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50节

  多尔济的断后部队实施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不仅将沿途狭窄险要的路段进行破坏,比如挖断路面,设置大量鹿砦、陷坑,还将所有能渡河或绕行的桥梁彻底焚毁。

  这就迫使夏军每前进一段路就不得不停下来,派出辅兵拼尽全力清除障碍、填平沟壑,并修复被摧毁的道路。

  尤其是要消耗大量时间来加固那些泥泞湿滑、容易塌陷的路段,以便沉重的炮车能够勉强通过——这就需要砍伐大量树木来铺设道路,然而砍伐树木也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许多士兵在忙碌中突然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将军!如此下去,我军只怕还未抵达逻些城,就已经尽数折损在这半路上了!”

  一名面色憔悴的旅帅忧心忡忡地向孙庭祥报告,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喘息:“将士们疲惫不堪,减员日增,粮草转运亦愈发艰难,这高原……这道路……”

  孙庭祥驻马立于一处刚被勉强清理出来的高坡上,听着旅帅充满忧愁的话语,望向远方的崇山峻岭,眉头紧锁,脸上也是难掩的情绪。

  “我如何不知其中艰辛。”他微微喘着气,眼神却仍然坚毅,“固始汗当年能走通这条路,我们为何不能走通?寇可往,我亦可往!”

  “将军!”

  孙庭祥抬手打断了旅帅的话,沉声道:“传令各部,即便是克服万难,也要继续前进,告诉将士们,前路虽艰险,但此行之意义,乃是为我大夏开疆拓土,为天子而战,终结和硕特鞑靼的根基!”

  “若能攻陷逻些,将我汉家旗帜立于逻些城头,我,你,乃至全军数万将士,都将名垂青史,载入史册,成为后世万民景仰之英烈!”

  下达完命令,为了激励士气,鼓舞全军将士,孙庭祥不惜亲自亲自下马。

  他大步走向前方被破坏的道路,那里已经有几队精疲力竭的辅兵在艰难地扛起原木,试图填平深深的陷坑,缺氧让每个人的动作都迟缓而沉重。

  孙庭祥一言不发,卷起卷起衣袖,在周围将领和士兵们惊愕的目光中,径直走到几个正奋力拖动一根粗大原木的辅兵身边。

  “将军!这……这可使不得!”身边的卫队和方才进言的旅帅这才明白他想干什么,急忙上前阻拦。

  孙庭祥甩开他们阻拦的手,眼神坚毅:“有何使不得?将士们在流血流汗,本官岂能袖手旁观?”

  他的声音不大,却能够清楚地落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寇可往,我亦可往!固始汗麾下的鞑虏走得通,我大夏的健儿更要走得通!”

  话音未落,他已弯腰俯身,将自己的肩膀牢牢抵在那湿滑沉重的原木上,双臂用力扛起,原本因为高反而苍白的脸上瞬间涌起不自然的潮红,呼吸也骤然变得粗重急促。

  “来!弟兄们,用力!”

  他嘶吼着,额头青筋暴起,仿佛要将身体里的全部力量都爆发出来。

  这毫无预兆的举动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潭,瞬间激起千层浪。

  周围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他们看着平日里位高权重的将军竟与他们一同肩扛原木,丝毫不在意上面的泥泞将他的衣袍弄脏。

  紧接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从心底冲涌而上,盖过了身体的沉重与高原的窒息感。

  这边是“跟我上”和“给我上”的差别。

  “将军!”

  “孙将军!”

  先是附近的几名军官红了眼眶,也跟着被带动起来,扑向附近的木料和工具,紧接着,更多士兵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喘息中夹杂着难以置信和狂热的情绪。

  “将军和我们一起干了!”

  “不能让将军一个人扛!”

  “拼了!为了皇帝陛下!为了大夏!”

  原本被疲惫笼罩的士兵们瞬间爆发出低沉的、带着浓重喘息却无比坚毅的呐喊,原本沉重如山的原木,此刻也仿佛轻了几分。

  在孙庭祥的激励下,夏军士气如虹,许多身体不适的士兵也在强大的意志之下,咬紧牙关,跟着孙庭祥一起投入施工作业之中。

  另一边,陈医官护送水土不服的士兵们撤到了西宁,他们本来准备继续撤往更低的陕西,但发现到了西宁后,士兵们的不适已然得到了缓解。

  陈医官思索再三,还是决定不退往陕西了,直接留在西宁养病。

  在将伤兵们安置下来照料期间,陈医官也不忘去打听缓解登上高原后水土不服的药方,一番打听之下,反倒让他真的找到了一支经常入藏的商队。

  商队表示,他们要想缓解山瘴的病状,通常都会在进藏的道路上将主食换成酥油、羊肉、青稞炒面,并熬煮酥油茶或浓茶。

  在饮下酥油茶和浓茶后,山瘴产生的喘呕症状便能得到微略缓解。

  陈医官听后,如获至宝,连忙找到朝廷新派来的西宁知府,请他以官府的名义出资采购大量羊肉、青稞面、酥油和茶砖,由运粮队运往前线,补充给前线将士。

  但是,这终究是亡羊补牢,陈医官在走出府衙后,望着远方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只能在心中祈祷大军能够撑到那些物资运到前线的时候。

  与此同时,固始汗已经开始动员军队,亲自率领和硕特本部八千余骑兵赶赴前线,放眼整个青藏高原,除了听从达赖五世的卫藏贵族武装外,附属卫拉特各部与青海安多番兵也已进入动员状态。

  其中,附属卫拉特各部将能够被拉起三千余骑兵,而青海藏族部落提供的安多番兵,则最多能够动员高达八千名擅长山地作战的部落民。

  其后,便是忠诚于达赖五世的贵族武装,他们的实力较为弱小,最多也只能动员起六千多名士兵。

  四月初十日,多尔济终于撤回玉树,并与本地动员的番兵完成汇合,他们封锁通往玉树的主干道,修建营寨,确保夏军无法强行攻入玉树地区。

  数日后,固始汗率领的军队也抵达玉树,他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亲自召见了自己这第六个儿子,询问起此前战败的原由。

  对此,多尔济就好似受到欺负的孩童找到了大人一般,直接跪倒在固始汗面前,抱着他的大腿,一边流泪一边讲述着战事的经过。

  在得知夏军队形密集,能够强行从正面冲垮己方,饶是历经战阵的老汗王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指着外面把守汗帐的札萨克亲兵,问道:“夏人的骑兵与他们相比,谁更精锐?”

  多尔济闻言看向外面的札萨克亲兵,那些亲兵皆身着重装鳞甲,头戴铁盔,面部被一张铅制面具遮掩,何其精锐,何其森严。

  他思忖片刻,还是说道:“自然是父汗的亲兵更为精锐,只是夏军人数众多,札萨克亲兵却只有不过千人,一旦交战……胜负难分。”

  他本来想说很有可能是被夏军分割围歼,但顾虑到父汗的面子,还是换成了胜负难分。

  大汗听了,脸色变得有些凝重,一时觉得有些棘手,但也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他们可是有着难以抵消的优势——地势气候。

  高原上的气候可不是那些来自中原的汉人能够忍受的,即便是他们和硕特部,当初入藏时也吃了一番苦头,也是在这里定居了十余年,才逐渐习惯了当地气候。

  固始汗有自信能够凭借本地的气候,给来犯夏军来个迎头重击。

  “你先起来吧。”想到这,固始汗对六子的语气变得和缓许多,待他起身后,才对着帐内的其余几个孩子们说道:

  “夏人远道而来,必将水土不服,饱受其扰,先派出斥候刺探夏军军情,若其军中果然因山瘴疫病频发,我军便可主动出击,一举将其击溃,拿这数万夏人的首级震慑四方,令夏朝皇帝胆寒,不敢再犯!”

  “父汗英明!”诸子齐声应道,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嗜血与期待。

  ……

  接下来,和硕特军队便派出大量斥候,沿茶马古道进行探查,刺探夏军军情。

  夏军虽然也派出了斥候在前方探路,但双方接战后,夏军的斥候很快便被压制,或是被杀,或是被俘。

  这让孙庭祥不禁提高警惕,但此时的他也感染了“山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只能拖着病体召来诸将,对他们说道:

  “敌军斥候如此猖獗,一反常态,必有图谋,只怕是固始汗亲临,或是大军集结,等候与我军决战。”

  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咳嗽,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本就因高反而苍白的脸色更添几分灰败。

  帐内诸将见他如此,心头皆好似压上了一块巨石,孙庭祥身为主将,便是他们的主心骨,若是这主心骨倒下,他们将群龙无首,只能仓皇败退。

  而且,孙庭祥的身体也好似大军眼下的处境——外有强敌窥伺,内有“山瘴”无情吞噬,消耗着他的健康。

  “将军,我军将士多病喘呕,几乎每日都有将士病倒、死去,再继续行军,只怕还未与敌军接战,便已不战自溃,末将跪请将军下令撤回西宁,暂且休整吧!”直属于孙庭祥的第六旅参将跪倒在地,言辞恳切,急声劝谏。

  因陈杰染疫病倒,不得不退回西宁养病而代替其职的第十旅参将陈定国也跟着上前劝谏,第十一旅旅帅、宁夏提督高志杰同样出言劝说:

  “我军三个旅皆有减员,非与敌交战之良机,当暂且撤往西宁休整,待将军与将士病体痊愈后,再行出战,也不迟啊!”

  孙庭祥见他们一个个言辞恳切,态度坚决,思虑再三,却还是摇头拒绝:

  “并非我不愿撤军,此刻撤军,敌军定会追上,我军将士多染病,行军速度如何比得过敌军?况且陈医官已请西宁知府调拨能够缓解山瘴之粮秣茶砖,只需等其送达,军中疫病也或将缓解。”

  话没说完,他又是一阵咳嗽,最后才喘息道:“传我军令,全军收缩阵型,就地依托高地险要安营扎寨,就地固守,等待后方辎重送达,若敌军主动来犯,也可依托山势营寨抵御。”

  诸将听言,都听出了其中的无奈,他们面面相觑,只好抱拳应下。

  命令下达,夏军军中再次喧嚣起来,却少了此前修路行军时的悲壮激昂,而多了几分沉重与压抑。

  士卒们奉命拖着沉重的身体挖掘壕沟,搬运石块,就地安营扎寨,更多斥候也被派了出去,就为了盯紧敌军动向,一旦和硕特军队有朝大军杀来的迹象,便第一时间上报,提前做好防备。

第492章 袭扰

  “父汗,夏人的嘴巴特别死硬,任凭我们如何严刑逼供,都不愿意招供。”

  玉树和硕特大营内,固始汗听着自己的四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忿忿的汇报,不禁眉头紧锁起来。

  在将夏军的斥候活捉回来后,他们为了撬开这些斥候的嘴巴,得到夏军内部的详细具体的情报,严刑逼供,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但夏军斥候皆极为死硬,任凭如何上刑,都闭口不答,甚至大声咒骂着这些野蛮的鞑靼人,诅咒他们将会在天朝王师的枪炮之下,化为齑粉。

  见固始汗眉头紧锁,一直想要挽回自己兵败所产生的影响的多尔济开口说道:

  “父汗,夏人虽然死硬,不肯回答,但其军中状况,我等也多少通过斥候了解了一些,眼下夏军饱受山瘴之苦,其士卒战斗力锐减,当即刻发兵,以优势兵力迫使夏军决战,一役毕其全功!”

  “只怕夏军也是这样想的。”他话音刚落,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就冷笑着接过话头,他看向自己的父汗:“父汗,夏军军中虽然有山瘴肆虐,但这并不影响到他们火铳火炮的犀利,正面强攻即便取胜,我军也必将损失惨重。”

  “况且。”他话锋一转,“斥候回报,夏军已停止前进,收缩阵型开始安营扎寨,显然是在据险固守,此刻强攻,难道不是正中他们的陷井吗?”

  多尔济被兄长呛了一句,脸色微变,强辩道:“但此刻正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若拖延下去,万一夏人熬过了山瘴,或是寻得能够缓解山瘴的手段,岂非错失良机?”

  固始汗捋着胡须,听着两个儿子的争论,目光沉凝。

  他老于战阵,深知夏军统帅选择固收之策的明智,夏军拥有他们难以企及的火器优势。

  虽然士兵们深受高反折磨,但只要阵型尚存,依托营寨工事和火器,依然是一头虽病犹威的猛虎,强扑上去,牙齿再利也难免会两败俱伤。

  “巴延阿布该阿玉什所言有理。”固始汗缓缓开口,压制了还想反驳的多尔济,“夏人此举,就是在以静制动,他知道我军拥有诸多优势,更知我军精于骑兵,固守营垒,便是为抵消我军骑兵优势,逼迫我们去啃那硬骨头。”

  “再者……”他话锋一转,“夏人斥候如此死硬,全军收缩如乌龟一般,恰恰说明其内部困境比我等想象的更甚!”

  帐内一时安静下来,诸子和贵族们都在咀嚼着大汗的话,固始汗这时看向多尔济,对这个掌管青海的六子说道:

  “你立功心切,想要将功补过之心。我如何不知?但打仗,要懂得避其锋芒,一味迎战,只会白白让我和硕特健儿送死。”

  多尔济低下头,诺诺不敢言语,大汗接着站起身来,看向众人,一股青藏霸主的威势散发开来:“传我军令!”

  众人皆站起身来,目光炯炯,等待着大汗的命令。

  “传令各军继续驻扎玉树一带险要之处,牢牢堵住夏军前进之路,并多派轻骑,日夜不停袭扰夏军营寨周边,专挑他们出营砍柴打水的兵卒动手,制造恐慌,让夏军不得安宁!”

  “第二,加派信使,催促附属卫拉特各部及安多番兵头人发兵,告诉那些心存观望的卫藏贵族,现在是他们展现出自己忠诚的时候了!若敢拖延,战后莫怪我清算旧账!”

  说到这,大汗脸上闪过一抹狠厉:“我欲在玉树集结超过两万大军,等大军完成集结,届时,即便夏人想继续缩在他们的龟壳里,我也要强行将这龟壳砸开!”

  “第三。”他看向自己的四子,道:“派出大量轻骑不惜代价,截断西宁通往夏军营寨的茶马古道,尽可能破坏夏军的补给线,我要将夏人尽数困死在这高原之上!”

  帐内众人皆听得精神一振,齐声应道:“谨遵汗王之命!”

  固始汗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让他们退下准备,他重新坐下,望着帐外远处高耸的雪山,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夏军在咬牙硬撑,他又何尝不是在煎熬?

  只是,他是在自己控制的疆土内煎熬,有的是资源和时间熬下去,夏军客场作战可就不同了,就用这高原的罡风和酷寒,替他将这些傲慢的入侵者,一点点消磨殆尽吧。

  ……

首节 上一节 350/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