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56节

  如果和苏言翻脸了,这到处都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也没有稳定的粮草来源,苏言能够轻松将他给消灭了。

  而他与苏言达成的条件里,也有在攻克常州后,苏言需要给他提供一批粮草,让他解除缺粮之余能够顺利离开江南。

  至于这笔粮草的数额,苏言一开始只同意给他五万石,但在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定在了八万石左右。

  可八万石刘良佐还是嫌少,他麾下的三万兵马经过接连的伤亡后虽然只剩下两万余,但算上常州接到的家眷,就有超过五万了。

  八万石怎么可能养得活五万人马,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刘良佐还想再获得更多粮草,就需要拿出金银按照市价购买。

  苏言倒没有故意克扣或是压着不给的想法,他想了想,道:“等明日便可以交割了,届时刘总兵可派人全程清点。”

  见苏言这么爽快,刘良佐也松了口气,主动举起酒杯向苏言示意,道:“多谢苏经略如此爽快,我老刘敬你。”

  苏言微微一笑,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刘良佐随后又想与他商讨买粮的事宜,但苏言将这件事交给了顾炎武,他只能等明天再与顾炎武商议了。

  一番酒足饭饱后,刘良佐没有留宿城内,而是带着卫队出城,返回城外的军营内睡下,虽然苏言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和之前遇到过的明军不一样,但刘良佐以己度人,还是对苏言报以最大的警惕和戒备。

  而苏言就留宿城中了,他没有急着睡下,而是通过系统查看起常州的城邑面板:

  【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常州府

  丁口:31172(能够征召的壮丁数)

  治安:105%(良好)

  税收:15%

  收入:88997

  已拥有建筑:常州府署

  可建造建筑:部队营房(750)、火炮铸造厂(750)

  可征募兵种:民兵、长矛手】

  常州府的人口要比苏州府更多,这点从系统内显示的丁口便能看出,或许是因为常州在明清迭代时没有大规模抵抗,清军也没有对常州亮出屠刀的缘故。

  从丁口来推断,单单常州府城及周边就有至少三十一万人口,再加上占据了漕运便利,收入也比苏州府高出一截。

  不过,常州接下来将会变成他与清军之间对峙的前线,这里的人口恐怕会因此减少,繁华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苏言盯着人口看了一阵,才将部队营房与火炮铸造厂一并投入建造当中,又额外招募了两队长矛手。

  常州接下来必须常驻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苏言不准备从零开始组建,他决定从义武、威武两镇里选出一镇留下来,作为常州驻军。

  至于驻防常州的将领,他心底早已有了人选——那便是阎应元。

  阎应元的守城才能在江阴已经展露无遗,苏言也有意想要培养他,不过阎应元毕竟初来乍到,也不好直接任命为常州的军事主官。

  而且阎应元现在虽然听从苏言调遣,但他忠诚的对象也不知是不是大明朝,苏言便准备以系统兵参将作为主官,阎应元可以任命为副官,先积攒经验,等日后再看情况要不要提拔为主将。

第124章 江宁反应

  第二天,刘良佐便迫不及待将城中家眷尽数迁出,顺便也将苏言拨给他的八万石粮食一并带走。

  除了八万石粮食外,他也让手下人去和顾炎武谈判,用市价又额外购买了四万石糙米。

  虽然常州也算产粮区,但在战事的影响下,江南粮价不可避免的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了斗米几及千文钱的程度,明朝一两等于一千文钱,等于说几两银子才能买到一石粮米。

  刘良佐本来还打算一口气买十万石,让南下之路不用再受到缺粮困扰,可在了解了物价后,差点眼前一黑。

  就算是买最便宜的糙米,一斗也需要一两几钱,一石下来就是十几两白银,十万石便是上百万银两了。

  这把刘良佐拿出去卖了都拿不出这么多钱。

  因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拿出这些年来劫掠积攒下来的银两花了四十多万买了四万石糙米,让手上有了十来万存粮。

  这些存粮当然不一定能坚持他们到浙东去,沿途的消耗就需要去打秋风来补充了。

  将家眷和粮食带出城外后,刘良佐便准备率军开拔,他的路线是南下渡过运河,穿过宜兴县,再进入湖州府地界。

  在南下宜兴途中,苏言也会率军跟随,一边是想要攻打宜兴县城,一边也是“护送”刘良佐离开常州府地界。

  大军有序渡过运河前,苏言也不忘增派常州驻军,他命向小兵为常州总兵,阎应元为常州副将,率义武镇驻防常州府城。

  考虑到常州位于战场前线,他也允准义武镇自行扩招,从原本的满编四个营2880人扩充为八个营5760人。

  扩招后,义武镇就不再是全军上下都是长矛手了,新招募的弓箭手与鸟铳手的比例就由向小兵和阎应元自行敲定。

  任命后,苏言又命人前往无锡通知水师的黄宣,让他组织渡船从无锡出发进入太湖,再走水路在宜兴县境等候,到时候自己就可以直接乘船横穿太湖,返回苏州了。

  刘良佐对苏言率军“护送”自己南下的举动有些不满,他认为这是苏言不信任自己的表现,虽然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不是什么好人。

  除了这个原因外,苏言跟在自己后面,他也没办法放任部下去劫掠乡里,勒索缙绅了,这无疑是在断了他的财路,刘良佐又怎么可能会高兴呢。

  在大军渡过运河,往宜兴县南下的路上,刘良佐也发现了明军兵力变少,现在就只有不过五六千人马。

  这让他心中不免动了几分歪心思,不过刘良佐的想法刚表露出一点迹象,就被他的儿子刘泽涵给劝阻了。

  “父亲此前既然已经与那苏言谈妥,将南下投奔浙东朝廷,又怎能出尔反尔,与苏言开战呢?”刘泽涵劝说道:“更何况苏言如今坐拥苏松常三府,若是不能将他擒杀,假以时日待苏言喘过气来,岂不是为我等树立了一个大敌?”

  “我在浙江,苏言在江南,之间隔着清军,他又能奈我何?”刘良佐嘴硬道,不过他虽然这么说,但也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心底不再想着抢苏言一把。

  ……

  两日后,大军兵临宜兴城下,宜兴知县主动开城出降,苏言命令其保留原职,继续治理宜兴县城。

  随着宜兴投降,整个常州府城除了在长江对岸的靖江县,便都落入明军治下,苏言也随之在城内投入建造系统建筑和征兵。

  靖江县便是之前清军水师驻扎的地点,那原本是建立在长江中一块小岛屿上的城池,后来随着地势变化,小岛与江北连接在一块,反倒成为了常州府的一处飞地。

  想要拿下靖江府非常简单,只要派鲁之屿率军登陆攻城便可。

  占领宜兴后,苏言又命人盯着刘良佐的兵马彻底离开常州府境后,才率领兵马前去与黄宣的水师汇合,乘船走水路返回苏州。

  水路大大缩短了回程时的路程,等苏言返回苏州时,已经是十月初二日了。

  在这期间,尼堪、孔有德二人身死与常州陷落的噩耗一并被送回了清廷治下的江宁,被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与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所知晓。

  江宁震动。

  对于清廷来说,常州陷落只不过是土地得失的小事,而尼堪与孔有德二人身死,就是足以令朝野震动的大事了。

  尼堪不管怎么说,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宗室,而孔有德更是在后金变成大清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两人身死,让勒克德浑和洪承畴二人一时都难以接受。

  事实上,在这之前,两人也都收到了博洛从浙江发来的军报,军报里也如实禀报了博洛在吴江城外的挫败,以及明军集几路大军攻打杭州的敌情。

  结合博洛的军报,再加上之前在征讨苏言时的屡屡败绩,两人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苏言已经发展成为朝廷在江南的心腹大患了。

  “尼堪与恭顺王身死,必须上报朝廷,请摄政王调集大军前来征讨苏贼了。”勒克德浑长叹了口气,对洪承畴说道。

  洪承畴点了点头,面色凝重,道:“明军攻克常州,随时可西进威胁镇江、江宁,还请大将军率军移师镇江,防备明军乘胜追击。”

  勒克德浑也清楚江宁的重要性,这可不仅仅是江南的一座大城,更是明朝的旧都,明军即便只是打到江宁城下,都足以振奋各地明军。

  “此外,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将浙江兵马撤回江南吧。”洪承畴商量着说道:“若是苏贼没有进逼镇江,反而南下浙江,浙江兵马腹背受敌,恐怕有失。”

  勒克德浑对此有不同的想法,他沉吟道:“博洛与浙江总督张存仁麾下有数万兵马,明军羸弱,如何能敌?倒不如命其继续固守杭州,待朝廷大军南下,征讨苏贼时,博洛也可北攻苏松,威胁苏贼,使其必须分兵迎战。”

  洪承畴听言,也觉得有几分道理,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可。”

  说完,他又提议假意招抚苏言,以使出缓兵之计,让苏言不主动出击,等待朝廷调兵来援,再征讨苏松。

  对此勒克德浑自然是表示同意,他手上虽然有七千多八旗精锐,可江南兵马大多被尼堪带去送了,也不可能单单带着八旗征讨苏言。

第125章 浙江战事

  苏言并不知道江宁那边是什么反应,他在回到苏州也,便收到了来自浙江方面的军情。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内,鲁王朝廷发起的杭州攻势大败而归,还连累得黄蜚兵败身死,残部困守湖州。

  时间回到一个月以前,在下旨西征杭州后,浙东明军一直都在筹集粮草、军械,一直等九月初五日,鲁王朱以海才亲自到钱塘江边西兴犒军,下令为每名兵卒分发赏银二钱,以激励士气。

  九月初九,方国安、王之仁率两路大军自朱桥、范村、六和塔三处过江,兵锋直至五云山一带,迫近杭州府城。

  浙江总督张存仁不敢轻视,当即命杭州总兵田雄坐镇府城,防备从湖州而来的黄蜚所部,亲自率梅勒章京朱马喇、济席哈等兵分三路迎击。

  方国安自恃有大军两万之众,而张存仁所率兵马不过万余,对张存仁极其轻视,两军于六和塔以东对峙。

  随军的前东阁大学士马士英认为清军虽然兵力少于己方,但清军素来善战,不可小觑。

  便提议借助五云山一带地势复杂,开战后假装不敌,引诱清军如山,再以优势兵马围剿。

  但方国安直接拒绝了马士英的提议,他倨傲道:“本将军胸有成竹,张存仁不过冢中枯骨,有何惧哉?”

  随后,他便下令大军齐出,与清军开战,却没想到张存仁以两路兵马迎战明军,另一路兵马翻山越岭,自明军侧翼杀出。

  明军猝不及防之下,侧翼很快就被击溃,清军趁势强攻,明军大败,溃不成军,漫山遍野尽是明军尸首,几乎血流成河,方国安本人也险些被俘,只身逃跑。

  这一役,明军死伤惨重,被俘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有数十人,方国安、王之仁率领残军一路狂奔,一直逃到富阳后才仓皇渡江,沿途不敢停歇。

  清军大捷后,张存仁本想率军回师杭州,那梅勒章京朱马喇却劝住了他,朱马喇言道:

  “黄蜚本是太湖水贼,其麾下兵马既不通陆战,又缺少火炮等攻城利器,府城又有田总兵固守,何须着急回援?

  眼下浙东明军兵败,督宪何不趁势追击,杀过钱塘江,取绍兴、宁波等地,若能生擒那伪鲁王,也是大功一件。”

  张存仁听言,深觉有理,便采纳了朱马喇的建议,率军追击明军渡过钱塘江,直取绍兴。

  鲁王朱以海还待在绍兴府等着大军光复杭州的捷报,却得到了两路大军惨败的噩耗,还未等他将这个消息完全消化掉,就又听到了清军跟着渡江的消息。

  这个消息就如晴天霹雳般,将朱以海劈得当场呆愣在原地,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东阁大学士朱大典也被吓得六神无主,还是同为东阁大学士领督师的张国维最先反应过来,连忙劝道:“殿下,虏兵过江,定会直奔绍兴而来,还请殿下与王妃先行出海避难,以免落入虏兵之手!”

  朱以海已经吓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张国维见状也顾不上询问他的意见,果断下令应对清军,他命富平将军张名振护卫鲁王乘船走水路离开绍兴。

  自己则率领剩余兵马搜刮城中钱粮财富。护卫朝中官员撤往宁波、台州,伺机反攻。

  在兵荒马乱之中,方国安与王之仁的溃兵终于撤回绍兴,但他们二人都不敢在这座临时行在停留,与张国维等一同退往宁波。

  九月十三日,张存仁率军兵临绍兴城下,但绍兴已是城门大开,没有跟随朝廷逃跑的百姓在本地缙绅的带领下主动开城向清军投降,手中捧着钱财,希望清军收了钱以后放过满城生灵,不行屠城之事。

  张存仁说到底也算是个文官,对屠城并不热衷,他同意了缙绅与百姓们的请求,收下了本地人捐献的钱财后,又询问了鲁王和明军的动向后,便继续率军往宁波追去。

  另一边,自湖州而来的黄蜚并不知晓方国安等人惨败的消息,他已率军兵临杭州城下,下令全力攻城,意图强攻府城后先立下首功。

  但田雄引兵据守,黄蜚所部又不精通陆战,在杭州城外猛攻数日都没有进展,而此时博洛已经率军回援,黄蜚得到消息后,仰天长叹,道:“虏兵回防,杭州再难攻克,拆除营地,退回湖州吧。”

  然而这杭州岂是黄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眼见黄蜚试图北撤,田雄推断可能是援军赶来,直接集结兵马,下令打开城门,向正在撤退的明军掩杀出去。

  明军虽然仓促应对,但还是被田雄杀得大败,黄蜚只能率领败军仓皇北撤,如果他真能撤回湖州倒也就罢了。

  可在北撤途中,博洛提前在他撤退的水道上分兵阻截,趁黄蜚被困于水道之中时使出火攻,火势汹涌,迅速点燃各船。

首节 上一节 56/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