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53节
见王翊眉头紧蹙,杨廷麟便低声问道:“王参军,可是看出了什么?”
一旁的金刘二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都连忙竖起耳朵,仔细倾听起来。
王翊不满意地摇了摇头,道:“两部人马虽兵力众多,然其中可战之兵,依我看,最多不会超过万人。”
杨廷麟听后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金刘二人就像是被踩到了痛脚似的,神色剧变。
不过金声桓自己人知道自家事,他的嫡系精锐大多在南康之战、九江之战中折损,现在的两万余人里,跟随他降清后征战江西的老兵只剩下不到三千,所以他是无话可说。
但刘良佐不能忍,他意识到杨廷麟和王翊二人今日来者不善,很有可能是想要对自己的兵权动手,当即怒道:“王参军此言差矣,我麾下将士都是个顶个的英雄好汉,战场上杀敌毫不手软,怎能仅凭这粗略一扫,就贬低他们?”
王翊呵呵一笑,道:“刘总兵,一支精兵除了敢打敢战外,更重要的便是令行禁止,严守军纪,可我观你麾下兵卒,列队松散,集结时还交头接耳,还有人甲胄松松垮垮,甚至不着盔甲,只持兵器,若是有敌兵来犯,如何能够迎敌?”
刘良佐被说得一噎,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王翊接着说道:“大王有令,兵贵精不贵多,此番下官随同杨兵部前来视察,除开清查兵卒名册外,便是要整肃军纪,清退不达标之兵卒。”
杨廷麟也点了点头,道:“确是如此。”
二人听言,面色皆沉,金声桓还好,只要能够保住军中剩下的老兵他就心满意足了,刘良佐就有些无法接受了,要是清退不达标的兵卒,鬼知道最后他手下还剩下多少人马。
那被清退的是兵卒吗?
是他的饷银!
他现在名册上有近三万人马,发下来的饷银就是近三万个人的份,他自然不可能全部下发,而是从中克扣一部分,这要是手下的兵马被清退,他的钱财损失可是实打实的了。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刘良佐顿时就坐不住了,不过他也不敢明着反对,只是迂回试探性问道:“不知那些兵卒被清退后,要发往何处?”
如果是直接被扫地出门,那就不要怪他暗中煽动兵卒闹事了。
“自然是发放路费,使其自行归乡。”杨廷麟回答道。
听见还有路费,刘良佐几乎是瞬间就想到了贪墨的办法,反正也不可能精准的直接发放到个人手中,只要能经过他的手,他至少能给你贪掉八成。
这八成还是算他收敛的了……
一旁的金声桓虽然也习惯性的想贪墨饷银和路费,但还是关心地询问道:“不知这所谓的合格,是何标准?”
王翊和杨廷麟对视一眼,还是由前者回答道:“具体的标准暂时还未定下,不过已经定下考核项目,将考核行伍操练、体能以及搏杀战技。”
金声桓听后,若有所思,如果是考核这些个,他倒是不怕,只是担心苏言会故意将标准提高,那就麻烦了。
而刘良佐想的是,他自己人知道自家事,他手下那些歪瓜裂枣只怕大部分都无法通过了,肯定不能放任这场所谓的考核执行下去。
杨廷麟与王翊在巡视一番后,便离开军营返回城内,向苏言通禀这里的见闻,金刘二人也下令解散兵马,由将官领回营中,就在二人分别之际,金声桓想到了什么,对刘良佐意有所指道:
“广昌侯,本官听说大王在年前逮捕处死了众多江浙的缙绅豪族,那些缙绅豪族相互串联,势力庞大,尚且被大王轻易镇压,可见大王的魄力与手段。”
刘良佐如何听不出金声桓的言外之意,他勉强挤出一抹笑容,道:“多谢昌国公提醒,不过下官麾下三万将士与下官一同出生入死,怎能弃之。”
金声桓听言,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拱手道:“好自为之。”
说罢,他转身回到自己的营盘,刘良佐盯着他的背影看了一阵,才收回目光,返回营中,将自己的亲信召集起来。
另一边,杨廷麟与王翊回到城内,向苏言汇报在营中的见闻后,杨廷麟提醒道:“大王,下官见那刘良佐似对整肃之事心中不满,恐有不臣之心,还请大王早做准备,调兵应对。”
王翊也跟着出声附和:“刘良佐此人,反复无常,于弘光时便行事跋扈,拥兵自重,大王此番整肃,就如踩中痛处,刘良佐定然不会乖乖听命。”
苏言听言,一时双眼微眯,开始思索起来。
他倒不是在怀疑杨廷麟和王翊二人的推断,以他对刘良佐的了解,此人倒像是会因此做出什么事情,只不过就是不知道他会做到什么程度。
叛变叛逃?还是聚众闹事,想赌苏言法不责众,取消整肃?
苏言其实是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前者的话,刘良佐应该是不会做出那么愚蠢,自寻死路的事情。
刘良佐虽然手握近三万大军,但他身处南昌,四面都是苏言的兵马,在目睹苏言全歼多铎的江西军团后,他只要不是上了头,都不会选择直接在城外反叛。
那么唯一一种可能就是聚众闹事了,这倒是符合苏言对明末兵痞的刻板印象,一有不满就被煽动起来聚众闹事,朝廷一般都会选择息事宁人,很少会有直接出兵镇压的情况——除了某些被要求不穿甲胄去校场领饷的。
可惜,苏言不是昏庸腐朽的明朝廷,刘良佐麾下兵马也不是桀骜不驯的边军。
“传令第二旅与第一、第二、第三胸甲骑兵团、第一蒙古骑兵团,时刻监视刘良佐部大营,做好镇压动乱的准备,若是金声桓部参与其中,一块镇压了。”苏言沉声说道。
杨廷麟二人听言,相互对视一眼,都对苏言如此果决有些小小的吃惊,王翊连忙问道:“大王,可否动用火炮?”
“若局势加剧,允许动用火炮。”苏言说道,“并命刘良佐入城前来见我。”
“啊?”
二人对苏言后面的话有些不解,杨廷麟疑惑道:“大王可是准备在城内将刘良佐擒拿,防微杜渐?”
“不。”苏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第275章 刘良佐南投
“大帅,情况不对。”
刘良佐将部署吩咐下去后不久,他的心腹沈豹突然闯入帐内,对他说道。
“什么?”刘良佐微怔,心下一时升起几分不安的预感。
“营地外多出了好多眼线。”沈豹略有些不安的说道,“末将怀疑,城里那位可能已经得到风声,提前做了准备。”
“这么快?”刘良佐有些不信,就算是金声桓那老东西去告密,也不可能这么快啊,除非是回去向苏言汇报的杨廷麟和王翊说了什么。
就在刘良佐惊疑不定时,从外面突然跑进来一人,通报道:“大帅,城里来人了,说是大王召您入城面见。”
“召我入城?”刘良佐又是一怔,顿时警惕起来,“这个时候召我入城,却是何故?”
一旁的沈豹也面露迟疑,他沉吟道:“大帅,只怕是请君入瓮。”
刘良佐也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他思忖许久,还是摇了摇头,道:“应该不会。”
“为何?”
“苏言若是对我动手,日后还有谁会归降于他?”刘良佐说道,“更何况,苏言眼下也没有对我动手的理由,总不能凭莫须有的借口就将我拿下吧?”
“难说。”沈豹心里嘀咕了一句,还是说道:“以防万一,还请末将率一队精兵跟随大帅入城护卫。”
刘良佐没有拒绝,他虽然一时不认为苏言会对自己动手,但必要的防备还是要有的,他便命沈豹亲点百人,与自己一同入城。
很快,刘良佐便率人入城,他才刚刚入城,消息就被报到苏言面前,得知刘良佐身边还带着百人的卫队,苏言不免发出一声嗤笑,道:“倒也是谨慎,只是我要是真想对他动手,这百人又怎能护卫周全。”
“大王,属下要不要带人缴了他们的械?”侯世禄问道。
苏言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他命人将刘良佐召来也不是要搞什么鸿门宴,只是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试试能否说服刘良佐,让他配合自己行事,如果刘良佐愿意配合的话,日后南下两广也能减少一些麻烦。
不多时,刘良佐等人便来到巡抚部院,他的侍卫被要求留在外面,只允许携带几人陪同入内,刘良佐便让沈豹跟在自己左右,阔步走入部院内,面见苏言。
入内后,他们也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部院内的情况,见里面似乎并没有设下伏兵的迹象,刘良佐心中微微放松下来,他跟随侯世禄走进正厅,见到苏言后,拱手行礼。
“下官刘良佐,拜见大王!”
“广昌侯不必多礼,请起吧。”苏言微笑道,从他的神色和语气来看,刘良佐倒是看不出什么端倪。
刘良佐应声而起,他打量着苏言的神情,小心翼翼道:“不知大王召下官前来,是有何嘱咐?”
苏言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了侯世禄一眼,后者了然,拱手行礼,而后带着厅内的侍卫退了出去,刘良佐见状,也命令沈豹退下。
沈豹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领命离开,很快这正厅内就只剩下苏言与刘良佐二人。
望着这一幕,刘良佐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第一次与苏言见面时的那次会谈,彼时他们就是在江阴城南的一条河河畔进行单独谈话,最终达成共识——刘良佐率军离开江南,进入浙江。
难道,苏言今天又要和他谈什么合作?
刘良佐心里想着,就看见苏言站起身来,绕过桌案走到自己身前,说道:“广昌侯,本王知道你不愿裁撤部下,但本王之意已决,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不过本王也可以给你另外一个出路。”
“什么?”刘良佐在听见苏言前半段话的时候,还以为苏言真的准备对自己发难,下意识肌肉紧绷,做好战斗准备,但在听到后半段话以后,顿时面露疑惑。
“本王要你南下投靠朝廷。”苏言盯着刘良佐警惕、疑惑并存的双眼,一字一顿道。
刘良佐一惊,瞪大双眼,却是没想到苏言会这么说,他心中猜测着苏言要他投靠明廷的企图,明面上故作委屈,道:“莫非是下官做错了什么,让大王无法相容,才要弃下官而去?”
“非也。”苏言摇了摇头,道:“广州朝廷缺兵少将,你若是率部南投,定能得到重用,且也无需裁撤兵马,你难道不愿?”
“若不能为大王效力,即便是封候拜将,高官厚禄,又有何用?”刘良佐故作真诚,说道。
苏言看着他这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只觉得暗自作呕,但明面上还是装出一副感动的模样,上前抓着刘良佐的衣袖,诚挚道:
“明辅(刘良佐表字)之心,本王知晓,不过本王要你南投,并非是弃明辅于不顾,而是本王之忧非明辅不能解决。”
“大王请讲。”刘良佐说道。
“朝廷奸佞当道,天子虽聪慧,但朝中言路闭塞,驾前皆为谄媚小人,使大权旁落丁魁楚之手,本王恨不得马上挥师南下,清君侧之恶,还天下朗朗乾坤,然鞑虏之祸还未解决,暂且只能挥师西进,扫平腥膻。”
苏言一副痛心疾首,忧国忧民的模样,如果不是刘良佐自认为看破了他的野心,说不定还真能被他说动。
不过,他还是配合的露出感动的神色,道:“还请大王明示,下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苏言点了点头,压低声线,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他希望刘良佐投靠明廷后暂且蛰伏起来,等日后苏言挥师南下之时里应外合,率部响应,使永历皇帝不能再像前世那样到处跑。
刘良佐听完苏言的计划后,看向对方的眼神中顿时带上了几分幽怨,这不就是想让他当二五仔吗,虽然他的确反复无常,在明清之间反复横跳,但他也清楚,自己要是真的帮苏言抓住皇帝,百年后在史书上的名声肯定会更坏。
“大王……”
刘良佐张了张嘴,他倒不是想要拒绝,只是想要再给自己多增加些好处,不过他刚开口,就被苏言打断了。
苏言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画起了大饼:“明辅,本王向来赏罚分明,不会亏待跟随本王效力之人,只待事成之后,本王定会上表天子予你重赏,开府称公,世袭罔替,子孙后代享不尽荣华富贵。”
对于这个大饼,刘良佐表示。
他吃了!
“下官愿为大王效力!”他咬了咬牙,抱拳说道。
从刘良佐的角度来看,他其实并没有其他选择,因为苏言从一开始就直接表明了他裁兵的决心,他若是按照原计划煽动兵卒闹事,未来会产生什么后果是他无法预测的。
如果按照苏言的计划率部南投,永历朝廷会重用他是显而易见的,在那段时间内,他也能借机敛财,大发一笔,等苏言率部南下再举事响应,将利益最大化。
苏言横扫天下之势是毋庸置疑的,刘良佐毫不怀疑苏言会效仿洪武故事,以南京为基业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因而他不敢产生任何与苏言直接动刀兵的想法。
见刘良佐同意,苏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继续拍了拍前者的肩膀,道:“明辅能够接下这一任务,本王很是欣慰,本王可以像你保证,你不会后悔今日做出的决定。”
“下官对此深信不疑。”刘良佐垂首说道。
……
从巡抚部院出来后,刘良佐的身边也多出来了一个陌生人,沈豹走在刘良佐身侧,不时用打量的眼神瞥过对方。
等离开府城回到营盘后,沈豹才终于耐不住性子,对刘良佐询问起在巡抚部院内的事情。
刘良佐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即便沈豹跟随他多年,他仍然没有对其和盘托出,只是含糊其辞的应付过去,而对于那个苏言派来跟在他身边作为联络员的天玑司探子,他也没有多作介绍。
当晚,刘良佐以不满苏言裁撤兵员为由,率部哗变,南下直扑赣州而去,并遣心腹乘快马先一步抵达赣州,向大学士苏观生与赣南巡抚刘远生表达归顺朝廷之诚心。
苏言闻之,勃然大怒,命第九旅追击阻截,使刘良佐不能顺利南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