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54节

  真满的首级苏言本来想着要不要制作成京观,震慑清军,但考虑到刘良佐日后南下,清军就只有在江宁、镇江一带还存留能够与他抗衡的军事力量。

  制作京观就没有效果了,他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准备作为战利品带回苏州。

第119章 收阎应元

  之后,苏言便在阎应元等人的陪同下进入江阴,并接管了整座县城的军政大权。

  途中,阎应元也不断向苏言打探南明朝廷的现状以及江南清军的情报,苏言也都一一为他讲解。

  当然,当着张煌言的面,苏言没有讲关于隆武朝廷的事情,只是将浙东小朝廷的事情简单讲了一遍,阎应元等人听了以后,都不免有些失望。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浙东小朝廷都给人一种草台班子的感觉,只占据了浙东一地,手中的兵力也并不雄厚,不比曾经的弘光朝廷一半靠谱。

  要说浙东小朝廷唯一的亮点,可能就只有面前的这位苏松经略吧,可即便是这位苏松经略,也只是挂了个号,从头到尾都没有得到浙东小朝廷的一点帮助。

  一行人穿过街道,来到江阴县署,苏言沿途也见到了许多自发走上街头迎接他们的百姓,江阴城内不论是民居建筑还是百姓,都有明显受到战火摧残的痕迹。

  街边的部分建筑被拆除、损毁,靠近城墙的也有部分遭到炮击而垮塌,许多出现的百姓也都身形消瘦,面露菜色,哪里还有当初的繁华盛景。

  陈明遇虽然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但还是忍不住面露悲戚,道:“在这三个月来的战事中,有许多人死去,也不知江阴何时才能够恢复昔日的繁华。”

  “只要能够将清军驱逐出中原,还天下一个太平,用不了多少时日,江阴一定能比之前更加繁华。”跟他一起走在身后的顾炎武宽慰道。

  一行人到了县署后,阎应元面露愧色,道:“江阴围城三月来,城中虽然还没有到饥荒的程度,但也缺少粮食,无法好好招待经略和几位,还请见谅。”

  “无妨。”苏言笑着摆了摆手,“我们也不会计较这些,我军只会在江阴停留一日,明日便要启程,光复常州。”

  听见苏言准备进军常州,阎应元一时又惊又喜,道:“经略攻克常州后,可是要继而进军镇江,最终光复南京,还于旧都?”

  不仅是阎应元有这种想法,第一次听见苏言准备进攻常州的张煌言几人也都有相同的猜测,但苏言却摇了摇头,道:

  “现在还不是光复南京的最好时机,清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早在七八月就率领新一批满洲兵抵达南京,我军此时还没有能够攻克南京的力量,贸然进军,只会导致功亏一篑。”

  听苏言这么说,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张煌言有心想要问苏言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以及昨天晚上他和刘良佐到底达成了什么共识,但考虑到阎应元这几个外人还在,便暂时忍了下来。

  苏言没有在江阴城内睡下的打算,他从阎应元口中简单了解了江阴城的现状后,便重新回到了城外的大营内。

  在离开江阴之前,他询问阎应元接下来的打算,后者下意识摸着右臂受伤的位置,笑着说道:

  “草民本就只是受拱辰和江阴民众邀请,暂时总理守城抗清事务,眼下江阴解围,草民自然也应当功成身退,返回乡里了。”

  苏言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选择,连忙挽留道:“阎先生,眼下国家仍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阎先生难道真的放心就这样隐退归乡吗?”

  说着,他见阎应元有些意动,又诚恳地说道:“我听闻阎先生曾经任江阴典吏时,海寇来犯,曾连发三箭,三弦皆中,吓退海寇,阎先生有如此文武双全之才,怎能埋没于田园之间呢?”

  阎应元终于有了反应,他面露羞愧,垂面道:“经略莫要再称呼应元为先生,应元无才无德,怎敢担先生之称?承蒙经略如此看重,应元不敢推脱,愿以微薄之躯为经略驱使!”

  说罢,他深深向苏言行了一礼。

  苏言见状,面露喜色,连忙上前扶住阎应元的双臂,道:“能得丽亨相助,我可谓如虎添翼,驱逐鞑虏有望!”

  阎应元没想到苏言这么看重自己,内心不说感动是不可能的。

  随后,苏言就当场任命阎应元为帐下参军,与顾炎武一同辅佐自己,而江阴抗清三公的另外两位陈明遇与冯厚敦他也没有忘记。

  他本想命陈明遇补上江阴知县的空缺,但陈明遇谢绝了这一调令,他表示自己无心知县之位,愿意继续以典吏留任,但还是接受了苏言赏赐的白银。

  而冯厚敦接受了苏言的调令,以江阴训导补江阴知县之职。

  在离开城池回到军营后,张煌言便询问起苏言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苏言没有隐瞒的打算,也顺势将他与刘良佐达成的共识说了出来。

  “明日我们将与刘良佐一同合兵攻打常州府城,城破后刘良佐会将他们在府城内的家眷带走,向南而去,投效浙东朝廷。”

  “刘良佐要往南走?”

  不仅是张煌言,在场其他人都吃了一惊,苏言点了点头,道:“不错,我说服了刘良佐往南投奔浙东朝廷,博洛眼下还在浙江与鲁王交战,也急需外力支援,刘良佐正好可以补上这股外力。”

  祸水东引。

  这四个字,瞬间就在张煌言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张煌言想起自己之前和苏言交谈的内容,他想了很多种苏言可能的应对之策,却唯独没想到苏言会劝说刘良佐南下。

  刘良佐若是真的南下了,那苏言的确不用操心刘良佐会拥兵自重,拒绝听从调遣的问题,可这个烦心事就该轮到鲁王和那些大臣们操心了。

  朝中本来就有方国安、王之仁二人想要效仿江左四镇,要是再多了个刘良佐这个老油条,朝廷的党争只会比之前更加严重。

  甚至,党争的方式和程度还有可能会升级,方国安和王之仁的作战经验可没有刘良佐丰富,如果刘良佐选择直接动武,这两人只怕会被吊着打。

  想到刘良佐南下的种种后果,即便是出身浙东朝廷的张煌言,也不得不称赞苏言一声好手段。

  只是不知道他是如何说服刘良佐南下的,从常州到浙东逼近也有四百多里,其中还要经过清军控制的杭州,其中的危险,刘良佐不可能不清楚。

第120章 交谈

  众人只是惊讶了一会,便不再纠结刘良佐南下的事情,这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座的人都清楚刘良佐在弘光朝时是个什么样的屌样,他要是留在江南,非但无法对战事起到帮助,反而还可能拖他们的后退。

  正因如此,刘良佐的南下反而如了他们的意,让他们不用担心会遭到刘良佐的背刺。

  他们更关心的还是拿下常州以后要何去何从,苏言已经说了现在不是攻打南京的最佳时机,可如果不继续西进攻打南京,那他们还能去哪呢?

  苏言很快给出了答案。

  “拿下常州后,我准备向东用兵,彻底消灭李成栋的残余势力。”他对着众人如是说道。

  “那攻下太仓以后呢?”张煌言问道。

  “暂且休养生息,等明年再战吧。”苏言回答道。

  众人听了,都面面相窥,有些不解,阎应元虽然初来乍到,但也忍不住提出自己的质疑:

  “经略,眼下正是清军在江南最为虚弱的时候,不攻打南京也就罢了,为何不趁机扩大战果,反而偃旗息鼓,休养生息?”

  “清军是虚弱不错,可我军也同样如此,接连战事,兵员得不到补充,老兵也需要休整一段时日。”

  苏言也有些无奈,他一直想要打造一支纯系统兵组成的军队,可从穿越后一直到现在都在开战,哪里有让他喘息的机会。

  现在清军在江南就只有南京周围一圈还有兵力,博洛又被困在浙江,等到十月就能招募更先进、威力更大的12磅步兵炮,正是他闷声发大财的机会。

  至于博洛会不会打爆鲁监国朝廷,苏言认为应该还是不太可能的,鲁监国朝廷就算再怎么拉胯,应该也不至于连博洛的残军加上杭州兵马都打不过吧。

  而且他们还有黄蜚助战,之后刘良佐也会率军南下参战,这可比历史上的条件更好了。

  这要是都能被清军打爆,那苏言是真的没话说了。

  苏言的理由合情合理,众人也挑不出理来,张煌言这时点了点头,道:

  “正好,休整一段时日后可向南出兵,配合朝廷将清军彻底歼灭,让江南与浙江能够连成一片。”

  苏言只当张煌言的话是空气,南明那帮虫豸是能联合的吗,真是嫌自己命长。

  ……

  第二天,苏言便率军渡过锡澄运河,与刘良佐军汇合,两军虽然暂时联合,但相互之间都还抱着深深的警惕与敌视。

  在大军渡河后,刘良佐就派人前来邀请苏言到附近的一座农庄里详谈,苏言正好也准备和他讨论攻打常州的计划,便带着近卫营赶往那座农庄。

  等他到了地方一看,农庄的另一边也驻扎着一队人马,刘良佐就站在农庄外晒着太阳,见苏言过来,先是下意识打量了一番跟着他过来的近卫营。

  这一看,刘良佐的眉头便皱了起来,跟在他身边的沈豹也有些纳闷,低声吐槽道:“大帅,这苏言带来的人马怎么都装备火器,真是奇怪。”

  “你忘了之前打探到的消息了?”刘良佐提醒道,他的眉头仍然紧皱:“尼堪之所以战败,都是明军火器过于犀利,据说连孔有德的乌真超哈营都不是明军火器的对手,不可轻视。”

  听刘良佐这么一说,沈豹很快便想了起来,脸色微变:“据说明军能顶着乌真超哈营的射击一直走到十五步开外再齐射,就这样将乌真超哈营击溃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几乎能被称为铁军了。”

  刘良佐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而是主动朝着苏言迎了过去,在迎上去的过程中,紧蹙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脸上泛起几分笑意。

  “苏经略终于来了,想必你身后的这支兵马,便是先前正面击溃乌真超哈营的那支精锐火器营吧?”

  苏言微微颔首,自满道:“不错,我的这支火器营放眼全天下也是能排名前几的,自起事以来,不知有多少满蒙旗兵死于我军火器之下,乌真超哈营只不过是其中最不值一提的输家罢了。”

  “……”

  刘良佐的嘴角抽了抽,只想说咱能不要吹得这么天花乱坠好吗,还排名前几,鬼才信。

  他虽然心中充满不屑,但还是干笑着奉承了几句,随后便将话题引到了正事上:

  “此番请苏经略前来议事,不为其他,就为攻打常州一事,常州墙高城坚,守兵虽大多跟随攻打江阴,最终被经略击溃,可剩余兵马若是顽强抵抗,也并非一时半会能够攻克的。”

  苏言点了点头,道:“常州毕竟是府城,易守难攻,刘总兵有何高见?”

  其实苏言心中是有一个主意的,只是这个主意不知能否成功,常州知府宗灏本身不愿出仕清廷,继续担任常州知府只是迫不得已,苏言认为或许可以抓住这一点,策反宗灏,让他主动开城归降。

  不过他不准备马上提出来,还是想听听刘良佐的主意,做好两手准备。

  “常州府此时应该还不清楚江阴战事的转变,本官有意率军骗开城门,一举杀入城内夺取府城。”刘良佐说道。

  就这?

  苏言听了有些失望,不过说实话,假扮清军骗开城门的确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常州府方面真的不清楚清军在江阴惨败的消息。

  可苏言命郭波率军在江阴与常州府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截杀尼堪到现在都已经过了两天的时间,郭波也没有将战场打扫干净,现在肯定有人向常州府汇报了。

  因此,这个计划一看就没有执行成功的可能。

  在苏言将其中的原因告知刘良佐后,刘良佐和沈豹明显愣住了。

  苏言能够看见,两人的身子突然开始轻微颤抖——两人的情绪肉眼可见的激动起来,刘良佐失声说道:

  “尼堪那厮居然被你们截杀了,难道这一切都在你的算计中吗?你就那么确定他们能成功突围出去吗?”

  苏言多少猜出了他为什么会突然激动,尼堪和孔有德原本是对方预定的投名状,可最终还是被他们逃了出去。

  如果真的逃出去这也就罢了,可现在突然告诉他,那两个人头都被苏言这个竞争对手拿了,等于苏言直接坐收渔翁之利,就算是换做苏言,也会心态崩的。

第121章 入常州

  苏言自然不可能承认他很确定尼堪能突围出去,他只是略显无辜地说道: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尼堪毕竟有两千满洲兵护卫,若是真的突围出去,留一个后手也能消除后患,我本来以为派出去的人会空手而归,却没想到……”

  他的话虽然没说完,但还是实打实的往刘良佐的心脏刺了一刀,疼得他差点没稳住表情。

  刘良佐缓了一会,才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他缓缓点了点头,道:“苏经略行事之谨慎,本官受教了。”

  苏言微微一笑,倒没有继续去刺刘良佐了,而是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后者听完,也顾不上继续对苏言坐收渔翁之利耿耿于怀了,而是面露思索,考虑其中的可行性。

  他之所以这么积极,还是因为军中家眷都被安置在了常州,没有跟随多铎一起返回北方,只要能够接回家眷,他们也就没了顾虑,能够放心南下浙江。

  刘良佐思索了一阵后,点了点头,道:“或许可行,宗灏此人,我也与他打过一些交道,此人对攻打江阴明显不上心,过去我曾多次向他索要粮草,可宗灏始终不理不睬,没有给我们送来粮草。”

首节 上一节 54/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