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54节

  两翼的和硕特军队始终无法冲破空心方阵,反而在连续不断的枪声中伤亡骤增,军心已经有些不稳,见夏军骑兵呼啸而来,更是惊得肝胆俱裂。

  呜咽的北风在这一刻仿佛被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与冲锋的呐喊撕裂,临前指挥的台吉们瞳孔骤然放大,那雪亮的马刀反射着冰冷的阳光,形成一片刺眼且致命的寒潮。

  “敌骑来袭——”

  “撤退!撤退!撤退!”

  台吉们的嗓音因为过度惊惧而变得尖锐,他们挥舞着马刀高声呐喊着,试图率军后撤。

  但是,夏军骑兵如潮水般涌来,很快便追上了他们,其组成的楔形队列就像烧红的餐刀切入牛油一般,迎面杀入败退混乱的和硕特骑兵阵中,所到之处血肉横飞。

  钢铁撞击的声音混着垂死的哀嚎瞬间压倒了战场其它声响,夏军骑兵手中的马刀凶狠地劈砍、冲撞,和硕特人的仓促抵抗被轻易击垮。

  侧翼的蒙古军阵线被这股蓄势已久的生力军冲得七零八落,整个阵列的右翼开始不可遏制地动摇、凹陷。

  与此同时,正面战场上,夏军线列步兵还在不断推进,并爆发出持续不断的轰鸣。

  他们射出的密集铅弹如同疾风骤雨,以恒定不变的节奏一层层扫向前方混乱的和硕特中军,腾起的硝烟尚未散尽,新的枪弹风暴又接踵而至,在弥漫的烟尘中不断闪烁致命的火光。

  和硕特中军早已被之前的排铳和炮击打得晕头转向,勇士和战马的尸体堆积如山,严重阻滞了后续部队的调动。

  此刻面对这步步紧逼的夏军线列,侥幸未被击中的人只能像没头苍蝇般在烟雾和死尸间乱窜,连像样的箭矢回击都组织不起来。

  “推进!保持阵型!”夏军各级军官们怒吼着,指挥士兵们踩着鼓点般的号令,踏过泥泞与血水,踏过尚在呻吟的伤员,一步步将死亡逼向和硕特大军的中军。

  “汗王!挡不住了!两翼完了!中军也快顶不住了!”几名浑身是血的贵族冲到固始汗面前,声音里充斥着无法掩饰的恐慌,“我军损失惨重,请速速下令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固始汗身体剧烈地晃动了一下,脸色惨白如纸,眼中的疯狂已尽数被绝望和锥心刺骨的痛苦取代。

  嗖——轰!

  一道巨大的声响从不远处传来,固始汗下意识望去,只见数十步开外的军阵被一枚实心炮弹命中,直接犁出一条血路,被命中的士兵瞬间化作一团模糊的血肉,肢体四分五裂。

  这血腥的一幕让固始汗的意识瞬间回笼,他猛地勒马转身,声音尖锐失声:“收拢兵马,撤退!撤退!”

  “撤!撤退!保护汗王!”

  “走!快走啊!”

  固始汗的亲卫精锐如梦初醒,立刻勒紧缰绳,簇拥着神情恍惚、仿佛瞬间苍老十岁的固始汗,不顾一切地向后狂奔。

  眼见汗王的大纛在亲卫簇拥着往后撤走,战场上的和硕特军队士气立即跌入谷底,军心大乱,溃败之势如堤坝决口,彻底无法阻止。

  “败了!败了!我军败了!”

  “汗王都跑了!快逃命啊!”

  恐慌的喊叫席卷了整个战场,无论左右两翼还是中军,残余的和硕特士兵彻底失去了战斗意志,纷纷调转马头,扔掉武器,没命地向来路奔逃。

  士兵相互推搡践踏,战马冲撞人群,只为逃离那片不断推进的死亡钢铁森林和追杀而来的闪亮马刀。

  “敌军溃败了!将士们随我杀!碾碎他们!”

  “夏军万胜!”

  “万胜!!!”

  夏军骑兵欢呼着冲入溃兵之中,尽情挥刀砍杀,化身猎人收割着逃亡的猎物,线列步兵也停止了徐进射击,加快追击的步伐,转而用刺刀清理着负隅顽抗或来不及逃跑的零星敌人。

  平坦的称多谷底在这一刻变成了血腥的修罗场,和硕特军队一溃千里,许多人在被追击中,慌不择路之下,居然直接跳进了战场后面的齐齐尔哈那河,转瞬间便被浪花吞没。

  更多人则是眼见逃不过夏军骑兵的追击,绝望之下跪地投降,向呼啸而过的骑兵大声求饶,夏军骑兵没有理会这些被吓破胆的降兵,他们掠马冲过,继续追击着前面那些还在逃跑的敌人。

第500章 第巴出使

  称多之战,和硕特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固始汗险些没能逃出生天,他在亲卫队的拼死掩护下,最终还是逃过了齐齐尔哈那河,但大部分和硕特贵族台吉和士兵们就没这么好运了。

  跟随固始汗一起参与这场战役的四个儿子全部折损,四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在抵抗中身中数弹,当场阵亡,六子多尔济撤退途中被胸甲骑兵追上,一番厮杀后被斩于马下。

  另外两个儿子则是在战斗中身亡,他们阵亡时的场景被撤下来的士兵所目睹,并汇报给了固始汗。

  整整两万多和硕特军队,经此一役,成功出逃者不过二三千人,其余或是战死,或是被俘,亦或是被滚滚齐齐尔哈那河吞没。

  消息迅速传开,一时间青藏震动,固始汗只能仓促逃往玉树,像一只伤虎舔舐着自己的伤口,但夏军很快便渡过齐齐尔哈那河,向玉树进发。

  这位刚刚经历过丧子之痛的汗王不得不继续向南逃窜,希望能够召集军队继续抵抗,但他身边的残兵几乎每一天都有人趁夜出逃,人数也愈发减少。

  最终,在固始汗逃到囊谦时,这里的安多贵族已经听闻了称多之战的惨败,他们认为夏军占领青海之势已经无法阻挡,决定抛弃固始汗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转投夏军。

  五月初七日当晚,囊谦的贵族们联合发兵突袭固始汗的大帐,固始汗尽管有所防备,但他身边的残兵无力抵抗,很快便被杀得四散而逃。

  汗王听着外面的喊杀声,心中充满绝望,这位蒙古人中的枭雄不愿沦为屈辱的阶下囚,在贵族私兵攻入汗帐之前,他举刀自刎。

  等贵族私兵杀入汗帐时,看见的便是倒在血泊之中,已然断气的固始汗的尸体。

  这位统一过青藏的一代枭雄,自此殒落。

  诛杀固始汗和他的残兵后,囊谦贵族随即向大举南下的夏军投降,并将固始汗的尸首献给孙庭祥。

  孙庭祥看着被呈献上来的固始汗的首级,心中不免有些唏嘘,这位曾经利用山瘴险些将自己逼入绝境的汗王,居然以这么快的速度兵败身亡。

  唏嘘的同时,他下令将固始汗的首级用石灰腌制,与捷报一同送往南京,并亲自接见了投降的囊谦贵族们,称赞他们的识时务之举,奖励给他们白银黄金。

  夏军在囊谦短暂滞留数日后,继续南下,渡过鄂穆楚河,正式进入雪区,一时间雪区震动,固始汗身死的消息让逻些上下一阵恐慌,不知该如何应对可怕的夏军。

  陈列嘉错本来想通过一场胜利,来提高己方与夏军谈判的话语权,但眼下固始汗都兵败身亡,仅靠他们,只怕远非夏军的对手。

  他只能向五世达赖谏言,认为局势有变,应该放弃武力抵抗的意图,主动向夏军臣服,才能换来雪区佛国的安宁,以及达赖本身的安全。

  五世达赖思虑再三,还是认同了陈列嘉错的谏言,他命令陈列嘉错为使者,代替自己前往夏军营中谈判臣服。

  当然,为了避免夏军出尔反尔,或是谈判破灭,已经集结在逻些周边的军队不会遣散,继续拱卫首府。

  陈列嘉错深感此行责任重大,又担心自己拖延会导致不必要的战斗发生,在得到命令后,当即率领使团,携带象征和平与臣服的哈达、金佛与达赖的亲笔书信,快马加鞭赶往北路夏军大营。

  孙庭祥听闻逻些派来了使者,而且还是身居高位的第巴亲自前来,心中便知道对方已经被固始汗的败亡吓破了胆。

  他于是下令在营中设帐相迎,并让各部将领依军容肃列于侧,以示军威。

  陈列嘉错入帐后,见夏军诸将神态肃杀、甲胄森然,心知对方这是在给他使下马威,因此还保持着格鲁派高僧应有的镇定与从容。

  他双手合十,面色淡然地向主座上的孙庭祥行礼,道:“在下陈列嘉错,受我佛达赖尊座之命,代其来见天朝统帅孙将军,愿为两方之和睦,贡献微薄之力。”

  孙庭祥端坐主位,目光炯炯,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僧人,对方虽身着朴素的僧袍,风尘仆仆,但言语清晰,姿态不卑不亢,倒也有几分气度。

  “第巴远道而来,辛苦了。”孙庭祥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命人为其赐座,而后继续说道:“固始汗不识天数,妄自尊大,以致身死兵败,如今尔主遣使前来,意欲何为?”

  陈列嘉错气息微沉,从随侍的侍从手中恭敬接过象征和平、敬意的洁白哈达,以及用黄绫覆盖供奉的金佛和五世达赖的亲笔书信。

  他起身上前,将哈达双手捧过头顶,以示最高敬意:

  “孙将军神威盖世,雷霆一击,廓清邪氛,固始汗逆天而行,已受其咎,我尊胜达赖尊座,虽为吐蕃弘法护教之领袖,然深明大义,心向天朝恩泽。”

  “今特遣在下,向孙将军及大夏皇帝陛下敬献哈达、金佛及我主亲笔信函,表达归顺诚服之意,愿我雪域佛国,自此永沐天朝之化,各安其分,共享太平。”

  侍从上前,将哈达轻轻置于孙庭祥帅案之上,又将金佛和书信一并呈上,孙庭祥的目光扫过那质地精良、象征尊崇的洁白哈达,又掠过在烛光下闪烁着金光的佛像,最后落在达赖亲笔的信函上。

  孙庭祥拿起书信,并未立刻拆看,而是放在案上,目光再次投向陈列嘉错,沉声道:

  “达赖既有此诚心归附天朝,足见深明大义,本镇自当奏明圣上,彰表其心。”

  “然而,藏地归顺,绝非一纸书信、一尊金佛可定,尚需达赖及贵方诸部族首领,亲至我大营,订立条款,宣誓效忠,并协助我军完成接收之务,此乃真心归顺之明证。第巴以为如何?”

  陈列嘉错闻言,这个要求对他们来说并不过分,过去的大元、大明,也基本是这个流程,他便点了点头,允诺下来。

第501章 青藏归附

  泰武五年五月二十三日,这一日注定将载入史册。

  “泰武五年五月乙未,逻些遵胜五世达赖领卫藏诸部首领、宗本及贵族人等,奉大夏征西副将孙庭祥令,毕至北路军军营。

  帅帐外,甲士环列,兵戈曜日,旌旗蔽空,军容整肃肃然,凛然有屯山岳之气。

  达赖率众首领入帐,以藏礼觐见征西副将孙庭祥及云南提督李过,营中设香案,诸首领依序列班。

  达赖为首,奉金册、玉帛及卫藏舆图、民籍等物,恭呈帅案,亲诣坛前,盟誓效忠,曰:

  “卫藏释门弟子及所部官民,自今以往,倾心归化,永为大夏藩属,谨奉皇帝陛下尊号,恪尊朝廷法度,岁纳贡赋,不敢贰心,若有背誓,人神共殛。”

  孙庭祥受其册图,宣大夏皇帝圣谕,布威德于蕃域。敕封达赖尊号如旧,抚谕诸部,令各安生业。诸首领顿首称臣,誓言永守其土,护境安民。

  礼成,营中擂鼓三通,声震原野,军士高呼万岁,响彻云霄。

  夏廷遂置官设治,卫藏之地自此入职方。”

  ——《夏史稿·太祖本纪》

  盟誓过后,夏军旋即接管卫藏,孙庭祥上表朝廷,以青藏等地蛮夷杂居,未服王化为由,请朝廷在青藏等地设置驻军,或将蕃夷编户齐民,或移民实边,效仿明初设置边疆卫所,将卫藏置于实控。

  当孙庭祥的奏疏送到南京时,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苏言看过奏折,便召开内阁会议,商议此事。

  毫无疑问,苏言是肯定要将青藏置于朝廷的实控之下,因此他用毋庸置疑的语气对阁臣们说道:

  “孙卿所奏甚合朕意,青藏乃西陲屏障,非实控不足以稳固边疆,朕欲设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置流官统领民政,并仿昔日滇黔旧制,行土流并治,择恭顺头人授世袭土职,辖其部众而受流官节制。”

  几位阁臣议论一番后,张国维进言道:“陛下圣明,然蕃地广袤,驻军粮秣转运艰难,臣以为,可效仿明初茶马互市旧例,于打箭炉设榷场以充军需。”

  张煌言也跟着补充道:“卫藏佛门势大,臣请敕封达赖为‘辅教弘善国师’,岁赐金帛,以佛驭俗。”

  苏言微微颔首:“可,然达赖于卫藏人心稳固,若是此人心怀不轨,振臂一呼,藏地或将倾覆,朕欲将达赖‘请’来南京定居,宣扬佛法,诸卿可有异议?”

  阁臣们面面相觑,倒是没有什么异议,毕竟苏言的这个理由非常正当,达赖是卫藏地区的精神领袖,要想稳固卫藏,就必须将达赖牢牢攥在手中。

  “陛下将达赖请至南京定居,并无不妥,只是达赖远居南京,臣只恐长此以往,卫藏内部流言四起,若有小人从中挑拨……”

  陈子龙说到后面,并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在场众人都能明白他的意思。

  苏言却是不以为意,冷哼一声:“我朝廷大军就驻扎在青藏,宵小之辈即便挑唆,也只会被轻易弹压,何足挂齿?”

  还有一点他没有提及,将五世达赖移居京师,远离卫藏,也是为了削减达赖在卫藏地区的影响力,方便朝廷逐渐蚕食分化卫藏土司头人。

  卫藏大小佛寺成百上千,其中蕴藏的财富数不胜数,几乎富可敌国,苏言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僧侣继续剥削压迫藏地百姓。

  等未来五世达赖的影响力逐渐削弱,朝廷在卫藏彻底站稳脚跟后,他便可以下旨灭佛,查抄佛寺,将财富、田产和人力解放出来。

  而后,在与内阁一番商议后,最终下旨于卫藏设置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下设卫藏巡抚一名,指挥使一名,第一任卫藏巡抚由内阁举荐合适的官员赴任,而指挥使则由孙庭祥调任。

  青海地区,则设置青海行都司,首府设在西宁府,下设青海巡抚一名,青海都司一名,同样由内阁举荐合适的官员赴任。

  此番平定青藏之役,孙庭祥等官兵立有大功,册封孙庭祥为西宁伯,以下官兵具有封赏。

  说起来,苏言本来还想看李过能否在这一役立下灭国之功,以此将他册封为国公爵,谁料固始汗的败亡速度太快了,逻些方面也过于识时务,以至于李过的战功只停留在攻克左贡上。

首节 上一节 354/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