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46节
两派在朝中的话语权各不相让,但后者的主要支持者为军中将士,只有战争才能让他们建功立业,因此后者的话语权会隐隐压过温和派。
并且还有一个苏言在前面压着,所谓的温和派也就只能低头让步,看着大夏的版图逐渐扩大,连那些穷乡僻壤也不放过。
……
在决定对青海与卫藏用兵后,朝廷当即连发数道旨意,调南北两路兵马出征。
值得一提的是,王翊在征南战役结束后,也不忘将南军缺少足够骑兵的事情草拟成奏疏,上报朝廷。
苏言对此很是重视,虽然南边已经没几个需要动用陆军的敌人了,但他还是命兵部与大都督府针对此事进行改革。
既然要改革,兵部与大都督府也就干脆直接一步到位,他们计划在原有的编制上,在步兵标以及额外增设一个骑兵大队。
也就是一个战列步兵旅的编制内将会新设四个骑兵大队1920人,相当于一个骑兵旅的兵力,这些骑兵足以作为决定战场走向的重锤,粉碎敌人了。
在征西战争期间,南军各个旅便已经开始陆续组建新的骑兵部队,各个骑兵大队统一规定为装备了两把燧发手铳的胸甲骑兵,而奉命征讨卫藏的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旅便是已经完成扩编的部队。
……
圣旨送出后不久,准噶尔部请降的消息也送到南京,苏言闻之龙颜大悦,下旨命刘金戈继续坐镇北疆,并以其战功升为朔方侯。
既然准噶尔部已降,原本奉命征讨西域的三个骑兵师也就没有全部逗留在那里的必要了,苏言便又命第三、四骑兵师班师,归入孙庭祥调遣,共征青海。
泰武五年三月,北路夏军返回甘肃,于肃州镇与孙庭祥汇合后,四万大军继续东进,抵达凉州。
从甘肃攻打青海通常只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路自兰州出发,沿黄河河谷西行,最终到达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
这是一条较为传统且重要的通道,沿途有相对较好的水源和较为平坦的地形,利于军队行军和补给运输。
而另外一路,则是自凉州出发,向西南方向经过古浪、永昌,再翻越祁连山山口,最终进入西宁。
这一路有山脉阻隔,行军较为困难,因此通常进军青海,都会选择前者而非后者。
但夏军最不畏惧的便是挑战,若是返回兰州再走黄河河谷攻打西宁,肯定会打草惊蛇,让和硕特部提前有所防备,并在交通要道设伏阻截。
而自凉州南下,即便行军较为困难,但能够打和硕特部一个猝不及防。
三月初,夏军于凉州誓师,孙庭祥于军前宣读檄文,称此番征讨青海,非为其他,而是为一雪昔日蒙古屡屡犯边之耻,吊民伐罪,雪我中国人之恨。
而后,夏军以第三、四骑兵师为前锋,经由古浪、永昌等地,冒着祁连山上的风雪与严寒,经扁都口强行翻越祁连山山脉。
扁都口作为甘肃入青海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自然也有蒙古军队把守,但他们根本想不到夏军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攻打青海。
因此被夏军打了个猝不及防,扁都口守军全军覆没,夏军得以长驱直入,攻入西宁地界。
在这个时间线上,清军没能控制西宁城,迫使和硕特部向其臣服,因此西宁城还处于固始汗第六子达赖巴图尔多尔济的控制之下。
不过多尔济本人并没有待在西宁,而是将他的宫帐设置在青海湖以南的入藏通道上,而在西宁的军事力量较为薄弱。
因而,夏军骑兵直扑西宁城后,几乎没有遭到太大的抵抗,便成功击溃此地的蒙古军队,攻占西宁城。
西宁城重新回到汉人手中,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中汉人大多被屠戮、奴役,关帝庙、文庙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卫藏传来的佛寺。
夏军骑兵缓缓开入城中,看见的便是这一令人窒息压抑的一幕,城中佛寺成群,梵音缭绕,仅有那些破败的民居与西宁城墙能够依稀看见昔日汉家边陲重镇的影子。
城中居民大多身着蒙古或藏式服饰,见夏军入城,都惊慌失措地逃窜,偶有汉民身影,却也是神情麻木、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深深的疲惫。
昔日繁华的边陲重镇,如今已然萧条冷清。
当孙庭祥率军抵达西宁时,城中秩序已经得到控制,他目睹汉民的惨状,胸中怒火翻涌。
当即下令释放所有汉人,恢复其自由身,并设置登闻鼓,允许汉民敲鼓喊冤——凡是欺辱、杀害过汉民的异族人,皆将遭到最为残酷的报复。
孙庭祥的命令马上遭到了城中寺庙僧侣们的抗议,他们或许是高高在上惯了,直接聚集在夏军辕门前抗议。
他们振振有辞地说道:“这些汉人都是寺庙的财产,岂能就此释放?你们若要赎人,可拿来金银,自会将奴契焚毁,还他自由身!”
孙庭祥听了他们的说辞后,顿时怒极反笑,直接亮出自己的佩刀,对着一众部将说道:
“我大军光复西宁,岂是看着汉人继续被那些蛮夷奴隶的?敬酒不吃吃罚酒,传我军令,大军即刻入城,凡遇持械反抗之僧侣,格杀勿论!”
“所有寺庙佛院,即刻查封!所拘押奴役之汉民,一律释放,胆敢阻拦者,视为谋反,格杀勿论!”
这些僧侣平日里高高在上,将汉民视为可以随意买卖的牲口,此刻竟还敢妄图以金银赎买自由?
简直是对刚刚踏雪翻山而来的夏军将士,对历经苦难重获解放的西宁汉人,也是对天子威严的最大侮辱!
“遵命!”
众将齐声应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跃跃欲试,他们在看见西宁城中汉人的遭遇后,早已义愤填膺,而今终于得到命令能够对那些蛮夷开刀,他们自然按捺不住!
“将军,那辕门外的那些僧侣呢?”第三骑兵师师帅讯问道。
“他们?”孙庭祥冷笑一声,“派出骑兵扑杀,毋留活口。”
师帅一怔,而后连忙兴奋应下,大步走出帅帐,前去召集所属骑兵。
辕门外,僧侣们还不知道厄运即将降临,他们还在大声抗议着夏军的蛮横,等待夏军统帅对他们低头。
可就在这时,夏军营中突然冲出一队骑兵,挥舞着马刀直接朝着他们冲了过来,第三骑兵师吴光一马当先,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碾碎他们!”
他怒吼着,策马冲向僧侣,那些席地而坐的僧侣即便听不懂汉语,却也看得懂形式,一个个慌忙起身,呜哇乱叫,转身逃窜,试图躲避骑兵的冲锋。
但这些僧侣平日里养尊处优,两条腿如何跑得过四条腿,很快便被骑兵追上,战马嘶鸣着撞翻挡在身前的僧侣,马蹄重重踏了上去,直接将僧侣那单薄的身躯踩得凹陷下去,血肉横飞。
被僧侣挂在脖子、拿在手中的佛珠在混乱中掉落在地,细绳断开,洒落一地,却被马蹄踏成碎片。
僧侣们哀嚎着倒在血泊之中,有人跪倒在地,大声念诵着佛经,祈求漫天神佛能够庇护他们,降下神罚,但佛经还未念完,锋利的马刀便劈了下来,将丑陋的脑袋斩下。
聚集在营地外抗议的僧侣很快便被屠杀一空,随着孙庭祥的命令下达,夏军各部缓缓开入城内。
一队队顶盔掼甲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入西宁城的大街小巷,他们的目标明确——查封所有寺庙,解救所有被奴役的汉民。
夏军针对僧侣的镇压没有隐瞒的意图,这一消息很快随着夏军入城而在城中传遍开来。
那些没有跟着去抗议的僧侣惊恐之下,慌忙关闭寺门,试图动员信众拿起武器自保,而城中信教的蒙古人也都被煽动起来,揭竿而起,试图对抗入城夏军。
对于这些蛮夷,夏军没有丝毫怜悯,在刺耳枪声和明亮的刺刀挺刺下,一个个蛮夷倒在血泊之中,他们的脸上凝固着不甘和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想,为何神佛没有惩戒这些残暴的汉人。
第487章 青海战事
“炸开庙门!”
西宁城内,针对寺庙的查封行动还在进行。
一队夏军直接将城中规模最大的寺庙包围起来,他们一开始还试图喊话,命令里面的僧侣主动开门投降。
但在喊了几声,见僧侣迟迟没有动静后,他们也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将炸药包拿过来,点燃扔在朱红色的庙门前。
数秒后,只听一道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在庙门前响起,伴随着刺眼的焰火,庙门直接就被炸开,碎裂一地。
躲在庙门后被武装起来的僧侣和信众也被炸得人仰马翻,最前面的数人当场被炸死,其余人也大多被大门碎片砸得头破血流。
还未等他们从爆炸的震撼中走出来,夏军便挺起刺刀大步冲了进去,为首的军官大声怒喝道:
“奉军令查封此寺!所有僧众即刻放下武器,离开大殿,院中听令!寺中所囚汉民,全部带到此处登记名册,谁敢私藏、阻拦,当场格杀!”
然而,院内僧众显然不可能老老实实配合,他们咒骂着拿起武器试图将夏军驱赶出去,但还未冲上前,夏军就直接扣动扳机,将他们当场击毙。
枪声响起,院内顿时骚乱起来,僧众见夏军居然真的杀人,或是吓得抱头鼠窜,或是直接跪倒在地,只有少数人还试图继续抵抗,但很快便被击毙。
夏军旋即冲入寺院各处进行搜查,将那些被锁链捆缚、在阴暗僧舍或冰冷庭院中关押的汉民解救出来。
这些汉民都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在夏军破门而入时,一个个都吓得瑟瑟发抖,蜷缩在一起,还以为自己性命将亡。
直至闯进来的夏军士兵们对他们说道:“王师来解救你们了,你们自由了!”
这些饱受奴役压迫的汉民才终于有了反应,他们麻木呆滞的眼神先是迷茫,随后爆发出不敢置信的狂喜,继而化作震天动地的嚎哭与哭喊。
许多人相互抱在一起,喜极而泣,或是朝着夏军拼命磕头,泣涕齐下:“王师来了,王师终于来了,我们终于有救了!”
见他们磕头感谢,夏军士兵连忙上前将这些衣衫褴褛,几乎不成人形的汉民搀扶起来,连声说道:“乡亲们不必行此大礼,若要感谢,便感谢圣上和孙将军吧!”
汉民们听了,连忙改口,感谢起那位素未谋面,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皇帝,有人借着士兵的搀扶,询问道:
“敢问当今坐天下的天子,是我大明的哪位皇帝?”
士兵听他这么询问,有些诧异地盯着他看了好一阵,才回答道:“大明早已亡国四年,如今是我大夏泰武皇帝在位。”
听到大明已经灭亡,几名白发苍苍的老者顿时面露惆怅:“大明亡矣!”
他们曾经是大明朝的边军,尽管被蒙古人掳掠至此数十年,却仍然对大明有着些许感情,如今得知大明灭亡,不说惆怅,是不可能的。
在场的夏军并没有理会他们的感慨,而是将他们一起带到了院子,接受专人登记名册。
汉民们被带往院子途中,看见了许多因为抵抗或是不配合,而被夏军击毙的僧侣的尸体,他们认出了那些尸体的身份,一个个难掩心中的怒火,冲上前对尸体拳打脚踢,一边大声咒骂,宣泄情绪。
很快,汉民们便被集中起来,在登记姓名和籍贯后,又被带离寺院,送往临时开辟出来的安置点。
在那里,他们能够得到热呼的食物和干净的衣物,等西宁城内寺院都被查封、寺院侵占的田亩被充公后,官府便会给他们发放田亩和房屋,将他们重新安置下来。
听了军官宣读的政策后,汉民们再度抱头痛哭起来,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所有人都面朝南京的方向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夏军的行动一直持续三天。
三日后,城中所有寺院皆被查封,寺院名下的屋舍、田亩和财产皆被充公,所有参与反抗的僧侣皆被就地处决。
而那些投降的僧侣,也将对他们的过往进行调查,背负汉人血债者杀无赦,其余人等则是充为苦役,参与西宁城的重建。
孙庭祥没有长时间在西宁停留,眼见城中秩序得到了控制,他便留下一营兵马驻守,等待陕西来人接管政务,自己则继续率军西进,向青海湖挺进。
他们的目标,是攻灭和硕特部固始汗留下来的青海八台吉,将青海湖及周边地区尽数纳入夏朝版图,扫清入藏的通道。
孙庭祥本以为西宁被攻陷的消息很快便会传入多尔济耳中,不料或许是因为西宁距离多尔济的宫帐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又或许是和硕特部在青海的基建本就拉胯。
等夏军沿湟水抵达青海湖以东,与驻牧于此的小部落交战,多尔济和其余台吉才终于得知汉人出兵青海的消息。
这让多尔济不免惊恐万分。
他早已听说了夏军的威名,连曾经打过交道,几乎征服中原的满人都被夏军征服,大漠南北的蒙古部落也都臣服于那位汉人皇帝脚下。
他们和硕特部若是论实力,本就不是满人或是大漠南北蒙古各部的对手,连比他们强大的势力都败于夏军,更何况是他们。
但是,多尔济又不愿就此投降夏军,他认为己方经营青海多年,这里的地势气候又与中原大不相同,夏军贸然来攻,极有可能会水土不服。
届时开战,己方还能利用这一点,大破敌军。
想到这点,多尔济随即派人前往逻些,向自己的父亲固始汗汇报夏军来犯的消息,并以青海总管的身份命令青海左右翼旗动员军队,前来共同对抗夏军。
消息迅速传遍整个青海湖周边,蒙古各部开始紧急动员,但还未等和硕特军队完成集结,夏军前锋就先一步与八台吉之一的伊勒都齐开战。
伊勒都齐是固始汗的第五子,他与他的两个弟弟多尔济和达什巴图尔共领青海右翼,但他虽然年长,却需要听从六弟多尔济的调遣。
伊勒都齐仓促调集本部兵马,准备南下与弟弟汇合,但还未等他们出发,夏军先锋便已经杀来。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