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75节

  虽然没能斩杀章旷,但擒获了他的将旗,还大败明军,胡一青与鲁之屿二人见好就收,收拢兵马打扫战场,得胜而归。

  杨廷麟一直站在城头上观望战场,见楚军得胜而归,他顿时面露喜色,称赞道:“胡、鲁二位总兵不愧为大王帐下之悍将,等大王南下,定要面陈大王二位总兵之功!”

  一旁的黄斌卿听言,心下不禁升起几分悔意——后悔当时怎么没有和他们两个一起出城掩杀,不然的话自己也能凑个战功了。

  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现在后悔也已经为时已晚,他只能暗自叹息。

  等胡一青二人率军返回武昌后,当即将此战战果汇报给杨廷麟,此战战果实际上并不多,只击毙不到五百明军,俘虏近千人,而楚军一方的伤亡相较之下几乎微乎其微,伤亡加起来还不到两百。

  杨廷麟再次夸赞了二人,随后也不忘派人跟踪明军南撤的方向,时刻掌握明军动态,并命人讯问被俘的明军,找出明军突然解除围城南撤的原因。

  一番讯问下来,杨廷麟等人很快便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得知有一支数万兵力的楚军正在往这里赶来,杨廷麟只稍稍思索,便认定这支楚军肯定是苏言带回来的北伐军。

  他对着三位总兵说道:“准备好南征所需的钱粮吧,大王率军南返,定会彻底平定后顾之忧,未来你这湖南总兵也将名副其实了。”

  后面那句话,他是对胡一青说的,其他两名水师总兵听言,都发出善意的笑声,胡一青挠了挠头,也憨憨一笑。

  正如杨廷麟料想的一般,次日,苏言便率军抵达武昌城下,杨廷麟与省城一众文武官员出城相迎。

  见到苏言后,杨廷麟主动汇报起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随后说道:“大王,南征所需钱粮下官已经备下,可随时征发民夫南下。”

  苏言微微颔首,笑道:“有杨兵部提本王坐镇后方,本王真是放一百个心,日后攻取湖广全境,你当属首功。”

  杨廷麟连忙拱手说道:“大王缪赞了,下官坐镇后方,岂敢与前线浴血搏杀的将士争抢首功。”

  说罢,他怕苏言接着这个话题,连忙话锋一转,道:“不知大王对朝廷此次擅开战端,有何应对之策?”

  苏言马上领会杨廷麟的意思,他看了看周围等候的文武官员和大军,道:“这里不是议事的地方,先且入城吧。”

  杨廷麟连连应下,苏言随后下令大军于城外安营扎寨,自己则与文武官员们一同入城,直接前往督署议事。

  进入督署后,众人先后入座,苏言主动问道:“杨兵部,你有什么想法?”

  杨廷麟不紧不慢地直起身来,说道:“大王,朝廷虽然占据正统大义,但正值您率部北伐,驱逐鞑虏之际,朝廷却主动挑起战端,兄弟阋墙,此实冒天下之大不韪,引天下士人口诛笔伐!”

  “下官听闻这朝廷擅开战端之举,是那内阁首辅丁魁楚所提,此人先前任两广总督,绍宗皇帝崩逝后主张拥立桂王,桂王还未进位监国,便操弄权术出任首辅,引诸多大臣不满。”

  “此人执掌内阁期间,碌碌无为,只顾党同伐异,声名狼藉,大王可撰写檄文,宣称此次南征并非谋逆,而是清君侧,诛杀丁魁楚这等蒙蔽圣听之奸逆,定能获得各地士人支持,减少各地抵抗!”

第306章 讨贼檄文

  “清君侧!”

  听到杨廷麟提出这三个字,苏言瞬间心领神会。

  清君侧的理念其实并非杨廷麟提出的,早在苏言西征江西,入南昌之时,就已经向杨廷麟等人借口是清君侧而来。

  不过那也只是在他口头说说,并未广而告之,现在杨廷麟旧事重提,其用意已经非常明显了。

  苏言微微颔首,严肃道:“杨兵部所言甚是,丁魁楚此人操弄权术,蛊惑圣听,贵为宰辅却不思进取,尸位素餐,实为国朝之蛀虫!

  本王深受皇恩,如何能坐视朝中奸佞当道,天子被蒙蔽,此次南征,便是要奉天讨贼,诛杀奸佞,以清君侧之恶,还天下之朗朗乾坤!”

  “大王英明!”

  杨廷麟带头说道,其余官员也都纷纷起身,齐声附和。

  接下来,苏言便请杨廷麟代为撰写檄文,杨廷麟是崇祯四年的进士,归顺苏言前又是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文彩斐然,撰写一篇檄文自然是轻轻松松。

  杨廷麟深知这是苏言对自己的重视,他欣然接受了这一命令,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讨逆檄文。

  “盖闻君者,国之元首,秉乾坤之正气,行大道之德化。然今有奸佞丁魁楚把持朝政,蒙蔽圣听,扰乱朝纲,致社稷蒙尘,百姓罹难,其心叵测,满腹私欲,而无报效国朝之心。

  丁魁楚者,绍宗时任两广总督,逢绍宗蒙难,联合阉宦操弄权术,愚昧圣听,方才得以出任首辅,彼绝无忠君之心,贪财好色,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使贤能之士不得重用,忠贞之士为之悲愤!

  丁魁楚之罪,罄竹难书,天理不容,比之秦之赵高,宋之秦桧,有过之而无不及,凡忠诚之士,岂能坐视不理,任其猖狂?

  吾苏言,承天命之托,秉忠贞之节,今日于武昌高举义旗,誓师讨贼,号召群忠,共伐奸佞!

  凡朝廷之民,当知大义所在,勿为奸佞所惑,勿为丁贼所迫,当奋起反抗,响应义师。吾等义师兵强马壮,兵锋之锐,无人可挡,必直捣黄龙,诛灭奸佞,以清君侧之恶,以报陛下厚恩,以安万民之心!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檄文发布,迅速以武昌为中心,传遍大江南北,苏言也于次日率军开拔。

  他命杨廷麟继续坐镇武昌,为了防止何腾蛟反扑,胡一青、鲁之屿、黄斌卿三人依旧驻防武昌。

  而苏言本人则是率军直扑岳州,其目的除开解岳州之围,也是为了击败吕大器,以此动摇整个湖南明军的士气。

  除了动摇明军士气外,吕大器被击败,这对其本人于军中的威望也会产生极大的打击,如果能够进而让何腾蛟因此对吕大器阳奉阴违,这对苏言来说也是喜闻乐见的画面。

  从武昌府到岳州府有着三百多里的路程,即便是按每天四十里的行军速度,也至少需要九天的时间。

  为了赶在吕大器得到消息撤离岳州前杀到对方面前,他命骑兵假扮明军在前方探路,若是遇到明军运粮车队,则直接将其扑杀消灭。

  就在苏言马不停蹄赶往岳州的同时,已经退至咸宁的何腾蛟也先一步收到了武昌发来的檄文。

  何腾蛟看过檄文的内容后,神色大变,他大为震怒,直接撕掉了抄录下来的檄文,骂道:

  “苏逆真是狡诈多端,写这檄文蛊惑天下人,蒙蔽视听,殊不知天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岂会被他这么轻易的蒙骗?”

  何腾蛟是坚定的朝廷支持者,全然没有生出过投降苏言的念头,这与他臭名昭著的名声放在一起有着极大的反差感。

  他到底是不是大明朝的忠臣,这点众说纷纭,除了何腾蛟自己外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点。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是在面对清军还是楚军,何腾蛟都始终坚持自己是大明臣子的原则。

  他对着同样看完檄文后面露愤慨的章旷说道:“苏逆假借清君侧之名,妄图以此掩盖自己的狼子野心,我等身为大明臣子,如何能够被轻易蛊惑。”

  “传我军令,加大军中的巡查力度,若有人轻言楚逆檄文之事,定斩不饶!”

  “遵命!”章旷沉声应下,尽管何腾蛟始终表现得并不靠谱,但只要对方还坚持为朝廷而战,那他还是愿意紧随何腾蛟左右,与其并肩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昌之战中擅自撤退的王进才并没有一起撤往咸宁与何腾蛟汇合。

  他知道自己惹下了不小的祸,章旷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和地位,王进才直接率领残部往东退去,静观其变。

  不过他才刚刚攻下了一座乡绅居住的庄园没多久,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就带着抄录下来的楚军檄文赶了回来。

  王进才看完檄文的内容后,思忖片刻,当即决定归顺率部楚军,以他对何腾蛟部众的了解,此时归顺楚王,肯定能够得到重用。

  何腾蛟虽然成功撤往咸宁,但他还是习惯性的保持了卖队友的优良作风,在明知道楚军很有可能驰援岳州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派人前去通知岳州城下的吕大器,企图利用吕大器吸引楚军的注意力,自己继续向南逃窜。

  而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撤至咸宁后,何腾蛟只顾着在城内休整一晚,次日便继续率军南窜。

  何腾蛟卖队友的优良作风值得每一位大明将领学习,吕大器这边对此毫不知情,不过他接连派出去数支运粮车队都没有从武昌回来,这还是让吕大器心生警觉起来。

  他召来了与自己一同出镇湖南的武靖伯李明忠,略有些忧心地对其说道:“前几日派往武昌的运粮队迟迟没有回来,我担心他们会不会遭遇了什么意外,谨慎起见,你组织人马前去打探一番吧。”

  李明忠当即应下,回营后便马上组织一队游骑往武昌府的方向探查情况,但两天后,出去的一队游骑居然只有一人逃了回来。

  并且那人的状况看起来并不好,他的背后中了一箭,鲜血几乎染红了大半个身子,面如纸色,显然是失血过多。

  李明忠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了过去,他在看见对方的惨状后,大吃一惊,也顾不上心疼,连忙上前问道:“你们在何处遭遇敌袭?敌人有多少兵马?!”

  那骑兵虚弱地咳嗽了几声,努力想要让自己撑起身子,他伸手抓着李明忠的衣角,虚弱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迫:“将军,快撤,楚军……很多楚军,还有蒙古人……”

  “什么?”

  李明忠瞪大双眼,还想再询问,但那骑兵已经再也说不出话来,他缓缓瘫软下来,气若玄虚,看向天空的双眼中逐渐失去色彩。

  周围围观的士兵们见状,都陷入了沉默,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李明忠也默默站起身来,轻声道:“将他的尸首收殓起来,好生安葬吧。”

  说罢,他转身走向吕大器的主帐的方向,很快便闯入大帐内,向吕大器汇报那名幸存者带回来的情报——尽管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但从那名骑兵临死前的急迫,李明忠也能够推断出敌情紧迫。

  在他汇报完以后,吕大器眉头紧锁,他下意识抬手摸了摸自己下巴的长须——这是他思考时习惯性的小动作。

  “传令全军。”他思索片刻后,放下了摸着长须的手,转头看向李明忠:“即刻拆除营帐,解围南撤,楚逆出现在江南,武昌那边极有可能已经落败,我们必须赶在楚逆继续南下之前撤离此地,退往湘阴备战。”

  “遵命。”

  李明忠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大声应下,出去将吕大器的命令传达下去。

  很快,岳州城外的明军大营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士兵们虽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们还是能够从吕大器颁布的那简短的命令中读出些许紧迫的氛围来。

  因此,许多明军连忙将各自的个人物品打包装好,拆除营帐,将营地中的军需辎重都重新装上马车。

  明军的动作无法瞒过城头的守军,守军哨兵连忙将城外的动静汇报上去,没过多久,得到消息的王翊就匆匆赶到城头。

  他看着明军拆除营地准备撤围的动作,几乎是瞬间就意识到援军已经渡江,他右手捏拳,轻轻砸在冰冷的墙垛上:“援军终于来了,我们反攻的时机也到了!”

  “抚台,可是要在这时组织兵马出城掩杀?”一旁的第二旅参将出声询问道。

  王翊循声看去,就看见四名第二旅参将的脸上都带着跃跃欲试的神情,论战斗力,第二旅上下都有信心能够击败城外的明军。

  但他们却被包围在岳州城将近半个月之久,军中上下都只觉得有些憋屈,想要痛痛快快地出城邀战,堂堂正正击败明军,发泄心中的郁气。

  王翊思忖片刻,还是缓缓点头,道:“自然是要出城掩杀的,不过还不是现在,等明军开始陆续撤离,再出城追击。”

  四名参将听言,都不免有些失望,但军纪如山,他们也只能点头应下。

  明军撤离的动作很快,仅仅用了不到半天,明军就将营地拆除大半,一辆辆满载着军需辎重的马车在军队的护送下先行离营南下,吕大器始终没有减轻对岳州楚军的警惕,他下令将最精锐的广西狼兵与二十头战象作为后军殿后,若是楚军主动出城追击,就以广西狼兵拒之。

  岳州城头,眼见明军已经陆续分批撤退,王翊才下令将城中兵马都集中在湘春门,准备从此门出击。

  “打开城门,出城!”

  “打开城门——”

  城门后,喊声不断,那沉重的镶铁内城门随即被缓缓拉开,紧接着便是瓮城的外城门,当两道城门被陆续拉开后,城外有序撤离的明军便出现在了第二旅将士们的视线中。

  “出城!”

  王翊身先士卒,策马穿过瓮城,率军出城列阵,一队队楚军线列步兵紧随其后,踩着被放下的吊桥越过护城河,背靠护城河摆开阵势。

  而对面的明军也第一时间发现了城门大开,负责殿后的武靖伯李明忠见状,如临大敌,喝令擂响战鼓,列阵迎敌。

  二十头高大的战象被他部署在军阵两侧,由皮肤黝黑的彝族骑象人掌控,战象不时发出长长的嗡鸣声,宛如渴望厮杀的号角。

  “那是什么?”

  “明军怎么会拥有如此高大的坐骑,那难道是传说中的饕餮吗?”

  出城后,楚军也才注意到了那些从未见过的高大动物,即便第二旅将士多为历战老兵,但也还是难免骚动起来,惊呼声此起彼伏,每个士兵都用好奇、惊惧的目光打量着明军侧翼的战象。

  “抚台,那是……”

  楚军中军,一名参将也凑到了王翊身旁,用惊疑不定的语气询问着,他话还未说完,王翊就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那不过是战象罢了,并非什么可怕的生物,看来明廷这是从云贵调兵了。”

  那名参将虽然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模样,但也知道有这种生物,听王翊这么说,他这才放下心来,随后又连忙问道:“抚台既然知道这是大象,那可知道该如何破解?”

  王翊点了点头,成竹在胸,道:“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曾命黔国公率军平定云南,在平定云南之役中,当地土司军就曾出动过战象,被黔国公以火器破之。”

  “那战象虽然看似高大可怕,可实际上却胆小如鼠,只需以火器向其射击,造成惊吓,便可破解战象,甚至使其自乱阵脚,冲撞本阵。”

  说罢,王翊下令将6磅骑兵炮都部署在侧翼,一会进攻与明军接战后,便由炮兵与线列步兵一同集火向明军战象射击,由猎兵精准狙杀骑象人,再由火器惊吓战象,使其失去控制。

首节 上一节 175/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