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70节

  坐在堂下的郝摇旗听见何腾蛟举荐了自己,不由得面色发苦,他归顺何腾蛟以后真是什么脏活累活都堆到自己身上,之前奉命前往迎接隆武帝也是,驰援南昌也是,早知道就待在常德不回来参加这场军议了。

  吕大器听言,却是摇了摇头,道:“本阁听闻郝永忠此前奉命驰援南昌,却在袁州滞留,鞑虏西犯,又望风而逃,并非良选。”

  众人听吕大器这么说,纷纷将目光投向郝摇旗,这些目光中不乏讥讽、轻蔑、不屑等情绪,郝摇旗顿时面色涨红,放在身下的双拳用力捏紧。

  何腾蛟却是没想到吕大器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顿时一愣,一时也摸不清吕大器这是因为郝摇旗的顺军背景而拒绝还是真的如他所说。

  他迟疑片刻,试探道:“可由都督佥事卢鼎领兵移驻?此人治军严明,可当大任。”

  说罢,他对着堂内朗声道:“卢鼎何在?”

  话音落下,顿时有一人挺身出列,向何腾蛟与吕大器二人拱手行礼,吕大器顺势打量了他一阵,见此人身形挺拔,蓄有长须,举手投足之间带着几分士人的气息。

  吕大器顿时心生好感,道:“卢佥事此前于何处为官?”

  “回禀阁部,下官此前于宁南侯军中任行营正纪,官至副将,宁南侯病逝后升任都督佥事,其子降清,下官不愿随从,便南下受何督师调遣。”

  虽然宁南侯左良玉也有攻伐朝廷的举动,但也比郝摇旗那个流寇出身的好多了,吕大器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点头道:“那便命卢佥事领兵移驻醴陵,你部有多少人马?”

  “回禀阁部,下官麾下有马步兵四千余。”

  “本阁再拨给你一万人马,定兴伯,你应该没异议吧?”吕大器说着,看向何腾蛟。

  何腾蛟迎着他的眼神,如何看不出来这是要他出兵,他也只能点头同意,下令从马进忠部调万余人马归卢鼎调遣。

  他知道卢鼎与马进忠关系不错,后者的兵马暂归其调遣也不会有太大抵触,而且醴陵防务也的确事关重大,若是楚军从这里卷土重来,那就能直接威胁长沙了。

  见何腾蛟如此配合,吕大器的心情好转许多,他让卢鼎归位后,又提出北伐的具体计划。

  此次北伐的目标是攻取武昌,扫除楚军在长江以南的据点,他决定亲自挂帅,领直属兵马及何腾蛟、章旷二人部众自湘阴北上,围攻岳州。

  在将岳州四面围城之际,派出大量斥候打探楚军在武昌的兵力情况,若是武昌空虚,则留下足够兵力围城后直取武昌,岳州可以徐徐图之。

  西边堵胤锡部也不会闲着,他们将北上直至江边,做出搜集打造渡船,大举渡江的假象,以此牵制楚军。

第299章 兄弟阋墙

  明军三路大军北伐,可实际上仅有湖南、江西两路出兵。

  甚至还未等大军开拔,他们所要征讨的楚军就已经先一步得到了消息,江西巡抚李长祥就无需多说了,湖南巡抚王翊在得知明军的意图后大吃一惊,连忙将湖南总兵胡一青唤来,将此事告知对方。

  胡一青听言又惊又怒,忍不住骂道:“大王挥师北伐之际,朝廷却主动挑起战端,兄弟阋墙,难道就不怕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他本为滇将,从云南老家千里迢迢赶来抗清,无非是因为心中忠君爱国以及驱逐鞑虏的信念,可自从出滇以后,沿途遭到的待遇和冷落不禁让他有些心灰意冷。

  尽管皆为朝廷官兵,但沿途官绅都视他们为洪水猛兽,防官兵甚如防贼,也只有在跟随杨廷麟归顺楚王以后,才能领到比以往更多的钱粮饷银,并且看见建功立业,将鞑虏驱逐出关外的希望。

  尤其是楚王将他任命为湖南总兵——这在之前他可是连想都不敢想,楚王赏罚分明,慷慨大方,已经俘获了这位滇将的忠诚。

  现在的胡一青,在得知朝廷主动挑起内战后,之前对朝廷有多么忠诚,现在对朝廷就有多么厌恶憎恨。

  王翊没有回答胡一青的话,他沉吟道:“朝廷擅开战端,无异于自取灭亡,我们只需要等大王得知此事后挥师南下,不过在大王回援以前,我们必须守住岳州、武昌二府。”

  “抚台,您准备怎么做?”胡一青问道。

  王翊思忖片刻,答道:“我欲亲自坐镇岳州,直面朝廷兵锋,你即刻率本部返回武昌,与杨抚台一同固守武昌……若是朝廷兵马围攻岳州不克,极有可能绕过岳州直取武昌,武昌兵力空虚,你们要多加小心。”

  胡一青听言,下意识想要劝说让王翊返回武昌,自己留下固守岳州,但他转念一想,自己曾经也是大明官军,对于那些袍泽的战斗力并不陌生,虽然人数众多,但攻坚能力并不强。

  以王翊麾下第二旅的战斗力,在朝廷大军的围攻下守住岳州并不难,反倒是武昌府城城池广阔,需要多面设防,他们兵力空虚,防守难度相对来说要更高一些。

  想到这,胡一青便止住了话头,抱拳道:“下官领命。”

  而后,他马上前去召集部众,只携带几日口粮连夜离开岳州,返回武昌。

  在胡一青率部离开后,王翊又写信送往江西,希望李长祥能够在宁州这一湖南、江西交界处增派驻军,明军大举来犯,岳州将成孤城,他不能保证明军不会分兵试图自宁州入赣,袭取南昌。

  送出信件后,王翊又亲自巡视岳州各门,岳州府城的城池面积并不大,约莫0.84平方公里,此前又接连战事,城墙多处受损。

  好在王翊移驻岳州后,深谋远虑,考虑到未来与明廷之间定然会爆发战争,提前下令修缮了城墙。

  他见各门修缮颇有成效,心下微微放松了许多,随后又下令将城外百姓尽数疏散,迁入城内,拆除靠近城墙的民房,清出射界,以免明军利用这些民房作为掩体。

  做完这一切后,王翊站在城墙上,目光投向南方,双目炯炯,只等明廷大军来袭了。

  ……

  另一边,胡一青率部轻装行军,只用几日便返回武昌城,此时的杨廷麟早已得知明军即将北伐的消息,组织城中丁壮加固城防,并训练民兵,准备协助守城。

  杨廷麟本以为城中百姓会因为苏言之前于城内大肆搜捕协助清军守城之人,而对此次征召态度消极,却没想到,武昌百姓好似忘记了那件事一般,仍然有大量丁壮响应征召。

  不过这也不足以守住偌大的武昌城,就在杨廷麟有些焦急的时候,胡一青率部返回,倒是解了他的一大忧愁。

  四月十六日,江西明军先行北伐,南赣巡抚刘远生在收到姜曰广命人送来的信件后,顿时意识到北伐计划泄露,他第一时间找到苏观生,提议大军提前开拔。

  虽然苏观生兵略不足,但他也知道让楚军做好充足准备的话,此次北伐肯定会大败而归。

  因此,他当即采纳了刘远生的提议,于十六日誓师,以刘良佐为先锋,率马步兵合计八万之众兵分两路,一路由其亲自率领,沿赣江北上攻打吉安府,一路则由刘远生坐镇,出宁都攻抚州。

  湖南这边的明军动作要稍慢一些,四月二十日,明军才于长沙城外誓师北伐,吕大器亲自挂帅,率马步兵六万,对外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挥师北上。

  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再遮掩目的了,大军沿湘江一路北上,抵达湘阴时与驻扎此地的万余明军汇合,七万大军直扑岳州。

  王翊一直留意着南方明军的动向,明军也没有刻意隐瞒自己的意图,因此他第一时间就获知明军开拔的消息。

  尽管他知道明军不可能真的有二十万之众,但其大军浩浩荡荡之势,还是让王翊的内心不免升起几分紧张。

  明军两路大军北伐,消息才终于送至远在河南的苏言军中。

  此时的苏言早已与张应祥汇合,大军铺桥过水,兵锋直抵朱仙镇,距离开封府城仅有不到一日的路程。

  但,天玑司的急报在这时送入军中,即便他还没有拆开急报查看,仅从送信的使者那满头大汗的模样,他的心底也升起了几分不安的预感。

  随军的金声桓、张应祥二人见他脸色不太好看,不由跟着紧张起来,苏言深呼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安,拆开急报查看起来。

  他阅读的速度很快,只用了数息便看完了里面的内容,不过苏言并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脸上闪过了一抹转瞬即逝的喜色。

  金声桓等人的注意力都在他手上的信件,因此并没有注意到苏言脸上那转瞬即逝的喜色,金声桓连忙问道:“大王,可是后方生乱了?”

  苏言点了点头,道:“朝廷……”他顿了顿,似乎意识到这样称呼敌对势力有些奇怪,想要找个更合适的形容词,但他一时有些卡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朝廷出兵北伐,目标并非是鞑虏,而是我们。”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里自然而然带上了几分讥讽。

  听他这么说,众人脸色顿时大变,张应祥忙道:“大王,可是要即刻南下回援?”

  苏言再次点了点头:“也时候拨乱反正,解决掉一直拖着我们后腿的累赘了。”

  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众人都能够猜到这个所谓的累赘指的是谁,没有人觉得苏言这么说有什么不对,他们心中都暗暗期待,此次南下,与朱元璋在建国大明前攻灭张士诚之役有多么相像。

  说不定,再次回到这里,他们对苏言的称呼就会从“大王”变成“陛下”了。

第300章 朱成功易帜

  开封府城已近在咫尺,苏言还是决定撤兵南下,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不将南方彻底统一,未来也还会出现类似的事情。

  不过,他虽然决定撤兵,但不代表此次北伐就此结束。

  苏言命金声桓继续挂帅,与张应祥一同围攻开封,自己则率军南下驰援湖南战事。

  他准备先拿下湖南,切断永历朝廷西撤的道路,将其困死在广东,这样一来朱由榔还能往哪里跑?

  至于江西那边,暂时采取守势,他即刻书信一封送往南昌,允许李长祥节制第七、八战列步兵旅,再加上作为抚标的第九旅,三个步兵旅挡住明军北伐,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更远的福建那边,尽管天玑司探子并没有汇报明军增兵福建的情报,但苏言并不认为明军会放弃从福建进攻。

  他推断,既然明军没有增兵福建,那就极有可能是准备借刀杀人,驱使朱成功发起进攻。

  至于朱成功会不会听从明廷的命令,进攻楚军控制的地区,那就是个未知数了。

  苏言距离福建太远,对那里的战事鞭长莫及,即便朱成功听从明廷命令北伐,他也无法插手,只能让顾炎武便宜行事。

  ……

  苏言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朱成功的使者冯澄世早已到达福州,与顾炎武商议郑氏归顺的条件。

  双方的初步谈判并不愉快,朱成功希望他归顺楚王以后,能够以原官福建总督总理福建军政事务,军队保持独立性,以福建之财政养福建之兵。

  南京方面不能插手福建的军务,只能任免福建官员,从福建收取上来的赋税也要先供给福建兵马,最后才送往南京。

  换句话说,朱成功就是想名义上臣服苏言,割据福建一隅,这个条件顾炎武怎么可能会同意。

  他对冯澄世提出的条件断然拒绝,语气严肃道:“国姓若是诚心归顺大王,又怎会提出此等条件?福建军政、财税要务皆只能归由南京处置,大王治下,不容地方割据。”

  冯澄世心里也清楚顾炎武肯定不可能同意这个条件,他便退而求其次,希望苏言允许郑氏继续掌控漳泉二府,以漳泉之钱粮供给郑氏兵马。

  作为交换,郑氏愿意配合楚军南下攻打广东,出动水师协助封锁广东海运,让明廷上下无法从水路逃跑。

  对此,顾炎武仍然表示拒绝,他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大王治下不容割据,国姓若要归顺大王,本部兵马只能接受大王节制,军中所需钱粮自会为国姓提供,又何必需要独掌漳泉二府?”

  顾炎武的态度非常明确,冯澄世也只能遗憾告退,将此次谈话的内容整理成册,命人送回泉州向朱成功禀报。

  朱成功看完谈话的内容后,眉头微蹙,顾炎武态度之坚决,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命冯澄世提出那些条件就是想试探一下顾炎武的底线。

  现在顾炎武的底线已经完全展现出来,摆在朱成功面前的选择也只有两个。

  第一,放弃郑氏军队的独立性,接受楚军的整编。

  第二,拒绝归顺楚军,与明廷站在一起,与楚军开战,但以朱成功对明廷的了解,明廷不可能给他提供除口头支持外的任何援助。

  换句话说,他就是挡在明廷前面的挡箭牌。

  事到如今,已经容不得他保持中立了,只能从这两个选项里面选择一个。

  就在朱成功踌蹰犹豫之时,顾炎武却不准备给他更多考虑的时间。

  在第一次谈判没能达成共识后,顾炎武当即下令动员军队,命福建提督高第率本部兵马增兵仙游,做好随时南下的准备。

  同时,他也命福建水师提督郑芝豹领兵移驻平海,于兴化沿岸备战。

  又以福建左路总兵施福沿闽江北上进入延平,陈兵尤溪县,尤溪县与泉州府德化县接壤,战端一开,能够直接自尤溪攻打德化。

  楚军大举调动,这一动作自然瞒不过朱成功的眼线,而实际上顾炎武也不准备隐瞒,各路兵马皆大摇大摆的行军。

  一时间,战争的阴云笼罩着闽南上空,两地商贾察觉到时局变动,纷纷退居城内,不再敢出入两军边境贸易。

  楚军军情迅速被汇报到朱成功面前,朱成功对于楚军的强势略有些不安,同时也有些愠怒,在他看来,顾炎武这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胁,想要逼迫他就范。

  可是,朱成功虽然意识到了这点,但他并没有与苏言彻底撕破脸皮的底气,双方一旦开战,以楚军可怕的攻坚能力,恐怕很难守住漳泉二府。

  若是失去了漳泉二府,退守厦门,朱成功的处境将会比清军占据福建时更加艰难。

  毕竟彼时清军残暴,又是异族,福建百姓皆不满鞑虏统治,起义之事时有发生,朱成功即便退至海外,也能取得这些义军和不满清军的百姓们的支持。

  可现在他们要面对的是楚军,楚军的势力比清军更加强大,并且他们在民间的口碑远远要比广州朝廷更好。

首节 上一节 170/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