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87节
朱容藩得知王应熊撕毁文书,斩杀使者的消息后,也大为恼怒,骂道:“王贼不识时务,如此轻我,我必杀之!”
当下,他也点足兵马,御驾亲征,迎战马乾。
南明四川当局自相残杀,清西两军直面刀兵,放眼四川全境皆战乱不息,昔日繁华富庶的天府之国,已是哀嚎遍野。
视角转至云南,沙定洲几乎掌握了除楚雄、永昌二府外的云南全境,云南巡抚杨畏知与黔国公沐天波只能苦苦支撑。
当苏言把持朝政的消息传至云南,送到沙定洲面前后,他以己度人,下意识认为苏言也是叛乱起家的,因此寄希望于讨好苏言,让他能够承认自己取代黔国公沐天波,成为新任云南之主。
正好他掠夺了黔国公府的数十世蓄积,富可敌国,便从府库中取出诸多绫罗绸缎与金银珠宝遣使送往南京,希望能够以此贿赂苏言。
然而,沙定洲的使团刚刚出发没多久,苏言任命王翊为云贵总督,入滇平定沙定洲之乱的消息就紧跟着传了过来。
沙定洲听闻这一消息后,勃然大怒,直接化身桌面清理大师,将桌面上的东西一扫而空,怒吼道:
“苏言小儿,竟敢如此欺我!”
其妻万氏闻讯而来,见地上一片狼藉,心中疑惑,踱步上前附到沙定洲身边,轻声道:“夫君为何如此愤怒?”
万氏本江西寄籍女,美而艳,淫而狡,有奇力,且多智而不好静,昔日曾嫁与阿迷州土司普名声,借助名声的名号掠勇壮来供自己淫乐,称乱滇南,朝廷因此点兵征讨,耗饷几二十万,司道院夺职者不计,将帅殒命、革逐者数十百人。
名声即将落败时,她直接抛夫弃子,转而嫁给沙定洲,当时的沙定洲还有妻子,万氏便对他说道:“请出,我与语之,妯娌称呼。”
而后与沙定洲原配相见,三言未毕,举刀杀之,顺理成章取代了对方的位置,沙定洲惧怕她的手段,此后遵其约束,教训蓄养,辟土开疆,逐渐成为滇南土司中最为富强者。
可以说,这万氏就是一个妥妥的心狠手辣的小仙女,但她也的确有手段,如果没有万氏,沙定洲也无法走到如今的地位。
沙定洲见妻子到来,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与其细细说之,万氏听言,眉头紧蹙,道:
“朝廷拒不承认夫君,以兵讨之,定是因楚王执掌朝政,急需捷报以获威望,我等将无退路,只能提兵拒之。”
沙定洲如何不明白这点,他长叹道:“我听闻苏言小儿起兵于江南,逢战必胜,鲜无败绩,其麾下楚军为当世之精锐,我只恐不是其敌手。”
万氏却不以为然,道:“夫君执掌云南之地,得黔国公府之蓄积,钱粮无计,手握兵马、战象数万,而朝廷官军皆为北兵,远道而来,水土不服,夫君以逸待劳,如何不能拒之?”
言罢,她又道:“夫君本意取代黔国公,为明廷永镇云南,而今明廷不允,点兵征讨,夫君何不以云南自立,行南诏、大理故事,大赏文武官员,也能激励士气,以应敌兵。”
沙定洲听言,心下不免有所意动。
他本来只想得到朝廷的承认和册封,成为云南的土皇帝,现在朝廷不给他称臣的机会,那他自立建国又有何不可?
昔日的南诏、大理都能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那他沙定洲建立的国家,又怎么不行呢?
想到这,沙定洲愈发心动起来。
第320章 山东战事
最终,沙定洲还是听从了其妻万氏的提议,决定抛开朝廷,自立称王。
八月初,沙定洲从楚雄前线返回昆明,于昆明自立称王,号滇王,任命万氏妹夫汤嘉宾为宰相,对一众归附于自己的文武官员也多有封赏。
而后,他亲率大军移驻曲靖,准备亲自抵御自贵州入滇平乱的明军,而为了避免杨畏知趁机东犯昆明,他只能命大将王翔领兵防备。
不过沙定洲的担忧多少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此时的杨畏知根本没有余力能够主动进攻,此前沙定洲围困楚雄长达数月之久,城中存粮柴薪消耗殆尽,如果沙定洲继续全力围攻楚雄,用不了多久便能攻破该城。
可惜,沙定洲并不知道城中虚实,听闻朝廷官军将从贵州入滇,就直接解围撤军了,这便让杨畏知和城中军民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杨畏知并不清楚云南以外发生的事情,不过从沙定洲突然撤军的举动,他便能察觉到外界肯定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大事。
因此,他第一时间派人联络沐天波,希望能够从沐天波那里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同时也派出斥候时刻监视沙定洲军的动向,防止沙定洲打了个回马枪。
沐天波身为黔国公,尽管被沙定洲撵得到处跑,宛如丧家之犬般,但黔国公府近三百年积攒下来的人望,还是让他在云南拥有可靠的情报来源。
在得知楚王入朝,遣兵入滇平叛的消息后,沐天波顿时笑开了花,对于现在丧母丧妻的他来说,楚王到底是不是真国贼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够帮他平定沙定洲之乱,那便是令人尊敬的大忠臣!
杨畏知通过沐天波得知朝廷出兵平乱的喜讯后,其麾下兵马也是士气大振,趁着沙定洲撤军的空档加紧囤积粮草,加固城防,准备坚守到朝廷大军到来为止。
四川、云南深陷战乱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明军两路北伐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进展最为迅速的当属攻打山东的李元胤部,这一路明军有李元胤直辖第三、四旅及第一枪骑兵团组成的第一师,以及徐州总兵王之纲、安庆总兵黄鼎所部,合计三万五千余人。
北伐明军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在攻入山东南部之时,便引起山东各地群起响应。
早在明军北伐之前,山东各地就已经义军遍起,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高苑谢迁起义以及榆园军。
谢迁于顺治三年(1646年)冬在高苑起义,攻克高苑县城,处死清知县武振华,而后又接连攻克新城县、长山县,并于今年的六月十三日兵临淄川城下,以义士丁可泽等人为内应,一举攻破淄川城,擒获降清乡绅孙之獬。
孙之獬可是声名狼藉,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清廷入关后,便是他向多尔衮倡议剃发易服,并得到多尔衮的采纳,最终引发席卷全国的反清浪潮。
谢迁对孙之獬的无耻恨之入骨,在将其擒获后,用锥子遍插其身,插上头发,骂道:“我为汝种发!”
而孙之獬自知众怒难犯,已无活理,破口大骂,义军随即将其嘴巴缝上,凌迟处死,还将他的孙子、曾孙也都杀了干净,此后一直据守淄川县城。
相较于谢迁,榆园军的反抗史更为久远,自万历后期开始,东昌府濮州、范县一带便有所谓的“榆园贼”,入清后,榆园军便从反抗明廷暴政,逐渐转变为反抗清廷的种族压迫。
除了谢迁、榆园军外,山东各地还有大大小小义军活跃,义军攻破州县,处死清廷官员,使得山东官场震动,人心惶惶,武定府沾化、阳信二县,东昌府冠县,高唐州州城、夏津县皆被义军所据。
李元胤于四月中旬自淮北出兵,分两路大军北伐,一路由徐州总兵王之纲会安庆总兵黄鼎,领兵万余攻打济宁、兖州,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攻打沂州。
明军入山东,沿途州县守军或是望风而逃,或是主动开城投降,百姓群起响应,争先为王师带路。
清沂州总兵佟养量听闻明军北伐,不敢固守,仓惶弃城而逃,明军兵不血刃攻克沂州,而后又挥师北上,欲取清莱二州,再西攻济南。
济宁、兖州守军也同样无心抵抗,先后被明军攻克,短短不过一月时间,兖州全境几乎尽数落入明军之手,山东全省震动,山东巡抚张儒秀连上数道奏疏,请求朝廷出兵增援,并急调临清总兵宜永贵等驰援省城,下令省城戒严。
五月初,明军破莒州,兵锋直取青州,清胶州总兵海行时见明军来势汹汹,不可阻挡,主动率军来投。
李元胤收编海行时部后,便直接命其率部攻打莱登等地,自己率领主力西进,直取济南。
从青州到济南这一路,地势开阔平坦,沿途州县皆望风而降,占据淄川县的谢迁也主动领兵归附,李元胤对于谢迁这等反清义士也很是钦佩,他亲自接见了谢迁,褒扬其起兵反清,诛杀汉奸孙之獬的壮举。
而后,他将谢迁及其兵马收入麾下,又率军西进,于五月中旬抵达济南城下。
济南府作为山东首府,城池规模却并不大,城墙将大明湖悉数包裹在内,使得城中空间局促,街区外溢,这也导致济南府并非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即便如此,山东巡抚张儒秀仍然决定坚守济南,他亲自持剑站在济南城头,放出口号“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发誓坚守到最后一刻。
尽管时间仓促,但张儒秀还是集结了将近两万清军固守,其中也包括了从沂州一路逃到这里的沂州总兵佟养量。
此时的他已经顾不上弹劾佟养量弃城而逃的罪责,他直截了当的告诉佟养量,若是能守住济南,弃城之罪他会尽可能帮其遮掩,若是守不住济南,那他们就一起殉国吧。
佟养量听言,也只能放弃了逃跑的念头,留在济南与张儒秀一同坚守。
在明军兵临济南之前,守军对于该如何处置居住在城外的百姓,有着不同的意见。
张儒秀本欲将城外百姓迁入城内,组织他们协助守城,以免百姓从贼,但济南府城空间狭小,无法容纳如此之多的百姓,而且民间普遍反清,他们也担心其中会混入贼人。
梅勒章京秃江因此直接提议纵兵屠杀城外百姓,他对张儒秀这般说道:“城外汉民多为不忠,南军一至,从贼者甚众,与其放任汉民从贼攻城,不如纵兵驱赶、屠戮,将隐患扼杀于微末。”
张儒秀和其余汉人官员听言大为震撼,他们虽然为虎作伥,为清廷卖命,但是他们骨子里还是传统的儒家士大夫思想,如何能够接受无故屠杀平民百姓的行为?
因此,张儒秀当即怒斥道:“汝此言此举与那禽兽何意?百姓何其无辜,怎能无故屠戮!”
秃江却是不以为然,他坦然道:“百姓皆不服王化,平日便抗拒朝廷,而今南军将至,民间皆欢呼雀跃,这等逆民,留其性命又有何用?”
张儒秀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言论,他摇了摇头,道:“此事万万不可,切莫再提!”
秃江见状,不屑地撇了撇嘴,不再言语。
城外百姓并不知道自己逃过一劫,他们都在为王师的到来而翘首以盼,一直等到明军终于到来,纷纷拿上家中的存粮前去迎接王师,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李元胤也懂得利用民心,他召集百姓协助打造攻城器械,筑造营地,为日后的攻城做好准备。
济南城头,见城外百姓蜂拥响应明军,张儒秀虽然早有预料,但百姓的积极程度还是远远超乎了他的意料,这让他面色瞬间变得阴沉难看。
“该死。”他用力捏拳,砸在冰冷的墙垛上,骂道:“一帮刁民,竟然依附从贼,吾早该杀之!”
其余官员将领也都面色难看,只有秃江面露冷笑,对一旁的梅勒章京库儿蟾嗤笑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吾之前直言杀光城外逆民,张巡抚却故作妇人之仁,如今悔之晚矣。”
库儿蟾点头附和,笑道:“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城外逆民原形毕露,城内汉民甚众,若是其于城中闹事,里应外合,则我等危矣,何不提前动手,以绝后患?”
秃江轻嗤一声,道:“只怕那张巡抚又要妇人之仁了。”
接下来几天,明军并未急着攻城,于城外打造楯车、挡箭牌等器械,以此抵消守军火力。
五月二十日,明军开始攻城,以火炮猛烈轰击济南城墙,并发动百姓扛着沙袋、石块等物,前仆后继冲向城池,试图强行填平护城河。
城头守军见状,只能在明军火炮的射击间隙时对百姓开炮轰击,尝试将其驱散。
但明军火炮迅速调转炮口,对准清军城防炮所在的位置猛烈炮击,明军火炮不论是数量还是磅数都远胜清军,几轮炮击下来,清军城头一片狼藉,多门火炮在炮击中损毁。
一连几天下来,清军损失惨重,只能将剩余的城防炮撤下城墙,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城外炮声不断,城内百姓也跟着骚动起来,他们本就对清廷的统治极度不满,许多人干脆就与活跃于山野之中的义军有所勾结。
眼见明军于城外猛攻,城中士绅百姓都有些坐不住了,他们暗中密谋勾连,试图于城中发动起事,夺取城门,与明军里应外合,一举光复济南。
然而张儒秀对此早有防备,他虽然不同意秃江纵兵屠杀城外百姓之举,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妇人之仁的草包。
张儒秀已经意料到城中士绅百姓不会老老实实,肯定会密谋叛乱,他命手下官员加紧监视城中动向。
因而在城中士绅开始密谋起事后不久,张儒秀就得到了这一消息,他毫不心慈手软,以雷霆之势直接命麾下部将带兵抓捕。
参与密谋的士绅根本没想到官府的反应有这么快,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士绅甚至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一网打尽。
所有涉事人员随后都被处死,其全家也被尽数株连,尸首悬挂于街道牌坊之上,以儆效尤。
当城中百姓看清那些被悬挂起来的尸首的面容后,都惊得骚乱起来——上面那一具具垂垂老矣,白发苍苍的尸体,岂不就是本地德高望重的士绅吗?
张儒秀诛杀了那些密谋叛乱之人,也顺带着将他们的家产尽数查抄,拿出来犒赏守军,激励士气。
然而这对于战局的改善并没有作用,在明军和百姓的齐心协力之下,只用了不到十日,城外的护城河便被填平了一段,城墙也在炮击下多处损毁,砖石尽碎,露出底下的夯土。
在这期间,王之纲、黄鼎这路明军也自兖州北上,经泰安府绕过泰山,抵达济南城下与李元胤汇合。
山东境内义军遍起,各城守军都不敢轻易出城,只能眼睁睁看着明军经过,向济南而去。
除了王之纲这一路明军外,各地义军也都主动向济南开进,归附投奔明军,接受李元胤的节制,共同抗清。
而济南府这边,眼见护城河终于被填平,明清双方都意识到最为惨烈的战斗即将到来。
五月二十八日,明军再度猛攻城池,他们以楯车、挡箭板等器械作为掩护,抵挡清军射来的炮弹、弹丸及箭矢,如潮水般涌向城墙。
清军拼死抵抗,张儒秀、佟养量等文武官员皆登城指挥作战,战场上炮弹、箭矢横飞,枪炮声连绵不绝,一直战斗至午后,明军以火药强行炸开济南城东南角,蜂拥涌入缺口。
张儒秀听闻这一噩耗后,连忙命佟养量与梅勒章京秃江率部增援,却没想到,在这紧要关头,佟养量再次怂了,他走到半路就擅自跑路,只留下秃江这一路独自驰援。
等秃江发觉时,已经为时已晚,无数明军涌入缺口,以手榴弹开路,刺刀冲锋,清军被打得溃不成军,连秃江本人都被射杀于乱军之中。
明军自城东南攻入城内,城中百姓听闻王师入城的喜讯,也都自发奋起反抗,协助王师抗击清军。
张儒秀见大势已去,绝望自刎殉国,其余一众文武官员或是战死,或是归降,或是逃亡,济南随即于当天光复。
第321章 吴三桂反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