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71节

  目睹这一幕,额淋沁已心如死灰,他就站在那里没有任何动作。

  下一瞬,夏军骑兵呼啸而来,刀光闪过,一颗大好头颅随着喷涌的热血高高飞起。

第411章 河套大战

  额淋沁与部族骑兵相继战死、溃败,鄂尔多斯右翼前旗的部众也随之落入夏军之手。

  望着混身是血,将己方迁徙队伍围起来的夏军骑兵,这些蒙古牧民都害怕地聚集起来。

  其中的男丁自发拿起手边能够充作武器的器具,将部族里的老弱妇孺护在身后。

  他们紧握武器,用包含着各种复杂情绪的目光打量着那些敌对的汉人骑兵。

  场面剑拔弩张,极为压抑,人群中响起一阵低沉的抽泣和祈祷的声音,许多人面露绝望,似乎已经做好了战死在这里的准备。

  不过,就在这时,从夏军军阵中突然分出一条道路,刘金戈策马上前,目光扫过那些紧握武器、神情紧绷的蒙古牧民。

  “师帅,可要下令进攻?”副将低声询问道。

  “不必。”刘金戈摇了摇头,他抬手指向那些面带恐惧的蒙古人,“他们都是优秀的兵源,要想征服草原,离不开这些蒙古人。”

  说完,他抬手示意身后的骑兵们收起刀刃,随后命作为向导的商人作为通译,对着那些蒙古人高声说道:

  “尔等的酋首已经战死,骑兵溃散,再抵抗也只会徒增伤亡,我大夏天兵至此,凡放下武器,缴械归降者,可免去抵抗之罪。”

  商人将他的话用蒙古语转述了一遍,牧民们听言皆面面相觑,眼中既有怀疑,也有动摇。

  他们对投降夏军倒是没什么抵抗的情绪,过去两百多年里,他们的祖辈也多次臣服于中原王朝。

  他们即便此时选择向夏军投降,也不过是重复了一遍祖辈做过的事情。

  在牧民们怀疑的议论声中,一名年老的萨满在部众的簇拥下缓步走了出来。

  他沉声说道:“汉人的将军,你说投降可免死罪,可草原上的狼向羊许诺平安时,羊群又怎能轻信?”

  萨满说着,抬起枯瘦的手,指向远处横尸遍野的战场,战死蒙古骑兵散发出的血腥味还未散去:

  “你们的铁蹄追击到这里,刀锋染满我族人的鲜血,如今却要我们相信仁慈?草原的子民向来不会把性命交托给敌人的誓言!”

  牧民们闻言,原本动摇的神色又变得警惕起来,那些年轻男子又重新攥紧了手中的武器。

  商人战战兢兢地将萨满的话如实转述一遍,刘金戈听言,目光一凝。

  他意识到如果不化解萨满的质疑,劝降必将失败。

  他倒是不介意将这个部族屠尽,但要是这个消息传出去,肯定会引起草原上其他部族的联合,群起而攻之。

  届时,夏军征服草原的难度会变得更高。

  因此,他抬手一挥,命身后的夏军向后撤出数十步,让出更大的空间,以展示自己的诚意。

  在夏军后撤的同时,他沉声说道:“若本将真要屠尽尔等,此刻早已下令挥刀,何须多言?”

  说完,他面色微变,正色道:“我大夏天子有旨:凡归顺者,可保留牧场、牛羊,不夺尔等生计,尔等只需按时纳贡,遵守律法即可。”

  萨满听后,沉默片刻,最终缓缓闭目,长叹一声:“长生天在上,既是天子金口玉言,我们怎敢执意顽抗?”

  说罢,他转身对着族人们说了些什么,族人们皆纷纷露出吃惊之色,而后逐渐有人放下武器,跪伏在地。

  随着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多人跟着缴械归降,妇女们搂紧害怕抽泣的孩子,男人们则低垂着头,沉默地接受了命运,

  刘金戈见状,微微颔首,下令道:“传令下去,不得骚扰牧民,收缴武器后,留下一个大队看管他们返回原驻地。”

  他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夏军骑兵纷纷下马,收编部众。

  而那位老萨满也被请到刘金戈面前,由他亲自询问关于鄂尔多斯各部情况。

  老萨满对此三缄其口,只愿回答本旗的丁口,刘金戈见实在问不出什么,也只好无奈的放他回去。

  不过,他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是知道了这右翼前旗的丁口数量——单是这一旗,便有近万人。

  但这也是开战前的数据了,现在右翼前旗的骑兵都跟着额淋沁一起被全歼,该旗可谓是元气大伤。

  除非是刘金戈强行在该旗征召骑兵,否则,他们是无力提供骑兵随夏军出战的。

  刘金戈自然不可能这么做,他对这些蒙古人没有完全信任,否则也不会下令留下一个大队看管,押回原驻地。

  一个大队四百多人当然无法管住这近万人,但后面还有陆续北上的三个旅三万多步兵。

  若是这些蒙古人还敢不怕死的降而复叛,那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被三万大军镇压屠灭的下场了。

  ……

  额淋沁身死,右翼前旗臣服的消息迅速随着溃兵的足迹传至额璘臣汗耳中。

  此时的额璘臣汗已经率领他的直属部族北迁至阿鲁乌尔图附近,与左翼各旗汇合。

  他在得知自己的从子战死后,大为悲痛,恨不得马上率军南下与夏军决战。

  但他的从弟沙扎克马上拦住了他,沉声劝道:

  “济农,现在各部骑兵还未集结,汉人来势汹汹,应该避其锋芒,还不是与之开战的时机。”

  其余贵族也都连声附和,一阵劝说好歹将额璘臣劝了下来。

  但额璘臣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咬牙切齿:“汉人的骑兵不到万人,等我各部骑兵完成集结,定要挥师南下,将他们全部消灭,以报我儿血仇!”

  话是这么说,额璘臣却还是老老实实率领部族北迁,最终迁至兔毛河才终于停了下来。

  而此时,鄂尔多斯各部骑兵也已陆续到齐。

  为了迎战夏军,各旗除了常备军外,又以“五户一兵”为标准征召骑兵,加上动员起来的牧民,五旗共集结一万一千多名骑兵。

  这是鄂尔多斯部的全部军事力量,如果不是过去南犯宁陕折进去许多兵马,还能拉起更多兵力。

  额璘臣望着草原上数量庞大的骑兵,胸中豪情万丈,恨不得马上就率领大军南下,前去迎战夏军,为从子复仇。

  但这时的他还能保持住理智,耐着性子等待使者的归来。

  五月十四日,使者终于从北方归来,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茂明安台吉僧格所率两千骑兵,以及喀尔喀部提供的五百骑兵。

  这两部都不是什么大部落,能够拿出这些骑兵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

  尤其是喀尔喀部,他们全族也就千余户,最多只能动员起一千多骑兵,这一口气就拿出了五百,十分的够意思。

  额璘臣一开始在见到这不到三千骑兵时,心中还有些不屑。

  但考虑到苍蝇再小也是肉的原则,他还是欣然接受了两部的援助,于汗帐设宴款待僧格与领兵的喀尔喀贵族。

  一番酒足饭饱后,五月十六日,大军便浩浩荡荡自汗帐开拔,一路南下。

  此时的夏军第五骑兵师暂时驻扎于原汗帐驻地,等待步兵的到来。

  但步兵在草原上的行军速度极为缓慢,草原路况难走,随军火炮大多沉重,严重拖慢了整体行军速度。

  等刘金戈听闻蒙古大军正在向他们的临时驻地攻来的消息时,步兵距此甚至还有五六十里的距离。

  也就是说,摆在刘金戈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其一,原地坚守,孤军迎战额璘臣汗的大军,要求步兵丢弃火炮,急行军前来增援,说不定还能赶上大战。

  其二,直接南撤与步兵汇合,如此一来额璘臣定然不敢主动邀战。

  但这样一来,夏军也错失了一战重创鄂尔多斯蒙古的机会。

  战机稍纵即逝,刘金戈顿时陷入了纠结之中。

  他只思考了几秒。

  这几秒,足以改变整个河套未来的归属,以及第五师七千多名将士的命运。

  刘金戈面露狠色,握紧刀柄,咬牙道:“传我军令,全军于此列阵迎敌,我第五骑兵师,就要在这汗帐旧址上会会额璘臣汗的铁骑!”

  副将闻言大惊:“师帅!敌众我寡,是否太过冒险了?”

  刘金戈面色决绝:“蒙古人倾巢而出,正是毕其功于一役的良机,若等他们化整为零袭扰我军,这仗反而难打了!”

  说着,他慨然道:“我夏军自圣上苏州起事至今,何时惧怕过硬仗?

  当初清虏势大,圣上亦能以微薄之军横扫南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今我军兵强马壮,枪炮犀利,怎么反倒惧怕连清虏都不如的蒙古人了?”

  说罢,他扬起拳头:“七千对一万三千——”

  “优势在我!”

  同样的话也在额璘臣汗的帐内响起,额璘臣汗战意昂扬,语气激昂:

  “汉人精于步兵与火器,而从未听过其骑兵善战,我鄂尔多斯骑兵有河套良马,勇士又弓马娴熟,以多攻少,岂有失败的理由?”

  “我儿额淋沁虽败身亡,但也是因夏军人数众多,胜之不武,而今我军兵力将近夏军两倍,勇士跃马效命,定能大败夏军!”

  “不论怎么说,一万三千对七千,优势在我!”

  ……

  五月二十日,晴。

  五月的骄阳炙烤着河套平原,干燥的风卷起细碎的沙尘,在天地间拉起一道昏黄的帷幕。

  战马的嘶鸣与兵器的碰撞声尚未响起,空气中却已弥漫着浓重的杀意。

  刘金戈勒马立于阵前,眯眼望向北方——远处的地平线上,蒙古骑兵组成的黑线逐渐升起,几乎要将他视线所及之处占满。

  先是一杆奢华的象征鄂尔多斯济农的大纛,而后便是密集林立的各部图腾军旗。

  随着蒙古骑兵缓缓逼近,原本还算轻松的夏军军阵的氛围顿时变得紧张凝重起来。

  这些骑兵虽然并非第一次上战场,但却是第一次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敌人,无形的压力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呕——”

  队列内,不时能够听见士兵不堪重负干呕的声音。

  连长扭头看向自己身后的队列,正好看见一名骑兵直起身子,抬手抹去嘴角残存的胃液。

  他正对上连长的目光,连忙停止擦嘴的动作,昂首挺胸,尽可能让自己看着严肃认真。

  望着逐渐展露出全貌的敌军,刘金戈脑中思绪流转。

  他迅速计算起自己在战前制订的作战计划——他当时对各旅旅帅说道:

  “幸赖天子去岁施行的军改,我师拥有各式火炮一百九十二门,这些火炮将是破敌的关键所在。”

  “在两军相距五百步前后,当以师属步兵炮、榴弹炮中队向敌军展开炮击,削弱敌军。

  两军相距即将进入两百步时,各旅骑兵炮就地部署,装填霰弹,待敌进入两百步以内,以霰弹轰击敌阵。

首节 上一节 271/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