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82节

  同时为了避免这些蛮夷降而复叛,每个都督寨主都需要将长子送入夏军军中充作人质。

  王翊的命令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彻底压垮了水西残部的抵抗意志。

  对于各都督寨主而言,失去权力固然让人难受,可相较于失去性命,也就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这其中也包括退往水西城的那者,他在得知安坤抛弃大方,逃往乌撒的消息后,仰天长叹:

  “阿纪败逃乌撒,大局已定,继续与夏军对抗,也只是徒增伤亡,都各自散去逃命吧。”

  说罢,他下令遣散大军,自己率领亲卫携带印信,向夏军投降。

  八月初八日,夏军兵临大方城下,此时大方城已然人去楼空。

  城中彝民或是跟随安坤逃往乌撒,或是提前得到夏军杀来的消息,逃入附近的群山之中躲避战火。

  王翊得知安坤出逃的消息后,冷哼道:“这安逆倒是会跑,他难道真的认为逃到川南就能改变灭亡的结果了吗?”

  而后,王翊便命令李过继续追击,收复被叛军攻占的毕节卫,进而攻打乌撒。

  而他本人,则暂时坐镇大方,安抚彝民,借大胜之威推动改土归流政策的进行。

  他命大军驻扎于大方城外,严令禁止兵丁骚扰百姓,违者按军纪论处。

  并派投降的彝人前往附近的群山中张贴布告,用彝文撰写告示:

  “水西安氏叛乱,罪在首恶,胁从罔治。大夏天子仁德,凡归顺者,不论汉夷皆一视同仁……”

  除了写告示安抚民心外,王翊也命投降的彝部都督寨主亲自到山中搜寻彝民,劝说他们返回家园。

  夏军的告示终究还是没有那些彝人首领的劝说来的有作用,见彝人首领亲自来劝,彝民们虽然都将信将疑,但也陆续有人出山,战战兢兢地返回大方。

  等他们回到大方城,见到自己家的房屋都保持完好,夏军秋毫无犯,军纪严明,都放下心来。

  而夏军不妄杀的消息,也随之在彝民之中流传开来,也有越来越多彝民走出山区,重新回到城内。

  在招抚彝民的同时,王翊也下令查抄安氏嫡系土司的田亩财产,由于安坤跑路时很是匆忙,数代积累下来的财产大部分都没有带走,这就便宜了夏军。

  王翊向朝廷上书,从军事、行政、经济、文化、社会各层面施行改革。

  军事方面,他提议在大方、织金等地修筑军堡,驻扎朝廷直属的汉人卫戍部队,形成军事威慑网。

  并将投降的彝兵编入土勇营,调往云南、四川等地驻防,实现以彝制彝,分而治之的目标。

  行政方面,升大方、织金二城为县,派流官知县总管民政,知县由科举出身的汉人担任,县丞等佐贰官则从主动归降的土司中挑选任命。

  民间,对彝民施行编户齐民,设联保连坐制度,以十户为一甲,百户为一保,互相监督,一户作乱,全甲株连,防止彝民复叛。

  经济方面,在彝人聚落内设立官营盐铺,规定以粮换盐,严厉打击走私,以此控制民生必需品,又可促进粮食征收。

  另于水西各地清丈田亩,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废除人头税等苛捐杂税。

  文化方面则强制推行汉化教育,强制规定每户必须送一名童子入官学接受教育。

  学成者可参与考试,出任低级吏员,而拒绝送出童子者,罚没钱粮。

  社会层面,眼下的彝人社会中还残存着奴隶制度,王翊便提请强制废除奴隶制,解放彝人奴隶,编入民户,分发田亩令其耕种。

  并从湖广、两广等地迁徙汉民来到水西定居,分发田地,与上面的彝人奴隶一样免交三年赋税。

  最后,王翊还注明,这些政策除了在水西推行外,也可在各改土归流的地区施行,推动各地汉化进度。

  王翊的奏疏快马加鞭送往南京,在由内阁及南京留守苏辅过目后,很快便得到了通过。

  内阁拟旨,命湖广、两广督抚主持迁民事宜,并正式设置大方、织金二县,派遣流官,由贵阳府直属。

  至于那些投降的土司,主动归降、缴纳印信者,由各省督抚斟酌任命为州县佐贰官或武官。

  而因为战败而被迫投降者,查抄家产,全族迁往内地定居,所拥有的田产土地分发给解放的奴隶与新迁汉民。

  当然,这一切安坤并不知情。

  他在逃入乌撒后,很快得到了陇安藩的热情迎接,双方一会面,陇安藩的热情程度马上就让安坤看出几分不对劲。

  一番了解后,安坤不禁有些后悔自己逃到这里来了。

  原来在四川总督阎应元的调兵围剿下,东川土司已经在半个多月前被剿灭,东川土司禄万亿战死,其弟禄万兆被抓,押往成都凌迟处死。

  没有了东川土司吸引火力,乌撒土司便成为四川夏军的集火目标,陇安藩只能依托地势勉力支撑,日子愈发难过。

  而就在这时,安坤来了。

  他虽然只是带着数千残兵,但在陇安藩眼里,也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

  还有一点陇安藩没有表现出来,若果真事不可为,那他只能拿亲家的脑袋来将功赎罪了。

  得知陇安藩的处境也不好过,而水西也回不去,安坤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留在乌撒与陇安藩并肩作战。

  “报——”

  乌蒙军民府,夏军大营,一骑快马奔驰而入,快马直至帅帐前停下,还未等战马停下,骑士便翻身下马,快步闯了进去。

  “启禀总督大人,军前急报!”

  阎应元抬眼看去,抬手示意他说下去。

  “水西安坤兵败织金八步,弃守大方,率残兵退至乌撒,与陇逆合兵一处了。”骑士单膝跪地,语气快速地说道。

  “居然往川南来了。”

  阎应元眉头微蹙,冷哼道:“安逆难道以为逃到了川南,就能有回旋的余地吗?当真不把我四川健卒放在眼里。”

  “督宪,末将认为,这反而是个好消息。”一旁的平寇伯曾英拱手说道。

  “哦?”阎应元抬手让骑士退下,而后偏头看向他:“这是何意?”

  曾英答道:“安坤还未到来时,陇安藩孤军奋战,不敢轻言投降,会担心被我军清算。”

  “而如今安坤到来,可秘密遣使游说陇安藩,命其诛杀安坤,许诺只要其携安氏叛逆首级前来归降,便对此前叛乱之举既往不咎。”

  “如此一来,陇安藩极有可能对安坤下手,若事成,则督宪轻易平定乌撒叛乱,即便不成,这两部刀兵相向,我军也可渔翁得利。”

  阎应元听言,不禁连连点头,道:“此计甚好,不过应派何人前去游说?”

  曾英思忖片刻,回答道:“督宪,可派镇雄土司陇玉柱前往游说。”

  “陇玉柱?”

  阎应元微怔,这陇玉柱之前也参与了叛乱,但是在阎应元亲自督兵围剿之下,接连战败,自觉不是朝廷的对手,还是主动乞降。

  在他归降后,阎应元命他率族人随军征讨叛军,戴罪立功,眼下正在前线军中效命。

  见阎应元怔住,曾英便解释道:“这陇玉柱与陇安藩也是姻亲,其妹嫁与陇安藩长子,若是由他出面游说,陇安藩更有可能被说动。”

  “原来如此。”阎应元面露了然,而后点了点头:“那便依你之言,传陇玉柱前来面见本督。”

  “遵命。”

  曾英应下,转身将总督的命令传达下去。

  次日,得到召见的陇玉柱就从前线快马返回乌蒙,面见阎应元。

  阎应元直接将任务和自己的亲笔书信交代给了他,而后许诺道:“只要你能够说服陇安藩,本督算你大功一件,可免去叛乱之罪,允你世职。”

  陇玉柱听言,大喜过望,连忙跪倒在地,俯首道:

  “罪员陇玉柱拜谢总督大人恩典,定会使出浑身解数说服陇安藩反正归降,不让总督大人失望!”

  阎应元微微颔首,鼓励道:“去吧,本督已经拟好请功奏疏,只待你事成归来,便呈递朝廷,如实奏述尔所立之功。”

  “罪员谨遵总督大人之命!”

  陇玉柱用力叩首,而后起身,缓步倒退出去。

第422章 安坤之死

  从乌蒙大营离开,陇玉柱快马返回军中,乔装打扮一番后,只带上两名亲卫就前往乌撒府城。

  这一路,乌撒叛军设置了诸多眼线,因此陇玉柱三人离开夏军营地不到一个时辰,便被叛军斥候拦了下来。

  “站住!”

  一声厉喝从林间传来,三名乌撒斥候纵马而出,手中长矛寒光闪烁,直指陇玉柱三人。

  为首之人面容粗犷,左颊一道刀疤狰狞,几乎要贯穿眼角,显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卒。

  “哪来的?”疤脸老卒冷声喝问道,锐利的双眼也警惕地上下打量着三人,三人虽然身着粗布麻衣,但一身的煞气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他和身后的斥候顿时警惕起来,握紧长矛,随时做好冲锋的准备。

  陇玉柱却是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块印信,向对方展示,道:“我乃镇雄知府陇玉柱,是你家首领的亲家,速速带本官去见陇安藩。”

  那名刀疤脸听言吃了一惊,和族人对视几眼,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他知道镇雄土司已经投降,对方显然已经成为敌人。

  但是陇玉柱与陇安藩这层亲家的关系,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陇玉柱见他犹豫不决,顿时有些不耐烦了,低声喝道:“本官此番前来,是为了救你家首领性命,莫要犹豫,快快带路!”

  一听这番话,疤脸老卒也不敢继续犹豫了,让一人携陇玉柱的印信先行返回乌撒府向首领汇报。

  自己则是和剩下一人领着他们随后跟上。

  很快,陇安藩就得到了陇玉柱跑到自己地界的消息。

  他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印信的真伪,眉头微蹙,对陇玉柱突然造访的目的,有些摸不准。

  一旁的长子陇玉龙沉声说道:“父亲,芒部舅爷此前被迫投降夏军,现在却乔装前来,极有可能是奉了那位四川总督的命令。”

  “如果儿子没猜错的话,芒部舅爷此行大概率是奉命想要游说劝说父亲归降朝廷了。”

  陇安藩听言,迟疑了一瞬,却也马上想通了什么,他眼中精芒一闪,对长子摆了摆手,道:“我明白了,你亲自去迎接,嗯……不要让安坤知道。”

  陇玉龙瞬间意会他的意思,点头应下,转身快步离去。

  没过多久,陇玉龙便在路上碰到了陇玉柱,后者是他的妻子的舅舅,因此按照彝部风俗,陇玉龙需要称呼对方为芒部舅爷。

  陇玉龙态度亲昵地对陇玉柱行礼问候,寒暄几句后,便假装无意地打探起对方此行的意图。

  陇玉柱也没有隐瞒,他拉着陇玉龙的胳膊,低声说道:

  “我此番前来,是奉总督大人的命令,总督大人不愿再看到汉彝两家血流成河,有意招抚你父亲。”

  陇玉龙目光微动,故作好奇:“那么总督大人招抚的条件是什么?”

  “诛杀安坤。”陇玉柱沉声道,抬手在脖子前比划了一下:“只需将安坤及安氏族人的首级带到总督大人面前,便可免去叛逆之罪。”

  说罢,他语重心长地对陇玉龙说道:“安坤坐拥水西之地,都在朝廷的围剿下不得不抛弃祖地,逃到乌撒。”

首节 上一节 282/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