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46节
第389章 反应
安顺陷落的同时,张佗在围城前派出去求援的使者才终于翻越多座山峦,抵达贵阳府城。
“让开!让开!安顺急报!”
使者奋力扬起马鞭,抽打在战马屁股上,对着把守在城门的兵丁和前面的百姓大喊:“安顺急报!速速退开,让我入城通禀!”
城门卫兵见使者满身尘土,神情焦急,不敢怠慢,连忙合力将拒马移开,并将堵在城门排队入城的行人驱散开来,放出一条道路。
使者策马冲进城中,速度不减,在街道上快马疾驰,直奔贵州提督衙门。
沿途百姓见状,都连忙四散避让,议论纷纷。
“安顺出事了?”
“听说多地土司叛乱,莫非已经有叛军攻陷安顺州城了?”
“这可如何是好?就怕贵阳也难逃一劫……”
使者无暇顾及路人都议论,直直策马来到提督衙门外,不等战马停下,就直接跳了下来,跌跌撞撞冲了进去,高喊道:
“安顺急报!奉知州之命,求见高军门!”
衙内官吏见状,连忙将他引入内堂。
此时的贵州提督高一功正在与幕僚商议军务,见使者如此慌张急促,心中一惊,连忙问道:“安顺的情况如何?”
使者跪倒在地,气喘吁吁地说道:“启禀军门,水西彝部起兵作乱,纠集上万贼众于三月初八日渡过三岔河,围攻安顺州城!
卑职奉张知州之命冒死突围求援,可在路上险些被彝人捉住,好不容易才突围出来,请军门速发援兵,否则安顺百姓将遭屠戮!”
高一功闻言,脸色骤变,他刚刚才和幕僚交谈,认为贵州不可能只有长寨土司叛乱,其他一些心怀不轨的土司肯定会跟着趁机作乱。
却没想到,他的观点这么快就得到了认证。
幕僚中马上有人说道:“军门,水西彝部根深蒂固,势大不可轻视,安顺州守兵不过一营兵马,只怕无法久守……”
他话还没说完,使者就猛地扬起头,咬牙争辩道:“军门!我安顺上下军民齐心,定能守住州城,等到援军抵达!”
说着,他狠狠瞪了一眼那个幕僚,但那幕僚不为所动,依旧坚持道:
“安顺地处偏远,山路险阻,即便此时出兵,也恐怕难以及时赶到,而且长寨叛乱还未平定,只怕南边各土司蠢蠢欲动,若是军门发兵驰援,贵阳空虚,反为贼人所乘。”
使者见他这么说,心中是又气又急,担心高一功因此不愿发兵增援,张嘴就要说话。
高一功却打断了他,道:“你这一路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发兵增援之事,本官自有考量。”
见高一功这么说,使者也只好垂头丧气地闭上嘴巴,起身走了出去。
那使者走后,高一功沉吟道:“不管安顺能否守住,我们都必须要发兵增援,即便安顺已经陷落,也要阻止彝人肆虐,攻城略地。”
“军门若要出兵安顺,保险起见,还是于贵阳城中留下部份兵马驻防,以免南边生乱,威胁省城。”另一名幕僚说道。
高一功点了点头,脸色却显得很是凝重:“不过,水西彝部纠集贼兵上万,仅凭我军只怕难以单独迎战,事到如今,还应先向总督和朝廷禀报,从外地征调兵马入贵平叛。”
忠贞营在被苏言拆分掉以后,高一功只分到了近四千人马,在长寨土司作乱后,他便命党守素分兵两千,配合龙里卫戍标一同平叛。
因此,眼下这贵阳城内只有两千多名原忠贞营兵卒和两个营的卫戍营,合计三千多人。
这点兵马也不可能全部调走,高一功能做的只有率领直属的两千多人马,再征召各土司出兵作战,集中兵力守卫平坝卫,阻止水西叛军东进。
至于党守素那边,高一功则是催促其迅速平定长寨叛乱,回师与自己汇合。
第二天,高一功就匆匆率军开拔,向平坝卫行军,一边派出使者前往贵阳南部各土司,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要求各土司出兵助战。
然而各土司都已经知道朝廷要改土归流了,对于高一功的征召并不热情,对他们来说,他们没有参与叛乱就已经算是对大夏忠诚了。
就只有几个土司选择出兵助战,他们的想法也不单纯——或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立功,换取自己能够得到改土归流的豁免。
或是想要以此换来日后缴纳印信后,可以得到更好的封赏和待遇。
三月十六日,高一功率军抵达平坝卫,此地地处贵阳与安顺之间,是连接黔中与黔西的重要通道。
叛军攻陷安顺州的噩耗已经传来,驻扎于此的卫戍营日夜严阵以待,防备叛军突袭。
见援军赶来,城中军民都不禁长松口气。
高一功率军入城后,很快便从此地的卫指挥使和卫戍都司口中得知了安顺州陷落的消息。
彝人叛军在攻陷安顺州后,残忍烧死了安顺知州,还对城中军民展开残酷的劫掠。
城中军民不论汉夷,都遭到了叛军的劫掠,许多人被抓走沦为奴隶,只有少数人逃了出来,并将那里的惨状告诉给平坝卫的士兵们。
“真是一帮不服王化的蛮夷!”
说到安顺州城的惨状,平坝卫指挥使仍然十分愤怒,咬牙切齿。
高一功也同样感到愤怒,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询问起叛军现在的动向。
叛军在攻陷安顺州后,却没有急着东进,而是开始整合安顺境内的土司,并将抢到的钱粮、奴隶都陆续送回水西。
似乎,安坤并不准备扩大战果,只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抢一把。
高一功对叛军的举动和意图充满不解,出于谨慎起见,他还是决定先据守平坝卫,不断派出斥候监视叛军动向。
就这样,时间又缓缓过去了半个月。
四月初,捷报从贵阳传来,经过近一个月的围攻,党守素与龙里卫戍标合力攻破了长寨土司山寨,将寨中敢于反抗的不论男女尽数诛灭。
为了震慑其余土司,党守素下令将夷人的首级尽数斩下,于山寨外筑起一座京观,并布告四方,敢有违抗天兵者,下场有如此寨。
一时间,长寨周边土司尽皆胆寒,迫于夏军的威势之下,被迫接受招抚,交纳印信。
平定长寨叛乱后,党守素迅速率军回援,前往平坝与高一功汇合。
第390章 伐清!伐清!
尽管有党守素回师汇合,但夏军的数量还是无法与水西彝军抗衡,只能继续驻扎在平坝卫,等待朝廷援军。
高一功的求援奏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抵南京,由中书舍人呈递至内阁后,迅速引发一阵争论。
贵州土司的叛乱规模比内阁预想中的要大,尤其是水西彝部的复叛,着实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水西彝部早在前明天启二年就响应永宁土司奢崇明举兵叛乱,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持续了十七年,死伤数十万。
奢安之乱后,水西彝部的实力也遭到了沉重打击,因此朝廷一开始并不认为他们会举兵作乱,却没想到安坤还是选择了叛乱。
内阁大臣们迅速做出应对,他们一番紧急商议后,决定从湖南、四川等地调派援军。
命四川总督阎应元调兵先行平定川南各土司叛乱,而后入云贵平叛。
湖南方向,则由湖南提督胡一清率本部兵马,并忠武镇、威武镇等原先奉命于湘西剿匪的兵马入贵作战。
此外,命兵部右侍郎张家玉加右佥都御史衔,出任贵州巡抚,主持平叛战事。
内阁做出决定后,马上呈递给监国的晋王苏辅,由苏辅盖下印章后,发往各地。
在京的张家玉也即刻动身,只率领几名随从就轻装奔赴贵州赴任。
另一边,四川总督阎应元早在得知乌蒙、镇雄、东川等地土司叛乱后,就迅速调兵遣将,欲以最快的速度镇压叛乱。
这一切,等苏言知道的时候,他已经抵达北平府。
在大军抵达北平府前,河北总督李元胤就率领省府文武官员出城迎接皇帝。
城内百姓也都闻讯涌上街头,翘首以盼,想要一睹皇帝的风采。
苏言在众人的簇拥下穿过城楼,进入北平府城,城中一片欢腾,几乎万人空巷,百姓纷纷跪拜,山呼万岁。
北平百姓的反应倒是超出了苏言的意料,虽然苏言选择定都南京,让北平百姓失去了身为帝都居民的荣誉。
但是,这与他驱逐鞑虏,恢复汉人衣冠的功绩相比,对于北平或者整个北方百姓而言,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清军在撤离北平之前,并没有对皇城做些什么,李元胤光复北平时,获得的是完整的城池。
因此,苏言在进入北平府后,能够直接入住紫禁城,将其设为行宫。
随后,他就召集了李元胤等一众官员,询问起河北的军政事务。
李元胤主政河北期间,也有对地方清丈田亩,推行摊丁入亩新政。
不过由于清廷入关后,大肆在河北跑马圈地,强占田亩,使众多百姓家破人亡,或是沦为奴隶,或是沦为流民。
以至于当初明军光复河北时,许多土地变成了无主田地,尽管现在陆续有人回来,还是有许多田地荒废,无人打理。
苏言听后,眉头微蹙,对着李元胤说道:“河北之地历经战乱,民生雕敝,土地荒芜,此乃国家之痛,百姓之苦。
河北光复至今,却仍有诸多土地还未开垦耕种,这是你的失职,你身为河北总督,当以安民为本,恢复生产为重。”
李元胤听了,心中暗自叫屈,他光复河北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同平叛了。
而且他本就是武将出身,对于安民恢复生产什么的并不熟悉,更多还是底下官员去负责。
可这种话他可不敢当着苏言的面直接说出来,不然就是在推却责任了。
李元胤也自知无法胜任河北总督的职责,相较于一省督抚,他还是更适合成为一名统军将领。
因此,他想了想,还是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向苏言请辞。
“陛下,此事的确是臣下失职。”他躬身垂首,语气恳切:“河北乃北方重地,关乎国家根本,臣才疏学浅,难以统筹全局,若因臣之无能而贻误国事,臣万死难辞其咎。”
“臣恐辜负陛下厚望,恳请陛下另择贤能,以安河北,臣愿做陛下驾前先锋,征讨建奴。”
说完,他直直拜倒在地。
苏言被他这一套弄得有些发懵,没想到李元胤会直接请辞,他皱着眉盯着李元胤看了一阵,好一会,心中才有了决断。
李元胤确实不是担任一省督抚的料,当初向永历皇帝请封他为河北总督,也是为了将河北纳入自己人的手中。
现在李元胤既然主动请辞,那他也就顺势允准了。
“也罢。”他微微颔首,“既然李卿言尽于此,朕也就不强人所难了,允准所请。”
李元胤听了,暗自长舒口气,连忙高声拜谢。
接着,苏言没有急着钦定新任河北总督,而是询问起河北的驻军情况和敌情。
提到军务,李元胤看起来就放松自信许多了,看他汇报的模样,再回想起刚刚汇报政务时战战兢兢的模样,苏言心中是又好气又好笑。
自从李元胤带着几个旅返回河北后,大军就直接分散驻扎在长城各处关堡。
其中由于山海关还在清军手中,第三旅只能屯兵永宁府所辖各县,时刻监视山海关方向,以免清军入寇劫掠。
在大同平定之前,蒙古人还多次试图入寇,劫掠河北,不过在李元胤率领主力返回河北后,蒙古人就不敢再主动南犯了。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