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79节

  从那以后,姜瓖就一直在大同总兵的官位上蹉跎,清廷始终计较他提请拥立枣强王的事情,刻意压制他,让姜瓖对此充满愤恨和郁闷。

  如今清廷式微,姜瓖终于不愿忍受,自大同起事反清,下令全城军民割辫易服,自称大将军,改用永历年号,并传檄周边各州府,要求各州府官员随他一同反清复明。

  大同起事后,山西各地群起响应,宣大总督马国柱奏称:“叛者不止大同,其附近十一城者皆叛。”希望朝廷尽快出兵平叛。

  不愿投降清廷而始终坚持作战的明副将刘迁趁势举兵攻克雁门关及代州、繁峙、五台等地,太原告急,姜瓖听闻,任命其为左大将军。

  故浙江巡按御史任浚闻讯投靠姜瓖,被引以为谋主,任浚提议姜瓖遣大军南下会同刘迁,直取沂州,待攻克这一太原北门户后,进而攻打太原省城。

  山西各地本就群起响应,只要能够攻克省城太原,则山西全省平定,退可以太行山等地利固守,进可威胁宣府、北直。

第311章 忠贞营陌路

  姜瓖反正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湖南战场上,明楚两军的战事还在进行。

  苏言占领长沙后,也很快与王翊取得了联络,此时的王翊已然兵不血刃攻下了湘阴县城,并挥师南下。

  那吕大器在撤到湘阴后,本欲固守此城,使楚军不能南下,但在李明忠等部将的极力劝说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弃守湘阴,向南退守长沙。

  然而,吕大器前脚刚离开湘阴,还在南下长沙的途中,就遇到弃城而逃的长沙官绅,从他们口中得知了长沙陷落的噩耗。

  吕大器听后,只觉得一阵气血上涌,骑在马背上的身体晃了晃,险些失去平衡,栽落下马。

  身侧的李明忠等人也都大惊失色,满脸惊骇,有人失声道:“长沙陷落,我等进退两难,该退往何处?”

  李明忠则是在担心另一件事,他对着吕大器沉声道:“阁部,楚逆能够绕过我们直取长沙,何腾蛟何督师只怕……”

  他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吕大器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的脸色变得更白了几分,口中呢喃道:“为何……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没有人能够回答吕大器的话,长沙陷落,湘阴只怕也回不去了,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众人皆人心惶惶。

  好在吕大器很快就振作了起来,他勉强让自己打起精神来,对着众人道:“我们并非没有去处,往西还有堵胤锡堵巡抚的兵马,可渡江前去与他们汇合。”

  “可若是楚逆直接南下进犯两广,我们也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了。”有人沉声说道。

  吕大器瞥了那人一眼,没有接话,眼下他们都要自身难保了,哪里还能顾及到楚军会不会南下两广。

  在吕大器拍板决定后,明军随即就地征集渡船,准备用最快的速度渡过湘江,前往湘西与堵胤锡等明廷官军汇合。

  然而,吕大器这支兵马数量超过两万之众,又没有提前征收舟船,要想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足够的船只并前往对岸,几乎是痴人说梦。

  在明军尝试渡过湘江时,王翊已经率军攻占湘阴,并继续率军南下,追赶明军。

  五月二十三日,楚军追上了在石门矶渡江的明军,并向明军发起进攻,此时的明军只有部份兵马渡江,还有许多人等待乘船。

  见楚军这么快就追击而来,明军顿时乱作一团,兵卒争先恐后想要挤上船只,甚至相互间大打出手,场面混乱不堪。

  江边枪炮声不断,李明忠等还留在这边的明军将领竭力想要组织部下抵抗,但明军兵卒都无心作战,仓皇逃窜。

  许多人见无法登船逃到对岸,或是丢盔弃甲,往南逃跑,或是直接一头跳进奔涌的湘江内,试图直接泅渡过去。

  但很快,那些跳入江面的兵卒就被奔涌的江水吞噬,只扑腾了几下便消失无踪。

  江对岸,吕大器痛苦地看着自己的大军被楚军屠戮,一面面军旗在枪炮声中落下,江边血流成河,甚至缓缓流入江水,将靠近江岸的一片水面染红。

  一艘艘载满或是还没载满的船在士兵焦急的催促下奋力划向江对岸,试图逃离可怕的杀戮场,楚军并没有攻击那些船只,而是大肆屠杀着还没投降的明军。

  李明忠见大势已去,只能举部向楚军投降,而眼见有人带头投降,明军很快就哗啦啦跪倒一片。

  “完了……全完了。”

  吕大器胸口一阵刺痛,他张了张嘴,正欲说些什么,却忽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直直向后栽倒下去。

  身旁的官员亲卫们见状皆发出一道惊呼,慌忙上前扶住吕大器,现场顿时一阵兵荒马乱,兵部主事傅作霖见对面的战事已经无法挽回,连忙高声喊道:

  “收拢兵马,将舟船烧毁,不要在此逗留!”

  逃过来的这数千明军此时都人心惶惶,吕大器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晕厥过去,众人心底都缺少一个主心骨。

  而傅作霖这时站起来下达命令,众人也不管这个命令合不合理了,连忙将划过来的船拖上岸,或是纵火焚烧,或是刀斧劈砍,而后匆匆往西撤退。

  经此一役,明军损失惨重,仅有吕大器和不到三千人马先一步逃到对岸去。

  还留在东岸的明军或是被杀,或是逃跑,或是溺亡,包括武靖伯李明忠在内足足有上万人沦为楚军的俘虏。

  李明忠投降后,倒是得到了王翊的礼遇,允许他能够自由在营地内活动。

  王翊是如此告诉他的:“你我皆为汉人,本不该手足相残,使仇者快亲者痛,将军沦落至今,皆朝中奸佞之责也,待诛杀国贼后,翊愿与将军一同并肩作战,北伐中原,驱逐鞑虏,收复故都。”

  王翊语气诚恳,李明忠只觉得羞愧,他本以为对方即便不会羞辱自己,也会将他投入牢中成为阶下囚。

  却没想到,王翊如此宽厚。

  李明忠看着那黑压压被集中看管起来的俘虏,心中长长叹了口气,他不管怎么看,朝廷都是一副日暮西山的模样。

  朝廷对上鞑虏打不过,对上农民军也打不过,对上这楚军还是打不过,还在短短不过一个月里面,接连损失了数万大军。

  虽然李明忠至今还没有得到何腾蛟的消息,但他已经能够百分百确定,何腾蛟这一路兵马大抵的确是寄了。

  不过即便何腾蛟这路兵马没有寄,以李明忠对何腾蛟无能的刻板印象,只怕即便这一路还在,也对战局起不到什么有效的作用。

  就这样,怀揣着对朝廷未来的担忧,李明忠跟随楚军一同南下抵达了长沙,并随王翊一起拜见了那位传说中的楚王苏言。

  “罪将李明忠,拜见楚王殿下。”

  李明忠惴惴不安地拜倒在地,口中语气恭敬地说道,尽管王翊对他态度宽厚,但他对于苏言会如何处置自己,还是充满了不安。

  他说完后,却没有马上听见苏言让他起来的声音,心下更加不安起来,不由得胡思乱想。

  但就在这时,他的余光突然看见身前出现了一双脚,有一双温暖的大手扶住他的胳膊,将李明忠从地上扶了起来。

  紧接着,一道温和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武靖伯,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吧。”

  李明忠顺势被扶了起来,抬眼看向说话之人,对方看起来很是年轻,面容清秀俊朗,下巴蓄着的短须也给他平添了几分威严成熟的气息。

  苏言的年轻倒是有些超出李明忠的预料,以至于李明忠当场愣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苏言没有在意他的反应,微笑道:“武靖伯,本王知你是忠贞之人,眼下朝中奸佞当道,天子被奸臣丁魁楚蛊惑,本王此番南下,是为诛杀国贼,若你愿领本部狼兵加入义师,本王可赦你抵抗之罪。”

  李明忠如何听不出来苏言的有意招揽,他连忙再度拜倒在地,连声道:

  “罪将先前抵抗义师,乃是受奸人蒙蔽,而今大王亲自解释,怎能冥顽不灵,负隅顽抗,愿为大王驱使,共讨国贼!”

  “好!”

  苏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很是高兴,李明忠此人在历史上始终坚持抗清。

  当初他还在毛文龙麾下效力,毛文龙死后,孔有德、耿仲明二人邀请他一同降清,被李明忠断然拒绝,曰:“中原人当归中原,异地富贵非我愿也。”

  而后,清军南下,广东全境几乎陷落,只有李明忠还以高州坚守,耿继茂念在他与其父的旧情,写信劝降,李明忠断然拒绝,并斩杀使者。

  被俘以后,耿继茂再次劝降,他也不为所动,最终英勇就义。

  李明忠的气节是毋庸置疑的,就是能力苏言不好轻易置言,不过李明忠在广西影响力颇多,能够得到他的效力,未来南下广西,也能减少一些阻力。

  而后,苏言命李明忠继续节制本部兵马,并将岳州之战中,被王翊俘虏的数千广西兵也一并编入他的麾下。

  李明忠对苏言的信任感动不已,主动请战南下,不过苏言思索一番,还是决定将他编入王翊麾下调遣,与王翊一同渡过湘江,攻打湘江以西的各州府。

  而苏言本人,则是率军开离长沙,直扑衡州,准备在攻克衡州后自韶关入粤,切断明廷西逃的道路。

  ……

  王翊领命后,于次日率部渡过湘江,往宁乡、益阳而去,同时命自武昌出发,已经进入洞庭湖的黄、胡等人西进攻打常德。

  在苏言率军南下的情况下,王翊这位湖南巡抚,俨然成为了楚军在湖南境内的最高长官。

  黄斌卿、鲁之屿二人奉命率水师自洞庭湖入沅江,直扑常德府,此时的常德府还未从清军劫掠中恢复过来。

  城外诸多乡镇仍然一片破败,只有少量百姓逃了回来,而常德府城内只有原属于郝摇旗麾下的三千兵马驻防。

  见楚军自沅江而来,那江面几乎被大片大片的船帆占据遮蔽,城中守军哪里还有固守的勇气。

  还未等楚军兵临城下,常德守军就主动弃城而逃,将一座空城留给了楚军。

  常德府随之被兵不血刃拿下。

  常德落入楚军手中,驻扎在荆州对岸做出北伐阵势的忠贞营的退路也随之被切断,而这一切堵胤锡与李过他们丝毫不知情。

  好在撤离的常德守军论坑队友的程度,还是比不上何腾蛟那个畜生的,他们虽然撤离常德,但还是派人北上通知堵胤锡,让其做好应对。

  不过即便如此,等堵胤锡得到这一消息时,也已经近乎为时已晚了,楚军在占领常德后,继续北上攻克了澧州,将忠贞营的退路彻底切断。

  堵胤锡本欲先退往澧州,但他派出去探路的探子回报称澧州失陷,堵胤锡整个人顿时就麻了。

  饶是他平日里修养再怎么好,此时也终于是忍不住了,当着李过、高一功等人的面破口大骂:

  “何腾蛟无能之辈,三番两次坑害友军,此贼居然还能身居高位,与这等虫豸同朝为官,怎能中兴大明?!”

  李过和高一功等人面面相觑,他们说是不愤怒是不可能的,但更多的还是麻木,毕竟已经被友军坑过好几次了。

  此前,苏言于武昌发布的檄文也早已传至此地,由明军高层看过,堵胤锡自是下令收缴相关檄文,禁止讨论,并一副不愿与楚逆同流合污的架势。

  可李过、高一功等原顺军将领对此的反应就不同了,他们本身对于大明朝廷就没有什么归属感,而且自从归顺大明以后,还屡屡遭到朝中官员的排挤和友军的坑害。

  至今还没有反出大明,主要还是堵胤锡的个人魅力还在维系着他们脆弱的归属感。

  而现在,在看过楚军的檄文后,二人心中其实也掀起了些许波澜,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是真的愿意响应苏言,一同征讨朝敌。

  与其被朝中衮衮诸公敌视攻讦,在抗清战事中被拖累得碌碌无为,倒不如与楚军联合起来。

  可是这些话他们还不敢在堵胤锡面前说出来,至少在得知常德、澧州失守之前,他们是不敢提的。

  不过到了现在退路被切断,军中也缺少能够支撑下去的粮草的境地,李过和高一功二人终于再也忍受不住。

  他们直接找上了堵胤锡,先是耐着性子询问起堵胤锡接下来准备如何应对。

  堵胤锡对此也有些头疼,他沉吟片刻,才略微迟疑道:“我欲西撤至施州,施州土司众多,若能取得土司支持,也可依托地势抵御楚逆。”

  李过二人相互对视一眼,他们自然是不愿跑到施州那山疙瘩里的。

  且不说施州有没有足够支撑大军的钱粮,到了那边,无异于寄人篱下,若是土司投靠了楚军,那他们岂不是只能任人宰割了。

  因此,李过当即出言反对:“堵公,施州并非好去处,施州贫瘠粮少,如何能够供给大军?况且土司蛮夷狡诈,重利忘义,不可轻信,到了施州,也需防备土司投靠楚军,出卖我等。”

  高一功也点头附和:“并非我二人不愿,军中将士只怕也不愿退往施州。”

  堵胤锡听二人这么说,如何看不出一点端倪,他轻叹一声,道:“你们不必兜圈子了,若要投靠楚逆,那便将本官绑起来,送到楚逆营中换取前程吧。”

第312章 招抚

  堵胤锡这充满落莫的一番话语落下,李过和高一功二人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还是李过最先开口说道:“堵公对我等一片赤子之心,我等如何能够背弃堵公?”

首节 上一节 179/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