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03节

  言罢,他挥剑自刎。

第441章 唇亡齿寒

  夏军攻入紫禁城时,看见的便是毒药入体,不断呕血抽搐的黎维祺以及倒在血泊之中的阮有镒的尸体。

  宫人们都没有抵抗的勇气,眼见夏军杀了进来,纷纷跪地乞降,甚至主动将夏军领到死去的皇帝与后妃、太子的尸体旁,低声抽泣。

  领队的夏军百户看着眼前这惨烈的一幕,他连忙命人上前检查黎维祺的状况,但得到的却是沉默和摇头。

  见状,他只能下令收殓尸体,命人向上汇报。

  消息很快被送到梁旭手中,一听安南国王服毒自尽,他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副官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变幻,不禁疑惑道:“将军,天子欲征服安南,重设交趾布政使司,安南国王之死,对朝廷而言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可看您的表情,似乎并不认为这是好事。”

  “好事?只怕安南国王之死,会被郑氏余孽拿来作为煽动安南百姓攻击我军的借口。”梁旭沉声说道。

  单单升龙城内的百姓参与抵抗,就让他们付出了不少的伤亡,若是整个安南的百姓都被煽动起来,群起而攻,仅凭他们两个旅两万余人,如何能够占领安南?

  副官听言,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连忙问道:“将军,可要封锁这一消息,将知情的安南宫人尽数格杀?”

  “能封锁多久?”梁旭反问道:“此事事关重大,早晚会败露,与其遮遮掩掩,倒不如主动公布。”

  说到这,他顿了顿,道:“你先去调查一番安南国王的死因,盘问在场宫人,看是他自己服毒,还是被他人强行灌下毒药,如果是后者……”

  他没说完,但副官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应道:“末将明白。”

  副官领命离去后,梁旭深吸一口气,看向还在升腾起黑烟的城池,转身回到帐内,提笔书信,准备请求朝廷增派援军,以增强在安南的驻防兵力。

  夏军攻克升龙的消息迅速在周边蔓延开来,与这一消息一同传开的,还有黎朝王室遇害的噩耗。

  夏军公布了黎朝国君的死讯,指责郑氏僭逆无道,戕害君王,城破之际指使臣下毒害王室,致使黎朝王室死于非命。

  而后,梁旭以天子亲封征南将军的名义,下令将黎维祺及其太子、后妃等一同遇害的王室成员葬于城外的王家陵寝。

  并以安南都统使莫敬耀留驻升龙,代行安南国王职权,招抚民心,传檄各镇、州县弃暗投明,归附天朝。

  一时间,安南举国震动,各镇、州县官吏皆对夏军公布的消息惊疑不定,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皇帝的死讯并没有多少悲伤。

  因为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是郑梉,皇帝有没有死对他们不重要,郑梉的死,反而引起了各地官员的沉痛哀悼。

  梁旭想象中檄文发出,各地传檄而定,响应纷纷的场景并没有发生,反而激起了南方各镇的同仇敌忾。

  他们始终聚集在退往清华镇的郑氏的旗帜之下,决定继续与夏军作战。

  作为郑氏继承人,郑祚在听闻父亲的死讯后,悲痛之余,还是宣布继承父亲留下的权柄,成为新任都元帅总国政、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同时,他于西京拥立了黎朝皇室的旁系,登基为新任黎朝皇帝,宣布与夏军战斗至最后一刻。

  郑祚亲笔撰写檄文,传檄各地,号召文武军民踊跃响应,抗击敌寇——

  “大黎都元帅总国政郑祚告天下军民书:

  盖闻暴夏无道,僭逆侵疆,今黎主蒙尘,社稷危殆,血泪斑斑,天地同悲!夏兵破禁,胁宫掖、戮太子、鸩君王,吾皇含恨而崩,后妃宗亲惨遭屠灭,此乃夏人自逞凶残,竟反诬忠良,其心可诛!

  我郑氏辅佐黎朝百年,夙夜匪懈,屡挫北寇。先父郑王梉,忠贯日月,死节社稷,今祚承遗烈,奉黎室宗亲正位大统,誓扫腥膻!

  暴夏以两万疲卒,逞豺狼之欲,毁我宗庙,劫我黎庶,安南山河几近陆沉!然彼辈外强中干,檄文所至,南方诸镇义旗云集,此乃天理昭昭,民心未死!

  嗟乎!三江可断,其志难摧;五岭能平,其魂不屈!檄到之日,望风响应,共讨暴夏,复我国祚!”

  檄文一出,各地军民奋起抵抗,各路义军云集响应,夏军兵力有限,活动范围一时只能局限于升龙周边。

  梁旭眼见安南各地硝烟四起,又看过了郑祚撰写的檄文,恍惚间不禁回想起昔日于国内抗击鞑虏时的场景。

  彼时他们也是发动百姓抗击鞑虏,得到了踊跃响应,而现在,他们反倒成为了被齐心协力对抗的一方。

  而且……他们什么时候成为腥膻了?

  真是倒反天罡!

  他们可是正统的汉人王朝,这帮安南猴子才是蛮夷!

  尽管遭到顽强抵抗,但梁旭并不会因此心生怯战之心。

  安南乃我华夏故土,天子锐意进取,欲收复交趾故地,为人臣子,当竭尽全力,不惜死战,也要为天子收复故土。

  五月上旬,得到梁旭求援书信的两广总督李长祥调动新招募的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战列步兵旅南下入越,尽归梁旭调遣。

  梁旭眼见南方各地反夏情绪高涨,并没有急着南下征讨郑氏余孽,而是决定先稳定北方。

  他遣使前往明顺镇,勒令武公悳归顺天朝,又命新入越的第十五旅直取明顺镇,做出进攻姿态,若是武公悳拒绝臣服,那便与之开战。

  而十六、十七、十八旅调动攻取山西镇、兴华镇及升龙府周边州县,弹压乱民,镇压叛乱。

  一时间,越北烽火四起,各路叛军皆被夏军轻松弹压下去,为了震慑夷狄,梁旭下令将所有叛军首级砍下,筑成京观。

  而参与叛乱者,其家属也尽数遭到株连,贬为奴隶,土地家产尽皆被剥夺查抄。

  在夏军的铁腕政策之下,越北一时被杀得人头滚滚,人心惶惶,安南人对夏军充满了惊惧,全然不敢再拿起武器对抗天兵。

  郑祚对此虽略有耳闻,却无能为力,只能加紧在南方招募兵卒,操练兵马,整军备战。

  另一边,为了防止广南阮氏趁机北上,与夏军联合起来夹击己方,郑祚也派出使者前往阮氏的都城顺化,希望能够说服阮氏放下兵戈,携手共抗北朝。

  阮氏内部对于北方的剧变自然不可能一无所知,对于是否要趁乱出兵夺取郑氏控制的南部地区,阮氏内部争论不休。

  一部分官员认为,此时正是出兵北伐的最好良机,郑氏遭到天朝的皇恩碎地拳,元气大伤,此时北伐,全然没有还手之力,能够轻松夺取其南部地区。

  另一部官员则提出了唇亡齿寒的观点,他们始终警惕北朝的强大和野心,将郑氏视为他们的北方屏障。

  如果郑氏灭亡,那么北朝的下一个目标便极有可能是他们阮氏,唇亡齿寒,届时他们如何能够独自抵挡夏军的南犯?

  这两派官员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就在这种情况下,郑祚的使者终于抵达顺化,面见阮主。

  阮主阮福濒,是历代阮主中有名的贤主,他在得知郑氏使者求见的消息后,瞬间意识到对方的意图,下令召见使者。

  使者大步进入殿内,阮氏文武大臣左右侍立,见他施然入内,纷纷侧目而视。

  使者走到大殿中央,躬身行礼:“臣礼部左侍郎阮安行拜见太傅。”

  太傅,是黎朝虚授阮主的官衔,尽管阮氏已经实际上独立,并自称广南国主,黎朝官员仍然会选择称呼他在黎朝的官衔。

  阮福濒还没有反应,底下的大臣们就已经眉头微蹙,略有些不满,阮福濒开口道:“你我两军交战日久,尔今日前来,是为何故?”

  “臣今日前来,实为救阮氏。”阮安行回答道。

  “哦?”阮福濒似笑非笑:“我阮氏安危,何时需要你这等依附郑氏之人来救?况且郑王也自身难保了吧。”

  阮安行不慌不忙,回答道:“臣闻春秋之时,虢虞唇齿,宫之奇谏曰:‘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今夏人僭称天兵,破东京而戮黎室,吾皇、郑主皆死社稷,血溅丹墀,彼既灭郑,焉能容阮?”

  阮福濒没有开口,底下便有武将怒目喝道:“郑阮争衡近百年,仇雠未泯,夏师伐罪,我军正可乘时北图,何遽相救?”

  “正是!”

  “尔郑氏屡犯我境,今陷危局,方才想起议和,实在可笑至极!”

  其余官员皆纷纷附和,出言讥讽。

  使者对此视若无睹,他拱手深深作揖,言辞恳切:

  “昔吴越世仇,夫差犹存勾践,今北朝虎视,若纵其鲸吞郑境,则顺化危若累卵,夏皇志在重夺交趾,岂分郑阮?愿明公捐弃前嫌,共纾国难。”

  阮福濒其实是偏向于联郑抗夏这一派的,在他看来,郑氏世仇固然不可报,然北朝威胁更大。

  昔日祖父执政时,方能联郑抗莫,今日夏朝扶莫南犯,如何不能再与郑氏携手抗敌?

  想到这,他沉吟道:“北兵锋锐,仅两万之众便破东京,今又增兵南犯,纵使合兵,安能拒之?”

  使者见他似有意动,连忙回答道:“北人残暴,筑京观以怖民,其凶残已失人心,东京虽失,我郑氏却仍据三江之险,明公拥广南锐士,若能南北掎角,外联澜沧、高棉,内收豪杰民心,则北师必困于瘴疠,终成强弩之末。”

  阮福濒闻言,愈发意动,其大将张福峦见状,上前劝道:“主上,臣以为北朝势大,夏皇好战,开国不过三年便四处用兵,若郑氏攻灭,其兵锋定会南犯广南,当联郑抗夏。”

  “请主上联郑抗夏!”

  与张福峦同一派的官员们齐声请愿。

  阮福濒听了他一席话,终于下定决心,拍案而起:

  “卿等所言甚善,夏帝欲复交趾,其志非止于郑,传檄各镇,整饬舟师,吾当与郑公歃血为盟!”

  张福峦等官员闻之,皆面露喜色,而支持北伐郑氏的官员虽然并不赞成,却也无力改变,只能与其余官员一同齐声高呼:

  “主上圣明!”

  ……

  时隔数十载,郑阮之间终于重新携手,阮福濒当机立断,命令麾下水师大将阮有进为先锋官,率领水师北上,联合郑氏水师残部对抗夏军水师。

  阮氏积极引入葡萄牙武器技术,水陆两军皆大量西化,主力战船更是仿造葡萄牙人的卡拉维尔战船,配备侧舷火炮二十余门。

  曾经,阮氏水师便击败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依靠的就是这些仿造葡萄牙人的炮船。

  阮福濒虽然不知道夏军水师的实力如何,但是在他看来,郑阮两军水师合兵一处,定能大败夏军。

  至于陆师,阮福濒的底气就没那么足了,在郑阮战争期间,阮氏能够击败南犯的郑军,依托林邑长垒组织起来的坚固防线占了很大的因素。

  真正打起来,他们除了西化的火枪队和战象,也没有什么能够拿出手的了。

  阮氏没有隐瞒自己与郑氏联合的决定,消息很快传开,再加之郑祚也想以此提振士气,大肆传播,夏军也很快得知此事。

  对此,梁旭表示来得好,最好是郑阮两军能够一块上,自己好一网打尽。

  正好也免去了找借口向阮氏开战。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郑阮两军短期内不会从陆路进攻,最先与之交战的当属陈钊俊率领的水师。

  他连忙派人通知陈钊俊,让陈钊俊提高戒备,并希望他能够找到郑阮水师的主力和驻地,将其有生力量歼灭,彻底夺取制海权。

  陈钊俊得到消息后,顿时来了精神,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自从夺取安广镇以后,他就一直率领水师在北部湾及安南沿海搜寻郑氏水师主力,并应对试图突袭海上运输线的敌船。

  但郑氏水师始终选择化整为零,尽管每每开战,都是以郑氏水师惨败,战船或沉没、或投降而告终,可都无法完全重创其水师的有生力量。

  而现在,阮氏选择加入郑氏的阵营,其水师更是东南亚诸国中的一霸,陈钊俊迫不及待想要与阮氏主力开战,建功立业之余,也是证明天朝水师才是这片海域的主宰。

第442章 暗流涌动

  五月中旬,阮氏水师在阮有进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北上,与郑氏水师残部汇合。

  近百年来,两军水师第一次携手作战,这让不久之前还是敌人的双方水兵不免觉得有些别扭。

首节 上一节 303/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