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20节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起身,而后说道:“诸位都是聪明人,不必多费口舌,待降明以后,你我弟兄一同共享荣华富贵!”
“好!”
众人很有眼色的捧场附和,也不管刘进忠说的是不是场面话,后者没有继续浪费时间,随即命人前往南姚村与明军接洽,商议反正事宜。
此事容不得刘进忠耽搁下去了,艾能奇那里已经溃败,明军随时可能增援过来,到时候很有可能被明军认为是迫不得已投降。
南姚村内,高志杰还不知道正面战场上已经取胜,他注意到敌军突然停止了虚张声势的攻击。
这让高志杰下意识认为敌军是准备发起真正的进攻了,当即就要下令备战,但就在这时,有一骑从西军那边策马而来。
“旅帅,敌军派使者来了!”一名士兵匆匆跑来禀报。
高志杰眉头一挑,咽下了到嘴边的命令,心中有些疑惑,不过很快便猜到了几分。
“放他进来。”他对士兵说道:“我倒要看看,西贼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士兵转身离去,没过多久,那名使者便被带了进来,在见到高志杰后,他立刻跪倒在地,恭敬道:
“将军,我家将军有意反正,愿率全军归降将军,特派小人前来接洽,还望将军成全!”
高志杰闻言,心中大喜,但面上却不露声色,淡淡道:“你家将军是何人?现居何职?为何突然要降,莫非是诈降之计?”
使者连忙辩解:“请将军明鉴!我家将军名为刘进忠,现任都督一职,然虽为都督,却因身为蜀人,屡遭张献忠及诸多陕西文武官员鄙夷欺凌,早有不忿,而今艾能奇大败,西军大势已去,不愿再为张献忠卖命,故而决定反正。”
高志杰听言,陷入沉思,他还不知道艾能奇已经战败,怎么刘进忠比他还早知道,不过此事无法伪造,只需要他命人前去打探一番,很快就能知道。
而且高志杰对己方的战斗力充满信心,他相信对方说的不会是假话,艾能奇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
想到这,他点了点头,道:“好,既然如此,我便信你们一回,不过,若是刘进忠敢耍什么花样,休怪我无情!”
使者连连称是,随后离开村子,回去禀报。
而高志杰也不忘命人前去探查正面战场上的战况,南姚村与正面战场被榴弹炮阵地所在的小丘隔开,以至于从这里无法直接获知战况。
高志杰的人刚刚派出去没多久,马上就有传令兵赶了过来,将敌军大败的捷报送来。
在说完捷报后,那传令兵接着说道:“高旅帅,陈旅帅希望您能够主动进攻,援军正在赶来,一同夹击西贼。”
高志杰听言,笑着摇了摇头,道:“不必了,对方已经决定反正归降了。”
既然已经确定艾能奇战败,那么刘进忠投降的可信度也就高了,高志杰让传令兵回去将这里的事情告诉陈杰,自己则是集结军队,准备出村受降。
不久后,刘进忠亲自率领全军来到村外,在他们的身前,还躺着许多试探性进攻时战死袍泽的尸体,尸体早已僵硬,将雪地染得腥红的鲜血也凝固起来。
刘进忠下令全军放下兵器,向明军投降,自己独自一人来到高志杰面前,拜倒在地,口中高呼:
“罪将刘进忠,拜见高将军!”
高志杰上前将他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刘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何必自称罪将?从今完后,你我便是同袍,共讨逆贼。”
刘进忠郑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张献忠鄙视我等蜀人,屡屡出言讥讽末将,今日归顺大明,自当为朝廷效犬马之劳,以赎前罪。”
……
刘进忠降明,无疑给艾能奇造成更加沉重的打击。
他得知刘进忠降明后,当场急火攻心,口吐鲜血,本就因为战败而军心低落的西军再度受挫,在撤回襄陵县的路上,不时有人脱离队伍,成了逃兵。
等艾能奇撤回襄陵县的时候,去时五万大军,回来却只剩下不过五千人马,且士卒皆面色疲倦,许多人甚至是赤手空拳,身上的甲胄和武器都丢在了半路,极为狼狈。
更致命的是,襄陵县的粮食储备在他们离开时,就被尽数搬空带走,全部丢在了路上,现在的西军饥肠辘辘,缺少装备,好似乞丐一般。
汾河之战,明军抓获众多战俘,陈杰和高志杰放眼望去,被集中看押起来的俘虏黑压压一片,几乎一眼望不到头。
“此战真是酣畅淋漓,只可惜我在南姚村内,没能见到我军是如何正面击溃西贼的。”
高志杰望着那些人头攒动的俘虏,感慨道。
陈杰轻笑道:“也多亏高兄以身涉险,亲自驻防南姚村,牵制住万余西军,不然的话,我们也无法轻易击溃西贼。”
高志杰听言面露苦笑,他可不认为没有自己牵制那万余西军,艾能奇就能扭转战局。
见高志杰不接茬,陈杰也没有计较,而是话锋一转,严肃道:
“不管怎么说,西贼于此惨败,也只能退往襄陵,我军只需乘胜追击,将其围困在襄陵,便能将这支贼兵尽数歼灭。”
高志杰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不过这数万俘虏该如何处置,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陈杰闻言,也陷入了沉思,俘虏的数量远超乎他们的预期,若是处置不当,不仅会拖累行军速度,还可能引发内乱。
“依我看,不如将俘虏分批押解前往太原,交由山西巡抚处置。”陈杰提议道。
高志杰眉头紧皱,道:“此地通往太原路途遥远,押解数万俘虏谈何容易?更何况你准备由何人负责此事?”
陈杰噎了一下,的确,这里除了他们两个旅外,就只有刘进忠麾下兵马,可后者刚降,还不能完全信任。
让刘进忠负责押解战俘,若他只是念在曾经的袍泽情分,偷偷放跑一些俘虏,那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就怕刘进忠半路产生了不应该的心思,直接带着数万俘虏反了,又会掀起一场动乱。
“那高兄有何想法?”陈杰问道。
高志杰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可从俘虏中挑选部分编入军中,充作辅兵,协助押解俘虏,等行军至襄陵县外,再联络平阳兵马前来交接。”
说到后面,他微微一笑:“这里毕竟是刘抚台的地界,俘虏最终还是要由刘抚台来决定如何处置,只要交给平阳兵马,让他们再押解至太原,便与我们没什么关系了。”
陈杰听罢,也跟着笑道:“那就这样吧,可先书信一封命人送往平阳府,请潞安总兵与沂州总兵前往襄陵与我们汇合,这样交接战俘与攻打襄陵,互不耽误。”
第360章 艾能奇战死
明军于汾河之战大破西军的消息迅速在平阳府境内传播开来,一时间各地乡绅百姓皆欢呼雀跃,驱逐西军临时任命的官吏,重归明廷。
虞胤在得知捷报时,正率领义军在太平县一带活跃,他们早已攻占县城,以太平县作为反西据点。
获知捷报后,虞胤大喜过望,当即亲点兵马开离太平,向襄陵而去,准备与官军主力汇合,一同攻打襄陵县,给与西军最后一击。
二月初二日,明军兵临襄陵城下,将艾能奇和陆续收拢起来的七千余西军尽数围困在城中。
驻扎于平阳府的潞安总兵胡国鼎、沂州总兵刘永忠二人也都闻讯前来汇合。
再加上后面赶来的虞胤部义军,围攻襄陵县城的明军兵力俨然超过四万之众,还有大量火炮及能够被充作炮灰的数万西军战俘。
怎么看,艾能奇都没有守住襄陵的希望。
而后者的心中也非常清楚,他站在县城的城头,手扶城垣,眺望着远处连绵数里的明军大营,脸上写满了苦涩。
城外明军大营枪如林,刀如山,旌旗簇动,人头潮涌,大小营寨星罗密布,明岗暗哨犬牙交错,何等森严,何等井然。
“没想到,这小小的襄陵县城,居然成为我的葬身之所。”他长长叹息。
他的长子艾承业站在一旁,少年的脸庞紧紧绷着,眼中满是紧张和彷徨,他如今才不过十几岁,甚至还未成婚,就要与父亲战死于此,如何能够甘心?
他们将目光从敌营收回,又看向城头的守兵,守军将士皆装备不足,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惊惧和恐慌,许多人甚至双腿发软,几乎无法站稳。
这样一支疲兵,如何能够抵挡住明军的强攻?
城中氛围绝望且压抑,而城外明军已经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准备对县城展开强攻。
襄陵小县,城墙相较于那些府城州城自然不算坚固,而明军携带了大量火炮,能够更轻松的轰开城墙。
所以不需要将过多时间浪费在打造攻城器械这件事上,在随军工匠和战俘的日夜加班加点之下,只用了不过两天时间,就造出了大量云梯和楯车。
初五日上午,明军吹响总攻号角。
号角响起,被部署在前面的火炮率先发出怒吼,将近百枚实心炮弹送上半空,呼啸着狠狠砸向城墙。
城头守军看见高速飞来的炮弹,皆惊慌失措地大声叫喊,四下逃窜,想要躲避从天而降的炮击。
但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城墙,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时间砖石崩裂,尘土飞扬,整座城墙都在颤抖。
“稳住!不许退!”
艾能奇站在城头,声嘶力竭地怒吼着,试图稳住军心,但他的声音在炮火的轰鸣中显得如此微弱,根本无法传入士兵的耳中。
连续三轮炮击后,城墙随之出现多处裂痕,甚至还有几处被轰出了豁口,倒塌过半,土石散落一地。
守军的士气在三轮炮火打击下彻底崩溃,许多人已经丢下了武器,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炮火刚刚停歇,明军的攻城部队便迅速行动起来,火枪手在前,长矛手与刀盾手紧随其后,推着云梯和楯车向城墙逼近。
明军阵型严密,步伐整齐,战吼声震天动地,如雷霆般震撼着守军的心理防线,艾能奇见明军发起进攻,连忙拔出佩刀,高声喊道:
“所有人上城墙,准备迎敌!”
“迎敌!迎敌!”
还有战意的将佐们也都尽职地高声呐喊,试图组织部下重返岗位。
但兵卒们的反应让他们心中一沉,许多人依旧蜷缩在角落里不敢起身,只有少数兵丁勉强回到城头,准备迎战。
望着勉强登墙据守的少数兵卒,艾能奇的心都凉了半截,这面对数量庞大的明军,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在他们徒劳的抵抗之下,明军云梯很快就搭上了城墙,无数刀盾手如蚂蚁般攀爬而上,守军试图扔下滚木擂石来阻止敌人的进攻,但收效甚微。
很快,随着第一名明军士兵跃上城墙,挥舞着长刀砍向守军,喊杀声随之在城头回荡。
“杀!”
两军高声怒吼,在城头厮杀开来,艾能奇也亲自上阵,挥舞腰刀与敌短兵相接,他刀法凌厉,作战骁勇,接连砍倒数名敌军。
但明军源源不断登上城头,守军尽管奋力抵抗,但还是在明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艾能奇的骁勇和他身上的甲胄顿时吸引了许多明军的注意,他砍倒一名敌军,马上就又有许多敌兵包围上来。
亲兵拼死护主,他们只能且战且退,试图退往城内,依托街巷继续固守。
但就在这时,明军火炮再度发出炮响,这一次,炮弹直接轰向了城门,那镶铁城门在炮火轰击下摇摇欲坠,最终轰然倒塌。
“城门破了!杀进去!”
亲自督兵攻城的胡国鼎、刘永忠等人见状,皆高声呼喊,士兵顿时如潮水般涌入城内。
艾能奇听见城外的喊声,心下一沉,他如何意识不到此城已经无法守下去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持剑和自己站在一起奋战的长子艾承业,一双虎目中满是愧疚和不舍。
“吾儿,今日此地便是你我父子二人的葬身之所了。”他对艾承业低声说道。
艾承业扬起骄傲的笑容,道:“大,能够和您同生共死,孩儿死而无憾了。”
“好!不愧是我艾能奇的种!没丢分!”艾能奇大笑道,而后高举多了几处豁口的腰刀,怒吼道:
“弟兄们,随我杀敌,不死不休!”
“杀!”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