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44节

  “放——!”

  炮官的命令话音刚落,12磅步兵炮便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口喷射出橘黄色的火焰,伴随着滚滚硝烟,炮弹撕裂空气,带着死亡的气息飞向汹涌而来的西军。

  进攻的西军只来得及听见前方响起巨大的炮声,还未等他们观察到天空飞来的炮弹的轨迹,炮弹就精准地砸了下来,瞬间炸起漫天雪泥和血雨。

  积雪被轰出一个个焦黑的坑洼,残肢断臂四散飞溅,哀嚎声混合着风雪的呼啸,如同一曲凄厉的挽歌。

  孙可望的战马被数米外砸地的炮弹的动静惊得人立而起,他死死拽住缰绳,脸上血渍与雪水交杂。

  “给我冲!”他高声咆哮着,理智并没有因为炮击而清醒:“冲过去!只要与敌军短兵相接,我军必胜!”

  西军将士呐喊着,大步冲过满地的残肢断臂,继续向前进攻,被部署在侧翼的楚琥尔乌巴什观察着这一幕,理智告诉他,若是西军继续冲锋下去,很快就会被击溃。

  “台吉,我们要按照约定参战吗?”

  就在这时,一名千户凑过来,对楚琥尔乌巴什询问道。

  楚琥尔乌巴什瞥了他一眼,思忖片刻,却是点了点头:“向夏军侧翼发起进攻,我们必须要趁夏军将西人击溃之前,杀出一条血路,撤回部落。”

  千户听言微怔,却很快明白了楚琥尔乌巴什的意图——即便两军还未接战,西军便已经露出颓势,为了不与西军这条破船一起沉没,就必须要赶在他们溃败之前突围出去。

  “遵命!”想通这点的千户抚胸应下,转身去将台吉的命令传达下去。

  很快,侧翼的准噶尔骑兵便开始出动,往夏军侧翼发起进攻,不过同样部署在侧翼的夏军骑兵师师帅从一开始就盯着这支对他们有威胁的敌军骑兵。

  眼见准噶尔骑兵发起进攻,第三骑兵师师帅缓缓拔出佩刀,高声说道:“敌骑进攻了,吹响号角,让敌人见识见识大夏骑兵的威风!”

  “呼!呼!呼!”

  夏军骑兵发出震天战吼,旋即在号角声中催动战马,缓缓向前迈进。

  正面战场上,孙可望在西军将领们的拼死阻拦下,终于还是被拦了下来,撤到了较为安全的地方——

  说是较为安全,其实也不太尽然,因为夏军的炮弹在头顶呼啸而过,整个军阵都在炮击范围内,谁也不敢保证炮弹下一秒会不会落在自己头上。

  积雪减缓了西军的进攻速度,持续三轮炮击后,可怕的炮声才终于停了下来。

  原本银白的雪地此时已然变得一片狼籍,被焦黑色与血红色交织着,触目惊心。

  当第三轮炮击结束后,夏军线列中突然响起阵阵军鼓声,在军官们的命令下,士兵们开始踩着整齐有序的步伐向前迈进。

  一双双军靴踩在雪地上,再度抬脚,便带起了一片雪花,留下一串串杂乱的脚印。

  “炮击停止了!炮击停止了!”

  “弟兄们!冲过去!与敌军短兵相接!”

  “杀——!!!!”

  一时间,西军阵中各类喊声不断,三轮炮击并没有击溃西军的军心,反而激起了他们更深的怒火。

  震天喊杀声中,两军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

  眼见两军仅有不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夏军阵中的战鼓声终于停止,下一瞬,一整条线列上的士兵也都止住了步伐。

  “一线各营,举枪!”

  军官们冷静的口令穿透风雪,无数根沉重的燧发枪稳稳抬起,冰冷的铳口对准了越来越近的敌军。

  “瞄准——”

  射击的命令迟迟没有下达,西军也看见了瞄准自己的成片枪口,他们更加疯狂地怒吼着,宛如奔腾的洪水冲向夏军线列组成的堤坝。

  一百步。

  八十步。

  六十步。

  五十步。

  奔跑在最前面的西军士卒,已经能够看清夏军前排士兵盔檐下一双双沉静中带着杀意的眼睛。

  “冲过去!”

  几乎是在西军军官们怒吼的同一时间,夏军线列中的军官也终于挥动佩刀,暴喝道:

  “放——”

  “轰隆——!!!”

  霎时间,枪声如平地惊雷炸响,密集到分不清点数的巨大轰鸣震得大地似乎都在颤抖。

  线列阵前霎时爆开一片浓烈的白烟,混合着飞雪腾空而起。

  成百上千颗致命的铅弹汇成一道灼热的钢铁风暴,毫无怜悯地泼向西军冲锋的队伍。

  冲在最前面的西军士卒好似撞上了一堵无形的铁墙般,身上的甲胄瞬间被撕裂、贯穿,在士卒身上爆开大团大团的血花。

  惨叫声骤然响起,冲锋的阵势随之被打碎、扑倒,原本紧密的冲击阵型像是被巨大的犁耙狠狠犁过,留下无数残肢断臂和濒死的躯体,鲜血迅速染红了皑皑白雪。

  可怕的齐射过后,便是刺耳激昂的冲锋号角声响起,一整条线列上的夏军挺起刺刀,怒吼着向西军发起冲锋。

  接下来,便是灾难性的溃败。

  当夏军如出笼猛虎般冲出弥漫的烟幕,被这轮贴脸齐射重创的西军士气瞬间被击溃,他们皆毫不犹豫地丢下武器,转身逃跑,只有部分人站在原地呆若木鸡,一直等夏军冲到了脸上,才终于反应过来。

  但这时已经为所欲为,刺刀精准而狠辣地刺入肉体,将这些没有及时逃跑的西军当场杀死,而那些仓皇溃逃的,也被夏军欢呼着追击,不时有人被积雪或是尸体绊倒,还未爬起来,便被刺死在地上。

  雪地上,刚刚冷却的焦黑血迹与新涌出的滚烫热血迅速交融、蒸腾。

  之前被铅弹撕碎的尸体和此刻被刺刀捅倒的伤兵混杂在一起,殷红的鲜血浸透了雪泥,让本就难行的战场变得加倍泥泞和滑腻

  侧翼方向,两军骑兵也在雪原上驰骋、奔腾,相互向敌军冲去,策马奔跑在最前排的夏军胸甲骑兵高举佩刀,直指冲锋而来的准噶尔骑兵。

  两股骑兵洪流急速接近,战马的嘶鸣、骑士的呐喊、兵器的寒光交织在一起。

  一方试图撕开敌军防线,使己方能够顺利撤回家园,一方则怀揣着杀敌报国的信念,誓要将眼前的蒙古鞑子尽数全歼于此。

  “放箭!”

  嗖嗖嗖——

  随着急促的呼喊,早已张弓搭箭的蒙古骑兵猛地松开弓弦,密集的箭雨就如同致命的蜂群,一层层遮蔽了本就晦暗的天空,带着尖锐的破空声狠狠扎进了冲锋的夏军骑兵阵中。

  “叮叮当当——”

  “唏律律——”

  箭矢击打在胸甲上被弹开、战马中箭的悲鸣、骑士坠马的惨叫声瞬间取代了冲锋的呼嚎,尽管胸甲和铁盔很好保护了骑士的要害,但还是有人被射中坠马。

  后面紧随而上的骑兵躲闪不及,只能将坠马的袍泽踩在蹄下,或是纵马越过倒下的战马,以免被绊倒扑倒。

  准噶尔人的射击没有扰乱夏军的冲锋阵型,夏军沐浴在箭雨之下,不断向前奔跑,在两军逐渐逼近之际,只听一道尖锐的哨声,前排骑兵突然从腰间抽出一把短铳,在准噶尔骑兵反应过来之前,猛然打出齐射!

  砰砰砰——

  巨大的枪声几乎压过战场上的其他声音,蒙古骑兵冲锋的势头宛若撞上无形墙壁般陡然一挫,人马身上皆爆开数团血雾,人仰马翻。

  “杀!”

  在打出齐射后,胸甲骑兵迅速将短铳收起,再度挥动马刀,呼啸着迎面撞了上去。

  轰隆!

  一声令人牙酸的巨响掺杂着无数金属碰撞、骨骼碎裂、马匹冲撞的声响,胸甲骑兵更像是无情的铁锤,砸在了一团散沙之上,瞬间冲散了准噶尔人的阵型。

  望着这一幕,楚琥尔乌巴什仿佛瞬间回到了一年前的漠北战场,彼时,夏军骑兵就是这般以摧枯拉朽的阵势冲垮了漠北联军的阵型!

  屠杀!

  这是一面倒的屠杀!

  夏军胸甲骑兵几乎是一面横扫,在混乱的敌阵中犁出一条血肉通道,后续的枪骑兵、骠骑兵紧随其后,迅速分割包围着已经彻底失去组织和斗志的小股残敌。

  楚琥尔乌巴什身边的亲军在夏军的围攻下一个接一个倒下,他本人虽勇武过人,挥动连枷砸死数名敌军,但身上也连续添了好几道伤口,血染战袍。

  台吉的勇武迅速引起了周围夏军的注意,他们呼喊着包围上来,试图将此人斩杀,有人在袍泽的掩护下重新取出短铳,在马背上装填。

  待装填完毕后,他们大吼一声,便举起对准台吉扣动扳机,楚琥尔乌巴什终究奋战多时,消耗体力,在听到枪声后反应还是慢了半拍,铅弹击中了他的肩胛骨,剧烈的疼痛让他眼前发黑。

  而在这时,离他最近的胸甲骑兵精准抓住机会,举刀朝着他的脖颈砍了过去,楚琥尔台吉只来得及看见迅速落下的刀刃。

  下一秒,刀光一闪,他就觉得眼前的世界天旋地转,他看见一具熟悉的还在喷血的无头尸体骑在马背上,头颅重重落在地上。

  “台吉死了!”

  这一幕被周围的准噶尔人看见,他们纷纷惊恐地尖叫起来,战意瞬间土崩瓦解,剩余的骑兵无论负伤与否,都彻底放弃了无谓的挣扎,只想驱马逃离这片死亡之地。

  第三骑兵师在击溃准噶尔骑兵后,当即兵分两路,一路追杀溃兵,一路则朝着正面的步兵战场冲去。

  正面战场上,西军已然败退,他们绝望地发现,己方即便是在短兵相接中,也不是夏军的对手。

  绝望就像瘟疫一样在军中蔓延,看着夏军不断追击,杀伤着军中袍泽,西军士兵们根本没有组织抵抗的勇气,而随着夏军骑兵从侧翼杀出,他们最后那点精神气也彻底溃散了。

  “大西王的军队在他们的首都外战败了,他们就像一群恐惧的农夫,在雪地中四散逃跑,但最终还是被追击的夏朝军队俘虏……大西王在乱军中自刎而死,他在临死前诅咒他的敌人,诅咒中国皇帝的王朝十代而亡……”——《西迁行记》耶稣会传教士利类思著。

  战后,众多西军将士和随征的文武官员被俘,其中也包括了随军的西洋传教士利类思与安文思。

  在得知这两人的身份后,陈子昂与苏辅一起友善的接待了他们,允许他们返回内地,但若要继续主持修建教堂进行传教,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不过,两位传教士经历过了这堪称传奇的几年后,对于接下来的人生走向各有不同,安文思选择留在中国,回到了成都修缮教堂,传播教义。

  而利类思在到达泉州后,乘坐上前往东宁府的旅程,准备转道巴达维亚,最终回到他的家乡。

  等到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西迁行记》并发表,迅速在欧洲各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第485章 准部投降

  随着孙可望战死,大西势力也随之宣告灭亡。

  此役,西军全军覆没,连带着参战的准噶尔部骑兵也一并被歼灭,夏军俘虏随军文武官员数十人,兵卒二万余人。

  另有众多溃兵逃入戈壁荒野之中,但等待他们的,毫无疑问是冬季的严寒,以及缺少粮食、水源和御寒衣物的残酷环境。

  对于这些西军俘虏,陈子昂下令将一众文武官员押回内地,等候朝廷的处置,而普通士卒则暂时分散看押。

  陈子昂在发往朝廷的奏疏中提到,西域吐鲁番等地鲜少有汉人定居,国朝若要治理吐鲁番,定然不可缺少汉人。

  他便与苏辅一同奏请朝廷允准将西军俘虏安置在吐鲁番等地,再从陕西等处移民实边,逐步增加汉人人口的比例。

  而对于本地居住的畏兀尔人、蒙古人等异族,则强制推行汉化,修建文庙,推崇儒学汉法,将他们与汉人杂聚混居,时日一久,他们自然而然便会渐染华风,归化王化。

  奏疏送出后,夏军没有就此止步,陈子昂命第十、十一、十二旅继续西进,接管被西军控制各城,并派出使者前往阿速城,与叶尔羌汗国接触,要求其遵从约定,割让吐鲁番等地,内附朝廷。

  不过,吐鲁番以西三城,在得知夏军围攻吐鲁番城,而西军主力回援后,城中贵族与平民便选择揭竿而起,杀死了西国任命的官员,据城自立,重新向叶尔羌汗国臣服。

首节 上一节 344/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