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61节
另一边,豪格也获知了武昌陷落的噩耗,虽然他此前就已经从武昌发来的求援信使口中得知明军围攻武昌,并做好武昌会被攻陷的心理准备。
但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武昌陷落的速度会这么快,堂堂湖广省府,明军居然只用了短短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攻破武昌城。
这个速度,即便是身经百战的豪格,内心都不免慌张起来。
惊惧之余,豪格还是将军中几位高级将领召集了起来。
很快,罗洛浑与博洛等人就匆匆赶来,他们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不安和旁皇。
见他们到齐,豪格便将武昌陷落的消息正式宣布了一番,而后沉声道:
“武昌陷落,这湖南也不安全了,此前工部尚书星讷就来信称明军水师几欲突破防线,封锁长江水道,依我看,明军随时可能会携大胜之威西进,攻打我军。”
众人听言,都议论纷纷起来,罗洛浑开口道:“大将军,武昌至此虽然隔着偌大的洞庭湖,但明军随时能够借助水师横穿洞庭湖追上我军,下官认为,应该将那些汉人舍弃,并丢弃部分钱粮,加快行军速度。”
此时的豪格已经几乎将常德周边搜刮一空,裹挟着近十万百姓,运载着大量搜刮而来的钱粮离开常德,刚刚过澧州地界。
虽然从澧州到荆州对岸只有不到两百里的路程,但是以目前的行军速度,再加之沿途需要渡过多条江河,最快也要将近十来天的时间才能抵达渡口。
这十来天的功夫,如果明军真的向他们追击而来,半路肯定就会被明军追上。
豪格听了罗洛浑的提议,却是面露迟疑,他不太舍得就这样丢弃搜刮来的战利品,而且那些掠走的人口要是能够带回北方,肯定能够增强他在朝堂上的威望和影响力。
眼下多铎已死,阿济格又生死未卜,多尔衮的两白旗也损失惨重,正是他返回朝堂与多尔衮争权夺利的最好机会。
一旁的博洛见他面露迟疑,心中暗骂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贪婪,连忙劝道:
“大将军,武昌失守,明军极有可能渡江进犯湖北,阻截我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当务之急还是先渡江北返,而不是被这些汉人和钱粮拖累在这里。”
这下,豪格终于被说动,他有些不舍地长叹口气,道:“也罢,从汉人中挑选数千精壮带上,其余人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大将军,何不将他们尽数杀光?”鳌拜有些不解地问道:“就这样抛弃他们,岂不是便宜了明军,给明军攻打我们的兵源。”
“真是个没脑子的屠夫。”博洛心中想着,开口说道:“被我军裹挟的汉人有近十万之众,若要将其尽数屠戮,只怕三天三夜也杀不完,怎能将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豪格点了点头,赞同博洛的话,不过他虽然同意放弃裹挟来的汉人,却还是舍不得丢下那一车车满载的钱粮,坚持将钱粮带上。
抛弃百姓的命令很快就被传达下去,清军胡乱从近十万百姓中挑选了数千精壮男丁后,就将剩余人如草芥般抛弃,就连口粮也不给他们留下。
这些百姓本以为自己要被裹挟着带到北方去,成为满人的包衣奴隶,前途一片灰暗,可突然就被清军半路丢下。
许多人甚至一直等到清军走远了,才终于回过神来,惊喜的发现自己居然自由了。
他们虽然搞不清楚状况,但还是连忙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往南边跑,生怕清军会突然杀个回马枪,将他们又给抓了起来。
被裹挟的汉人大多选择往南边逃跑,想要回到自己的故土,但很快第一个问题就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清军在抛弃他们的时候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一点口粮,这些流民只能被迫就地觅食,他们就像是蝗虫过境一般,将任何能够果腹的东西席卷一空。
流民浩浩荡荡南下,很快就逼近澧州,澧州知州见状大为惊慌,生怕这些流民涌入城内会引发动乱,连忙下令封锁州城各门,严防出入。
同时派人南下寻找明廷官员,向他们告知这里的情况,澧州知州非常清楚,清军那北上的架势就是准备撤离湖南了,他要想寻求援助,就只能重新回归大明。
不过,在澧州以南可靠的明廷高官就只剩下堵胤锡一人了。
然而堵胤锡与忠贞营又再次经历过一场大败,元气大伤,只得退守辰州,就连听闻清军弃守常德北上的消息后,也无力出兵收复常德。
清军携钱粮北撤的同时,三月十六日,明军王翊部进驻岳州府。
岳州本是何腾蛟驻地,但后者听闻豪格大军进犯长沙后就慌忙弃城而逃,岳州于是变成了一座空城,连明廷任命的岳州知府也弃印逃跑。
现在王翊率部入城,随即得到了城中缙绅百姓们的热切欢迎,当地缙绅箪食壶浆喜迎王师,充满感情地对王翊说道:
“自何督师弃城南撤后,岳州无兵无将,几成空城,附近匪寇多有袭扰,城中人心惶惶,日夜盼望王师归来,而今抚台率军入驻,实得民众欢喜。”
王翊听言,当即拱手说道:“本官奉楚王殿下之命接管岳州,自今日起,岳州安定,百姓皆可安居乐业,不再担忧兵祸。”
众人听他这么说,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那位楚王可是攻克了武昌的,应该不会和何腾蛟一样仓皇弃城而逃了吧。
王翊接管岳州后,在城中留下了一个标的兵马驻防,休整一晚后次日便率军继续南下,按照原计划向常德挺进。
他还未抵达岳州时,就已经收到了苏言发来的军文,知晓清军很有可能已经弃常德北撤。
但苏言还是要求他按照原计划行事,目的并非是追击清军,而是为了接收清军撤退后权力真空的地区。
不过,何腾蛟显然不会让他们顺利西进。
在得知苏言占领武昌后,何腾蛟除了与章旷商议奏报朝廷,请求朝堂的援军外,也命章旷率军北上驻防湘阴,阻挡明军西进道路。
同时,他也看出了豪格肯定不会继续待在湖南,便命部将郝摇旗率军西进,接管益阳、常德等地。
等王翊率军抵达湘阴城外时,得到的就是章旷那极为强硬的措辞,章旷勒令他们退出湘阴,不得越界,其麾下兵卒甚至搭弓放箭,以此威胁。
胡一青见状大怒,当即对王翊说道:“抚台,章旷傲慢无礼,末将请攻打湘阴,愿身先士卒,先登城池!”
王翊虽然也有些不悦,但思忖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不可,大王眼下全力攻略湖北,暂无意与何腾蛟开战,先且让他们嚣张几日,等湖北平定,再来收拾他们。”
说罢,王翊深深看了一眼城头的章字大旗,下令撤回岳州,并派信使渡江北上,告知苏言这里发生的事情,请苏言定夺。
眼见楚军就这样撤退,章旷倒也有些惊讶,他甚至已经做好要与楚军兵戈相向的准备了。
“也好,此时并非与苏贼开战的良机,等朝廷大军入湘,再徐徐图之吧。”他心中思忖,目送楚军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
第287章 多尔衮病倒
京师,顺天府。
在豪格信使的快马加鞭之下,三月中旬,多铎与江西军团全军覆没的消息终于传至清廷首都。
朝野震动。
八旗贵胄们已经有些忘记这是第几次噩耗了,从勒克德浑战死,江宁陷落再到现在江西军团覆灭,不知道有多少八旗将士死于江南的异国他乡。
一时间,京师城内的旗人家庭几乎家家戴孝,户户挂白,难以掩饰的悲伤席卷全城。
就连多尔衮本人都悲愤欲绝,呕血不止,当场晕厥过去,朝中大臣们也人心惶惶,放弃华北退回关外的声音甚嚣尘上。
与旗人和清廷高层的悲痛相反,底层汉人听闻这一消息,都暗自欢喜,如若不是担心表现得太过明显,会被悲愤的满人迁怒宣泄,他们肯定会拍手称快。
即便是不敢明面上表露出来,许多汉人在私下交谈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表露出对明军在南方的胜利的喜悦之情。
他们甚至相互鼓舞:“王师北定中原日,你我定要宿醉一番,以此庆贺。”
这并不难理解,清廷在北方的统治并不得人心,多尔衮自入关以来,强行剃发易服,跑马圈地,桩桩政策都在汉人的雷区上跳动。
也不知有多少汉人愤而起兵反清,甚至就连京师周边都有反清义军活动。
在一些最严重的地方,例如山东地区,清廷只能控制县城及周边数里,再往外面,就是反清义军的天下。
关内如此,关外的茫茫草原上,清廷的影响力也遭受重创。
早在顺治三年,也就是去年的公元1646年,漠南苏尼特部就宣布叛清,重回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诸汗意图团结对抗清廷,与清廷争夺漠南蒙古的掌控权。
彼时清廷能够调动的兵马几乎都在南方与明军作战,对于喀尔喀蒙古的动作根本无力抽调大军北伐。
多尔衮本欲御驾亲征,但南方接连的惨败让朝中人心浮动,他只能放弃这一想法,继续坐镇京师。
同时,他不得不调动出镇锦州的吴三桂,命其进入漠南与漠南蒙古诸部一同防范喀尔喀蒙古的入侵。
从大清横扫北方之时,多尔衮就对吴三桂不怎么信任,故而在他随军南征基本消灭李自成部以后,就将吴三桂调回关外出镇锦州,为的就是不让吴三桂继续与南明朝廷联络。
可到了喀尔喀蒙古叛变的紧要关头,他也不得不启用吴三桂了。
多尔衮被气倒以后,朝廷大权却暂时真空,无人能够出面安抚人心。
之前同为辅政大臣的济尔哈朗在二月时就被多尔衮以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为由,罚银两千,并罢免辅政职务。
在这种人心动荡的情况下,只能由资历最老的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代为出面,安抚人心。
代善先是前往探望了多尔衮的病情,在得知多尔衮只是急火攻心,并无什么大碍后,才放下心来,同时也驳斥了那些退回关外的声音。
在他看来,大清奋两代先帝之余烈,才终于入关建制,怎能就这样舍弃打下来的基业,狼狈退回关外。
而且眼下内忧外患,南边明军虎视眈眈,豪格的军团又还未撤回,北边喀尔喀蒙古又试图蚕食漠南。
若是就这样退回关外,一些本就摇摆的漠南蒙古部落很有可能倒向喀尔喀蒙古,失去对漠南蒙古的掌控,即便退回关外,也是孤掌难鸣。
还有一点,以代善对多尔衮的了解,此人又怎么可能选择放弃关内的花花世界,退回关外,与其等他醒来以后驳回自己的命令,让自己颜面扫地,倒不如直接拒绝了。
眼见连代善都否决了退回关外的提议,一些不安分的满洲贵族便将心思打在了其他地方。
满洲内部对多尔衮的擅权专让早已有许多人心生不满,寻求扳倒多尔衮,扶持太宗文皇帝的长子豪格为新任摄政王。
之前因为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俩手中的两白旗势力庞大,多铎又能征善战,故而只能隐忍不发。
而如今多铎已死,两白旗元气大伤,豪格又手握重兵,正是扳倒多尔衮,迎回豪格的最好时机。
因此,倾向豪格的两黄旗官员开始暗中写信发往前线,希望督促豪格即刻率部回京,并暗中做好谋划的准备。
多尔衮对此并不知情,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提前做好防备之策,他命心腹谭泰暗中收集自己病倒期间,朝中诸王公大臣的反应与表现,准备等身体康泰以后逐个清算。
在听闻许多大臣提议撤回关内后,多尔衮面露冷笑,对谭泰及一等伯冷僧机等人说道:“这等懦弱之辈,安能为国家柱石耶?莫非坐了汉人的花花世界,也染上了汉人贪生怕死的毛病!”
随后他又得知了代善做出了反应,脸上的表情才终于缓和些许,多尔衮缓缓闭上双眼,好似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多尔衮好似想明白了什么一般,闭眼说道:“传令肃亲王,命其即刻率军北返,不得恋战,肃亲王麾下兵马是我大清朝最后能够调动的精兵了,若是折损于南方,后果不堪设想。”
他虽然想到了豪格率军回京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但眼下还是以大局为重,这支兵马只要能够安全回京,不管豪格做什么都他都能见招拆招。
可要是这支兵马回不来,那大清朝就等于走在覆灭的边缘了。
谭泰等人也想到了这点,他们面面相觑,心下都不免担心日后可能的政治风暴,但见多尔衮态度坚决,也只好齐声应下。
……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明军已经接连拿下了德安、随州及安陆府等地,将清军北返的必经之路切断。
徐勇送往南阳的书信也交到了南阳总兵张应祥的手中,后者在收到书信后,并没有马上拆开,而是盯着那名信使问道:“你家总兵现在何处?”
问话之余,张应祥脑中思绪飞速转动,他此时已经知道了武昌被明军占领的消息,虽然没有黄州那边的消息,但不用想也知道,作为武昌门户的黄州又怎么可能幸免于难?
而徐勇身为黄州总兵,黄州陷落后还能给自己送来书信,那么这封书信里的内容不用想都知道是什么了……
张应祥思考之时,那信使微笑答道:“回张总爷的话,您只需看过这封信件便可知晓,又何必多问呢?”
张应祥听言眉头微蹙,却还是拆开了信封,将里面的信纸取出,一目十行飞快扫过。
等他看完书信后,神色稍变,这信里的内容虽说与他料想的相同,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苏言一上来就愿意授予徐勇湖北总兵的官职。
徐勇没有立下寸功,只是投降苏言就愿意为他升官,凭什么?
一时间,张应祥对徐勇充满了羡慕嫉妒,同时也不禁思考起来,苏言如此大方,自己以南阳府城举事,就算不能混个河南提督,混个河南总兵应该也没问题吧?
想到这,张应祥的心底愈发火热起来,不过他明面上还是装作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道:“本官知道了,你先且退下,好生歇息吧。”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