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53节

  他心想,苏言很有可能只是苏松官绅推出来前台的代言人,否则这么个年轻人,怎么可能得到苏松二府官绅的支持,并走到现在这一步。

  基于这种想法,刘良佐的态度不免变得倨傲起来,他微微昂首挺胸,阔步走到棚子外,看着站在棚子底下的苏言,拢袖道:

  “可是大明苏松经略当面?”

  “正是本官。”苏言颔首,语气平淡,让人听不出他对刘良佐的态度,只是他的平淡放在后者眼中,反而让本就对苏言轻视的刘良佐心中产生了些许不满。

  因此,刘良佐的语气也变得有些冷淡了下来,他直接开门见山道:“本官而今率本部三万人马重返大明,一切当依照前例,本官欲取常州其地养兵抗清,苏经略专辖苏松二府,如今二府无忧,还请退回苏州。”

  “什么?”

  苏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诧异地看着刘良佐,确定对方是认真的之后,直接就被气笑了。

  他当即毫不客气道:“本官得监国亲封兵部左侍郎,暂理江南军务,刘总兵投诚而来,理应暂归本官调遣,如何敢言依照前例之事?”

  所谓依照前例,无非就是想要沿袭弘光朝江左四镇的割据旧习,占据常州府拥兵自重。

  所谓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苏言怎么可能允准刘良佐在自己家门口割据,这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苏言要的是完全的掌控,他要整个江南都只有自己的声音,也就是说要么让刘良佐死,吞并他的部众,要么让他自己离开江南……

第117章 祸水东引

  苏言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剑拔弩张起来,他能够清楚看见跟着刘良佐过来的卫兵纷纷将手按在了腰间,显然是在腰间还藏着武器。

  当然,苏言这边也不可能完全就赤手空拳的过来,家丁们也都伸手去抓绑在腰间的短刀,警惕地看着对面的人。

  苏言见状,当即发出一声冷笑,道:“看来刘总兵还是不放心本官,手下的人也不老实啊。”

  “彼此彼此。”刘良佐语气凉凉,“苏经略也同样谨慎。”

  两人说完,现场的氛围倒是莫名缓和了些许,苏言对着身侧的于国栋使了个眼色,他身后的家丁们便纷纷收回了手,对面的卫兵见状,也都迟疑地将手放了下来。

  随后,刘良佐正欲开口,苏言却突然灵光一现,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便先一步开口,笑眯眯道:

  “刘总兵,常州虽然富庶,但紧邻前线,贵部若是以常州为驻地,定当直面清廷大军围剿,刘总兵可要三思啊。”

  刘良佐听了,面色不变,心底却泛起了涟漪,苏言的话倒是提醒他了,常州位于江南前线,日后清军杀来,他可是首当其冲。

  而且看苏言的样子,也不太像是会全心全意来帮助自己的人,说不定还会背后捅自己一刀——这种事情他可见多了。

  见刘良佐眼神闪烁,苏言接着说道:“刘总兵,咱们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可否屏退卫兵,你我二人单独商议。”

  刘良佐身侧的卫兵一听,就想开口劝阻,却被前者抬手打断,他虽然不清楚苏言的用意,但也并不担心苏言会对自己做些什么。

  他毕竟军伍多年,曾经在镇压义军的战场上冲锋陷阵,被誉为“花马刘”,怎么可能会害怕对面这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可,本官到想听听,苏经略有何高见。”

  刘良佐嗤笑一声,说道。

  随后,两人便屏退卫兵,待卫兵走出到听不太清楚的距离后,苏言才笑眯眯地抬手示意刘良佐落座,自己也随手拉了一把凳子坐下。

  刘良佐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一边故作不经意地打量着苏言的动作,一边道:“说罢。”

  苏言没有理会对方的目光,脸上仍然带着几分笑意,可话语却非常直接:“你我都是聪明人,聪明人无需多言,本官对江南势在必得,你若是执意夺取常州,那两军就刀兵相向,战场上定胜负!

  刘总兵虽然手握数万兵马,可刚刚经过大战,恐怕兵卒多有疲惫,伤亡颇多,无再战之心,而我军携大胜之威而来,连八旗精锐都不是我军敌手。

  刘总兵可以扪心自问一番,若是两军开战,能否从我军手上占到便宜?”

  刘良佐被苏言这一番直白的话呛得脸色有些难看,他下意识想要用力拍桌,可手落到一半,还是收回了力气,变成轻轻按在桌上。

  为了避免尴尬,他顺势站起身来,沉声道:“你就是想要对我说这些?老子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可不是被吓过来的!”

  “刘总兵稍安勿躁,本官话还没说完呢。”

  苏言微笑地说道,一边抬手示意刘良佐坐下,等后者重新坐下后,他才继续道:“刘总兵可能不知道浙东朝廷那边的情况吧,鲁王已被群臣推举为监国,然而这监国小朝廷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有总兵方国安、王之仁二人拥兵自重,胁迫朝廷,此二人所率兵马良莠不齐,战力羸弱,却能够逼迫朝廷上下为之让步,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说到后面,苏言发出一声冷笑,刘良佐听着却是若有所思,这一幕多么像弘光朝时的江左四镇啊,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将佐四镇是真有十多万大军的。

  而那方国安、王之仁之辈,在此之前没什么名气,想来麾下也没多少兵马。

  如果自己能够到那边去,这方王二人哪里是自己的对手,说不定他还能借助手中兵马击垮二人,让那个浙东小朝廷成为自己的一言堂。

  到时候,他可以让苏言在江南顶着清廷的压力,自己在浙江当土皇帝,要是苏言实在顶不住,他大不了再带着鲁王往福建跑。

  想到这,刘良佐突然意识到了苏言对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他在心中暗自冷笑,这苏言也不是什么忠臣良将,不然怎么能做出这种祸水东引的事情。

  不过,刘良佐也不会因为苏言这三言两语就轻信于他,他对浙东那边的局势并不了解,唯一知道的就只有多罗贝勒博洛原本还在浙北一带作战。

  说起博洛,刘良佐倒是想起了尼堪之前一直疑惑的问题,他便借着这个机会询问起来。

  苏言也没有隐瞒的打算,直接将博洛的去向和盘托出,并顺势再补了一刀,用蛊惑的语气说道:

  “刘总兵,博洛大军已经在吴江城外受创,即便挥师南下,面对我大明各路兵马的围攻,又能嚣张多时呢?

  刘总兵此时率军南下,若是能够配合我大明王师夹击博洛,便可趁双方两败俱伤,坐拥渔翁之利,本官可以保证,绝不南下浙江,你我两军相安无事,何乐而不为呢?”

  “……”

  不得不说,刘良佐是真的心动了。

  他并不怀疑苏言那番话的真实性,毕竟博洛被阻挡在吴江城外许久是事实,现在南下浙江与明军作战,就算明军再怎么拉胯,依托地利也能让清军接连损兵折将。

  而他这个时候重整兵马,率军南下,指不定还真能有所作为,如果是博洛占优,那就佯装江宁派下来的援军,背后捅博洛一刀。

  如果是明军占优,他正好也能顺势掺和一脚,他麾下的兵马虽然对上满洲兵还是会被吊着打,但和南边那帮废物明军相比,也算是精锐了。

  手握这支兵马,谁人不敢给他几分薄面?

  越想,刘良佐的内心愈发火热,一边是继续留在江南,但是会与苏松明军开战,难以保证能否获胜。

  一边是南下浙江,还能重新闯出一片天,再造江左四镇时的荣光。

  刘良佐的内心很快就有了答案。

第118章 入江阴

  没人知道苏言和刘良佐在那小棚子里到底说了什么,在交谈结束后,两人便各自回营,刘良佐也下令解除了对江阴的围攻,将营地转移到运河西岸。

  江阴城头的守军早在城外爆发出喊杀声后,便纷纷被惊醒,阎应元也带人登上城头,亲自坚守在一线,提高警惕。

  一直到战斗平息,城外清军打着火把开始拆除营地,向锡澄运河西岸转移,阎应元等人才多少放松下来,却也不敢完全松懈,仍然保持着警惕。

  他们到现在为止都还不清楚明军杀来的消息,一直等到第二天天亮,打着明军旗号的兵马有序渡过运河,抵达城南,他们才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

  “援军来了!朝廷的援军来了!”

  “难怪清军会突然内乱解围,原来是我大明的王师杀来,苍天有眼!”

  一时间,城头欢呼声震天,在这场持续数月的围城战中幸存下来的江阴军民们都不禁喜极而泣,相互拥抱着,放声痛哭。

  阎应元站在他们之中,虽然没有像其他人那般失态,却也已经是泪流满面,他身旁的陈明遇面色潮红,激动道:“阎公,江阴得救了,我们坚持下来了,您是所有江阴百姓的恩人!”

  “不,此非我一人之功。”阎应元摇了摇头,语气坚决道:“全赖满城乡亲齐心,如若不是众乡亲同仇敌忾,又如何能坚守到今日?”

  就在二人交谈之时,有一骑从明军军阵中冲出,一直来到城墙底下,高举令牌,高声喊道:

  “大明苏松经略率军亲至,速速开城出迎!”

  听了那骑兵的叫声,阎应元虽然心底认为这很有可能是真的,但出于谨慎起见,还是坚持命人投下竹篮,将那令牌钓上来查验。

  待查验确认是真的以后,阎应元的脸上再度露出一抹喜色,对着周围眼巴巴的人点了点头,道:“打开城门吧,让我们一同出城迎接朝廷的王师。”

  他话音落下,众人都再度欢呼起来,簇拥着阎应元几人走下城楼,将城门后的障碍物去除,打开尘封数月的大门。

  在他们走出城门后,苏言已经率军抵达江阴城外,他策马走到江阴民众面前,目光始终落在阎应元身上。

  阎应元的右臂还未痊愈,仍然包扎着厚厚的纱布,他的胡须似是许久没有好好打理,胡须拉碴,脸上也是难掩的疲倦,但还是能够看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再看看他身后的江阴军民们,他们也都面色疲惫,许多人身上穿着不太合身的甲胄,甲胄上也沾染着深色的血污,有着多处缺口。

  苏言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只觉得鼻子发酸,他轻轻勒停战马,踩着马镫翻身下马,向前几步,抬手朝着众人郑重行了一个大礼。

  “老爷!大老爷,为何如此?”

  “经略,这可使不得!”

  苏言的动作让江阴民众都大惊失色,阎应元连忙上前,一边说着使不得,一边想要去拉住苏言,但苏言强硬的行完了一礼,才直起身来。

  随后,他神情肃穆地看着阎应元与江阴军民们,真挚道:“这一礼,不仅是给各位志士,也是给过去数月在守城战中阵亡的烈士,你们都是好样的,在各地皆降的时候,你们能够挺身而出,举兵反清,如何不令人感到钦佩?

  江阴的反抗和牺牲,本官不会忘记,江南不会忘记,天下人也不会忘记,这一礼,你们值得!”

  苏言这一礼,不仅仅是出于心中对江阴满城民众的钦佩,也是出于对他们的感激。

  在他起事之初,江阴就像是他的屏障,为苏言吸引了清廷的大半注意力,也让他不至于遭到整个江南清军的围剿。

  如果没有江阴,清廷将整个江南的兵力都用来对付自己,只怕他现在的坟头草都已经有两丈高了吧。

  这一切,苏言不好明说,但也不妨碍他向这些人表达自己心中浓浓的感激。

  听完苏言那充满真挚的话语,包括阎应元在内的江阴军民都陷入了沉默,许多人似乎是回想起了自己在战斗中死去的亲朋好友,不禁暗自抽泣起来。

  悲伤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连阎应元本人也都再度红了眼。

  “经略能说出这番言论,我等已经很满意了。”陈明遇这时突然开口说道,他虽然流着泪,但脸上却带着几分笑意:“我等举城反清,不为其他,只为了保住祖宗传下来的衣冠发饰,只要以后江阴人,不,天下人不必与那胡人一般剃发蓄辫,我们的牺牲也都是值得的。”

  “陈典吏所言不错,我等宁死不剃发!”

  “若是剃了发,死后又有何面目去地下见祖宗呢?”

  他身后的江阴人纷纷你一言他一语,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苏言听着听着也不自觉受到感染,红了眼眶。

  他强压住内心翻涌的情绪,抽了抽鼻子,咧嘴说道:“说起来,本官这里有一个好东西想给你们看看,这也算是给你们一个交代了。”

  说着,他向身后招了招手,便有卫兵捧着两个盒子走了上来,打开盖子一看,两颗被石灰处理过的狰狞人头赫然摆在其中。

  “这,这是……”

  阎应元等人惊讶地问道,不过,从这两颗人头的辫子来看,他们已经多少能猜到这两人的身份了。

  “这是北虏的宗室,多罗贝勒爱新觉罗·尼堪以及恭顺王孔有德的首级,他们想要逃往常州府,被本官提前埋伏的兵马阻截,当场射杀。”苏言笑着说道。

  “贝勒和王爷?”

  众人一听,都发出了惊呼,阎应元也惊讶地张大了嘴,道:“这孔有德,可是崇祯六年从登州叛逃辽东的那厮?如若真是此人,那可真是苍天有眼!”

  “却是此人。”苏言微笑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孔有德和他的所谓天佑军,应该都覆灭在江南了。”

  不仅是尼堪和孔有德的首级,和他们一起遭到伏击被屠杀的五百满洲兵的首级也都被砍了下来,一并带了回来。

首节 上一节 53/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