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37节

  陈妃便是陈彬的妹妹,在苏言平定北夷班师回朝后,便将陈彬的妹妹和一些官宦家的女儿纳入后宫,不过到现在,也只有陈妃一人怀了身孕。

  而苏辅这一脉倒是有两个男丁和一个女儿,但也还是可称稀薄,若是苏辅出了什么三长两短,指不定一把年纪的太后受了刺激,也跟着犯病。

  夏惠吉看出了苏言脸上的纠结,她思忖片刻,上前轻轻将苏辅搀扶起来。

  苏辅一开始还不愿起身,可见是怀了身孕的皇嫂来,生怕自己的抗拒会不小心伤到胎儿,便只能别扭地被扶了起来。

  夏惠吉将他搀扶起来,而后柔声说道:“辅弟求战之心,确是可嘉,陛下之忧,亦是为国为家,依本宫之见,此事也并非全无转圜余地。”

  说罢,她看向苏言,柔声劝道:“陛下可还记得昔日征战之时,你带兵转战千里,母后虽也日夜悬心,却也深明大义,未曾阻拦。”

  “男儿志在四方,尤其是宗室子弟,更当为国家出力,方能不负一身贵胄血脉,也为天下万民表率。”

  这番话说到了苏辅的心坎里,他连忙点头:“皇嫂所言甚是!臣弟愿立军令状,定当听从陈都督调遣,绝不以亲王身份自傲,更会加倍谨慎小心,不涉险境,惟求能亲历战场,磨砺己身,为皇兄分忧,为社稷尽力!”

  夏惠吉接着对苏言说道:“陛下,辅弟能有此觉悟,实为难得,与其让他在南京安稳度日,心生遗憾,不如成全其志。”

  “况且,西征战事已定,左都督陈子昂沉稳持重,深知其中利害,有他在中军调度,辅弟多在后方督运粮秣、体察民情、宣扬王化,未必需要时时身处锋镝之间。”

  苏言听着夏惠吉的话,面上的纠结之色渐渐化去。

  他看着眼前神情急切却又带着无限期盼的弟弟,又想起半个月前因蔡玄之事对其产生的失望,以及此刻苏辅发自内心的请罪与求战的姿态。

  良久,苏言深吸一口气,心中终于有了决定。

  他盯着苏辅,缓缓说道:“好吧,你既有此心,又有你皇嫂从中缓颊,我可以答应你。”

  苏辅闻言大喜过望,几乎要再次下拜谢恩,却被苏言伸手按住。

  “但是。”苏言的语气骤然严厉,“你必须应下朕的三个条件!”

  “皇兄请讲!无论何等条件,臣弟万死不辞!”苏辅见苏言转而使用“朕”作为自称,顿时挺直腰杆,神情肃穆。

  “其一。”苏言竖起一根手指,“此行只为随军历练、宣慰,不得以任何身份干扰左都督陈子昂的决断指挥,军令如山,违令者斩。”

  “即便你是亲王,战场上亦是如此,你到了军中,便是左都督帐下一卒子,若有违背军令、擅自行动之举,朕必严惩不贷!”

  “臣弟谨遵圣谕!绝不敢有半分逾越!一切军务听从陈都督号令!”苏辅斩钉截铁地应道。

  “其二。”苏言竖起第二根手指,“太后年事已高,受不得刺激,朕会告知母后,说你是去甘肃巡抚地方。”

  “你每月初一、十五,必须亲书一封平安家信送至南京,信中只言水土适应、见闻趣事、军中如何受保护,不得提及任何危险事务,更不许详述战场情形。”

  “其三。”苏言竖起最后一根手指,他深吸一口气,“此次是朕念在你求战心切且确有所悟,给你的一个机会,若你在军中行为有亏,有负朕望,再因私废公……”

  说到这,他顿了顿,才接着说道:“那你就永远留在那西域之地,给朕镇守边陲,不必再回这秦淮水暖的江南了!”

  苏辅听言,心头一震,意识到皇帝的这番话并非玩笑,他真的会让自己留在西域的。

  即便如此,他还是庄重地向苏言行了一礼:“谢皇兄成全,臣弟绝不会让您和皇嫂失望。”

  看着苏辅郑重其事的模样,苏言脸上的严厉终于彻底消散。

  他再次伸手,将苏辅扶起,语气缓和下来:“起来吧,你这一去路途遥远,虽不必身先士卒,然边地多艰险,还是要多保重。”

  “家中妻儿,我与你皇嫂自会照看,一会我便会下旨,着你为随征监军,随左都督一同出征,待你出宫以后,便拿着圣旨回去准备准备吧。”

第477章 检阅

  泰武四年十月中旬,经过两个月的赶路,挂帅西征的左都督陈子昂终于与晋王苏辅一起到达甘肃镇。

  此时的甘肃镇,奉命参与西征的五个战列步兵旅和三个骑兵师皆已经就位,于城外安营扎寨,等待主将到来便能举兵开拔。

  提前得到消息的甘肃巡抚陈之龙领着一众文武官员主动出城数里,迎接西征统帅及晋王。

  待陈子昂一行人与他们会面时,便看见甘肃文武官员身后旌旗猎猎,士兵甲胄分明,在这西北空旷苍凉的秋日背景下,场面颇为肃穆。

  陈子昂一身劲装,当先下马,他目光扫视了一番来迎众人,微微颔首,抱拳道:“劳陈抚台领诸位同僚远迎,实不敢当。”

  陈之龙连忙与其余官员一同躬身行礼,道:“不敢不敢,大将军奉旨西征,此番自京师而来,路途遥远,一路辛苦,下官等自当恭迎。”

  说罢,陈之龙的目光又落在了陈子昂身后半步的苏辅身上,苏辅同样一身劲装,并未身着亲王常服,但举手投足之间,也难掩几分贵气。

  陈之龙不敢怠慢,又向苏辅深揖一礼:“下官甘肃巡抚陈之龙,参见晋王殿下!殿下远渉风尘,辛苦了。”

  其余官员也纷纷行礼问候。

  苏辅没有忘记在宫中和苏言的约定,并未托大,微微侧身还了半礼,语气平和:“诸位免礼,本王此番随军而行,只为历练学习,陈抚台及诸位恪尽职守,拱卫边陲,才是真正辛苦。”

  见这位天潢贵胄看起来颇为谦和,陈之龙和孙庭祥不禁松了口气,他们就担心这位王爷骄横跋扈,随意指手划脚,破坏了西征大业。

  不过,孙庭祥还是谨慎地问道:“殿下乃千金之躯,能亲临前线劳军,实乃三军将士之福,不知殿下与大将军有何示下?军中诸务,可是由殿下调遣?”

  不等苏辅回答,陈子昂便沉声道:“孙副将多虑了,本都督奉圣谕统帅三军,晋王殿下奉旨监军巡慰地方,自当各有分际。”

  “且晋王殿下乃陛下亲自叮嘱入军历练,亦是体察西陲民情、宣播陛下仁德之钦差,军中一应调度号令,皆按帅府章程执行,殿下并无干预之责。”

  苏辅也点头附和:“一切军务,皆由大将军一言而决,如有需要本王配合之处,本王自当尽力,但决不敢僭越分毫,亦不敢以亲王之尊影响左都督运筹帷幄。”

  听他这么说,两位甘肃主官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更松了口气,看来这位殿下入甘肃,非是来添麻烦的,悬着的心更放下大半。

  陈之龙忙道:“殿下与大将军一路风尘仆仆,还请速速入城安顿歇息,下官已备好馆驿及接风宴。”

  陈子昂颔首:“有劳陈抚台费心了。”

  随即,一行人进入城内,一番沐浴更衣后,才应邀前去参加接风宴。

  接风宴上,酒过三巡,陈子昂便直接询问起甘肃镇的备战情况。

  在他们从南京赶来的这段时间内,从内地有大量粮草辎重走官道运往甘肃镇,到目前为止储备的粮草,至少够七万大军消耗两三个月之久。

  陈子昂听了巡抚的汇报,微微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不太满意:“只能支持两三个月,还是太少了,此番西征路途偏远,还不知能否就地征粮,为以防万一,还需筹备更多的粮食辎重。”

  陈之龙连忙辩解道:“大将军,甘肃地广人稀,物产贫瘠,并非产粮重地,粮食只能从内地运来,下官已尽全力确保粮食能够运送就位了。”

  “我并非是责怪你。”陈子昂语气平和:“你巡抚甘肃,肩上有万担之重,粮秣辎重的调动输送,还需尽心尽责,莫要出现分毫差池。”

  “下官明白。”陈之龙拱手应下。

  还有孙庭祥,他奉旨佩征西副将印,在陈子昂到来之前,便是他代为统筹各部,陈子昂便询问起他各部的兵员、军械情况,得到的答案是全无异样。

  ……

  宴席结束后,陈子昂与苏辅一起策马返回驿馆,两人都没有喝醉,皆只是微醺而已。

  苏辅主动询问道:“大将军,不知你准备何时开拔西进?”

  “这几日便会决定。”陈子昂回答道,“待明日上午,末将当前往营中了解军情,请那位叶尔羌使者同行,召集将佐详议进兵方略。”

  说着,他偏头看向苏辅,道:“届时还请殿下一同随行。”

  “这是自然。”苏辅颔首,又说道:“大将军,待到了他人面前,你便无需自称末将了,皇兄已有叮嘱,军中以你为尊,还需维护你在营中的威严。”

  陈子昂正想着要怎么和苏辅说这件事,见苏辅自己主动提出来,他惊讶之余,也不免有些欣慰,便点头应下。

  两人一路交谈,很快便到达驿馆,苏辅简单擦拭一番,回到为他准备的厢房后,却并未立刻就寝。

  他坐在灯下,面前铺开信纸,提起了笔,明日便是十月十五,按照他和皇帝的约定,正是写信报平安的日子。

  苏辅担心明天军务繁重,没有时间来写信,便决定今天先写了,明日直接寄出去。

  他看着跳动的烛火,深吸了一口带着几分寒意的空气,农历十月的甘肃,空气凛冽而干燥,气温也下降到需要增添衣物的程度,与江南的温润截然不同。

  苏辅提笔,在纸面上悬着,仔细斟酌着字句:

  “二弟晋封辅敬启大兄皇帝陛下、尊嫂皇后殿下万福金安。

  弟与大将军已于十月十四日安抵甘肃镇,一路行来,颇受大将军照拂,诸事顺遂。巡抚陈之龙、提督孙庭祥及一众文武官员出城数里相迎,热忱备至,本地官员勤勉,唯边陲之地,地广人稀,百废待兴,民风却甚为淳朴剽悍,弟见之,更感治国安边之艰……”

  他省略了沿途风沙的刺骨,马匹颠簸的劳顿,水土不服的不适,只在末尾补充道:

  “……西北天高云淡,星河璀璨,非江南可见,唯愿皇兄龙体康健,国事顺遂;皇嫂静心休养,早日诞下皇嗣;母后福寿安康;怀瑾侄儿聪慧伶俐。

  书不尽意,伏乞珍摄。

  臣弟辅再拜谨书。

  泰武四年十月十四日夜”

  写完最后一个字,苏辅小心地吹干墨迹,盖上属于自己的私印,装入信封中,唤来近侍命其送往南京。

  ……

  次日清晨,凌冽的西北风卷起干燥的沙尘,抽打在脸上生疼,苏辅在近侍的服侍下,穿着便于行动的皮裘劲装,踩着冰冷的霜地,准时前去向陈子昂报道。

  陈子昂早已收拾妥当,他穿着一身与苏辅相似的便装,外罩精良的细铠,腰悬佩剑,显得精干利落,不怒自威。

  在苏辅入内时,陈子昂正在与一名有着鹰鼻深目的西域人交谈,那西域人便是叶尔羌汗国的使者。

  见到苏辅到来,陈子昂微微颔首,而后对那使者介绍道:“这位是我大夏的晋王,亦是天子的弟弟。”

  听见来人是皇帝的弟弟,使者顿时来了精神,他连忙向苏辅深深行礼:“外使阿布达见过晋王殿下,愿真主赐您平安、慈悯和吉庆。”

  后面那句话,他是用察合台语说的,苏辅虽然听不懂,但也微笑着点头回应。

  而后,一行人策马出城,城门内外已能感受到与昨日截然不同的紧张氛围。

  成队的士兵在各级将官的指挥下集结,甲胄碰撞之声铿锵入耳,滚滚烟尘随着马匹和脚步扬起,他们不时能够看见一辆辆装满粮秣的马车在士兵的护送下远去,其中在内地不曾见过的骆驼,也驮着如小山般的粮秣缓步前行。

  骆驼脖子上挂着的铜铃铛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悠远轻灵的驼铃声。

  夏军大营连绵数里,尽管是驻扎于本土省府,营盘仍然建得极为牢固,壕沟、鹿砦、望楼一应俱全。

  此刻正是操演时分,远远便能听见各个营区传来的震天喊杀声、火枪齐射的轰鸣以及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叶尔羌使者还是第一次见到夏军的军容,他就好像是第一次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东张西望,眼中满是惊奇和赞叹。

  一行人直接来到帅帐所在的中军——这帅帐是昨晚临时清理搭建出来的。

  在中军大营前的校场已经被清空出来,早已得到通报的孙庭祥,以及孙庭祥麾下第六旅、甘肃卫戍一旅、二旅,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战列步兵旅与第三、四、五骑兵师的师帅、旅帅、参将等将领,已顶盔掼甲,按品阶及军衔高低肃立校场上。

  他们身后是各自引以为傲、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精兵队列,各部第一营通常是最为精锐的士兵组成的,这在夏军内部也同样适用。

  各部的标旗、旅旗和帅旗在强风中猎猎作响,骑兵们攥着缰绳昂首挺胸,胯下战马和主人一样威风凛凛,步兵们亦肩扛火枪,努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这位曾经将西贼赶到西域的大将军和晋王殿下。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陈子昂和苏辅大步走上临时搭建出来的演武台,苏辅始终跟在前者身后半步的位置。

  两人走上演武台站定后,苏辅能够明显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肃杀与宏大场面。

  陈子昂并非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他迎着那一道道充满敬畏的目光,仿佛回到了曾经率领第五旅征战沙场的光辉岁月。

  他没有沉默太久,风声中,陈子昂的声音异常清晰地传遍静默的校场:“本都督奉天子诏令,挂征西大将军印,统御尔等,西征讨逆!今日本都督既至,当监察军容,点兵点将。”

  话音落下,陈子昂目光再度扫视众将,最后落在他的老战友孙庭祥身上:

  “甘肃提督领征西副将孙庭祥!”

首节 上一节 337/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