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90节

  而现在,苏言终于有了后,他们也就能更放心的追随苏言,即便过几年苏言英年早逝,他的儿子也只能倚仗这些老臣。

  送来的喜讯除了苏言有后这一条,还有便是李元胤光复山东全境,进军北直隶的捷报,苏言看过捷报后,当即拿着捷报前去面圣,为李元胤及随同北征的军将请赏。

  朱由榔得知山东光复,北都在望,也很是高兴,他一时忘记了自己的傀儡身份,仿佛自己真的就是能够让大明中兴的英主,抚掌笑道:“好!不愧为我大明朝的英武之师,山东平定,恢复故都又有何难?”

  “传朕旨意,晋南阳侯李元胤豫国公爵,加少保;徐州总兵王之纲、安庆总兵黄鼎二人也都封伯爵!”

  就在朱由榔满腔豪气地下旨封赏时,一旁侍奉的马吉翔却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对他打着眼色,朱由榔这才回过神来,脸色一僵,向苏言问道:“楚王,你觉得如何?”

  马吉翔此前在长沙时虽然已经向苏言表达出愿意归附的信号,但他在皇帝面前还是一副尽忠的模样。

  苏言见朱由榔询问自己,微笑道:“全凭圣上旨意。”

  李元胤在苏言抓到朱由榔,趁机为麾下文武官员请赏时,就在名单之中,从南阳伯晋为南阳侯,到现在也才过去了约莫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又要升为豫国公,这速度多少有些快了。

  见苏言没有异议,皇帝才松了口气,但心中也不免感到憋屈,等苏言奉旨离去后,他忍不住捏拳砸在御座扶手上,恨声道:“朕身为天子,却还要看他的眼色,真是岂有此理。”

  马吉翔将他的举动收入眼底,暗道:“如果没有苏言,只怕你现在还在被清军撵着跑,哪里还有机会在这里抱怨?”

  一旁侍奉的太监庞天寿轻声提醒道:“万岁爷,小不忍则乱大谋,军中眼线众多,还是不要再轻言此等言论为好。”

  司礼监太监王坤已经因为与丁魁楚结党营私,欺君罔上而在广州枭首,在隆武朝就担任御马太监的庞天寿便取代了他的位置,被朱由榔提为近臣。

  朱由榔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也只能忍气吞声,不再言语。

  山东全省光复,自然也少不了系统发放的新阶段奖励,系统发放的奖励和之前的没有多少区别,都是两个战列步兵旅的编制。

  苏言得到奖励后,也没有存着,直接在各省投入招募,组建第十、十一旅。

  ……

  八月底,圣驾抵达武昌,大学士杨廷麟、堵胤锡、湖北巡抚阎应元等前来觐见,从即日起,杨廷麟与堵胤锡也正式卸下湖广巡抚的职务,将跟随圣驾一同前往南京,履行内阁大臣的职责。

  杨廷麟、阎应元二人都属于楚王党,只有堵胤锡一人还是忠于皇帝。

  而杨廷麟和阎应元又有所不同,杨廷麟是在内战中最先与金声桓一起投靠了苏言,已经断绝了重投皇帝这边的可能,即便他自称忠于皇帝,也没有人会相信的。

  所以,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地位,他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成为坚定的楚王党了。

  阎应元就更简单了,他从一介小小典吏,逐渐成为一省巡抚,全都是因为苏言的提携之恩,他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楚王党的烙印。

  杨廷麟、阎应元二人在拜见皇帝后,很快便找了个借口告辞,转而前去拜见苏言,只剩下堵胤锡一人还留在御前。

  堵胤锡拜倒在地,哭泣道:“陛下,臣无能,无法扭转战局,只能坐视湖南战事糜烂,而今苟延残喘于世,不求其他,只求继续为陛下效忠。”

  朱由榔听言,感动不已,亲自上前将堵胤锡搀扶起来,他有心说什么安抚的话,可话到了嘴边,也只变成了无语哽咽。

  周围的宫人看着君臣二人相扶而泣的模样,也都暗自垂泪,朱由榔此刻无比后悔曾经重用无能的何腾蛟,而将忠诚又有能力的堵胤锡疏远在一旁,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了。

  另一边,杨廷麟、阎应元二人拜见苏言后,开始谈论起今后治理朝政的相关问题。

  杨廷麟道:“大王,自戡乱以后,朝廷中央及各省地方官员空缺严重,行政效率低下,待返回南京后,要想恢复如前,也需很大一番功夫了。”

  阎应元则道:“大王,您此前命下官于湖北重开恩科,然因戡乱战事,恩科暂罢,而今战事已定,当于各省开科录士,填补官职空缺。”

  苏言点了点头,道:“言之有理,我正有此意,戡乱战息,天子重返南京,开恩科取士,也可安抚天下人心。”

  几人又讨论了一阵,杨廷麟突然话锋一转,道:“大王,堵胤锡堵阁部于陛下忠心耿耿,对您却无敬意,为何要命其入阁?只怕其入阁以后,会阻挠大王政令下发。”

  苏言和阎应元都没想到他会突然这么说,都愣了一下,阎应元眉头微蹙,没有说话,苏言想了想,不答反问:“我且问你,堵阁部品行才能如何?”

  杨廷麟回答道:“识大体,富有才学,可当大任。”

  “此等有才能之士,我若不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使国家错失一位能臣了?”苏言问道。

  他说完,又道:“我与堵阁部不过是政见不合,岂能因此排挤打压,若我如此行事,与那丁魁楚、瞿式耜之流又有何异?”

  杨廷麟和阎应元听言相互对视一眼,他们很想说这已经不止是政见不合的程度了吧,谁都知道你楚王是最大的权臣,堵胤锡肯定不会服你的。

  不过,他们虽然心里这样想,但也还是为苏言的心胸宽广而感到钦佩,苏言那一番话真是大公无私,反倒让提出质疑的杨廷麟自惭形秽了。

  苏言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将话题扯到了西征川蜀的计划上。

  此前,苏言将部署于江西的第七、八旅调往湖北,归入阎应元麾下,便是要为西征入蜀做准备。

  而现在他到达武昌,与阎应元亲自见上了一面,也该将此事提上日程了。

  苏言对二人说道:“根据现有的情报,四川四方混战,四省总督王应熊拒绝奉诏,而川东经略朱容藩自立监国,两者相互攻伐,互有伤亡,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占据成都的王应熊略胜一筹。”

  “而入川清军则与西贼于保宁、顺庆一带厮杀,清军被局限于川东三府,此时我军西征入蜀,则清军无路可退,定能将其一举歼灭。”

  两人都点了点头,他们都清楚,清军才是最先要被歼灭的敌人,也是四川境内最棘手的敌人。

  只要歼灭清军,不论是成都王应熊,叙州朱容藩,还是占据川北的大西军,都不会是朝廷的对手。

第324章 入滇

  阎应元既然被选为西征川蜀的统帅,那他现在担任的湖北巡抚一职也就远远不够了。

  四川境内虽然已经有王应熊这位四省总督以及川东经略朱容藩在,但这二人都拒不奉诏,相互攻伐,苏言也干脆上表皇帝,罢免此二人身上的一切官职。

  并且,他也以朱容藩包藏祸心,僭称监国,欲另立朝廷为由,请求革除朱容藩的宗籍,贬为庶人。

  朱由榔在看过苏言的上表后,又了解了朱容藩的所作所为,忍不住大骂朱容藩真是野心勃勃之辈,他本来就被苏言压着很是不爽了,现在还跳出来个朱容藩想和自己争夺帝位,他如何能够容忍。

  他对付不了苏言,还不能狐假虎威,对付你个小小的朱容藩吗?!

  因此,朱由榔当即同意了苏言的上表,命其火速点兵入川平叛,并下旨痛骂朱容藩,称其“包藏祸心,谋窃神器,假朕之威福,布党乱之爪牙,欲盘踞西川以为公孙子阳、王建、孟之祥之事,是为天下人所不容!”

  公孙子阳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时据蜀称帝,建国曰成;王建和孟之祥则分别是五代十国里前蜀后蜀的开国君主,都是割据四川的军阀。

  见朱由榔如此破防,苏言只觉得好笑,手中动作却没有停下,他推举阎应元加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四川军务,并督第七、八旅及湖北左路总兵侯承祖部入川征讨清、西、王、朱。

  他的推举没有遭到任何阻拦便顺利通过,阎应元便即刻走马上任,成为新的四川经略。

  也正是在阎应元走马上任后不久,新的捷报从南京送来,就如同一记重磅炸弹一般砸在永历君臣头上,让他们欣喜若狂——京师光复了!

  尽管朱由榔早在山东光复以后就已经做好了京师光复的心理准备,但当捷报真的传来后,他还是不免激动不已,脸上又哭又笑,几近癫狂。

  自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殉国,京师沦陷,福王立于南京开始,南明诸帝都没有放弃收复京师的幻想,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无一例外皆以失败告终。

  就只有他永历皇帝朱由榔能够顺利光复京师,尽管这其中的功绩水分很大,和他这个靠苏言躺赢的实际上没有丝毫关系。

  京师光复,便有大臣提请圣驾抵达南京后不必停留,直接北上返回京师,但苏言完全没有这个想法,南京是他的大本营,他在南京的势力根深蒂固,还是将皇帝放在他的地盘比较稳妥些。

  不过朱由榔对此倒很是心动,京师虽然临近前线,但苏言在那里的势力也同样单薄,他到了京师以后,也能找机会收拢人心,与苏言抗衡。

  因此,他直接当众对苏言说道:“而今京师光复,朝廷也理应还于故都,以安北方民心,楚王觉得呢?”

  苏言却摇了摇头,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直言:“京师虽复,但北方仍未平定,东虏、北虏环伺,陛下万金之躯,安能身临险境?”

  皇帝听言,面色微僵,苏言的这个理由看起来倒是无懈可击,没有丝毫破绽,他只能干笑几声,道:“那么爱卿认为,朕和满朝臣工何时能够移驾北返京师?”

  “待北方局势平定即可。”苏言拱了拱手,回答道。

  这不是废话吗?皇帝听了忍不住在心底吐槽道,他哪里不知道要等北方局势平定,关键是北方局势什么时候平定,也是苏言一句话来决定的。

  他们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讨论下去,转而商议起给李元胤及其麾下兵马的嘉奖。

  之前的封赏已经过时,正好负责传旨的行人才出发没几天,苏言便命人去将那名行人追回来,请皇帝重新进行封赏。

  新的封赏是基于之前的,李元胤仍然晋豫国公公爵,加少保改成加太子太保,而官职也有了变动,加授兵部尚书,总督河北军务。

  这里的河北,指的并非河南的黄河以北三府,而是北直隶地区。

  王之纲、黄鼎二人的封赏也有所变更,王之纲封武清伯,授河北左路总兵;黄鼎封望江伯,授河北右路纵兵。二者皆正式归入李元胤直属。

  河北总督、河北总兵在大明可是从无前例,在苏言提出这些封赏后,虽然通过了内阁,但也顿时引起许多有心人的猜测。

  许多官员就推断,苏言是不是想要恢复洪武旧制,将大明朝的首都重新设在南京,而放弃京师这一经营数百年的首都。

  ……

  苏言返回南京的途中,千里之外的云贵,平定沙定洲之乱的战事终于打响。

  八月二十四日,王翊所率兵马进入曲靖府,攻占曲靖以西的平夷卫,以此作为入滇的前沿据点。

  此时的入滇明军,有王翊直辖的第二旅、湖南总兵胡一青所率两千滇营,以及李过、高一功等人所率万余忠贞营,合计三万多人。

  明军在入滇后,王翊便授意胡一青散播消息,将王师前来平叛的消息广而告之,要求各地土司及时反正,响应王师征讨沙定洲。

  在这途中,他也率军开离平夷卫,西进向曲靖府挺进,由于军中滇营里不乏对曲靖熟悉的本地兵,明军甚至不需要募集向导,便能精准找到道路。

  沙定洲对于王翊这支大军充满了警惕,听闻明军向曲靖而来,当即点兵五万,亲自领兵迎战。

  八月二十六日,两军会于交水,沙定洲坐镇军中,出动五十头战象向明军发起冲锋。

  明军中除了忠贞营外,都有与战象交手的经验,他们对于这种看似凶猛,实则胆小怯懦的庞然大物已然没有了恐惧。

  见战象嘶鸣着向己方军阵冲来,明军军阵佁然不动,不过部署在侧翼的忠贞营却出现了轻微的骚动。

  李过见第二旅和滇营都毫不畏惧,只有自己的忠贞营出现骚动,只觉得很是丢脸,只能竭力稳定军纪。

  眼见战象发起进攻,王翊大手一挥,部署在两翼的火炮随即相继开火,战场上一时炮声不绝于耳,炮弹呼啸着砸向移动中的一尊尊生物“坦克”,在战象身上砸出一个又一个血洞,鲜血四溅。

  剧烈的疼痛刺激着战象敏感的神经,它们发出愤怒而又凄厉的悲鸣,瞬间失去控制,挥动鼻子迈出前掌在战场上四窜狂奔起来。

  有的战象只顾着埋头向前狂奔,有的战象笨拙地调转方向,想要往来时的方向退却,还有的战象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相互撞在一起。

  两头战象相互撞上后,其中一头战象嘶鸣着重重倒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土,背上的骑象人也被甩飞出去,重重摔在地上一时没了动静,而那头没有倒下的战象直接调头往后跑去,一头扎进人群之中,将许多躲闪不及的夷兵踩成肉饼。

  沙定洲军本就不整齐的军阵,在失控战象的冲击下变得更加四分五裂,许多夷兵惊恐尖叫着,抱头鼠窜,想要远离失控的巨兽。

  见敌军居然这么快就陷入混乱,王翊呆滞了一瞬,很快回过神来,大声喝道:“敌兵已乱,擂鼓进军,大破贼军!”

  咚咚咚——

  剧烈的战鼓声顿时回荡在战场上空,紧密的明军军阵随之缓步移动,向前推进,部署在两翼的火炮仍然在不断开火,射杀着那些庞大的战争巨兽以及混乱的夷兵。

  战场上已经倒下了十几头战象,它们身上被炮弹打出了一个巨大的触目惊心的伤口,血流不止,几乎染红了大半个身体。

  沙定洲军的夷兵此前哪里见过如此凶猛的火力,本就四分五裂的军阵在明军的炮击下更加溃散,夷兵皆仓皇而逃。

  那些跟随沙定洲一起迎战的土司眼见大事不妙,直接带着族人撤离战场——明军如此凶悍,他们如何会是明军的敌手?与其白白将性命丢在这里,倒不如先逃回去,再想投降明军的事情。

  沙定洲也注意到了那些擅自逃跑的土司,他勃然大怒,大声咒骂着那些土司的懦弱无耻,但也无力阻拦他们。

  见明军缓步推进,沙定洲只做了短暂的思想斗争,就决定先跑一步,带着忠于自己的夷兵直接逃离了战场。

  沙定洲一跑,五万夷兵瞬间溃散,将兵败如山倒这句话彰显得淋漓尽致。

  交水之战,明军居然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将沙定洲打得大败而逃,这点是王翊和一众明军将领都没有想到的。

  他们想着,沙定洲能够席卷云南,将经营云南近三百年的沐天波逼得山穷水尽,应该是一位很难对付的对手。

  可谁能想到,沙定洲居然这么弱鸡?

首节 上一节 190/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