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44节

  当然,这种重要的事情朝鲜使团并没有公然在大朝会上说。

  而是在大朝会结束后,得到苏言的授意,使团正使被带到乾清宫,拜见皇帝。

  此番出使天朝的使团正使是朝鲜大臣金堉之子金佐明。

  金堉其人,是朝鲜王朝世上最后一名出使过明朝的大臣,对于中华的了解要比朝中其他大臣更深。

  如果不是他如今已近古稀之年,此次出访的正使极有可能就是他亲自带队。

  金佐明在宦官的引领下缓步走进乾清宫,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敬畏,他全程低垂着头,目视地板。

  待走到宫内,金佐明深吸一口气,躬身拜倒在地,口中用汉语高呼:“小邦臣礼曹判书金佐明,拜见皇帝陛下。”

  “免礼平身。”

  一道沉稳又不失力量的声音从头顶传来,金佐明连忙起身,依旧躬身,保持着恭敬。

  苏言坐在御座上,眯着眼睛打量着这个来自朝鲜的外邦使者,金佐明会说流利的汉语倒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还以为,清廷已经控制朝鲜十来年,朝鲜朝廷里会流利使用汉语交流的官员也会随之减少。

  苏言盯着他看了一会,才收回目光,故作不知,问道:

  “你国于前朝崇祯十年臣服建奴,而今怎会遣使入朝?”

  金佐明能够感受到压在自己身上的那道视线移开,还未等他松口气,皇帝的发问就又让他紧张起来。

  使者脑筋飞速转动,生怕自己给出的回答让皇帝不满,他连忙躬身行礼,恭敬答道:

  “陛下圣明垂问,小邦惶恐无地。

  昔年丙子之变,建州兵锋骤至,王城陷落,黎民涂炭,我主迫于存亡之危,暂屈合约,实为保宗庙社稷、全八道生灵之不得已。

  然衣冠礼乐,未尝一日敢忘中华,春秋大义,始终铭刻于心。”

  说着,他话语稍顿,语气愈发恳切:

  “今陛下顺天应人,光复华夏正统,德被四海,小邦闻之,如久旱逢霖,亟欲洗雪前耻,重归天朝礼制。

  遣使来朝,非为苟且之谋,实乃申父子之诚、复君臣之义,若蒙陛下不弃,愿为藩屏,效犬马之劳,以赎前愆。”

  听完使者一番诚挚的话语,苏言表情变得柔和几分,抚须沉吟片刻,而后缓声说道:

  “卿言‘衣冠礼乐未忘中华’,朕心甚慰,然义理须践于行,非徒托空言。

  尔国昔年屈身事虏,虽曰‘权宜’,终负明室三百年厚恩,今若欲重归华夏之序,当以何证其诚?”

  说到这,他思忖一番,道:“其一,罢用建奴年号,凡国中文书、历法,悉改奉正朔。

  其二,废清廷所赐印信,遣宗室子弟入朝为质。

  其三,水陆兵马听奉上国调遣,筹备粮草,助朕出兵改道朝鲜,攻取建奴巢穴。

  三者尽行,朕方信尔‘洗雪前耻’之言并非虚谈。”

  金佐明听言,倒是觉得这三个要求并不苛刻。

  第一条,尽管朝鲜名义上尊奉清廷,使用清廷的顺治年号,可实际上暗地里都还坚持沿用前明的崇祯年号。

  现在虽然大明灭亡了,改奉大夏的泰武年号对于朝鲜君臣而言也没有任何抗拒——只要是汉人正统,都比建奴蛮夷要强。

  第二条是常规操作,不值一提。

  唯独第三条,金佐明不敢完全答应下来。

  他伏地叩首,恳切道:“陛下圣德如天,小邦岂敢不尽犬马之劳!然去岁八道大旱,赤地千里,饿殍塞路,析骨为炊,州县仓廪十室九空,若强征军粮,恐生民变,反误王师东进大计!”

  苏言听了,眉头微蹙,下意识以为朝鲜这是想要和他耍什么手段,不过还未等他开口,金佐明就接着说道:

  “小邦虽乏粟,仍愿效死力,可开平壤、义州诸仓余粮三万石,悉数献于天兵,并征发役夫,助修鸭绿江浮桥,发边军精锐,为天兵充当先锋向导,直捣虏穴。”

  说完,金佐明以头触地,长拜不起。

  苏言见状,心下顿时有些无奈,从金佐明的回答和语气来看,只怕朝鲜真的拿不出更多粮草了。

  不过,苏言本来也不指望朝鲜人能够完全配合起到作用。

  毕竟棒子的拉胯可是从朝鲜李朝开始,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远的不说,近的就有万历援朝战争中明军数次被坑的记载。

  因此,苏言思忖片刻,屈指叩案,颔首道:

  “卿言‘饿殍塞虏,析骨可炊’,若真是如此,朕非桀纣之君,岂忍视藩邦易子而食,也罢,准卿所请。”

  金佐明听了,面露喜色,连忙叩首拜谢。

  ……

  金佐明返回四夷馆后,苏言当即召集了阁臣和各部尚书,商议出兵朝鲜之事。

  大臣们得知朝鲜归顺,都露出了几分笑意,礼部尚书朱之瑜说道:

  “朝鲜曾为前明藩篱,助其‘反正’可彰陛下光复华夏之志,更令天下知新朝威德远被。”

  顾炎武点了点头,道:“朝鲜与辽东接壤,若自朝鲜北进,可直捣赫图阿拉,切断虏酋退路,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清虏防御重心在山海关、辽西一线,而疏于鸭绿江,借朝鲜为跳板,也可打清虏一个猝不及防。”

  苏言轻轻点了点头,他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从朝鲜开辟第二战场,清军首尾不能相顾,将加快覆灭的速度。

  不过,张煌言却有些忧心:“丙子胡乱后,朝鲜虽暗怀明室,然已臣服清虏十余年,其内部定然有众多清虏耳目,只怕大军还未抵达,就已泄密于清,反陷我大军于绝地。”

  张煌言的担忧也得到了陈子龙、张国维等人的附和,从万历援朝战争中朝鲜人的糟糕表现中,就让他们下意识对朝鲜人心生防备。

  苏言对此却并不担心,清廷军力早已大多折在关内,实力大损,即便提前知道夏军入朝,也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制措施。

  而且,苏言准备一次性向朝鲜投入三个旅三万多人的军队,别说是清廷妄图在朝鲜的地界上抵抗。

  就算是朝鲜人设计欺骗,配合清军一起对付夏军,也只有被这三万夏军消灭的份。

  一番商议后,苏言最终决定调陈钊俊所部水师北上,从河北抽调第十三、十四、八旅前往山东做好登陆准备。

  待水师抵达后,便乘载三个旅的兵马渡海于朝鲜登陆,由朝鲜官军配合,攻打清廷后方,开辟第二战场。

  至于这远征朝鲜的统帅,苏言拟调常国公郭波挂帅,任援朝总兵官,并将三个旅组成第四师,出任师帅。

  顺带着,苏言也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准备亲征满清的决定。

  他话音刚落,底下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出言劝阻。

  他们认为眼下新朝初立,还不稳定,苏言身为天子,应该老老实实坐镇京师。

  但苏言却坚持道:“南方光复日久,早已稳定,而北方各省根基尚浅,朕亲征北伐,也可借机巡视地方,安抚民心,朕意已决,不必再劝。”

  大臣们又劝说了一番,可苏言仍然态度坚决,他们见状,也只能放弃劝说,听之任之了。

  ……

  金佐明此番出使大夏的目的虽然达成,但苏言没有马上放他回国。

  而是要求金佐明暂时逗留在南京,等调集兵马,出兵朝鲜后,再一同跟随。

  这也是为了避免提前泄露军情,让清廷提前做好防备。

  时间就这样流逝,一直到了二月初八日。

  二月初八日,春分,天气稍稍转暖,登基称帝后发放的终极奖励里的军队也都完成招募。

  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朝廷提前征调粮草,通过漕运运往北方。

  而奉命出征朝鲜的三个旅也在得到大都督府的军令后开离驻地,在山东登莱集结。

  等陈钊俊率领的水师途经南京,带上郭波和朝鲜使团后,便径直前往登莱。

  二月初十,苏言命晋王苏辅为监国,南京留守,自己亲自率领新募大军北上。

  这支大军除了第一旅、第一骑兵师与蒙古骑兵旅外,还有三万近卫步兵、苏格兰高地警备团和一万五千余近卫骑兵、骷髅骠骑兵,以及大量新式火炮。

  苏言本来是打算将全部的近卫步兵和近卫骑兵都带上,但考虑到要是全部带上,南京就成一座空城了。

  他便放弃了这个想法,只将此次终极奖励发放的军队带上。

  让苏言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在他开拔之前,坊间不知为何流传起了一些流言。

  说是苏言此次亲征,东征满清是假,实际上是准备效仿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率军到了北平以后直接停下不走,就地迁都。

  这个流言传入苏言耳中,他是真的不知该说什么是好了。

  以他现在的威望,想要迁都哪里还需要费那么大的功夫,直接下旨就行了,实在是想多了。

  言归正传,此番亲征,苏言并没有走陆路,而是征调了大量舟船走水路,自大运河北上。

  大军北上,沿途州府官员皆前来觐见,苏言站在甲板上,能够看见沿岸百姓纷纷伏首叩拜。

  这一行军,等到了北平后,已经是两个月以后了。

  在这两个月内,西南针对土司的改土归流已经轰轰烈烈拉开序幕。

  二月初,云贵总督王翊正式宣布招抚政策,要求各地土司主动交印献土。

  同时,他征发兵马,对曾经参与过沙定洲之乱的土司以及数个不法土司动兵,以抗命谋反等罪名发兵剿灭。

  这些土司根本没想到朝廷会突然动兵,直接被官军杀了个措手不及,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官军已经将山寨团团包围。

  面对官兵拉出来的黑洞洞的炮口的威胁,土司贵族一开始还妄图负隅顽抗。

  但随着官军开炮,直接将寨墙轰塌,躲在里面的土司贵族惊惧之下,还是老老实实地选择出寨投降。

  没办法,狡猾的汉人不讲武德,拉上了火炮,他们都是血肉之躯,怎么可能扛得住火炮的炮击。

  与其等夏军攻入山寨沦为俘虏,倒不如早早投降,说不定还能换来更好的处置。

  不过并非每个土司都会选择从心,还是有数个土司负隅顽抗,试图依托山势据守。

  对于这些难以攻打的土司,夏军也只能暂缓攻势,围困粮道,焚毁山寨,对其进行长期围困。

  面对朝廷欲施行全面改土归流的政策,三月初,贵州长寨、四川乌蒙、镇雄、东川、云南永昌、丽江等地土司皆爆发叛乱。

  土司叛军声势浩大,席卷十余处州县,不论汉夷皆遭到叛军劫掠、屠杀。

第388章 水西之乱

  “呼!呼!呼!”

  贵州安顺州城外,已近乎成为彝人的海洋。

  安顺知州张佗站在城头,目光向外眺望,这座城池四周已被叛乱彝人包围得水泄不通,远处甚至能够看见村镇被焚毁升起的黑烟。

首节 上一节 244/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