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55节
很快,夏军炮兵阵地陷入了安静,从他们这边只能隐约听见来自城池另外一侧的第一旅炮击时的闷声。
这突然的安静让城内清军有些不太适应,纷纷从各自的藏身处探头探脑,向外观察起来。
多尔衮也很快得知城墙被轰塌的消息,他呼吸一窒,意识到夏军的攻势随时可能到来。
就在他准备下令集结兵马迎战之际,他从未听到过的奇异的尖啸声却突然从城外传来。
这一阵尖啸声让多尔衮和谭泰的头皮直接炸开,他们快步跑出门外向城西看去,就看见让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幕——
无数火箭拖拽着红色尾焰,宛若蝗虫过境一般,铺天盖地向城池而来,整个场面仿佛末日降临。
在城内的街道上,许多士兵都被这一幕惊得呆愣在原地,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从天而降的火箭。
在火箭即将落地之时,才有清兵反应过来,猛地扭头往城内跑去,一边大声喊道:“跑!快跑!”
“快跑!这是夏军的新火器!”
“跑啊!跑啊!”
一时间,清军乱作一团,争先往后逃跑,但他们的速度如何比得过火箭,无数火箭从天而降,在落地之前猛地爆炸开来,喷涌而出的火焰宛如火龙吐息一般,直接就将底下一片吞噬笼罩。
转瞬间,城中大片沦为火海,无数清兵在火场中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声,化身火人四处逃窜,最终痛苦的跌倒在地,任凭火焰在身上缠绕,侵蚀着生命力,而没有丝毫动静。
城墙后的那道矮墙也被引燃,火焰甚至直接点燃了堆放在炮位上的火药桶,引发震天动地的爆炸。
一些没来得及逃跑的炮手被爆炸的冲击波掀翻在地,七窍流血——内脏已然被震碎。
多尔衮呆呆地看着这一幕,这一切几乎要震碎他过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耳边嗡嗡作响,任凭谭泰如何扯着嗓子叫喊,也没有反应。
过了许久,多尔衮才终于有了反应,他仰天长啸,发出一道痛苦的惨叫,整个人直接瘫坐在地上,一旁的谭泰连忙搀扶住他,面色焦急,大声喊道:
“摄政王!摄政王您没事吧?”
“大清……我的大清!”
多尔衮哀嚎着,夏军使出这等新式火器,他们如何能够抵挡,继续放任夏军轰击,不出一日,这宁远城内的两万大军就会灰飞烟灭了!
谭泰被多尔衮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伸手去拉住他,生怕多尔衮会失去理智一头冲进火海。
好在多尔衮很快就强迫自己调整好情绪,他深吸一口气,挣脱谭泰的搀扶,踉跄着站起身来,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嘶哑道:
“传令……全军撤出宁远,退守锦州!”
谭泰闻言一愣:“摄政王,这……”
多尔衮猛地转头,死死盯着他,一字一顿道:“夏军有此火器,宁远已不可守!再拖下去,两万将士皆成灰烬!”
他前面虽然立志死守宁远,在这里堂堂正正战死。
但是夏军的火箭太过骇人,他们甚至还未与夏军真正交手,防线就已经分崩离析。
就这样死在夏军手中,实在太过屈辱了!
谭泰咬牙,终于重重抱拳:“嗻!”
城外,夏军阵地上。
苏言负手而立遥望宁远城内冲天而起的火光,仿佛能够透过火海看见清兵被烧死前的痛苦惨状,心情愉悦,嘴角微微上扬。
“陛下,火箭已发射两轮,城中火势已起,清军必然死伤惨重,还要再射一轮吗?”侯世禄兴奋地问道。
“不必。”苏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传令,火箭停止轰击,步兵准备入城。”
“陛下,清军若据巷死守……”
“巷战?”苏言好像是听到了个笑话,嗤笑一声:“火海之下,他们还能组织起多少抵抗?”
侯世禄恍然大悟,立即将苏言的命令传达下去,近卫军随即整军备战,火光冲天,倒映在他们的脸上,映出他们跃跃欲试的神情。
城内,尽管多尔衮下令撤军,但清军已然溃不成军,其基层彻底失去控制,兵丁皆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争先往北门逃跑。
谭泰带着多尔衮的命令传达下去,一些将佐一开始还试图整顿兵马,收拢乱军,但局势彻底失控。
一些乱兵甚至趁乱向他们曾经的主子上司挥刀,满洲兵、蒙古人、汉人在混乱中兵戈相向,平日积攒下来的矛盾在这一刻集中爆发。
“弟兄们,上!满狗欺人太甚,我大夏天兵已经打过来了,杀了他们反投王师,汉儿不为奴!”
“汉儿不为奴!!!”
汉军旗、绿营甚至是被强征起来的民夫都被煽动起来,拿起武器与满人和蒙古人在城内混战。
满人和蒙古人直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惊慌之下,其中部分人甚至误以为是夏军杀了进来,他们惊恐地嚷嚷着“夏军打来了”,争先逃窜。
谣言迅速传播,甚至连多尔衮本人都摸不清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他望着那些满脸惊恐的满洲兵,也顾不上去查验这个消息的真伪,只能匆匆收拢乱兵一路杀出城北。
……
首山。
“不好了!不好了!额真,宁远城起火了!”
斥候惊慌失措地逃上首山,几乎是连跪带爬地跑到拜音图面前,大声向他嚷嚷着。
拜音图听言,脸色登时大变,变得一片煞白。
他连忙走出大帐,站在山顶向宁远城的方向眺望过去,便看见远方的地平线上,果然有大片黑烟正缓缓升起。
“宁远起火……难道……”
拜音图不敢继续深想下去,他回过头,便发现几位梅勒章京和士卒们都在用忧愁的目光看着自己。
“额真,我们要发兵救援宁远吗?”领头的梅勒章京出言询问道。
“救援宁远……”
拜音图下意识就要答应下来,但话还未出口,他就回过神来,猛地摇了摇头。
“不可。”他说道,“首山只有兵员三千,宁远城内可是有足足二万,且摄政王的军略远超常人,即便如此都无法抵挡夏军,我们发兵又能如何?”
“事到如今……唯有保全实力,暂且撤往锦州。”
说到后面,他的语气也变得愈发低沉,有些心虚。
拜音图本以为自己对宁远城见死不救反而撤军的命令会遭到梅勒章京和士兵们的反对。
但他没想到的是,在场众人皆陷入沉默,而后默默散去,收拾行囊,准备撤离。
拜音图见状,是又喜又悲。
喜的是将士们不会逼迫自己驰援宁远,白白丧命。
悲的也同样是这点,这让他心下悲凉一片,只觉得大清国真的要亡了。
另一边,多尔衮率领残部虽然成功杀出宁远,向锦州疾行。
但他们出城数里,稍稍喘了口气,清点撤出来的兵马数量,得到的结果险些让多尔衮一口气没续上来。
整整两万大军,跟着多尔衮一起逃出来的仅有不到两千人,几乎是十不存一。
而且,这不到两千残兵大多丢盔弃甲,士气低落,十分狼狈,无半点再战之力。
看着那一个个灰头土脸,面若死灰的兵丁,多尔衮心底再度升起浓浓的绝望。
他长叹口气,对谭泰说道:“我军大势已去,夏军火器之犀利,天下无人能及,此番即便是退往锦州,也无法阻挡其东进步伐。”
谭泰只能抬手抹去脸上的黑灰,宽慰道:“摄政王,夏军虽有火器之利,然兵者诡道,岂全凭兵械乎?
且昔太祖以十三副甲起事,彼时明廷火器众多,带甲之士百万,然终为我大清所破,今日不过暂且受挫,何必出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之言语?”
多尔衮没有理会他的宽慰,在他看来,此一时彼一时,二者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
当初太祖皇帝面对的是延续两百多年,文恬武嬉,朝纲腐朽的明朝。
而现在他面对的,是自江南强势崛起,一路横扫天下,充满朝气的新帝国。
这样一个可怕的敌人,就算是把老奴复活,再给他一百三十套、一千三百套甚至是一万三千套甲胄,都不是夏军的对手。
残兵没有继续在此逗留,短暂喘息片刻后,便继续踏上前往锦州的道路。
尽管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多尔衮还是牢牢记住了与第一旅一起渡过宁远河的那支夏军骑兵。
此前宁远还未被攻破的时候,他就从斥候口中得知夏军步骑兵已经分开,骑兵往北移动。
此番向锦州撤退,极有可能与这支骑兵遭遇。
因此,多尔衮一路败退,一路也派出斥候向四周探查敌情。
残兵退至十里后,前方突然有斥候仓皇来报——
“摄政王,前方有一支夏军骑兵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正在向这里杀来!”
听到斥候的汇报,多尔衮的脸色瞬间变得一片煞白,周围的将佐们也都惊得双目无神,六神无主。
但很快,谭泰就回过神来,拔出佩刀,对着多尔衮喊道:
“摄政王,还请您先率领巴牙喇撤退,就由我等在此拖延夏军!”
多尔衮听言,眼中闪过几分不忍,但迅速转变为决绝:“好,本王不会忘记尔等的牺牲。”
说着,他果断带着巴牙喇与残兵分开,准备走小道绕过夏军。
而谭泰面露坚毅,对着周围人心惶惶的兵卒们大声说道:“尔等皆为我满洲健儿,国难在即,安能偷生?摄政王身系国家之重,万不可有半点差池!
为大清社稷,随我冒死拖住夏军,满洲健儿即便是死,也不可放一个夏军追击摄政王!”
兴许是谭泰的话语起到了作用,又或许是这些满洲兵都清楚夏军骑兵杀来,他们也只有死亡这一个下场。
因此,在谭泰一番话过后,众人皆重新升起战意,缓缓拿起武器,或是就地寻找任何能够当做武器的东西,严阵以待。
第398章 多尔衮枭首
“驾!驾!”
山间小道上,多尔衮带着几名巴牙喇策马狂奔,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远,直至完全听不见。
多尔衮的双眼已满含热泪,他不敢多想谭泰等人的下场会如何,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要活着撤往锦州,否则谭泰等人的牺牲就变得毫无意义。
“摄政王,前方有动静!”
就在这时,跑在最前面的巴牙喇突然勒马,警觉地望向两侧山林,多尔衮心头一紧,猛地抬手示意众人停下。
山风呼啸,树影婆娑,四周寂静得可怕。
“难道天要亡我?居然追到这里。”多尔衮心中绝望地想到。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