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68节
12磅步兵炮×10
12磅步兵榴弹炮×10
6磅骑兵炮×10】
这一次的行省奖励乍一看似乎还没有上次那么丰厚。
可苏言仔细一看,马上就惊得瞪大双眼。
近卫步兵?
近卫骑兵?
这两个兵种是现在的他能够拥有的吗?
近卫系列可是军事建筑升级到最高等级以后才能招募的T0兵种,这点从他们的名字就能看出端倪。
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被称之为近卫的,君不见拿破仑的近卫军在反法战争中多次力挽狂澜,为皇帝出生入死,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在致命的滑铁卢之战的最后关头,法军全线溃败,也是老近卫军坚守到了最后。
苏言却是怎么也想不到,系统居然会直接给他发放近卫系列兵种的奖励。
这可是一万多名近卫步兵,毫不夸张的说,苏言甚至有信心仅凭借这一万多名近卫步兵横扫天下。
如果一开始他就拥有这支近卫步兵,势力哪里还会发展的这么慢。
第296章 朱由榔的野心
苏言得到近卫系列部队的奖励后,便马上在江浙、江西等地将奖励的部队投入招募。
因为是系统直接奖励的,所以并不需要像游戏里需要两个回合的训练时间,只需要等待一个月便能成军。
这点倒是挺好的。
眼见荆州灾民逐渐安定下来,苏言也就不准备继续在这里逗遛,准备先北上襄阳接见徐勇和投诚的王氏兄弟,并讨论接下来的进军方向。
他命侯世禄暂领两个标的兵力继续坐镇荆州,安抚百姓,组织百姓继续重建家园,而自己则与阎应元一同率第一、五、六旅及骑兵北上。
至于四川战事,苏言深谙渔翁得利的道理,命侯承祖时刻监视夔州军情,等清军入蜀后,尾随清军身后接管城池。
四月初五日,大军才终于抵达襄阳,徐勇及王氏兄弟提前得到消息后连忙出城数里相迎,尤其是王氏兄弟,他们对于这位新上司的了解并不多,因此表现得很是殷勤,想要在苏言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苏言对他们的小心思门清,倒也没有拆穿,而是神色温和地鼓舞了他们几句,等入城后,苏言又论功行赏,按照之前的许诺,升徐勇为湖北总兵。
王氏兄弟中的老大王光恩则是以反正有功,授湖北右路总兵,其弟副将王光泰升襄阳镇总兵,二人麾下部将也都有封赏。
从郧阳总兵直接升为一省的右路总兵,虽然没有连升数级,但也让王光恩很是喜悦,而且他也注意到楚军在湖南只占据了岳州一地,未来自己肯定有更多立功的机会。
襄阳众人一阵喜气洋洋,徐勇也将被他劝降反正的张应祥送来的书信递呈给苏言过目,张应祥在信中详细说明了自己在河南的进攻计划,并表示愿意为楚王担任先锋,扫清河南的反抗势力。
苏言看完以后,微微扬起一抹笑容,点头道:“这张应祥倒是积极,正好为我军北伐中原做急先锋。”
徐勇一直在观察着苏言的反应,见他面露赞许,心下也松了口气,这张应祥是他劝降的,若是张应祥擅自行动惹得苏言不快,也难保会不会迁怒到自己身上。
心下放松之余,徐勇不禁好奇道:“大王,眼下湖北平定,不知您准备何时挥师北上光复中原?”
“自是越快越好了。”苏言说道,目光一边扫视着在场众人,道:“中原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中,本王立志驱逐鞑虏,使天下苍生皆能安居乐业,鞑虏一日未灭,我军兵锋便一日不停!”
众人听言,皆齐声道:“愿为大王驱使!”
苏言微微颔首,道:“本王在北返襄阳途中,就与阎抚台商议过北伐之事,本王有意出两路大军北伐,一路自湖广入河南,一路自淮北入山东,大军横扫黄河以北,尽收中原其地。”
淮北入山东这一路就不用说了,无非是以李元胤挂帅,领第三、四旅组成的第一师,以及徐州总兵王之纲、安庆总兵黄鼎二人所部兵马北伐。
湖广入河南这一路就值得说道了,苏言准备亲自挂帅,分两路大军北伐。
一路由苏言亲自率领,以第一、五、六三个旅及骑兵部队北上汝宁,与张应祥部汇合,而后大军直取河南首府开封府。
一路由湖北总兵徐勇为主将,湖北右路总兵王光恩为副将,北上南阳,攻取河南府。
清军在河南府的守备兵力大多在之前的南征中被抽调,许多城池兵力空虚,野外盗匪、义军横行,拿下河南全境并不困难。
不过在北伐之前,苏言还需要处理湖北光复以后的事务。
湖北各州府还有众多官职空悬,或是在清军南下时弃印出逃,或是在明军打过来以后畏罪逃跑,官职空悬,地方上的许多政务都堆积起来,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苏言无法马上解决这个问题,他只能写信送回南京,让张煌言从江浙调部分官员来湖北任官,并下令在江西、湖北二省重开恩科,命阎应元留驻襄阳,与杨廷麟、李长祥一同负责恩科事务。
四月初八日,经过三天的准备,明军自襄阳开拔,兵分两路北上河南,苏言的信使也以快马加鞭的速度前往淮安,将北伐的命令传达给李元胤。
因为时间缘故,两地自然是无法同时北伐的,等李元胤受到命令后,明军早已开入河南地界。
南阳全境都跟随张应祥反正,在明军入南阳后,本地百姓皆在官绅的组织下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这里的百姓可不似江南百姓那般真心欢迎,这点从他们躲闪的眼神和略带畏惧的神情便能看出一二。
如果不是本地官绅强行将他们组织起来,这些百姓肯定会选择躲在家里,对这些从南方来的明军敬而远之。
明军两路北上河南,所展现出来的军纪却截然不同,由苏言亲自率领的明军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皆秋毫无犯,甚至还会帮助百姓重修桥梁,打击匪寇。
这支作风正直的明军直接颠覆了豫南百姓对于明军军纪败坏的刻板印象,再加上士兵们有意为楚王颂扬,没过多久,汝宁周边的百姓就都知道南方来了一支不一样的明军。
甚至有人传唱,这位楚王是岳爷爷转世,他麾下的军队和数百年前的岳家军一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而徐勇所率的这路明军,虽然在出征前得到苏言的再三耳提面命,要求他们严整军纪,但其军中还是少不了骚扰百姓,偷鸡摸狗的情况发生。
尤其是王光恩麾下兵马,王光恩本就是流寇出身,其军中也有许多是和他一起被招安的农民军,他们的军纪怎么可能会好,行军途中经常闹出骚扰百姓,敲诈勒索的事情。
不过,因为这是明末所有军队的常态,倒也没有人会跳出来指责他们什么。
苏言率军入河南的同时,湖北全境归苏言治下的消息也迅速传至湖南,并由信使快马加鞭送往广州永历朝廷处。
明廷上下随即大为震动,湖南危急的声音一时甚嚣尘上,此前何腾蛟请求朝廷向湖南增派兵员的奏疏早已送到,朝廷也做出了批复,从广西贵州等地征募兵员,调入湖南接受何腾蛟调遣。
本来是还有云南的,但是云南自1645年沙定洲之乱爆发后几乎脱离了明廷控制,云南的汉族官绅已经被逐步排挤,只有云南巡抚杨畏知和黔国公沐天波召集土司势力于楚雄以西坚持抵抗。
现在的云南,沙定洲几乎要成为割据自雄的云南王,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永历元年大西军入滇,才强行粉碎了沙定洲的美梦,将云南变成坚定的抗清大后方。
可这个时间线上,大西军北上陕西,已经不可能南下云南了,沙定洲没有了外力的粗暴干涉,建立起新的大理国并非没有可能。
言归正传,虽然已经调广西贵州兵马入湘,但楚军窃据湖北的举动,还是给永历朝廷极大的危机感。
苏言的势力愈发壮大,朝中上下官员的心底都非常清楚,苏言到现在都还没有南下并非是不敢向他们开战,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清军身上。
等清军被赶出关外,甚至还不用等到那个时候,苏言的大军就会南下攻打他们。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丁魁楚在内阁会议上喊出了这句口号,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在场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堂官,而后恭敬地向坐在主位上的皇帝行礼,道:
“陛下,臣以为,苏逆大军窃据湖北,其兵力分散,应趁其于湖北立足未稳之际,集结三路大军挥师北伐,收复失地。”
“哦?”永历皇帝眉头微皱,问道:“丁卿家,这三路大军,有何讲究?”
丁魁楚侃侃而谈:“可分别自湖南、赣南、闽南三地北伐,这湖南一路,命湖广总督何腾蛟与湖广巡抚堵胤锡领本部兵马北伐,攻取武昌,沿长江与苏逆对峙,使其不能南犯。
南赣一路,可命大学士苏观生与赣南巡抚刘远生领本部兵马沿赣江北上,苏逆于江西仅有不过万余人马,我军兵力是其数倍不止,又占有朝廷大义,恩威并施,如何不能收复江西?
至于闽南一路,可命威远侯朱成功牵制福建兵马,并由精锐水师北上袭扰东南沿海,三管齐下,只要何督臣能够将苏逆阻挡在长江以北,大业可成!”
丁魁楚说的是信誓旦旦,脸上充满了自信,但在场的阁臣和六部堂官们的反应都很是平淡,更是有人窃窃私语,议论着丁魁楚这一北伐大计的可行性。
也不怪他们不敢跟着被鼓动起来,实在是楚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不敢让他们小觑,而且朝廷官军的表现也很是拉胯。
先说说湖南的何腾蛟吧,此前湖南战局糜烂,何腾蛟的责任不小,可以说是志大才疏之辈,他连清军都挡不住,拿什么去阻挡苏言的楚军?
然后是江西这一路,乍一看这反而是最有可行性的一条路了,江西楚军的确只有上万,还分散驻扎,明军从赣州集众兵北伐,若能逐个击破,在楚军主力回防之前拿下江西并非不可能。
福建的朱成功……这个不甚了解,就暂时不做评价了。
朱由榔看着大臣们的反应,其实心底也觉得不太靠谱,但他打心底又有种搏一搏的冲动。
毕竟,如果继续放任苏言北伐,壮大实力,虽然他们还能继续在广州悠闲享乐,但实际上却是慢性死亡,等苏言腾出手决定收拾他们那一天,就是他们的死期。
可若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放手一搏,就赌那个获胜的可能,将苏言从胜利的顶峰推到失败的谷底,那么大明朝将会在他永历皇帝的手中完成中兴。
想到这种可能,朱由榔的身体就会不受控制地轻微颤抖,面露潮红。
“众位卿家,对丁卿家的这一计划,可有异议?”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语气淡然地对众人说道。
大臣们听言,面面相觑,还是瞿式耜起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一试,不过各路主帅的人选,还需慎重考虑。”
见瞿式耜都表示认可,其余大臣也都连声附和,朱由榔则是略有些好奇地问道:“瞿卿家可有合适的人选?”
瞿式耜迟疑片刻,还未等他开口,一旁的内阁辅臣吕大器就主动起身,俯首道:“陛下,臣请出镇湖南,督兵北伐,为陛下分忧!”
吕大器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众人侧目,瞿式耜也惊愕地扭头打量着他,朱由榔惊疑不定地看着吕大器,好一会才迟疑道:“吕卿家为何要自请出镇地方啊?”
“陛下。”吕大器直起身子,认真道:“臣自崇祯十四年出任甘肃巡抚以来,屡历兵事,不论北虏、流寇皆有交锋,臣不敢自吹运筹帷幄,但朝廷阁臣之中,唯有臣能代表庙堂出镇地方,统筹湖南军务,故而自请出镇湖南,为陛下排忧解难。”
朱由榔听他这么说,顿时心动起来,他又用征询的目光看向丁魁楚与瞿式耜二人,见二人并无反对之色,也就点了点头,赞许道:
“有吕卿家这等忠良,朕何愁中兴无望。”
而后,他朗声道:“传朕旨意,升吕大器文渊阁大学士,加授兵部尚书衔,进少傅,总督节制湖广、贵州、广西各省军务。”
吕大器顺势拜倒,待朱由榔说完后,大声说道:“臣吕大器,叩谢天恩!”
随着吕大器如愿出镇湖南,丁魁楚的三路北伐计划也随之得到了采纳,明廷将贵州、广西兵马尽数抽调,调入吕大器麾下归其直属,并调动地方土司协助参战。
为了能够完成中兴大业,朱由榔甚至忍痛从内帑拨白银五十万两送往前线用以犒军,甚至为了能够让朱成功配合出兵,他也下诏晋朱成功为漳国公,追封其母田川氏为一品诰命夫人。
明军在南方整军备战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天玑司的探子,各地探子对这一情报不敢怠慢,连忙用各种方式送往北方。
最先得到情报的还是驻扎于醴陵的第七、八旅,陈权与吴启明二人看过情报后大吃一惊,相互对视一眼后,陈权当即说道:
“朝廷若要北伐,我军定然首当其冲,醴陵城小,不是固守之地,当速速退回江西,并告知李抚台,早做准备。”
吴启明对陈权这番话没有异议,他们如果继续驻扎在醴陵,虽然能够成为卡在明廷腹地的一颗钉子,但同时也失去了退路和补给,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先退回江西为妙。
第297章 朱成功的抉择
“国姓爷,朝廷的天使来了!”
泉州城郊校场,朱成功正在监督兵卒操练,突然有一名亲兵快步跑了过来,语气略带局促地向他汇报导。
“朝廷的使者?”朱成功眉头微蹙,嘟囔道:“朝廷使者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说着,他一边让亲兵带路,转身返回府城。
返回府城的路上,朱成功的脑中也一边回想起这几个月以来闽中局势。
自从楚军强势入闽后,两军以泉州—兴化府境为界,两地商贾互通有无,从表面来看,两军之间的关系倒是处的很是融洽。
不过,那福建巡抚顾炎武并没有放弃招揽笼络郑氏残部的想法,他通过福建水师提督郑芝豹的关系与郑彩、郑鸿逵二人取得联络,许以重利,希望二人能够率部归顺。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