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12节

  他的计划很明确,征服交趾后没收上来的土地作为军功赏赐发放给这些参战将士,等他们退伍后,便会作为新一代移民在交趾定居。

  这样就不必花费大量钱粮,千里迢迢从内地迁徙民众到交趾定居,增加汉人的数量了。

  当然,初步的迁民还是需要的。

  虽然交趾民间普遍的自我认知还是汉人,常常以中华自居,但他们的语言风俗还是与中原有很大的差异。

  苏言还在世的时候,借助系统即便不用做什么也能稳住交趾,可一旦他死后,交趾会不会重蹈明季宣德年间的覆辙,脱离中原,那就是个未知数了。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他只能在自己统治期间尽可能提高交趾对中原朝廷的向心力,消除后黎朝留下来的独立思想,将交趾彻底融入中原版图。

  为此,他需要使出雷霆手段,将残存的郑阮势力以及本地有影响力的贵族望族强行迁往内地,这样他们就无法利用自己的号召力,煽动叛乱了。

第451章 六棍打断安南魂,长官我是大夏人

  而苏言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颁发的圣旨除了为参战将士的封赏外,便是针对交趾地方望族的处置政策。

  “奉

  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膺天命,抚驭万方。交趾新附,固宜绥靖,然郑阮余孽,蟠踞乡间,豪族巨室,自恃地远,阴蓄异志。昔明季黎氏倡乱,遂使南疆板荡,今朕防患未然,固本安邦,特颁敕令。

  凡交州郡县豪酋著姓,着有司查核谱牒,悉徙中原,择陕西、河南膏腴之地分置,永绝故土之念。其庐舍田产,尽数籍没,半充军功赏赐,半作官廪仓储,僮仆佃户,就地编户,课以王税。

  敢有违诏不迁者,以谋逆论,地方官吏严饬巡检,凡隐匿窝藏者,连坐三族。北徙之家,五世之内不得南归,违者流放瑷珲,遇赦不宥。

  天命煌煌,王法森森。尔等当体朕怀柔远人之意,勿蹈斧钺诛夷之祸。钦此。

  交趾总督刘远生,安南伯梁旭,交趾布政使司奉敕施行,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大夏泰武三年十月初五日。”

  圣旨宣读,交趾随即开始轰轰烈烈的强迁工作。

  不过在那之前,由于交趾新平,各地方州府官员基本空缺,只能先从内地派遣流官到此施行管理。

  官员从内地赶到交趾赴任,再到掌握地方的情况,最快也需要到泰武四年的年初了。

  为了避免地方豪族被北迁的圣旨刺激到,掀起叛乱,梁旭下令将第二、九、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旅分散驻扎在交趾各州府,协助对地方豪族的迁徙工作。

  同时,梁旭也第一时间将阮福濒及其族人通过水路押回国内,避免有阮氏余孽打出阮福濒的旗号叛乱。

  事实证明,梁旭的举动是正确的。

  在圣旨送至交趾,被抄录下来分发各地后,交趾的豪族顿时炸开了锅,他们纷纷聚集起来,向官府抗议朝廷的北迁政策。

  交州城内的几家富有名望的豪族士绅一齐围在交趾总督署的大门前,联名向刘远生请愿,请求朝廷收回成命,允准他们继续居住在故土。

  他们声称自己世代定居交趾,忠心侍奉天朝,从未有过谋逆之心,焉能因所谓“防患未然”而强行逼迫他们放弃祖宗基业,北迁到陌生的中原?

  然而,刘远生对那些士绅的抗议请愿不为所动,他心里非常清楚,有明朝交趾独立的这个先例在,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将这些士绅迁往中原是最佳的办法。

  因此,刘远生当即下令将大门外的士绅驱逐,勒令他们返回各自家中,同时为了避免那些士绅狗急跳墙,他也命令驻扎在交州城内的驻军提高戒备,进入战备状态。

  被驱逐回家里的士绅们大为不满,但他们没有直接发动叛乱,而是决定动员民间的力量,向官府施压,迫使刘远生接受他们的请愿。

  在他们看来,刘远生只是还没有看清他们的力量,只要他们煽动百姓围攻总督署,展现自己在民间的影响力。

  刘远生为了稳定在交州的统治,就只能向他们妥协。

  于是,士绅们开始发动各自的影响力,煽动城中百姓围攻总督署以及布政使司衙门。

  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诈称朝廷准备从北边迁徙大量丁口在交趾定居,收回他们这些原住民的土地和财产,发放给迁徙过来的丁口。

  至于他们这些原住民,将被编入贱籍,课以重税,不仅被夺走土地财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这个谣言看似非常粗糙,破绽百出,但是落在政权更迭后,人心惶惶的交州百姓耳中,可信度却骤然提高。

  交州百姓本就担心黎朝灭亡,夏朝统治他们以后,会重新上演明初时明朝统治交趾的贪婪残暴,对他们极尽剥削之能事。

  而且,之前夏军攻打交州城的时候,就对城中百姓进行过一番屠戮,西城区的许多百姓都死于战乱之中,到现在也还没恢复过来。

  现在,那些豪族士绅跳出来信誓旦旦地向他们告诉这些,没有信息来源和判断力的百姓很容易便被蛊惑,煽动起来。

  旋即,城中百姓开始暴动,他们聚集起来,围攻总督署以及布政使司衙门,要求朝廷停止损害交趾百姓利益的政策。

  面对汹涌的民意,刘远生尽管已经做好准备,但一开始还是有些手足无措,不过他很快便稳住心绪,命令城中驻军弹压暴动,驱逐乱民。

  交州城守军驻地内,总督的命令很快便被送达,眼下城中身份最高的驻军将领是第十五旅的旅帅。

  他看过总督发来的命令后,面色一凛,当即喝道:“总督命令已下,全军出动,必须要尽快将暴动弹压下去,将城中乱民驱散!”

  “他们虽然是被别有用心之宵小煽动起来,但胆敢围攻督署和布政使司衙门,已经不是一般的乱民了,必须要重拳出击!”

  旅帅一声令下,城中驻军便倾巢而出,冲上街头开始镇压暴动。

  由黎朝王宫改造而成的交趾总督署衙门外,大量暴民云集街头,几乎要将督署包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拿着石头、泥巴、砖块等东西朝着督署的围墙砸去,大声抗议着朝廷对于交趾百姓的歧视和压迫,宣泄着自己的不满,丝毫没有注意到夏军已经将他们包围起来。

  年轻的阮七便是被煽动起来的乱民中的一员,他站在人群里,和那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呼喊着大逆不道的口号。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叫喊声,阮七和同伴不明所以地看向嘈杂声传来的方向,这一看,顿时瞳孔一震,神色大变。

  只见远处的街角,一队队夏军手持盾牌和棍棒,大步围了过来,阮七他们连忙看向另一个方向,却发现几乎每个方向都有夏军包围过来。

  “他们想要干什么?!”

  人群一时骚动起来,乱民们用惊惧的目光看着那些步步逼近的夏军,最外围的人也不自觉地向后退却,想要与夏军拉开距离。

  夏军踩着整齐的步伐向前推进,很快便形成了对乱民的包围,为首的都司等各级军官面色冷峻,对着面前的人群高声喝道:

  “奉交趾总督令,尔等速速退散,继续在街头逗留者,视作乱党论罪处置!”

  人群听言,变得更加骚动,外围的乱民看着夏军那全副武装的模样,尽管夏军没有装备致命武器,但他们也毫不怀疑夏军对于他们的打击力度。

  他们不禁回想起夏军攻城时展现出来的强大和凶残,不禁打了个哆嗦,一时间心中对夏军的恐惧压倒了不满,开始纷纷逃跑。

  不过,那些见势不妙及时跑路的人终究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站在街头,他们都清楚法不责众的道理,认为夏军不可能将他们所有人都抓起来。

  眼见那些乱民还执迷不悟的站在街头,各级夏军军官不再迟疑,猛地举起棍棒,怒喝道:

  “上!冲散他们!”

  “杀!!!”

  身后夏军将士们怒吼着,挥舞棍棒冲了上去,就如脱笼猛虎一般杀入人群之中,抡起棍棒朝着那些乱民猛砸下去。

  对于这些“不服王化”的乱民,夏军全然没有手下留情的想法,许多士兵几乎将棍棒抡出了残影,一秒六下,将乱民打得抱头鼠窜,哭爹喊娘。

  “跑啊!跑啊!”

  乱民们直接被夏军冲散,哭喊着四散而逃,但夏军哪里给他们逃跑的机会,奋力挥动棍棒击打在乱民身上,直接将他们砸倒在地。

  而后,几名士兵围着倒地的乱民不断打击,将那乱民打得惨叫连连,只能护着头被动挨打,再起不能。

  见他失去了行动力,士兵们才放弃了这个几乎浑身是血的倒霉蛋,寻找下一个目标。

  阮七惊恐地看着自己认识的街坊被夏军打倒在地,被棍棒击打得头破血流,一时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不知是谁逃跑的时候拉了他一把,阮七才终于回过神来,望着朝自己冲来的夏军,惊慌失措地转身逃跑。

  那名盯上他的夏军见他瞬间窜出了好几米,自觉追不上,便将目光换在了其他跑得慢的乱民,一脚将一个倒霉蛋踹倒在地,骂骂咧咧地挥动棍棒。

  在夏军的全面弹压下,乱民几乎一触即溃,被杀得仓皇溃逃,纷纷钻进城中四通八达的小巷子里,躲避夏军的追击。

  有两名乱民躲进了一条巷子内,身后却还追着数名夏军,跑在后面的乱民不断将堆放在墙边的东西推倒,试图阻碍夏军追击的步伐。

  身后的夏军只能接连躲闪,躲开被扔在地上的障碍物,一边大声咒骂着,跑在最前面的乱民刚刚跑过一个墙角,就迎面和几名夏军撞上。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名夏军就直接挺起盾牌砸了过来,将他狠狠砸倒在地,而后便是如雨点般落下的棍棒。

  跟在后面的乱民见状,连忙捡起地上的一根棍子,就朝挡在身前的夏军打了过去,那名夏军的注意力全在倒下的乱民身上,一时猝不及防被打在肩膀上,发出一声痛哼。

  乱民还想再抡起棍子攻击,身后的夏军就追了上来,一脚将他踹翻,一把拽住他的头发,几个大嘴巴子就甩了上去。

  弹压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刻,乱民被全面击溃,上千人被打伤,抓了起来,府署内的大牢一时人满为患,直接装不下了。

  多出来的犯人只能被转移到军营内,集中关押起来。

  对于这些被煽动起来的乱民,刘远生没有采用法不责众的道理,而是决定对他们从重处置,杀鸡儆猴。

  他下令将这些被抓的乱民抄没家产,判处谋逆之罪,流放台湾、瑷珲等边陲之地,充作苦役,承担繁重劳役。

  其家人倒是没有被株连,但是他们的家产被抄没,失去了房屋和田产,只能流露街头,要想活下去也只能卖身为奴。

  而对于背后煽动暴动的豪族士绅,刘远生也毫不留情,他直接下令将那些参与的士绅抄家问斩,处以极刑,首级悬挂城阙示众,以儆效尤。

  在夏军的铁血镇压下,交州周边迅速稳定下来,而各地州府的士绅也都有煽动暴动、叛乱,可都被当地驻军迅速弹压下去。

  被夏军占领得最顺利的广南是抵抗力度最大的地区,在广南豪族的煽动下,大量被遣散回乡的阮氏老兵都拿起了武器,参与叛乱。

  梁旭始终都将自己的防御重心放在广南,他也亲自率领第二旅驻扎顺化。

  因此,在广南各地爆发叛乱的第一时间,梁旭就迅速做出应对,调兵遣将镇压叛乱。

  广南即便是在阮氏还未投降时,集全国之力都无法抵御夏军的南下,更何况是阮氏投降后,各地豪族各自为战,缺少统一的领导,力量分散弱小。

  叛乱才刚刚露出苗头,便被夏军迅速镇压扑灭,所有参与叛乱的人,不论其身份如何,皆被无情格杀。

  一时间,交趾地方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昔日高高在上的豪族士绅或是被全家问斩,首级悬挂城阙示众,或是被抄没家产,贬为劳役,与那些被煽动的乱民一同踏上被流放之旅。

  那些士绅的悲惨下场极大震慑住了其余的豪族,他们都不敢再生出谋逆之心,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只能老老实实地配合官府的政策,举家北迁。

  随着交趾逐渐平定下来,来自交趾总督署的各项政策也随之发布。

  为了抹除后黎朝统治时期遗留下的影响力与独立思潮,刘远生下令将本地书籍、碑文上有关后黎朝年号和统治者的文字消除。

  并收缴关于后黎朝时期的史书,严禁私人撰写该时期的史书,凡是被查封的,皆以重罪论处。

  这便是文字狱,文字狱虽然无耻卑劣,但也确实好用,这点从满清制造文字狱后,其效果荼毒至今便能看出。

  同时,为了安定人心,刘远生也上奏朝廷,希望能够在交趾组织一场恩科,录用交趾籍士子为官,这也算是让交趾人得到些盼头,不再人心惶惶。

  而在北方,两广的官府也得到朝廷的旨意,将辖区内的百姓陆续迁往交趾,增加交趾境内的汉人比例,将抄没来的土地房屋发放给他们,并组织移民开垦新的土地。

第452章 于成龙升官记

  “于同知,前面便是太原府了。”

  交趾太原府城北,于成龙骑着小驴,慢悠悠地走在官道上,在他的身边跟着几位从石屏州收用的随从,装着行李的马车上还坐着他收养的孩子。

首节 上一节 312/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