方国安的无耻行径。

  鲁王朱以海在清醒过来后,仰天长啸,悲愤道:“孤悔不当初,吾之妻儿皆落入鞑虏之手,生死未卜,二府百姓亦为鞑虏荼毒,孤有何面目再任监国?”

  众大臣沉默已对,事到如今,他们也清楚如果不是鲁王一意孤行,要南下与隆武政权开战,大军继续陈兵钱塘江,清军又如何能够找到机会突破江上防线。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绍宁再度陷落,数十万百姓沦落鞑虏铁蹄之下,朝廷遭到沉重打击。

  如果他们不马上振作起来,浙东将彻底沦于腥膻之中,再无翻身可能。

  悲愤过后,朱以海并没有因此继续沉沦下去,他于二月初六日在温州誓师,亲自率军返回台州,试图在台州阻挡清军继续南下的步伐。

  他对全军将士这样说道:“鞑虏入寇浙东,此罪皆在孤一人,孤为太祖高皇帝血胤,怎能屈辱跪伏于鞑虏之下,孤誓与台州共存亡,鞑虏若要继续南下一步,就先从孤身上踏过去!”

  朱以海固守台州,又遣使联络隆武与苏言,希望他们能够出兵驰援,为此朱以海直接选择承认了隆武朝廷的正统,作为自己的诚意。

  当隆武皇帝得知此事之后,大为所动,他认为这是调集闽中兵力北伐光复江南的大好机会。

  隆武皇帝当即召开朝会,希望能够率军北伐,建立不世之功,但郑芝龙与郑鸿逵兄弟俩一再阻挠,拒不出兵。

  此前,郑芝龙在隆武皇帝的一再训令下不得不派永胜伯郑彩出兵救援江西建昌义师,但郑彩到达杉关后按兵不动,任凭监军给事中张家玉如何催促都置之不理。

  隆武帝愤怒之下下诏削去郑彩的伯爵。

  而在正月,又有郑鸿逵部将擅自从浙江撤回福建,隆武帝大怒,下诏将郑鸿逵由太师降为少师。

  此前皇帝与郑家的种种摩擦,就已经埋下了不和的种子,而今郑氏兄弟俩又如何会同意皇帝的北伐要求。

  郑芝龙甚至在朝会上堂而皇之地说道:“清军势大,鲁王一败再败,如何是清军敌手?鲁王此前拒不承认陛下正统,又于温州厉兵秣马,试图南下,让清军寻了空档杀入浙东,难以招架,才会寻求陛下援助。

  我军不固守闽地要隘而出闽厮杀,只会自投罗网,徒伤我闽人元气,不如固守闽中,以各处要隘拒敌于闽地之外,以闽地山势之险峻,即便清军插上翅膀,也难以冲进关内。

  至于那鲁王,既然他野心勃勃与朝廷争正统,那便让他独自迎击清军吧!”

  郑芝龙就这样表明态度,拒不出兵,让隆武皇帝胸中极为愤慨,同时他也意识到除了离开福建,摆脱郑芝龙兄弟的控制外,便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于是,隆武帝只得拒绝鲁王的求援,开始计划将行在移往赣州,得到旧识何腾蛟的支持。

第164章 请君入瓮

  隆武帝做出的西迁决定将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目前为止还无人知晓。

  鲁王固守台州后,却并没有马上遭到清军的猛攻——清军占领宁波之后,本欲继续南下,对鲁王监国势力展开全面进攻。

  但还未等清军攻打台州,就得到了杭州被明军围攻的消息。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博洛本来就对去岁苏言击败他的这件事耿耿于怀,现在得知苏言亲自率军南下,不管是为了救援杭州,还是为了报去年的仇,他都不会坐视不管。

  然而还未等博洛返回杭州,就得到了杭州陷落的噩耗,彼时他才刚刚率军经过绍兴府,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敢相信。

  那可是浙江的省府!

  杭州墙高城坚,虽然守备兵力不算多,但也不是明军只用不到半个月时间便能够打下来的小城。

  因此,博洛直接认为这是明军放出的烟雾弹,为的就是让他们就此放弃继续驰援杭州。

  然而随着清军继续前进,越来越多关于杭州陷落的细节也跟着传入博洛耳中,让博洛不得不选择接受这个现实。

  明军拿下杭州,博洛顿时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最致命的当属他们失去了能够与江宁直接联系的通道。

  而且,储存在杭州的上百万钱粮都落入敌手,狠狠资助了敌军,即便博洛缴获了大量鲁王军的钱粮辎重,暂时无需担心钱粮耗尽的风险。

  但这还是令他感到痛彻心扉,难以呼吸。

  现在的博洛进退两难,若是反攻杭州,明军水师已经将钱塘江封锁,并且在对岸兵强马壮,他即便能够撕开明军水师的封锁到达对岸,也不一定能够战胜明军夺回杭州。

  而且他反攻杭州,鲁王的军队就能趁机北上,收复绍兴、宁波,如此以来他的这次军事行动将以彻彻底底的失败而告终。

  而他和他的军队将如同无根浮萍一般,被鲁王和苏言夹在中间,失去军需补给来源,最终覆灭。

  想到这,博洛只能放弃回援杭州的打算,转而退回绍兴补充军需辎重。

  他打算赶在苏言部明军渡过钱塘江以前尽可能重创鲁王军势力,让其没有在后面搞小动作的机会。

  而博洛的第一个目标,便是绍兴南边的金华。

  相较于台州,金华守备空虚,且位于浙江腹地,东临台州,西连严衢,南接处州,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因此,博洛在绍兴、宁波留下了少量兵马驻防后,便率领大军南下围攻金华。

  面对博洛的此次军事行动,鲁王君臣又吵作一团,大学士张国维力主趁机北复宁波,解救被俘的王室宫眷。

  督师大学士熊汝霖与王之仁却反对攻打宁波,主张应该西进驰援金华,借助地利抵抗清军,确保金华重镇不会落入敌手。

  双方你来我往,互相有理,让鲁王一时不知该采纳谁的建议,居然就这样一直在台州蹉跎逗留下去。

  苏言没有一直关注浙东的战事,因为他等待的敌人终于自投罗网,从江宁赶了过来。

  二月十六日,清军巴山部过湖州府孝丰县,进入杭州府余杭县境,因为明军占领杭州后始终戒严,封锁各条道路,所以消息到现在都还未传到余杭县。

  巴山到达余杭县后,马上派人试图靠近杭州府探查情况,但他手下的游骑还未靠近府城,便被明军捕杀击退。

  即便是侥幸穿过明军封锁,窥探府城情景,也是再也回不去了。

  这让巴山始终无法探查到杭州内部的情况,出于谨慎起见,巴山并没有贸然赶往杭州,而是暂时驻扎余杭。

  苏言见巴山如此警惕,不免有些懊恼,如果他攻城的速度再慢几天的话,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而且当时苏言也想不到后面的事情,他只能想办法引诱巴山主动进入伏击圈。

  就在这时,李元胤向苏言提了一个建议,他提议利用张存仁的浙江总督大印伪造一封求援书信,送到巴山军中,让他确信杭州还未失守,催促他从西湖南侧入杭州。

  西湖南侧多山林,若是在那设下埋伏,清军即便是满蒙精锐,精于骑术,也没有用武之地。

  李元胤的这个提议让苏言茅塞顿开,他深深地看了对方一眼,还是选择采纳了李元胤的提议。

  出于保险起见,苏言命人将张孔昭带来,以性命为要挟,勒令其写下求援书信,并盖上总督大印与杭州知府印。

  之所以让张孔昭起笔,也是为了增加这封信的可信度,苏言不敢保证巴山军中有没有人曾经见过张存仁和张孔昭的字迹,有的话最好,没有也无伤大雅。

  在苏言的威胁下,张孔昭只能战战兢兢地为他写下了求援书信,苏言又从自己的卫兵里选了一名机灵点的,剃发蓄辫,对了口供后,命其前往余杭县。

  在使者离开后,苏言又下令第一旅陆续向西湖以南的山区转移,在那里重新部署伏击圈,等待清军到来。

  ……

  使者很快便与清军的游骑接触,为了增加真实性,他是在被明军游骑追杀时被清军发现,并被后者救了下来。

  在清军将追兵击退,将这使者团团包围后,使者故意露出惊喜的神色,说道:“终于见到你们了,我是浙江总督张存仁的部下,奉命出城求援,快带我去见你们的主将。”

  几名清军一听,心中一惊,相互对视一眼,但没有马上相信他的话,为首的人喝问道:“可有凭证?”

  “有杭州知府张孔昭张府尊的亲笔书信,上面的总督大印与知府印可证明。”使者面色坦然,道。

  清军听言,不敢怠慢,连忙护送着使者前往余杭,此时的余杭在清军入驻后,城中百姓苦不堪言。

  满蒙旗兵蛮横凶残,一言不合便对城中百姓拔刀相向,若是看中稍有姿色的女子,更是当街强抢,或是公然闯入街边商铺,行抢劫之事。

  百姓对此哀声哉道,余杭知县也是敢怒不敢言,他虽然有心为治下百姓讨个公道,但鞑虏凶残暴戾不讲道理,也只能尽可能安抚百姓,将他们遣散回去。

  当使者进城后,看到的便是满蒙旗兵欺辱百姓的种种场景。

  他看见有一队蒙古兵围住了一对进城赶集的夫妇,用蒙古语对着那略有姿色的农妇淫笑着说些什么污言秽语。

  男人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看出了他们的不怀好意,双手紧紧抓着竹竿,护在妻子身前。

  有一个蒙古兵突然伸手试图去抓农妇的胳膊,男人见状,大声喝骂着,扬起竹竿就朝着那蒙古兵重重砸去。

  其余蒙古兵见状,一边嚷嚷着什么,一边对男人拔刀相向,男人怒骂着想要反抗,却被一刀狠狠捅进腹部,踹翻倒地。

  眼见丈夫倒下,农妇尖叫着想要扑上前去,却被身后的蒙古兵一把抓住头发,拖拽着往一旁的小巷走去,农妇拼命挣扎,却又如何逃得掉几个蒙古兵的魔爪。

  在她被拽进巷子后,尖叫声和哭喊声也逐渐变得微弱下去,最终变成低沉的呜咽声,周围的路人见状,都面露不忍,匆匆掩面而走。

第165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使者将这一幕看在眼底,心中扬起滔天怒火,但他并没有表露在脸上,而是强压着怒气,沉默地跟着清兵一同走向余杭县署。

  很快,他就被带到了巴山面前。

  巴山人如其名,身材健壮,肌肉隆起,即便只是坐在那里,都给人一种宛如小山一般的巨大压力。

  使者被带到后,带路的清兵上前对巴山耳语了几句,巴山听后,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才开口道:

  “你就是浙江总督张存仁的人?”

  使者连忙装出一副惶恐的模样,垂首道:“小的名为张杉,确是奉浙江总督之命,出城求援。”

  “老子没问你叫什么。”巴山不耐烦地说道:“你说你身上有张存仁的求援信,拿出来给老子看看。”

  使者不敢怠慢,连忙从怀中掏出书信,恭恭敬敬地呈过头顶,让巴山身边的侍卫接过,转交给巴山。

  巴山随意地拆开书信,胡乱看了一番,他并不认识这密密麻麻的汉字,索要书信也只是想要看看上面盖着的大印。

  他看了几眼后,却也还是看不出什么名堂,只能命人将余杭知县带了过来,让余杭知县确认官印的真实性。

  没过多久,余杭知县便匆匆赶来,巴山将书信递给他查看,知县仔仔细细看了一番后,点头说道:

  “将军,下官曾有幸见过张府尊的墨宝,这的确是他的字迹,后面的官印也不似作假。”

  巴山听言,心中的怀疑顿时烟消云散,随即盘问起使者城中的守军情况,以及明军的兵力部署。

  使者对此早有准备,面对巴山的盘问,都轻松回答,末了,他提醒道:“将军,在小的出发前,制台特地叮嘱,若您要驰援省城,可绕行至西湖以南,从城南入城。”

  “因为明军在城北主攻?”巴山反问道。

首节 上一节 75/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