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5节

  这背后的始作俑者自然是苏言了,他在卫队长于国栋的随同下在人群中听了一阵子,对这个流言传播的架势还算满意,便转身走出人群返回府署。

  两人返回府署后,苏言见于国栋一路上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样,好笑道:“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出来吧,何必遮遮掩掩。”

  见苏言发话,于国栋也就不憋着了,他先是环顾四周,确定没人偷听后才将心中的疑惑和盘托出:“将军,您为何要派人传播我们来自南京的流言,这苏州城内恐怕也不乏族人在南京任官的缙绅,若是他们细究调查起来,这流言就很有可能败露。”

  “我知道有那些缙绅,他们必然是没机会去调查的。”苏言云淡风轻,不紧不慢地为于国栋解释道:“我军拿下苏州,城中缙绅定会想方设法打探我们的来历,伪造一个可靠的来历不仅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也能稳定人心,一支还保存战力的官军总比起于微末的义军更令人信服。”

  “从南京突围出来,这层身份就足够可靠了,虽然南京的衮衮诸公不战而降,但我们也可以说是不愿成为满人走狗,在百官投降时擅自突围,那些缙绅又无从考证,大敌当前,除了相信我们还有什么选择呢?”

  “可是,将军您是苏州本地人,接下来必定会遇到与您相识的人,那些人又该如何解释?卑职担心的是这个。”

  “不必担心,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远房表亲了,率军突围南下的是你,我只不过是在与你相遇以后,与你共商夺回苏州之事后受你推举为首的小小生员罢了。”苏言无所谓地说道,“左右不过是糊弄他们罢了,还不信也只能随他们去了,若是胆敢蹬鼻子上脸,便是杀了又如何?”

  “这……”

  虽然从好好的将军变成了远房表亲对于国栋来说有些别扭,但他骨子里对苏言的忠诚还是让他选择答应了下来。

  而自己心中的疑问也得到了解答,他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第10章 编制

  苏言混进人群里也不仅仅是为了查验流言的效果,也是想看看直接从系统进行征兵会是个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在昨晚睡觉前,苏言在脑海里就假设了好多个可能的方法,例如系统直接对城中适龄丁口进行脑控,操控他们到军营报道,或者要让苏言亲自出面动员百姓参军。

  今天一看,却没想到是百姓自发前来,系统借官府之手发的征兵告示他也看过了,就上面写的内容,换做是他包是不可能来的,连个具体的薪酬待遇都没写清楚,主打的就是靠家国大义让人愿者上钩。

  这让他不禁更好奇系统的手段了,就那份告示的内容都能引来那么多人来,要是能让他再润色添加更有诱惑力的薪酬待遇,怕不是全城的百姓都会争先恐后前来投军。

  吐槽归吐槽,苏言也没有忘了正事,在征兵工作进行的同时,他也将麾下的240名长矛手与昨晚归降的降兵集结起来,这里的降兵除了俘虏的一千两百余人外,另外有被劝降的六门守军,加起来共一千八百余人。

  六门守军因为是主动归降的,反而不能以对待前者的方式将他们的军官抓出来直接杀掉,苏言便再次将这一千八百余人打散重组,将那240名系统兵和幸存的清军军官随机分配,作为这支军队的基层军官。

  如此一来,那些幸存的清军军官分到了不认识的士兵,也无法再发挥曾经的影响力,他也能增强对这支军队的控制力了。

  而在接下来几天,苏言准备按照系统兵的训练方法对这支军队进行加急训练,提高整支军队的纪律和组织度,等这个月过去麾下系统兵的占比变高后,他再看情况考虑要不要将这些士兵送进兵营转换为系统兵。

  卓文义一眼就看出了苏言的用意和产生的效果,在两军混编后,他便清楚自己肯定是没有办法掌握这支军队了,只能老老实实给苏言打工,而那些士兵也不大可能会再信任他,毕竟昨天就是他带人将躲在人群里的军官抓出去处死。

  这里军官还未全部分配好,衙门外的征兵处又有人来汇报问题,因为各门守军都被集中在这里,城门就只能暂时交给两队线列步兵看管,好在此时仍处于军事管制,各门封闭,虽然人数少,但还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因此征兵工作就只能交给他的卫队以及枪骑兵来负责了,前来汇报的便是枪骑兵的连长于叙功,他是一位标准的齐鲁大汉,浓眉大眼国字脸,身形强壮结实,说话办事都一板一眼,不苟言笑。

  于叙功向苏言汇报称,限定的870个兵员名额已经招满,但还有很多百姓不愿离去,那些百姓都说清军打回来以后肯定会让苏州鸡犬不留,他们不愿坐以待毙,便想加入义军,保家卫国。

  在说完那些百姓的理由后,于叙功表情严肃,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军四面临敌,应当尽可能扩充人马以壮军力,但那些百姓此前大多没有接受过训练,带着他们上阵杀敌,只怕非但无法提供帮助,反而可能临阵逃窜,扰乱军心。”

  “你都有主意了,为何还要来向我汇报?”苏言问道。

  “关乎百姓热忱之心,卑职不敢擅自定夺。”于叙功抱拳郑重说道。

  苏言想都没想,就笑着说道:“那便照单全收吧,我们接管了苏州府的银库粮库,还怕养不活那几百号人吗。”

  “遵命。”

  于叙功走后不久,便领着今日征募的新兵来到了校场,除了本月既定的870名系统兵外,又额外招募了一百八十多人,苏言便直接将那些多招募的新兵一齐编入降兵里,一起接受系统兵的加急训练。

  在将新兵分配好以后,苏言没有急着下令解散,又额外宣布了一件事——现在他收编了原苏州绿营后,麾下兵马也破了两千大关,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人数不多,但也应该确定军制,方便后续的扩充和指挥。

  虽然军职称谓仍然按照明军,但人数编制并不严格遵从明军军制,苏言规定一百户120人,设百户一人,总旗两人,总旗往下设小旗十二人,比明军多设两名小旗。

  骑兵60人一单位,军官称总旗,系统兵军官都不再称连长,彻底东方本土化——说到这苏言又忍不住想吐槽了,系统一开始还本土化呢,感情只有士兵人种装备本土化了,军制还是按照西方那套。

  苏言原本准备将这些士兵按照系统兵和土著分为两镇,方便战时指挥,但考虑到系统兵还是太少了,便只能等到一两个月以后再敲定下来。

  最后是士兵们最关心的军饷问题,系统兵的军饷会由系统在国库自行扣除,扣掉武器维护费后剩下的钱就会分到士兵手上了,完全不用担心被克扣贪污,非常的银性。

  苏言需要操心的就只有非系统兵的军饷,这一点他也有参考借鉴的对象,他直接将清军的军饷标准搬了过来,每人每月给银一两五钱与米三斗,虽然看起来不多,但相比清军,苏言可拥有一个清军无法比拟的优点。

  他不会克扣银钱!

  这里的克扣指的不仅仅是军官的恶意克扣,还有清军内部的“合法克扣”,名义上作为买马经费的“朋扣银”和抵充闰月年份军饷的“小建银”,各种克扣下来,到手的除去副食、衣服、器械,能养活自己已经勉强,更不用说是养家糊口了。

  当然,清军在执行任务和战时也会下发津贴,这点苏言暂时还无法跟上,等他扩充地盘,收入提高以后也可以跟进,这样清军就彻底没有军饷待遇的优势了。

  在苏言宣布完军队编制和军饷标准后,校场上顿时响起士兵们的欢呼声,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他们不关心编制不编制,只关心能拿到多少钱,只要他们的待遇没有降低,上头不会拖欠他们军饷米粮,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第11章 试探

  接下来,苏言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留在校场巡视士兵的训练过程。

  考虑到他是将长矛手打散作为军官,那两千号人便都按照长矛手的阵法和装备进行训练,苏州武库内的长矛数量颇多,将这两千来号人都武装起来完全绰绰有余。

  系统招募出来的长矛手和游戏里一样,都只装备了一把长枪,这放在以火枪为主要武器的18世纪倒是没什么问题,但苏言要面对的敌人不仅仅装备火铳,更多还是以弓箭为主,没有盾牌护身就问题很大了。

  因此,除了从武库里取出长矛列装外,里面的盾牌也都被取了出来,给每个人分发下去。

  在苏言巡视训练的时候,从外面突然来人汇报,称有数家本地缙绅来到府署造访,知府蔡玄已经代为招待,请苏言尽快回去。

  苏言听了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那些缙绅的动作倒是比他想象中的要慢了,现在抬头看看天色,已经快要午时时分,他还以为缙绅一大早就会来找自己。

  等苏言回到府署时,蔡玄正在与那些缙绅交谈,双方都刻意避免提及昨天晚上在沧浪亭发生的事情,苏言阻止了卫兵的通报,躲在门后偷听了一会。

  “蔡府尊,城中皆传义军是自南京突围出来的京营,敢问这一消息的真伪几何?”

  “若他们真是禁军出身,以苏州坚城,加之城中百姓齐心协力,击退清军守住苏州也并非不可能。”旁人附和道。

  蔡玄心中无奈,他哪里知道这个消息的真假,只能说道:“这个问题不如等苏将军来了以后再向他本人询问吧,话说回来,申公等人前来,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呢?”

  “实在是关乎本城百姓命运安危,不得不前来请教那位苏将军,他欲如何应对清廷的镇压。”申绍芳沉声说道。

  “以苏将军今日于城中征召兵马的举动来看,想必是要据城而守吧?”有人说道,“如果是要据城而守的话,我们几家也愿意出钱出力,共保苏州。”

  “说的不错。”

  那人话音落下,苏言就从门外大步走了进来,他看着说话的人,心里对他还有些印象,昨晚他闯进宴席的时候这个人就摔在一堆桌椅里面,手上还拿着剑。

  见苏言到来,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向他抬手行礼,苏言一一回礼,随后说道:“诸位刚刚说的在下都听见了,既然苏州已被光复,我军自然是要据城而守抗击清军,更何况清军之残暴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不管是为了反清复明,还是为了保护本城百姓免遭毒手,我军都会战斗至最后一刻。”

  众人听言,都配合地发出赞许的声音,文乘也听得心潮澎湃,主动上前一步,自报家门道:“苏将军,在下文乘,家父为崇祯朝礼部左侍郎领东阁大学士,家父生前曾教导在下为人行事应忠君报国,刚直有节。

  在下愿捐赠大半家财以作抗清之用,并提三尺之剑,与苏将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清军!”

  “好!”苏言没想到这样一位名门之后会如此支持自己,心中十分满意,连忙说道:“有文先生如此深明大义之士,苏州百姓又踊跃投军,上下齐心,何须担心来犯之敌呢?”

  其余缙绅对文乘的表现反应不一,有人眉头紧锁,有人不屑于顾,有人面露忧愁,但都没有对他做出这番决定而感到惊讶,或者说,昨天文乘都敢在沧浪亭拔剑与杨承祖对峙,相比之下这已经不算啥了。

  文乘的表态着实打了其他缙绅一个猝不及防,他在此之前并没有和他们商量好,这不禁让一些缙绅心底产生了些许不满——说好的共进退呢,怎么你自己就先向这个来历不明的军头献殷勤了?

  与文乘世代交好的申绍芳也有些措手不及,他眉头微蹙,但很快恢复如常,苏言将这些缙绅的反应都收入眼底,他没有继续和文乘交谈,而是迈步走向主位,一边招呼众人坐下。

  等他坐上主位后,申绍芳主动开口说道:“这位苏将军,老夫姓申,名绍芳,我们此番前来造访,各家也都出了些钱粮用做犒军,清单已经转呈蔡知府,小小心意,还请笑纳。”

  他说完,坐在苏言左手边的蔡玄就连忙起身,从衣袖里取出一张清单,道:“将军,清单在这。”

  苏言从他手中接过清单,粗略扫了一眼,上面明确登记了每家提供的钱粮数目,这似乎是按照门户地位来排名的,申家赫然位列第一,捐了白银两千五百两,稻米五千石。

  这个数目咋一看不算少,但考虑到申家祖上出了个大明朝有名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世代基业传承下来,就不值一提了。

  苏言不动声色地将清单放下,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这让一直盯着他想要从表情变化来看出什么端倪的缙绅们暗自失望。

  “嗯……诸位的心意,在下心领了。”苏言语气平淡,让人听不出他对那份清单上内容是否满意,“眼下苏州虽然光复,但此地为四战之地,最迟不过五日,清军必会反扑,届时只靠我军的力量恐怕无法抵御,还需要诸位先生出钱出力,号召本城百姓支持抗战。”

  缙绅们听言,都相互对视一眼,最后将目光都投向申绍芳身上,申绍芳心想,苏言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这番话也足以说明他对自己这些人的态度是试图拉拢了。

  这一点多少能让缙绅们放下心来,他们虽然在明亡以前或多或少与朝中官员有关系,又声望颇高,在地方无人敢招惹。

  但现在且不说新朝鼎革,过去的关系还能不能用上,这支来历不明的义军入城,就算强行抢了他们的家财,再将他们都给杀了,也没地方说理去。

  正是因为这点,缙绅们才会愿意忍痛割肉,以犒军的名义捐献一些钱粮,试图让这支义军拿人手短,不会对他们下手,顺便再打探打探情况。

  现在苏言表露出来的态度就让他们安心了许多,申绍芳微微点了点头,一直看着他的缙绅们见状才放心下来,表情和坐姿都随意了许多。

第12章 缙绅支持

  “鞑子残暴,军纪败坏,即便将军不提,我们身为本地乡老,素受百姓推戴,也合该出钱出力,号召百姓,保卫家园。”

  申绍芳沉声说道。

  在试探出义军对他们的态度以后,他们便决定要帮助义军守城,他也不怕等城破以后被清军清算了,或者说今天能出现在这里的,都是惧怕城破以后被清军屠戮,打算给义军提供一些帮助。

  而不打算帮助义军的今天干脆就没有和他们一起前来,连所谓犒军的钱粮都没有出,申绍芳对他们的打算一清二楚,无非是想袖手旁观,以免遭到清军秋后算账。

  申绍芳对此嗤之以鼻,真是一帮蠢货,要是苏州城真的被攻破,入城后烧杀抢掠杀红了眼的清军哪里会管他们有没有帮助义军,只会一视同仁全部图图了。

  虽然他们已经准备出钱出力,但一些底还是要摸清楚的,申绍芳接着说道:“不过,在此之前,老夫还是有些疑惑,希望苏将军能够解答一二,好让我等放心。”

  “申公请讲。”

  “城中皆传义军是自南京突围而来,敢问这是否属实?”申绍芳问道。

  苏言微微颔首,道:“实不相瞒,将士们的确是从南京突围,流落至此。”

  “敢问将军官居何职?”他又问道。

  “在下无官无职,只不过是苏州府一介小小生员罢了,承蒙将士推戴,暂任将军一职。”苏言神色坦然,他话音未落,众人皆露出吃惊之色,但他们下意识不相信对方的说辞,能够被那些士兵称为将军,怎么可能真的是一个小小生员?

  “苏将军不想说也就罢了,何必出此言蒙骗我等?”申绍芳有些不满地说道。

  “申公若是不信,可向陈彬询问,他与我为昔日同窗,还算知根知底。”苏言说道,一边抬手指向站在蔡玄身后的陈彬,他并没有返回陈府,而是留在府署等待应召。

  众人顺势看了过去,陈彬没想到苏言会提到自己,先是一愣,随后点了点头,道:“他说的不错,语轩兄于崇祯十四年考中秀才,与在下一同拜府学黄夫子为师,但次年便不再去府学了。”

  缙绅中也有认识陈彬的,见他证实,心中更加吃惊,对苏言这个人也更加好奇,他们倒是不怀疑这支义军出身京营的真实性,毕竟士兵们的装备之精良是有目共睹的,他们见过的军队都没有比这更好的装备。

  申绍芳虽然同样好奇,但他并没有继续询问下去,有些事没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要苏言坚持抗清,又不会对他们下手,就足够了。

  因此,他果断换了个话题,道:“苏将军,伪朝江宁巡抚土国宝率部出城镇压义民,等他知道苏州陷落后定会大举反攻,敢问苏将军准备如何应对?”

  苏言见他没有继续追问,对申绍芳点到为止的行为非常满意,便顺着他的新问题回答道:“我欲出城迎战,以野战大破之。”

  “出城迎战?”

  此言一出,缙绅们都议论纷纷,申绍芳也有些无法理解,他虽然不知道义军的兵力数量有多少,但从他们能无声无息潜入城内夺城,并在第二天马上组织招兵,就知道他们的数量肯定不会太多。

  “敢问城中有多少义军?”出于谨慎,他又问道。

  “两千余。”苏言如实相告。

  申绍芳听言眉头紧蹙,但还是抱着希望问道:“可是没算上城中降兵?”

  “算上降兵。”

首节 上一节 5/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