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58节

  第一种办法放在现在并不适合,苏松常四面皆被清军包围,而且江南也算是产粮重地,这里的粮价都居高不下,更不用说是其他地方了。

  真要说粮食便宜的,恐怕就只有湖广那边了,但中间也隔着清军的占领区,就算是买了粮食,也没办法运过来,只会被清军抢了。

  苏言其实是想到海贸的,可东印度公司商船需要两个月的招募时间,又无法穿过郑芝龙控制区到东南亚产粮区进口粮食。

  唯一能去的就只有大洋彼岸的日本了,可是且不谈日本也在郑芝龙的贸易控制范围内,从松江到日本九州岛一趟来回,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等商船出来,再进口粮食回来,黄花菜都凉了,该饿死的也早就饿死了。

  不过,苏言还是想先听听蔡玄的主意。

  蔡玄也没有藏着掖着,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既然现在无法从外地购买粮食来抑制粮价,那他便准备从府库内拨出一部分粮食,以平价出售流通市场。

  同时严厉打击不法商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行为,派出专人巡视市场,对违规商人进行处罚,并限制粮食的私人囤积数量,防止商人垄断市场。

  第三点则是鼓励本地富户开仓放粮,捐出粮食帮助百姓,官府将根据他们的举动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

  蔡玄的计划中规中矩,不过倒也符合过去遇到灾年或是粮价高涨时的做法,苏言想了想,问道:“府城仓廪中还有多少存粮?”

  蔡玄这几日正好在忙着处理粮价的事情,对存粮数目也有过问,听苏言询问,连忙回答道:“回禀经略,城中各处仓廪还有存粮一百余万石。”

  一百余万石……

  苏言回想了一下,他依稀记得在占领苏州后,府库里就缴获了八十多万石粮草,后面抄家又缴获了一百余万,三个多月过去了,居然还剩这么多。

  听到还有这么多存粮,苏言和张煌言瞬间就放松下来了,苏言点了点头,道:“那便依你的计划吧,不过仓廪内一定要确保有足够的存粮,应对来年的大规模战事。”

  “遵命,经略。”

  蔡玄连忙应下,也暗自松了口气,这一关可算过了,还好他提前做好了功课,不然要是没能应付好苏言,今晚就算他是苏辅的准岳丈,恐怕也讨不到好。

  在蔡玄走后,张煌言并没有跟着离开,而是面露纠结,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苏言看着他的表情,只觉得好笑,便道:“玄著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你我之间,何必如此遮遮掩掩?”

  听苏言这么说,张煌言眼神变幻一阵,还是打定了主意,道:“经略,下官想向您辞行,返回浙东。”

  “返回浙东?”

  苏言微怔,但对此却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张煌言说到底也是鲁监国的臣子,他得知鲁王出逃,绍兴陷落的消息后若是无动于衷,那反而不是苏言认识的那位张苍水了。

  虽然意料到了这点,但苏言还是故作不解,道:“玄著为何突然请辞,难道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吗?”

  “不。”张煌言面露惭愧,摇了摇头,道:“经略待我不薄,只是浙东陷落,煌言身为臣子,怎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呢?”

  “玄著只身一人南下,于战局又有何帮助?”苏言轻声劝说道。

  不管怎么说,他是不希望张煌言这个时候离开的,他马上就要出征太仓,原计划就是让张煌言替他坐镇苏州,分理政务。

  张煌言很想向苏言借兵南下,但他开不了这张口,他心底清楚,苏言马上就要率军攻打太仓,也没有多余的兵马能够借给他。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张煌言又如何看不出苏言对那鲁监国朝廷没有一点感情。

  让他对抗清军那倒是比谁都积极,可要是让他去援助鲁王,恐怕就算说破了嘴皮都无动于衷。

  张煌言最终还是没有提出借兵,而是神情坚毅,道:“浙东多有义士,只待煌言回乡后振臂高呼,倡议勤王,定有义师云集响应,即便不能击败清军,令其无法全力南下也可。”

  苏言看着他那坚毅的表情,内心深处不禁被触动,恍惚间联想到他在历史上的表现,他虽然对南明朝廷颇为不屑,但诸如张煌言这等忠贞之士,恰恰是最能让他为之动容的。

  “我明白了。”

  苏言轻轻叹了口气,道:“玄著准备何时动身?”

  “明日便走。”张煌言道,“从娄门前往松江,再乘船返回宁波。”

  “临行前通知我一声,我亲自去送你。”

  “好。”

  ……

  翌日巳时,阳光高照,张煌言还是穿着他来时的那身青色儒服,随行的侍从背着一副背囊,里面装着他的官服和官印。

  苏言没有把送别搞得大动干戈,他也只穿着一身便服,带着几名卫兵前来。

  顾炎武原本也是准备来一起送行的,但是他午时便要率军从南门出发,征讨嘉兴,一时脱不开身,便只能遗憾缺席了。

  “玄著此去浙东,事态凶险,还望多多保重。”

  张煌言虽面带笑意,但脸上明显能看出几分不舍,他点了点头,道:“煌言记下了,经略也多注意身体,待光复太仓后,也该谈一门婚事了,待成婚之时可别忘了给煌言发一份喜帖。”

  苏言没想到张煌言也跟着学坏,临行前都要催一下婚,一时有些哭笑不得,道:“我怎么敢忘记呢,日后若是诞下了子嗣,我还想请玄著作为他的老师呢。”

  “若是经略不嫌弃煌言才疏学浅,煌言定会答应下来。”张煌言微笑道。

  他说完,两人一起笑出了声,但随后又一时陷入了诡异的沉默,过了数秒,苏言才想到了什么,从于国栋手中取来一把燧发手铳和一包弹药,转交给了张煌言,真诚道:

  “这把燧发手铳一直都是我的配枪,这就赠与玄著防身,还望玄著用它多杀鞑子。”

  张煌言没有推脱,接受了苏言的礼物,将配枪交给侍从后,他理了理衣冠,抬手向苏言深深行了一礼,郑重道:

  “这些日子承蒙经略照顾,煌言就此拜别,希望下次再见,你我二人能再驰骋沙场,齐心抗敌。”

  说完,张煌言直起身,踩着马镫翻身上马,又用不舍的目光看着苏言和他身后的苏州府城,收回目光后,扬起马鞭,带着侍从策马离去。

  “玄著,保重。”

第129章 太仓

  张煌言走后,顾炎武便率军自南门出征,乘船走水路往嘉兴府城方向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黄宣也知晓了黄蜚战死的噩耗,他对此悲痛万分,其实从两人的姓氏就能看出,黄宣和黄蜚之间的关系。

  黄蜚本姓涂,是跟他的舅舅东江镇总兵黄龙改姓后,才叫做黄蜚。

  而黄宣是黄蜚舅舅的侄子,两人虽然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但这么多年过来,黄蜚也将黄宣视为亲人,两人感情自然深厚。

  在得知黄蜚的死讯后,黄宣悲愤之余,也想要即刻点兵南下为黄蜚报仇,但却被苏言劝了下来。

  苏言告诉他,眼下鞑虏接连获胜,正是气焰嚣张之时,黄宣这几千人马如何是博洛的对手,不妨留在他麾下,积蓄势力,等待时机,好为黄蜚复仇。

  黄宣虽然一时上头,但还是保持着理智,在苏言的劝说下冷静了下来。

  他也清楚,在鲁监国政权接连败退,丧师辱国的情况下,就只有苏言能够帮助他成功向清军复仇。

  因此,黄宣接受了苏言的招揽,率部暂时归顺苏言,为他效力,只等黄蜚的仇报了,他也就彻底归心了。

  同一天,苏言的使者也离开苏州,往湖州赶去,准备劝说驻扎湖州的黄蜚残部改旗易帜,投靠到苏言麾下。

  而他本人也没有闲着,开始整军备战,不过在苏言开拔之前,他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无锡的书信。

  那封书信的作者是侯承祖,侯承祖表示江阴之战中俘虏的六千余清军到现在都还看押着,若是一直看押下去,也只是浪费粮食,希望能够得到苏言的批示。

  在书信中,他也表示希望能够挑选部分溃兵进行收编,补充麾下兵马,他的金山卫从起事到现在,经过接连作战,也只剩下一千多人了,提议收编补兵倒也在情理之中。

  苏言想了想,侯承祖的那支兵马也算是一支助力,只是到现在为止,对方都没有表现出对自己的忠诚和追随。

  就这样让侯承祖掌握一支拥有战斗力的兵马,苏言心底也不太放心。

  于是,他提笔写了批示,以清军俘兵品行不定,曾为祸一方,不便收编为由,拒绝了侯承祖的请求,命他将清军降兵押送来太仓,编入新一批惩戒营。

  第二天十月初五日,苏言便率军离开苏州,马不停蹄往太仓而去。

  此去太仓,苏言仍然带上了忠武镇与近卫营,原先近卫营里的线列步兵在江阴之战中损失颇多,苏言便将他们留在了苏州休整补兵。

  而现在跟在他身边的近卫营里,就由九月份招募的那1800名线列步兵补充进去。

  大军一路东进,最终于十月初八日下午抵达太仓州城外。

  太仓州城,经过三个月的围攻,城墙表面已有多处伤痕累累,原先在州城外的村庄人家也都人去楼空,遭到了废弃。

  从营地到城墙之间的空地上也残存着许多燃烧过的攻城器械的残骸,鲜血铺洒大地,在阳光的暴晒下,已经变得乌黑发深。

  从那残留的战斗后的痕迹不难看出当时攻城战时的惨烈程度。

  陈子龙先一步得到了苏言前来的消息,在苏言率军到来后,他便领着军中一众将领出营迎接。

  一边领着苏言进入大营,他一边介绍起这段时间来的围城情况。

  这段时间内,李成栋也有多次试图组织兵马突围,但陈子龙都早有准备,屡屡挫败他的企图。

  从被俘的清军步卒口中得知,太仓州城内的粮食储备虽然还未见空,但李成栋已经下令对粮食配给进行严格约束,组织他们突围,便是想要向外界获得新的消息。

  陈子龙也没有隐瞒清军接连战败的消息,每次得到新的前线军报,就命人传抄下去,用箭矢射入城内。

  此举令城中军心动摇,据说连李成栋本人也都跟着动摇起来,但他始终没有派人出城详谈投降之事。

  虽然李成栋没有动作,但城中也偶尔会有人出逃,前来向明军投降,陈子龙也是从那些主动出逃的清兵口中得知城中情况。

  听完了陈子龙的介绍,苏言想到了他调拨过来的半加农炮,随口问道:“人中可有动用那二十四门红夷炮,效果如何?”

  提到半加农炮,陈子龙并没有苏言想象中的兴奋,而是回答道:“经略送来的那些红夷炮倒是好用,不过要用来轰开太仓城墙,还是有些吃力了。”

  说着,他带着苏言往靠近城墙走了几步,指着城墙的一段,道:“那便是下官集中火炮轰击的地方,这陆续轰了小半个月,也只是将城墙轰得凹陷了一块,还是无法将其轰塌。”

  苏言顺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那里果然凹陷下去了一大块,表面的城砖基本粉碎断裂,露出里面更深的城砖。

  “既然城墙无法轰塌,为何不强攻城门?”苏言问道。

  “李兵顽强,我军屡攻不克,并非不愿。”陈子龙苦笑道。

  随后,他又介绍起几次攻城的经过,陈子龙在来到太仓后,牢记着苏言的叮嘱,一直等半加农炮送到后才下令发起攻城。

  (太仓州城墙示意图,转载来源知乎用户【吡啶】)

  明军自小西门大西门发起强攻,以半加农炮轰击城头,压制清军,待逼近后,再以云梯、攻城塔等器械攀附城墙,与清军肉搏。

  在两军肉搏之时,陈子龙也下令火炮冒险推进,轰击城门,在硬生生将城门轰开后,大军蜂拥冲锋,可遭到清军的顽强抵抗。

  两军厮杀多时,明军终究还是敌不过清军,在清军的顽强抵抗下被击退,后面又屡次进攻,但多被击退。

  多次进攻下来,陈子龙的振武军加上吴易的定武镇有两千多名士兵阵亡,周围前来参与围攻的乡兵也有上千人死亡。

  而清军一方的损失并不多,他们占了防守的地利,单兵素质又要比城外的明军更高一些,明军如何是他们的对手。

  在发现强攻无力后,又得知苏言准备亲自前来,陈子龙便下令停止攻城,等待苏言到来。

第130章 围三阙一

  听了陈子龙的回答,苏言面露思索,又问道:“你可知城中清军还有多少兵马?”

  陈子龙点了点头,道:“下官有亲自对那些出城投诚的清兵进行讯问,他们都汇报称城中李兵原先有四千余,几番战事下来,如今或许还剩三千四百余人。”

  “三千四百余?那的确有些棘手了。”

首节 上一节 58/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