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32节
这东吁国王突然派出使者前来,也难免卡雷尔总督会觉得非常疑惑了。
再三猜测之下,总督还是接见了国王的使者,并唤来两名懂得缅甸语的通译,在接过书信后,要求其中一人为他翻译书信里的内容。
同时,他询问起那名使者的来意。
在通译的协助下,总督与使者进行了一番亲切的交流——至少在在场的荷兰卫兵的视角里,是这样的。
不过,也不知缅甸使者说了什么,总督大人在听了通译的转述后,脸上的疑惑愈发浓重,表情也变得古怪起来。
“请等一下。”总督对着使者打了个手势,而后皱眉看向通译:“等等,他真的是这样说的?”
“是的,总督大人。”通译是曾经造访过缅甸的荷兰商人,他恭敬而诚恳地说道:“这位使者的确是这样说的,如果您不相信,可以请别人来为您翻译。”
“不,我并不是在怀疑你,只是……”卡雷尔总督一时卡了壳,嘴唇抖动了几下,才接着说道:“只是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真是见鬼!
公司什么时候派入暗中联络莽白,鼓动他发动政变推翻前任国王了?
而且公司还暗中资助了那位新任国王许多银钱和军械,这一切他身为巴达维亚总督,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难道,是科伦坡那里的人私底下干的?
卡雷尔总督的内心充满了困惑。
不过,现在还不是去向科伦坡方面求证的时候,总督思索片刻后,认为这或许是他们能够插手缅甸的最好时机。
事实上,公司此前一直都想要扩大在缅甸的市场,并在缅甸的沿海地区建立据点,与葡萄牙人争夺市场,但是缅甸国王更倾向于葡萄牙人,以至于他们只能败兴而归。
而现在,插手缅甸国内,扩大公司在缅甸的影响力的机会就摆在面前,卡雷尔总督要是因为自己的不知情而选择放弃这个机会,那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总督了!
想到这,总督脸上挤出了公式化的笑容,对着使者说道:“公司不会拒绝一位尊贵的国王的请求,不过这并非我一人能够决定的,我会尽快汇报议会,请议会批准出兵援助。”
“在那之前,还请您先在巴达维亚住下,在有了结果后,我会第一时间派人通知您。”
在通译将他的话转述给缅甸使者后,总督就不再理会有些激动的使者,施施然起身,理了理身上的衣领,转身离去。
没过多久,那名通译便将国王的书信翻译成了荷兰语,总督连忙接过书信查阅起来。
书信中,国王言辞恳切地请求东印度公司按照事前的约定,出兵增援,协助他镇压国内的叛乱,稳固王位。
为此,这位慌乱的国王表示将开放所有的港口给荷兰商船,允许公司在沿海设置据点,并给予公司最优惠的关税待遇。
以及,驱逐国内的葡萄牙商人,全面倒向荷兰。
尽管书信中,国王还是没有提及总督最想知道的约定到底是什么,但从其中透露出来的消息,卡雷尔也多少能够推断出,只怕是有谁暗中以公司的名义与莽白接触,煽动他发动政变推翻国王的统治,并许诺将提供任何支援。
“不管是谁制定了这个计划,但他简直是个天才!”
总督不禁感慨起来,他们一直都没能完成的目标,就这样在一个身份不明的人的谋划下完成了一半。
之所以是一半,还是因为莽白只开出了空头机票,真正想要将目标全部完成,还需要他们发兵缅甸,等莽白彻底稳固自己的权力后,才会达成。
“看来这个功劳,最终还是要落在我的身上了。”
卡雷尔总督得意地想到。
而后,他携带书信译文前往议会大厦,向驻扎在巴达维亚的公司议会汇报了这件事,他对着议员们语气激昂的说道:
“这是一个让公司扩大在缅甸国内影响力的最好时机!只要我们能够协助这位篡位者稳固他的王位,他将会彻底倒向我们!”
“公司也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在其国内培养亲近公司的贵族和势力,确保缅甸始终站在公司一方!”
议员们听了总督的这一番演讲,一时都不免有些意动,这里面本来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便是他们并不清楚是谁在背后策划了这一切。
但是卡雷尔总督很巧妙地将这一点掩盖了过去,他故意放出了是自己在暗中谋划的烟雾弹,虽然没有明说,可众人听了,都会下意识认为他才是幕后主使者。
因此,怀揣着能够占领缅甸市场的幻想,议员们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出兵缅甸,与莽白并肩作战的提案。
而后,议会下令动员军队,派出十艘战船,搭载一千名公司军队与一千五百名雇佣兵开拔,前往缅甸沿海。
公司虽然被占领缅甸市场的诱惑拉着加入战争,但也没有完全失去理智,决定先前往缅甸沿海观望一阵。
如果缅甸国内的战争有让他们作为的空间,那就登陆参战,如果那位莽白国王处于劣势,不是公司参战就能翻盘的程度。
那还是直接放弃参战吧,直接打着莽白的旗号占领沿海地区,搜刮财富,再撤回巴达维亚——他们可不能白跑一趟,必须要抢一波回回本。
莽白并不知道发生在巴达维亚的事情,随着敌军逐渐逼近,莽白的情绪也变得愈发敏感、暴躁、易怒起来,城中的氛围也愈发紧张凝重。
城中居民大部分都被强行动员征召,男性被编入军队,强制接受军事训练,协助守城,老弱妇孺则被安排后勤工作,搬运物资,准备食物。
而在阿瓦城外,方圆数里的村镇都遭到了王军的劫掠,粮食被尽数运入城中——此时已然过去了收割的时节,百姓手中有着众多存粮,全部落入了王军手中。
七月初,被莽白定义为叛军的东征军终于杀至阿瓦城下,开始在阿瓦城南砍伐树木,构筑围城营地。
不过,因为守军提前坚壁清野,将周边的树木大多砍伐一空,“叛军”只能到更远的地方砍伐树木,严重拖延了他们的围城效率。
那罗多元帅策马立于营前,眺望着庞大的阿瓦王城。
阿瓦城的确庞大,作为从公元1364年就开始修建,并成为阿瓦王朝王都的重镇,阿瓦城已经作为王都存在了将两百多年。
她曾经是阿瓦王朝的首都,大明永历元年又成为明朝羁縻统治的缅甸宣慰司,一直到公元1555年城破,阿瓦王朝灭亡,统治中心转移,四十四年后又重新成为了缅甸王国的王都。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十多年后的永历十三年,大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将率文武官员逃难至此,被莽达王安置在城北。
并在两年后的永历十五年,被窃取王位的莽白诱骗至江对岸的实皆,经历咒水之变,堂堂大明皇帝成为了藩属国的阶下囚。
这一切,那罗多元帅是不知道的,他的内心已经被复仇的怒火填满,在他决定率军讨伐莽白的消息传至王都后,莽白就下令诛杀了他的全族,并将他族人的首级尽数悬于城楼之上。
这位满心复仇的元帅即便只是策马远远眺望,都能够隐约看见城楼上悬挂着的逐渐腐烂的人头。
“元帅,您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
就在这时,一名将领走了过来,对着元帅低声说道。
“是关于夏军的?”那罗多收回目光,压下胸中翻涌的情绪,对那人问道。
将军点了点头:“夏军正在向这里逼近,预计最快不用五天,他们就会出现在我军后方。”
说完,他提醒道:“元帅,或许我们是时候应该考虑要如何面对这支来自北方大国的军队了。”
那罗多轻轻点头,没有说话,转身走向军帐,并命令将军们前来议事。
等他回到军帐时,将军们都已经闻讯赶来,那罗多直接开门见山,对他们说道:
“根据斥候回报,最快不用五天,夏军就会出现在我军身后,我们与夏军之间有着共同的敌人,因此我决定,向夏朝臣服。”
此言一出,顿时在帐内引起一阵波澜。
将军们都露出惊讶的神色,都低声议论纷纷起来,元帅默默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众人反应不一,但从他们表露出来的情绪来看,似乎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抵触。
第472章 阿瓦之围
见众将没有异议,那罗多元帅也就不再多言,下令做好迎接夏军到来,并向夏军臣服的准备。
三日后,夏军前锋抵达阿瓦以南,元帅主动派人联络夏军,表达了自己愿意臣服,协助天朝王师攻打阿瓦,征讨逆贼的想法。
夏军东路军由新招募的第二十四、二十五旅组成,与其他新军相同,尽管他们还未参加过战争,兵卒们还未见过血,但军官大多是从参加过北伐与戡乱战争的老兵担任。
第二十四旅的旅帅名为赵禹臣,他曾经是第八旅的参将,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得以被调任到新军内担任旅帅。
也因为他的资格更老些,尽管王翊没有规定两个旅的旅帅谁正谁副,另一位旅帅还是选择以他为首。
“东吁元帅那罗多遣使前来,声称其愿意率军臣服天朝,为我军先锋攻城。”赵禹臣看着使者送来的,措辞中极尽谦卑的书信,对着第二十五旅旅帅张瑾说道。
“佩鸣兄怎么看?”他最后问道。
张瑾捻须沉吟:“我军兵不过两万,虽有火炮之利,然要想强攻阿瓦坚城,定会损失颇多,若能得东吁兵卒助战,我军也可减少损失。”
赵禹臣微微一笑,道:“英雄所见略同,东吁蛮兵人数众多,可为我军先登攻城,待其与城中守军厮杀殆尽,我军便可渔翁得利。”
尽管朝廷没有明文表明将要吞并缅甸,但是以朝廷对交趾的处置办法,赵禹臣他们都认为,未来天朝版图内多出一个缅甸布政使司也并非不可能。
毕竟,前明明初的时候,缅甸就已经作为大明朝的缅甸宣慰司存在了,勉强能够算作前朝留下来的法理宣称,现在进一步升级为布政使司,又有何不可?
随即,赵禹臣便召来了那罗多的使者,告诉对方自己同意接受那罗多的臣服。
不过,他要求那罗多率领军中众将一同前来军中归附,并缴纳军印,从此听从王师调遣。
赵禹臣的要求算得上苛刻,那罗多若是同意,从此将彻底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沦为夏军的傀儡。
但是,那罗多没有选择,或者说,要想杀死莽白,为先王和自己的族人报仇,他就只有选择臣服于夏军,借助夏军的力量这一种选项。
因此,那罗多毫不犹豫接受了夏军的条件,率领军中众将出营数里,迎接夏军的到来。
“元帅,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看着远方的地平线,一名将领对那罗多问道。
那罗多没有马上回答,他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仅凭我们,怎么能攻破阿瓦,诛杀篡位者?夏军已经奉天子诏令来攻,我们也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
“与其被夏军视作敌人遭到攻击,倒不如主动向夏军臣服,等战争结束以后,你们还能得到个好下场,保住自己的地位。”
“那您呢?”那名将领接着问道。
“我啊……”那罗多轻笑一声,略带惆怅,“我将放下一切官职,回到我的祖地,了却余生……”
旁边的将军们听了,都神色微变,他们刚想说些什么,可在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来了!他们来了!”
几名骑兵从远处策马而来,一边大声叫喊着,那罗多和将军们顺势向远方的地平线看去,就看见一道黑线缓缓出现在地平线上。
随着黑影的出现,一面面旗帜也随之升腾而起,几乎遮天蔽日。
“夏军终于来了。”那罗多说道,他收起了脸上的表情,对着众人说道:“都给我打起精神,别让夏军轻视了我们!”
“遵命!”
众将齐声应下,随后将元帅的叮嘱传达下去。
而在对面,夏军缓缓靠近,随着这支庞大军队越唠越近,缅人们也终于能够看清其军阵的全貌。
夏军整齐列阵,迈出的步伐几乎步调一致,一把把火枪扛在肩上,火枪如林,旌旗猎猎,战旗随风飘动,连同上面绘制的威严巨龙,似乎也在御风而行。
那罗多深吸一口气,翻身下马,从亲兵手中接过自己的元帅大印,领着将军们主动上前数十步,在看清领队的夏军将领后,拜倒在地。
“藩邦元帅那罗多,率东吁诸将,恭迎王师讨逆,愿为王师军前效命,共伐叛逆!”
那罗多高声说着,一边将手中帅印高高捧起。
他身后的将军们也随之跪倒一片,齐声附和。
赵禹臣勒马停下,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打量着那罗多和他身后的一众部将。
或许是族人被屠的噩耗沉重打击了这位元帅,此刻的他头发尽数发白,好似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跪倒在地,脸上写满了憔悴。
他催动战马,缓步上前,在那罗多身前几步停下,而后翻身下马,亲自接过东吁王朝的军印。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