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01节

  前排士兵打出排枪后,当即单膝跪地,将射击空间让给身后的袍泽,后两排士兵也紧跟着举枪开火。

  三轮排枪过后,只听一道道激昂的号角声响起,一整条线列上的夏军步兵皆挺起刺刀,怒吼着冲向敌阵。

  即便是被硝烟遮蔽,那雪亮的刺刀仍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可怕的寒芒。

  硬生生挨了三轮排枪齐射的安南军已无斗志,他们望着那些冲出硝烟,大步向己方发起冲锋的敌人,皆肝胆俱裂。

  许多人当场跪地求饶,向夏军投降,更多人则是转身溃逃,丝毫不理会身后军官及督战队的恫吓。

  “去你妈的吧!”

  看着眼前挥舞着刀刃阻止自己逃跑的军官和督战队,这些被逼急的安南士兵直接拔刀相向,一刀狠狠攮进了眼前督战队士兵的胸口。

  对方全然想不到会遭到溃兵的攻击,他不敢置信地瞪大双眼,用力推开眼前的凶手,捂着伤口,缓缓瘫倒在地。

  周围的士兵惊恐地看着这一幕,那些督战队的士兵最先反应过来,他们下意识想要为战友报仇,但看见那些溃兵眼中的凶狠,他们还是下意识散开,让出逃跑的道路。

  见他们如此识趣,溃兵们也就不再理会他们,直接越过他们往后奔逃。

  这些督战队面面相觑,纠结了片刻,也跟着转身逃跑。

  安南军队几乎全线溃退,但个子矮小的他们如何跑得过人高马大的夏军。

  夏军很快便追了上去,与敌兵短兵相接,一把把刺刀毫不留情地捅穿胸膛,混战中,那些没有头盔的头颅被枪托砸碎,血液与脑浆迸裂。

  两军接战后,安南军队一触即溃,迅速演变为规模更大的溃败,郑梉绝望而又痛苦地看着这一幕,只觉得气血上涌,整个人当场呕血不止,几乎晕厥过去。

  “郑王!郑王!”

  阮有镒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住郑梉,他看着前面兵败如山倒的场面,一咬牙,扭头喝道:“撤退!鸣金收兵!命京北镇兵前来接应后撤!”

  呜——

  下一刻,撤退号角便在安南军中响起,那些不断后退的安南人听到这一号角后,心中提着的一口气彻底消散,一溃千里。

  阮有镒临阵接手指挥权,虽然无法力挽狂澜,但还是收拢了一部分败军,在得到京北镇兵的接应后,有序后撤。

  他们一路撤至停泊着舟船的岸边,仓皇登船,后面则尾随着漫山遍野的溃兵以及追击的夏军。

  “速速离岸!向各船打出旗号,速速离岸!”

  阮有镒带着郑梉登上兵船后,大声对着留守的水兵们命令道。

  “参议大人,可是他们还有很多人还没登船……”一名水兵千户迟疑地说道。

  “顾不上他们了!”阮有镒狠下心说道:“不能让夏人趁势夺取我们的兵船,跟着前往对岸,如果兵船落入夏人之手,不仅海阳镇,连东京都有危险!”

  “这……”

  那千户还面露迟疑,但是在参议高官的威压下,也只能咬了咬牙,亲自向各船打出离岸的旗号。

  但是没有搁浅,能够直接撤离的船只终究是在少数,阮有镒也尝到了郑梉昨日下达的命令的苦果——

  大部分兵船为了尽快将士兵送上岸边,不惜搁浅也要强行靠岸。

  这些船只就只能靠大量士兵推动,同时有其余船只的牵引才能摆脱搁浅。

  但现在情况紧急,哪里还有足够的时间能够让这些船只脱离出来。

  故而阮有镒在强令能够撤离的兵船驶离岸边后,直接向那些搁浅的船只射出火箭,试图摧毁那些船只。

  然而安南气候炎热潮湿,又没有提前泼洒火油,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那些兵船点燃,一直等到夏军追击至岸边,也才只有少量搁浅船只被点燃。

  而放眼白藤江江面,大量慌不择路的安南溃兵直接跃入江中,妄图泅渡白藤江,逃到对岸去。

  可白藤江水流湍急,这些溃兵在逃跑时又损失了许多体力,大部分人才游到一半便力竭,被翻涌的浪花吞没。

  此战,最终以安南军队的惨败而告终。

  ……

  等郑梉醒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撤到了海阳镇。

  他一睁开眼睛,就挣扎着想要从床上爬起来,守在他身边的奴仆连忙拦住他,并向阮有镒汇报。

  阮有镒匆匆赶来,就见郑梉已经从床上爬了起来,只披着一件丝绸袍子,便要往外面走去。

  他见了连忙上前拦在郑梉身前,躬身行礼:“郑王,您急火攻心,身体有恙,还请多多卧床休息,身体为重。”

  郑梉的脸色看起来很是阴沉,他沉声道:“老夫问你,你且如实回答,白藤江之战,我军损失几何?”

  “这……”

  阮有镒下意识不想回答,他害怕又给郑梉刺激到,让他再度晕厥过去。

  郑梉见他迟疑,两眼一瞪:“说!”

  阮有镒无奈,只好回答道:“只有不到三千人马撤了回来。”

  “!”

  郑梉只觉得耳边轰隆一声巨响,全身冰凉,几乎要站立不稳。

  阮有镒连忙上前扶住他的衣袖,将郑梉扶到床榻边坐了下来。

  “为何会……损失那么多?”郑梉扶着头,表情痛苦地问道。

  阮有镒咽了咽唾沫,沉声道:“兵船大多搁浅岸边,无法及时撤走,因此……”

  他话没说完,郑梉就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只见他痛苦地抓着头发,扼腕长叹:

  “这都是老夫的过错啊!如果不是老夫强令登岸,又如何会搁浅在岸上。”

  “郑王……”

  阮有镒想要开口宽慰他一番,但郑梉又接着问道:“我儿郑栐呢?为何到现在他还没前来看望老夫?”

  “郑镇守他……”阮有镒说着,喉咙一噎,有些说不下去。

  郑梉抬头看着他的表情,见他欲言又止,只觉得眼前一黑,而后一阵天旋地转,往后重重栽倒过去。

  白藤江之战,安南军队遭到重创,元气大伤,包括镇守使在内的中高级将领死伤十余人,其中就包括了郑梉的次子郑栐。

  他不愧为郑氏子孙,在全线溃败的绝境下,仍然试图收拢溃兵,组织反击,但却最终死于夏军的枪弹之下。

  夏军重创安南军队后,又缴获了数十艘搁浅在岸上,还没来得及被敌军焚毁的兵船。

  石秀英本来想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渡过白藤江,杀到对岸去,但考虑到安南人的内河水师的威胁尚存,便按捺下来,等待广东水师的到来。

  而在这段时间内,北边的第二旅还在不断攻城略地,兵锋直抵安南北方重镇谅山镇。

  郑棣、武公悳二人且战且退,只能以谅山镇据守,但夏军炮火猛烈,即便是向来防守中原王朝的谅山重镇,也只坚守了不过数日,便被夏军攻破。

  郑棣力战而死,只有武公悳在家丁的拼死护卫下杀出重围。

  武公悳杀出重围后却没有南下逃往东京,而是直接转道撤回自己的封地明顺镇,封闭道路,不再敢与夏军交战。

  简而言之,就是武公悳被打怕了。

  他退回封地后,准备作壁上观,观望观望局势,如果郑氏获胜,那就装模作样的出击袭扰夏军,不让东京朝廷有诘问他的理由。

  如果夏军获胜……说实话他也不知道要如何是好,总不能绕过东京朝廷直接向夏军臣服吧。

  第二旅攻克谅山后,没有理会逃跑的武公悳,而是继续南下,一路旗开得胜,兵锋直指京北镇。

  由于夏军打的是扶莫讨郑的旗号,加之夏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故而安南百姓对于夏军的到来,并没有任何抵触的情绪。

  在民族主义还未兴起的17世纪,安南人对于征服者远没有后世那么疯狂的反抗。

  虽然他们还会记着明朝统治安南时的横征暴敛,但那终究年份久远,对普通百姓而言就与传说无差。

  而眼前的夏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很自然就对安南百姓产生了迷惑性。

  四月下旬,在莫氏军队的带路下,夏军第二旅终于杀至京北镇对岸,开始利用沿岸收拢的舟船,强行渡河,攻打京北。

  京北镇的镇兵几乎倾巢而出,城中兵力极为空虚,面对渡江而来的夏军根本没有任何抵抗的余力,被轻松攻克。

  消息迅速传开,东京震动。

  此时的郑梉已经从海阳镇撤回东京,组织各处乡兵拱卫京畿。

  听闻京北陷落的噩耗,他迅速做好两手准备,一边再度派出使者前往夏军大营,与夏军磋商议和之事。

  另一边,他也做好谈判再度破裂,夏军南犯,东京城无法坚守,裹挟皇帝撤往自己的巢穴清华镇的准备。

  清华镇,是郑氏的祖地,他郑氏家族的私兵“清化兵”的驻地便设置于此,也是抵御广南阮氏的核心军镇。

  这一次,为了跪求和平,郑梉虽然没有增加割地的规模,却几乎拿出了府库内全部的金银,并许诺每年缴纳朝廷税收的百分之六十作为岁贡。

  并以黎朝皇帝的名义许诺自去帝号,从此不再玩内帝外王那一套,将世子送往夏朝京师为质。

  然而,就是这近乎卖国的议和条件,也再次被夏军拒绝。

  夏军态度坚决,没有一点谈判的余地,直接将使者驱逐出去,而后继续向东京进军。

  郑梉得知这一消息后,心瞬间凉了大半。

  但很快他就稳定心神,决心全力迎战夏军。

  为了谨慎起见,郑梉提前将自己的长子郑祚送往清华镇,告诉他若是东京城破,自己与皇帝没能出逃,那便由他正式接任郑氏族长。

  至于郑梉自己,他准备以东京为战场,与夏军堂堂正正展开决战,为自己的次子复仇,也不负他郑氏威名。

  四月三十日,夏军兵临东京城下,隶属于京北镇的内河水师见大势已去,主动投降夏军,因此夏军得以顺利渡过红河。

  东京城城墙高大,城池宽广,由于红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洪灾泛滥,黎朝便修建了面积广大、层层设防的城墙,以阻碍洪水侵入。

  却没想到,这反而成为他们抵御夏军的最好屏障。

  梁旭与莫敬耀望着东京城高大的城墙,也不免有些望洋兴叹的感悟和无奈。

  梁旭对莫敬耀说道:“都统使,升龙府城池如此庞大,仅凭我军这两万兵马定然无法包围全城,只能在几处要地设营扎寨。”

  莫敬耀虽然是这升龙府曾经的统治者莫朝皇帝的后人,但却从未来过升龙,他也对这里的地形非常陌生。

  因此,他只能尴尬地笑了笑,绞尽脑汁,过了好一会才提议道:“先命人侦查各门方位及周边地形,再做出决定吧。”

第440章 君臣殉难

  东京升龙府若从高空向下俯瞰,整座城池就好似一只展开翅膀的蝴蝶,又像是一个巨大的海螺,故而也被称之为螺城。

  升龙府的外城墙共有七个城门,其中两个城门朝向红河,五个城门皆朝向南方。

  内城之中,也有数道连通着皇城的城墙将整座城池分割成四个城区,这些内城墙筑成之初便是为了延缓洪水侵袭,却没想到如今反而有利于守军坚守。

  次日,夏军在南北西三个方向安营扎寨,筑造围城营地,对东京城展开围困。

首节 上一节 301/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