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55节

  张成没有理会满大壮的动作,将杨廷麟所写军令取出,双手奉上,对章旷说道:“章抚台,此令为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杨廷麟杨阁部所写,还请章抚台过目。”

  章旷听言,对着身侧的侍卫使了个眼色,后者便顺势上前,接过军令,转呈给章旷查看,在章旷打开阅读的时候,张成接着说道:

  “我大王于月初大破虏兵,阵斩多铎、硕塞及一干鞑虏宗室将领,全歼五万大军,然博洛残部见势不妙,逃往醴陵,此獠于东南犯下累累罪行,又致使先帝殉难,怎能令其逍遥法外。

  我大王心系驱逐鞑虏,恢复河山之志,意为先帝复仇,于是命大军自袁州西征,追击博洛残部,所谓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望章抚台能够配合我军征讨虏兵,将其一举歼灭于湖南之地!”

第278章 堵胤锡

  张成说完后,章旷也刚好将信中内容尽数过目,他眼眸低垂,眸中思绪流转万千。

  一边是心中对僭越者的仇视与憎恶,一边是对抗清大业的忧虑,让章旷一时竟陷入了纠结之中。

  若是配合楚军攻打清军,只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而且自己在朝中也很有可能被人弹劾,打上通敌的罪名。

  可若是将楚军拒之门外,他们又没有能力单独对抗退往常德的清军,而且也难保楚军会真的乖乖退回江西,万一惹恼了楚军,岂不是同时与清军和楚军为敌,更是处境堪忧。

  一旁的幕客看出了章旷的纠结,凑上前去,压低声音附耳说道:“东主,不如就放这楚军过去,让他们与虏兵厮杀,待他们两败俱伤后,我军可坐收渔翁之利。”

  章旷听言,心念一动,但还是略微迟疑道:“可贼……楚军连多铎的五万大军都能全歼,万一果真将虏兵击溃,又该如何?”

  “您难道忘了,朝廷可是宣布其为谋逆,这伙楚军兵力不多,即便能够侥幸战胜虏兵,也定会损失惨重,届时您与何督师可高举奉诏讨贼之名,攻伐这支楚军。”幕客继续与他咬耳朵。

  听到这,章旷微微点了点头,他对着幕客做了个手势,后者了然地退到一旁,章旷随后对张成问道:“不知你部有多少人马?”

  “回禀章抚台,我军有二万之众。”张成回答道,这个问题也没有隐瞒的必要,只要章旷有心,很容易就能从营地规模和军旗数量推断出来。

  听见只有两万部众,章旷有了主意,他颔首道:

  “苏督臣抗击鞑虏之志,本官深感钦佩,有杨阁部从中担保,本官愿放开道路,使你部兵马西进,追击虏兵往常德而去,然湖南百姓深受战乱之害,长沙城内也缺少粮草,作战所需钱粮,还需你部自行承担。”

  虽然章旷是用苏言过去的浙直总督的官职称呼他,但既然对方松口,张成也就没有将时间浪费在纠正称呼这件事上面,而是略过这件事,继续说道:

  “我军可自备粮草,从袁州输送粮草,但运粮队也需途径长沙地界,还请章抚台一律放行,并命人沿途保护。”

  对于张成这个请求,章旷想也没想就同意了,要是连这个小要求他都拒绝,那就显得他是故意为难了。

  得到章旷的允准后,使者也没有在长沙多做停留,告辞离去。

  等使者离开后,章旷招来了那名幕客,对他说道:“你代我前去何督师军中,向督师禀明此事。”

  “遵命。”幕客应道。

  章旷担心的还是何腾蛟那边的反应,即便他是何腾蛟的心腹,但有时也无法阻止何腾蛟做出什么决定,万一何腾蛟担心楚军是来争夺他的地盘,不管不顾与其开战,那可就糟了。

  所以,他要提前和何腾蛟通个气,以免何腾蛟坏了自己的计划。

  另一边,张成拍马回到了营地内,向陈权与吴启明二人汇报交涉情况,二人听后,相互对视一眼,吴启明眉头微蹙,道:

  “这章旷不愿提供粮草,即便允许运粮队过境,也无法保证军需补给能够及时送到,万一他们突然反悔,断绝粮道,我军将陷入缺粮困境。”

  听吴启明这样提醒,陈权也意识到了这点,他沉吟道:“不可将补给生命线的存亡寄托在他人手中,况且虏兵西撤,敌情暂且不明,贸然孤军深入,恐遭不测。”

  二人商议一番后,还是决定先退往醴陵,向苏言汇报这里的情况,等待后续指示。

  楚军后撤的消息很快被汇报到章旷面前,章旷听言,不禁发出无声的笑声,对着左右部将说道:“看来这楚军也不信任我们。”

  陈友功面露忧色,抱拳道:“抚台,楚军若是不插手湖南战事,仅凭我军,恐怕也是独木难支。”

  章旷略有些不满地瞪了他一眼,道:“难道没有了苏逆的帮助,我们就守不住湖南了吗?”

  “末将不是这个意思。”陈友功连忙告罪,解释道:“末将只是担心,苏逆兵马袖手旁观,会在我军不敌虏兵时攻袭我等。”

  “那应该是不会的。”章旷沉吟片刻,说道:“虽然苏逆僭越称王,为人所不齿,但以此人的品行以及一贯的行事风格,倒不会做出此等事来。”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虽然敌视苏言的僭越之举,但对于此人抗击清军的举动还是很认可的,况且即便苏言僭越称王,也仍然高举明朝旗号,应该不会擅自攻打同为明军的他们。

  ……

  苏言并不知道章旷居然这么放心自己,二月二十日,他终于从醴陵来的信使口中得知了第七、第八旅所面临的处境。

  一番思索后,他还是命人将杨廷麟、李长祥等人召来,商讨南路军接下来的军略事宜。

  他对几人说道:“何腾蛟、章旷之流门户之见甚重,不可轻信,若是我军过长沙,后路随时可能被章旷断绝,则南路军孤军危矣,我欲命南路军暂且驻扎醴陵,等我亲率大军攻取武昌后,再命其开拔。”

  “大王英明。”杨廷麟等人说道,既然博洛已经与豪格汇合退往常德,那原先的计划就需要再考虑考虑,重新制定了。

  杨廷麟接着说道:“大王,博洛与豪格汇合,后者定然知晓多铎全军覆没之事,下官推断豪格很有可能会选择收缩兵力,撤回江北,为此还请命水师先行西进,封锁长江,使虏兵不能北返。”

  苏言点了点头,同意了杨廷麟的提议,他说道:“豪格此人身为鞑酋黄台吉长子,身经百战,若使其北返,无异于放虎归山,只会为我军日后北伐产生阻碍。”

  说罢,他想起了什么,问道:“肃鲁伯等人的水师不是已经出发了么,眼下行进至何处?”

  “已经到达武昌城外,切断了武汉三镇的水运,封锁该江段。”王翊回答道。

  苏言点了点头,道:“草拟军令吧。”

  他话音落下,王翊连忙提笔准备草拟军令,等他准备好后,苏言才说道:“命肃鲁伯黄斌卿、吴淞总兵鲁之屿领本部兵马继续顺江西进,封锁荆州两岸渡口,命苏松常镇提督吴胜兆占领汉口,继续封锁武汉三镇水运。”

  王翊跟着他的声音记录在册,等苏言说完后不久,王翊便将笔放了下来,道:“大王,军令已拟好。”

  苏言微微颔首,又看向李长祥,问道:“运往九江的军需粮草准备的如何?”

  “回禀大王,已运出足够出征大军消耗一个月的粮草。”李长祥回答道。

  “才一个月吗?有点少了,但也足够攻下武昌。”苏言摸了摸下巴的胡须,说道。

  “大王,不知您准备何时出兵?”杨廷麟问道。

  这几日,苏言都一直待在南昌备战,金声桓等人的兵马也已经完成了整肃,淘汰裁撤了大量不合格的兵卒,在杨廷麟看来,现在正是出征的最好时机。

  要是再拖下去,只怕是会让豪格跑了。

  苏言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也是时候该出兵了。”

  说完,苏言站起身来,道:“传我军令,大军明日启程,兵发武昌!”

  ……

  次日,二月二十一日,大军自南昌开拔,沿官道往九江行军,他们将先抵达九江,在那里补充军需补给,并有序登上兵船,走水路向武昌进发。

  为了避免无谓的战马损耗,第一、第二、第三胸甲骑兵团与第一蒙古骑兵团被要求走陆路,骑兵会先占领兴国州,而后在武昌城外与主力汇合。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整肃运动后,金声桓麾下的两万兵马直接被锐减至五千余人,冷允登、吴高二人的兵马更是被狠狠砍了一刀,两部人马加起来也只剩下不到三千人。

  金声桓部将跟随苏言参与西征,冷允登、吴高二人则是被留在江西,在开拔之前,苏言以二人反正有功,授冷允登为江西左路总兵,命其率部移驻建昌,又以吴高为建昌副将,归入冷允登调遣。

  跟随苏言西征的除了金声桓外,还有直属于杨廷麟的副将胡一青部两千人马。

  这胡一青就值得说道了,他和他麾下兵马都来自云南,作战骁勇,因而在考核中反而表现出色,并没有多少人被淘汰裁撤。

  也正是因为滇营在考核中的出色表现,苏言才决定将他们一块带上,让他们有在战场上立功的机会,不埋没他们的骁勇。

  另一边,豪格率军撤回常德后,一边书信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向朝廷禀报此等大事,一边命率军追击忠贞营攻打辰州的鳌拜撤回常德,与主力汇合。

  此时的豪格心中对未来充满了彷徨和迷茫,多铎的战死和覆灭带给他极大的惊骇,豪格即便是撤回常德,也终日惶惶,担心江西楚军会尾随着博洛攻入湖南。

  因此,还未等鳌拜率军汇合,豪格就已经下令全军做好北撤的准备,他对闻讯而来的衍禧郡王罗洛浑与随军的工部尚书星讷说道:

  “豫亲王全军覆没,明军极有可能携大胜之威西征攻打我等,我军又无江防能力,万一明军以水师封锁长江,使我军无法北返,大军恐将步豫亲王后尘。”

  罗洛浑与星讷听言相互对视一眼,前者说道:“大将军,据我所知,歼灭豫亲王部众的是自江南起兵的苏言,此人于去岁擅自称王,明廷怒斥其为叛逆,而湖南明军忠于明廷,何腾蛟、章旷之流又是短视之辈,如何会与苏言联合攻打我等?”

  “你的意思?”豪格盯着他,问道。

  “下官的意思是,不必如此着急北撤,即便是要北撤,也要将湘北周边丁口钱粮尽数搜刮一空。”罗洛浑目光如炬,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豪格听言,和星讷对视一眼,而后一起用一种赞赏的目光看向罗洛浑,星讷叹息道:“我军若是北撤,只怕再也回不到这富庶之地了,将湘北丁口北迁,就让这些汉人自相残杀吧。”

  星讷此言一出,二人面色皆沉了下来,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点,苏言的楚军兵强马壮,已经不是他们所谓的满万不能敌的满洲兵能够抗衡的了。

  他们如果能够撤出湖南,返回江北,那以后的确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想到这,豪格也没有再多做言语,只是将罗洛浑的建议传遍全军,对常德周边进行劫掠,把大量人口和钱粮押往江北。

  北方常年战乱,人口锐减,若能将湘北人口都迁往北方,他们还有重新组织生产,与南方的汉人抗衡的机会。

  在豪格的命令下,清军铁蹄四出,对常德周边乡镇进行劫掠,兵卒则是在常德城内挨家挨户破开民居,勒令躲在里面的百姓简单收拾行囊,而后将他们从家中驱赶出来,集中在一起,分批次押往北方。

  一时间,常德周边一片哀鸿遍野,清军大肆劫掠,祸乱乡里,许多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百姓遭到屠杀,那些略有姿色的女子则是被直接掠走,不知所踪。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还忠于明廷的官绅与不愿被掠走的百姓揭竿而起,试图武力抵抗清军,保卫家园,然而这些弱小的起义军很快就被清军镇压,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清军在常德周边犯下的累累暴行很快便传遍开来,湖广巡抚堵胤锡闻之,捶胸顿足,大为悲痛,含泪道:

  “吾自受命以来,虽主政一方,可始终无力庇护治下黎庶,且战且败,丧师辱国,而今常德百姓惨遭屠戮,吾却无能为力,只得袖手旁观,吾之罪孽也,恨不得自戕谢罪。”

  一旁的李过、高一功二人听言,连忙上前左右扶住堵胤锡,李过劝道:“堵公岂能将战败罪责揽过己身,那虏兵势大,我军不能抵挡,非您一人之力能够扭转战局。”

  高一功则是忿忿不平:“战局沦落至此,皆系何腾蛟无能之辈,如若不是当初此人隐瞒敌情,致使我军惨败,又怎会无力固守承德?”

  堵胤锡长叹口气,他好似做出了什么艰难的决定一般,对着李过二人说道:“吾不能坐视鞑虏戕害百姓,吾欲出兵常德,掩护百姓逃难,即便身死,亦死不足惜。”

  李过二人深知堵胤锡的品性与作风,知道他做出这种决定以后,就难以劝阻,他们二人相互对视一眼,李过毅然单膝跪地,抱拳道:“李过愿随堵公出征,若虏兵来犯,拼死也要掩护堵公撤离。”

  高一功也跟着附和,堵胤锡听言,又是感动又是欣慰,他连忙伸手将二人扶起,感动道:“既然补之、国勋愿随,那便一同出征。”

第279章 兵临武昌

  书接上回。

  堵胤锡不愿坐视无辜百姓惨遭清军屠戮,毅然与李过等率领忠贞营离开辰州,进入常德地界,派出兵马掩护百姓逃难退往辰州。

  说来也是讽刺,忠于明廷的正统明军畏敌如虎,躲在长沙不敢西进收复失地。

  而被朝廷士大夫蔑称为贼军、闯贼的忠贞营反而心系黎庶,冒着危险出战。

  豪格听闻忠贞营居然还敢离开辰州主动来战,顿时就被气笑了,他心想我们对付不了江西的明军,难道还对付不过你们这帮手下败将吗。

  随即,豪格命鳌拜亲点一军,出兵迎战忠贞营,将其赶回辰州,同时加快对常德周边丁口的劫掠与搜刮。

  眼下的形势不得不让豪格有些着急了,他已经收到了湖广总督佟养和从武昌发来的告急文书。

  信中说明军水师已经封锁武昌江面,随时都有可能逆江而上威胁荆州,希望豪格能够做好防备。

  荆州江防事关大军能否顺利撤回江面,容不得豪格疏忽。

  他直接命工部尚书星讷领一万兵马北上驻防公安、荆州两地,于公安长江两岸拉起跨江铁链,以此阻止明军水师西进。

  鳌拜攻打堵胤锡的战事暂且不提,另一边明军江南江北两路大军已经先后开拔。

  二月三十日,经过十天的行军,苏言亲自率领的明军主力已经下黄州,兵锋直取武昌府。

  清黄州总兵徐勇见明军势大,又听闻多铎江西大军覆灭的消息,不敢生出丝毫抵抗之心。

首节 上一节 155/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