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21节

  此时还在坚持的西军都是跟随艾能奇南征北战的精锐老营,他们也都高声怒吼,与明军展开最后的厮杀。

  但双方兵力差距实在悬殊,守军的抵抗很快被明军彻底击溃,艾能奇在混战中被敌兵包围,再度斩杀数人后,最终力竭倒地。

  周围的明军大吼着,一齐冲了上来,其中一人一刀便将艾能奇的首级砍了下来,高高举起。

  艾承业没有战死,他在混战中被人用刀背重重砍在了脑后,当场昏厥过去,成为了明军的俘虏。

  襄陵城破,明军涌入城中,残余西军见大势已去,也只能纷纷缴械投降,此城随之宣告光复。

  艾能奇战死,襄陵光复,大西国攻打山西的战略目标彻底以失败告终,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明军光复襄陵后,随即将战俘全部转交给胡国鼎、刘永忠二人,让他们分批押解至太原,由山西巡抚刘中藻处置。

  而第十、十一旅则是简单休整一日后,南下收复河津、万泉等地,陈兵秦晋交界,继而攻打韩城,对陕西用兵。

  与他们随行的还有投降的刘进忠部,刘进忠身为西军降将,对陕西及西军内部颇为熟悉,由他带路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虞胤倒是没有一起南下,在歼灭西军后,他组织起来的义军便就地解散,而他本人也跟着胡国鼎一起返回太原。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背叛明军的总兵刘汝在襄陵之战后也成为了俘虏,虞胤远远就从人群中看见了他。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他直接冲了上去,将刘汝从人群中揪了出来,拳打脚踢,大骂道:

  “你这叛贼还有脸苟活于世,大王和韩督宪皆因你的背叛殉国,你这厮就该被拖出去五马分尸!”

  刘汝一时没反应过来,只能抱头挨打,不断发出惨叫,旁边的明军很快冲上来,将他们二人强行分开,虞胤还在大声痛骂。

  陈杰和高志杰正好在附近,注意到这里的动静,闻讯走了过去,便听见了虞胤的痛骂。

  二人对视一眼,陈杰上前一步,对虞胤问道:“虞公,此人所犯何事?为何如此痛恨。”

  虞胤红着眼睛,指着刘汝将对方的事迹和盘托出,待他说完后,周围明军看向刘汝的眼神顿时就变了。

  陈杰最痛恨的便是叛徒,他面露憎恶,道:“此等叛贼安能苟活于世?将他拖出去,凌迟处死,尸体剁成肉酱,扔进山中喂狼。”

  刘汝听言,大惊失色,慌忙高声求饶,但没有人理会他的哀求,马上有士兵将他强行拖走。

  虞胤大仇得报,面露畅快,可一想到绛州全城百姓都惨遭西贼屠戮,又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

  晋西南战事平定,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南京,等送回南京时,已经是二月初十以后了。

  与捷报一起送回南京的,还有艾能奇那死不瞑目的首级,尽管天气寒冷,但为了保险起见,首级还是用石灰腌制一番做好防腐处理。

  因此在送到时,首级看起来还是“栩栩如生”。

  苏言对艾能奇的了解并不多,此人放眼整个南明史,可以说是事迹缺缺,在张献忠的四义子中更是名气倒数的。

  许多人只知道有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却不知道还有个艾能奇,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艾能奇死的太早了。

  原历史上,艾能奇随大西军入滇平定沙定洲之乱时,在征讨沙定洲同党东川土司时遭到埋伏,中毒箭身亡,成为四义子里最早死去的。

  而现在,他还是四义子里最早战死的,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他活不长吧。

  刘中藻送上来的捷报里除了奏述战况外,还有询问如何处置艾承业与那数万西军战俘,以及对参战人员的请功封赏。

  如果只有万余,那刘中藻还能自己处理,可战俘有足足数万,事关重大,容不得他自己便宜行事。

  苏言与内阁一番商议后,很快便有了处置方案。

  艾承业虽然只有十几岁,还未及冠,但他身为艾能奇之子,在西军战俘中也有一定号召力,便直接将他于太原斩首,永绝后患。

  而那数万西军战俘则是流放发配至云南,正好此时的云南经过沙定洲之乱后,大量汉人被屠戮,需要迁徙汉民来稳固基本盘。

  这些西军战俘都是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又不乏血性,让他们在云南定居,遇到西南夷作乱,也不会引颈待戮。

  当然,从山西移民至云南,需要横穿大半个中国,路途遥远,所需耗费的钱粮物资巨大,只能从朝廷拨款了。

  而对于参战人员的封赏,苏言直接交给内阁来决定,不过是歼灭了七万人的西贼,封赏也不会太多。

  晋西南战事平定,从山西、河南两个方向进攻陕西的计划也该提上日程了。

  苏言一开始的计划是从山西、河南、四川三个方向发起进攻,而现在四川还未平定,就只能从前两个省进攻了。

  这与他原来的计划有些出路,但也无伤大雅,苏言决定命第十、十一旅趁胜进攻,趁此时黄河还未解冻,攻入陕北,使西军不得不分兵北上。

  得利于小冰河期的缘故,黄河结冰期也得到了延长,此时北方多地仍然寒冷,黄河依旧冻结,若是再过一个月,气候回暖,那就需要打造渡船了。

  此前苏言下令新组建的四个战列步兵旅也已经成军,其中的第十二、十三旅调往河南,与第五、六旅组成第二师,由陈子昂暂代第二师师帅。

  而十四、十五旅调入四川,与第七、八旅组成第三师,由阎应元兼任第三师师帅,继续攻略四川残敌。

  在第十、十一旅渡河攻打陕北的同时,第二师从正面战场攻打潼关,威胁大西国京师。

  如果西军决定分兵驰援陕北,以四个旅的火力,潼关必然无法挡住明军西进的步伐。

  没有了潼关要隘的阻挡,明军将能长驱直入,直抵西安城下。

  若是西军决定在潼关死磕,那么攻入陕北的两个旅也能直取西安,迫使西军回防。

  已知西军的三个主力,一个还在川北与清军残部相爱相杀,一个在山西覆灭,一个在河南惨败,在明军的强势进攻下,张献忠只怕是又要重操旧业去当流寇了。

  南京的命令迅速送往前线,三月中旬,艾能奇于山西全军覆没的噩耗也终于传回西京,消息如晴天霹雳,一时间西国朝野震动。

  张献忠听闻此讯,头痛欲裂,几欲呕血,手中酒杯“啪”的一声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他紧握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由于用力过猛,鲜血顺着指缝滴落,但他好似全然感受不到疼痛一般,于殿内悲痛怒吼:

  “咱的孩儿!驴日的明狗,把咱的能奇还给老子!”

  孙可望与李定国闻讯赶来,见张献忠如此疯癫之态,也都双目赤红,心如刀绞。

  孙可望强忍悲痛,上前扶住张献忠,沉声道:“父皇保重身体,大局为重!”

  李定国则是跪倒在地,颤声道:“四弟之仇,必当血债血偿!”

  张献忠深吸一口气,一双虎目不断流泪,他的义子虽然有很多,但这四个义子无疑是他最中意的,现在却折了一个,如何不让他悲痛欲绝?

第361章 攻打潼关

  不多时,承天殿内闻讯赶来诸多大臣,这些大臣的脸上都能看出明显的震惊之色,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被刻意压低的交谈声混合在一起,化作听不清的嗡鸣声充斥着整个大殿,让人更加心烦。

  “够了!都给朕闭嘴!”

  张献忠本就因为悲痛而心情烦闷,被那些议论声吵得更加头痛,不禁勃然大怒,对着大臣们怒吼起来。

  底下的大臣们被这一吼,都连忙闭上嘴巴,不敢再发出一点声音。

  见他们安静下来,张献忠脸上的烦闷才稍稍缓解些许,他一双虎目中带着浓浓杀意,扫视群臣,道:

  “吾儿之死,乃大西之奇耻大辱!此仇不报,朕誓不为人!”

  瞧瞧,都气得张献忠用上朕来自称了。

  孙可望上前一步,咬牙道:“父皇,孩儿愿督兵出战,为四弟复仇,还请父皇允肯!”

  李定国也不甘示弱,紧跟着抱拳道:“父皇,孩儿也愿一同前往!”

  张献忠面露意动,眼看着点就要答应下来,可这时左丞相汪兆麟连忙出列,高声劝道:

  “请万岁节哀顺变,以大局为重,眼下明军将我朝三面合围,若是冒然出兵山西,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汪兆麟说完,连忙对右丞相严锡命及其余几名文官使了个眼色。

  严锡命也反应过来,跟着附和道:“万岁,敌军气势正盛,当暂避锋芒,重整旗鼓,再图大计,而不能意气用事。”

  “请万岁三思!”

  群臣拜倒一片,齐声高呼。

  孙可望和李定国见那些文官都不赞成出兵,前者还好,后者的脸上顿时流露出几分不忿之色。

  他想要上前说些什么,却被孙可望一把抓住了衣袖,李定国有些不解地扭头看去,正好对上孙可望的双眼,后者对他轻轻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张献忠盯着那些拜倒劝谏的大臣,一时陷入沉默,他内心天人交战。

  理智告诉他,应该采纳左右丞相的劝谏,转攻为守,不要意气用事,眼下明军对大西国三面合围,贸然进攻只会给敌人暴露出自身的破绽。

  可义子丧命之痛,让他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死的不仅仅是一个义子,还是一员能够信任的猛将!

  见张献忠沉默,汪兆麟再次说道:“请万岁三思!”

  这一次,张献忠终于有了反应,他缓缓闭上双眼,点了点头:“传令下去,加紧招募新兵,训练士卒,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战力,以防明军趁势进犯。”

  说罢,他顿了顿,重新睁开双眼,看向孙可望和李定国二人,目光在二人身上流转,好似在思索什么。

  片刻后,他继续说道:“山西兵败,陕北空虚,需调一员战将前去镇守,就由吾儿鸿远前往吧。”

  李定国听见自己的名字,连忙上前一步,拜倒在地,抱拳道:“孩儿领命!定会为父皇击退任何来犯之敌!”

  张献忠点了点头,抬手挥退众人,只留下左丞相汪兆麟一人。

  等众人退下后,他召汪兆麟靠上前来,言语中是不加掩饰的疲惫:“好朋友(西军酷好称呼好朋友),咱的儿子死了,咱很是心痛,如果不是你带头劝谏,换做他人,咱肯定要将那人拿来杀了泄愤。”

  汪兆麟听言,尽管已经习惯了张献忠的性格,但还是不免一惊,他连忙说道:

  “万岁,此乃人之常情也,但您身为天子,也理应以社稷为重,须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隐忍这一时,日后何愁没有机会为四千岁报仇?”

  张献忠呜呜哭出声来,片刻后,才沙哑着声音说道:“咱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可咱就是伤心!”

  汪兆麟只能连连宽慰,好不容易才将张献忠的心情安抚下来。

  待这位老万岁止住哭声后,好似想起了什么,对汪兆麟问道:“咱之前唤你去联络甘肃宁夏的那些军头,他们可愿臣服于咱?”

  提到这,汪兆麟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微妙,他思绪飞速旋转,斟酌话语,张献忠见他这副模样,如何看不出来,一张脸瞬间拉了下来。

  “可是那些丘八不识时务,不愿臣服于咱,负隅顽抗?”

  汪兆麟知道隐瞒不过,只好垂首应下:“确是如此。”

  张献忠勃然大怒,骂道:“这帮驴日的丘八,咱当初就该强行杀入甘肃宁夏,将他们全部杀光!”

  汪兆麟脸色也有些难看,当初是他拦下张献忠,提议以怀柔政策招抚甘肃宁夏军头,将他们招为己用。

  他本以为甘肃宁夏地处偏僻,物产贫瘠,需要靠关内接济才能维持,那些甘肃军头会接受招抚,向大西臣服。

  可谁能想到,那帮军头居然如此顽固,直接斩杀来使,将使者的随从耳朵砍去,放回来报信——

  “尔等卑贱贼寇,竟妄想使我等臣服,实乃可笑至极,快去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模样,不要再痴心妄想。”

  这原话他是不敢直接告诉张献忠的,不然以张献忠的脾气,肯定会冲动之下出兵甘肃。

  眼下明军三面合围,随时可能向陕西发起新的攻势,可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首节 上一节 221/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