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52节

  丁魁楚也脸色难看,他沉声道:“苏逆势大,经此一役,其声望更甚,臣担心江西也会因此落入苏逆手中,进而威胁赣州重镇,甚至是广州行在。”

  “那该如何是好?”皇帝略有些惊慌地说道:“苏言自起兵后几乎没有败绩,若是他率大军南下,赣州可守?”

  “臣请增兵赣州,并命苏阁部与赣南巡抚刘远生募集兵员,扩充兵力,以防苏逆南犯。”丁魁楚说道。

  武英殿大学士苏观生此前奉命驰援南昌,但在南昌外围与出闽入赣的博洛部遭遇,明军惨败,苏观生险些被擒,只能率领残部退往赣州。

  瞿式耜没有反对,垂首默认,而内阁辅臣吕大器却又不同的想法,他思绪再三,还是壮着胆子提议道:

  “陛下,臣以为这苏言只不过是求一个王爵,何不拟诏遣使册封苏言为楚王,既免去与江南兵戈相向,又能将此役归为朝廷之功,提振各地官军士气。”

  吕大器此言一出,顿时引起在场官员的群起而攻,户部尚书严起恒斥道:“苏逆僭越称王,不尊朝廷,今日因其势大便册封为王,明日又要封何人为王?长此以往,朝廷法度不存,威严不存!”

  礼部尚书李永茂也出言反对:“不可开此先河,否则各地将领拥兵自重,以此胁迫朝廷,悔之晚矣!”

  朱由榔其实是偏向吕大器的这个提议的,这从他对苏言的称呼便能看出一二,他不像丁魁楚一口一个苏逆,但见大臣们对此反应激烈,也只好板着脸,道:“此事莫要再提,不能涨了谋逆气焰。”

  吕大器连忙俯首请罪,朱由榔也不再理会他,而是对丁魁楚道:“就依丁首辅之言,命大学士苏观生与赣南巡抚刘远生募集新军,加固城防,莫要使逆贼南下。”

  “臣遵旨。”丁魁楚行礼应道。

  朱由榔心下稍定,又问道:“湖广总督何腾蛟近日可有消息?”

  大臣们闻言再度面面相觑,还是丁魁楚答道:“启禀陛下,何阁部眼下还陈兵岳州,防备鞑虏南犯。”

  “眼下哪里还有虏兵会从岳州南犯?”朱由榔不满道:“朕闻湖广巡抚堵胤锡奏报,鞑虏肃亲王豪格领兵出汉中,下湖北,渡江进逼常德,何腾蛟为何不领兵驰援?难道要坐视常德失陷,使湖南糜烂不成!”

  见天子发怒,大臣们连忙跪倒,丁魁楚道:“陛下息怒,臣马上命人申饬何腾蛟,命其驰援常德。”

  听见申饬二字,朱由榔的脸色瞬间闪过一抹不太自然的神色,他可没有忘记苏言为什么会和朝廷离心离德,就是因为那封申饬的诏书。

  丁魁楚因为是低着头,所以没有捕捉到朱由榔那不自然的神色,接着说道:“陛下,苏逆割据江西,随时可能西进、南犯,臣以为,也应命何腾蛟增兵防范苏逆,以免苏逆进犯湖广。”

  “准。”朱由榔沉声道,“继续从广西云贵调兵,增援湖南,湖南地利之重,不论代价,都要守住。”

  “遵旨!”

  ……

  苏言并不知道永历朝廷对自己有多么重视,此时的他正在接见杨廷麟。

  后者本以为苏言想要治理江西,肯定绕不开坐镇江西多年的自己,却没想到苏言反而任命了一个籍籍无名的李长祥为新任江西巡抚,而真的对自己不闻不问。

  这下,杨廷麟就有些坐不住了,他本想与自己的好友刘同升商议投靠苏言之事,谁料后者闻言,当即破口大骂,对他怒斥道:

  “杨伯祥,你难道忘记了昔日共创忠诚社之誓言?昔日你我与李户部共举义旗,择盟召集四方忠义之士,为的就是匡扶明室,恢复河山,可你杨伯祥今日却要屈事从贼,我刘同升耻与你为伍!”

  杨廷麟被骂得面红耳赤,下意识想要掩袖遮面,但还是强装镇定,为自己辩驳道:

  “晋卿且听我一言,苏语轩虽擅自称王,但皆因朝中奸邪作祟,佞臣当道,苏语轩自起事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若要驱逐鞑虏,恢复河山,唯苏语轩别无他人。

  然朝廷衮衮诸公不思倚重苏语轩北伐收复山河,反倒听信奸佞谗言,欲做出自毁长城这等愚蠢之事,晋卿兄若换做是你,又该如何?”

  刘同升冷笑道:“一派胡言,依你之言,没了苏贼,我大明江山光复无望不成?”

  “这……难说。”杨廷麟轻叹道。

  “哼!”刘同升站起身来,斥道:“莫要多言,我刘同升身为明臣,死为明鬼,要我屈身从贼,断不可能!”

  杨廷麟还想再劝,但却被刘同升赶了出去,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刘同升的住所,他走出几步,回头看了一眼,摇了摇头,挥袖而去。

  不久之后,他就出现在了巡抚部院内,求见苏言。

  苏言料到杨廷麟早晚会来求见,因而早就吩咐下人,杨廷麟要来求见的话,故意晾他一会。

  等杨廷麟在偏厅坐得有些焦躁的时候,苏言才终于出现在门外,大步跨过门槛,若无其事般对着杨廷麟拱手歉意道:

  “本王一时军务缠身,倒是让杨兵部久等了,此实乃本王之过也。”

  杨廷麟强颜欢笑,抬手道:“无妨,大王身系军国之重,倒是下官未提前通禀便前来求见,行事冒昧了。”

  苏言微微一笑,抬手示意杨廷麟落座,自己也几步走到主座前坐下,而后问道:“杨兵部今日前来,却是所为何事?”

  杨廷麟回答道:“下官今日前来,是想为大王出谋献策,也为光复河山尽一身绵薄之力。”

  听他这么说,苏言倒是来了几分兴趣,道:“那本王就洗耳恭听了。”

  “大王,眼下江西之地尽入您手,大军携大胜之威,理应乘胜追击,湖南何腾蛟昏聩无能之辈,何不以追击鞑虏残兵之名出兵入湘,攻取湖南其地?”

  “哦?”苏言听言,先是一怔,面露诧异,而后意味深长地看着杨廷麟。

  他不禁调笑道:“杨兵部,这何腾蛟乃是朝廷亲封湖广总督,你身为国朝的兵部尚书,鼓动本王出兵争夺湖南,就不怕也被打为谋逆?”

  “若能驱逐鞑虏,恢复河山,即便是被打为所谓‘谋逆’,又当如何?”杨廷麟正色道。

  倒是说的大义凛然。

  苏言心里想着,同时也算是看出来了,杨廷麟这是要投靠于他的信号,投名状便是湖南的何腾蛟。

  他虽然对拿下湖南很是心动,甚至也考虑接下来是否出兵湖南,但思绪再三,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拒绝道:

  “眼下外敌当前,如何能兄弟阋墙,杨兵部可能不知,那伪清肃亲王豪格已率领数万大军出汉中,下长江,进逼常德,此时攻打朝廷兵马,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舆论是一方面,他也不想因为自己出兵湖南,导致何腾蛟这个在历史上以明臣身份死去的人却被逼得投降了清军,他麾下可是有数万大军,降清以后也是个大麻烦。

  杨廷麟听言,一时也觉得有些棘手,他倒是没想到多铎这路大军灭了,居然又来了个什么肃亲王豪格,难道清廷的兵马是无穷无尽,杀不完的吗?

  想到这,他不禁小心翼翼地问道:“大王,敢问这伪清在南方折损如此众多的兵马,除开这肃亲王豪格外,还有几路大军南犯?”

  苏言见他的表情,马上就猜出了杨廷麟的内心所想,不禁笑出了声,道:“杨兵部放心,这豪格已经是伪清在南方的最后一路大军了,以本王看来,只要能歼灭这最后一路大军,伪清再也无力与我军抗衡!”

  杨廷麟听言,顿时松了口气,连忙献策道:“如此,大王何不兵分两路,一路渡江直捣江北湖广其地,断绝豪格退路,一路自九江西进,攻取武昌,再顺江而上,将豪格彻底困死在湖南。”

  说完,他顿了顿,语气略显无奈:“只是虏兵退路被断,定会狗急跳墙,更加凶恶,只怕堵胤锡、何腾蛟二人更加不是对手,也不知会有多少百姓死于虏兵毒手。”

  此言一出,苏言顿时有了反应,他眉头微蹙,刚刚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清军可不是会顾及无辜的,要是他们知道自己的退路被断,身陷绝境,只会变得更加疯狂,造成更大的破坏。

  想到这,苏言当即站起身来,对杨廷麟深深行了一礼,道:“多谢杨兵部提醒,言险些犯下大错,使无辜百姓丧命。”

  杨廷麟见状连忙起身回礼,口中说道:“下官如何当得起大王此礼,终究还是大王心系黎庶,若大王果真有意出兵湖南,下官愿以本官职权撰写军令,命何腾蛟配合,即便是何腾蛟不愿配合,大王也有理由惩戒此人。”

  苏言听言微怔,待反应过来后,与杨廷麟相视一笑,道:“那就有劳杨兵部了。”

  “这只是下官的职权之内,能为大王收复失地之大业献绵薄之力,是下官之幸。”杨廷麟回答道。

第274章 刘良佐的心思

  既然已经决定出兵湖南,那么就要考虑该派遣哪几支部队入湘。

  眼下跟在苏言身边的只有第一、第二战列步兵旅与三个胸甲骑兵团、一个蒙古骑兵团。

  第七、第八战列步兵旅眼下正在袁州府,苏言准备命他们以追击博洛残兵为由直接出兵长沙府。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等进入了湖南,要想让他们离开就难了。

  至于南下接管抚州、建昌的第九旅,苏言决定命他们继续坐镇江西,暂归江西巡抚李长祥统领。

  苏言准备将第一、二旅以及四个骑兵团带上,并从两淮调兵攻略湖广,此外还有金声桓、刘良佐二人的兵马。

  将此二人及其麾下兵马放在江西,苏言肯定是不放心的,他们能背明降清,又弃清降明,难保不会再叛楚降明。

  要想确保他们不会在后方做出什么幺蛾子,就必须要将他们带在身边,与自己一同参与西征。

  除陆军外,他也将命黄斌卿、吴胜兆、鲁之屿等部水师顺江而上,配合封锁长江,断绝清军北返的道路。

  考虑好出兵的兵力后,苏言便召集了军中诸将,商议接下来的出兵计划。

  这天晚上,南昌巡抚部院内,众将齐聚一堂,他们在来之前并不知道要出兵湖南,只是被告知有军情需要商议。

  因而,等众人到齐,苏言命王翊将三路大军西征湖广的决定宣布下去时,许多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不过惊讶过后,便是情理之中。

  回过神后,李长祥当即询问道:“不知大王准备分哪三路进兵湖广?”

  “一路自袁州出长沙,一路自九江攻武昌,一路则自淮南取黄州。”

  后两路倒还可以理解,出兵长沙却是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李长祥思忖片刻,沉吟道:

  “可是,长沙眼下处于湖广总督何腾蛟治下,大王出兵长沙,势必会引起何腾蛟反击,以至同室操戈,有损大王的名声。”

  同坐堂下的杨廷麟笑道:“李抚台所操心的,本官已与大王商议过,本官将以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之职权拟军令命何腾蛟配合我军清剿虏兵残余,并对外公开军令,表示我军进军湖广,是为了驱逐鞑虏。

  若何腾蛟不愿听命,阳奉阴违,甚至是对抗我军,我军便占有大义,即便果真开战,我军也是有理的一方。”

  “这……”

  李长祥听言,眉头微蹙,似是不太认同杨廷麟的话,但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反驳,坐在他一侧的金声桓神色微动,敏锐的捕捉到了杨廷麟那一番话里的细节——“我军”,杨廷麟这是也跟着臣服苏言了?

  苏言见李长祥不语,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我欲命第七、第八旅入湖南,追击博洛残军,使此獠早日授首,以报先帝殉难之仇。”

  众人对此没有意见,从袁州西征,能够调动的兵马除了第七、第八旅外,还有哪支军队?

  “西征武昌这一路,敢问大王欲以何人为帅?”金声桓询问道,眼中带着几分跃跃欲试,他认为如果苏言不亲征的话,自己担任一路统帅,也是绰绰有余的。

  “自然是本王领兵亲征。”苏言看出了他的跃跃欲试,但并没有顺着金声桓的意思,“本王除率第一、第二旅及四个骑兵团外,昌国公、广昌侯二人也当率部跟随。”

  金声桓、刘良佐听言,相互对视一眼,前者心下有些失望,但也只能与刘良佐一起拱手应诺。

  而这第三路大军,虽然清军在湖北并没有成规模的野战军,但苏言还是决定投入两个步兵旅的兵力,他钦点第五旅旅帅阎应元为主将,蕲黄总兵官侯承祖为副将,率第五、第六及蕲黄营西征黄州,攻略湖北其地。

  所谓蕲黄营,便是由蕲黄义军改编而来的,这支兵马曾经在安庆、庐州、黄州等地活跃,对这一片地形极其熟悉,正好能够为三路军带路。

  众人对苏言的出兵计划并无异议,唯一担心的就是会与何腾蛟开战,在湖南战场上同时面对明清两军的围攻,甚至是迫使何腾蛟投靠清廷。

  他们虽然不认为何腾蛟是楚军的对手,但要是因此对苏言的名声产生恶劣影响,那就得不偿失了。

  ……

  出兵计划制定,接下来便是筹集输送粮草以及打探情报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次日便有大量粮草补给从水路、陆路运往九江府与袁州府。

  同时,针对金声桓、刘良佐二人麾下兵马的整肃行动也提上了日程,苏言非常清楚二人麾下兵员良莠不齐,甚至还有强拉壮丁的情况,他自是不可能容忍这种事情在自己的军队里发生的,便想要借此机会清退质量差的兵卒。

  这件事他就交给杨廷麟和王翊去办了,正好后者自从向苏言表明投效的想法后,就一直想要找到表现的机会,苏言也乐得顺水推舟,给他这个机会。

  而王翊则是代替苏言监督的,顺带也让他跟着学习学习。

  杨廷麟得到苏言的命令后,丝毫不敢耽搁,当即与王翊一同前往金声桓与刘良佐二人的兵营,以清查兵卒名册为由,要求二人集结兵马。

  两部兵马中,不论是论战斗力还是数量,都还是刘良佐更胜一筹,当初跟随刘良佐入江西的兵力就有两万多人,又在饶州府征兵扩招,虽然于南昌之战中折损颇多,但眼下也有近三万人。

  至于金声桓所部,他的嫡系大部分在南康之战中被清军击溃了,在撤回南昌后虽然有招兵买马,扩充兵力,但经过南昌之围的战斗后,兵力也只能堪堪维持在两万余人。

  两部人马合计近五万大军,可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士兵数量,水分还是很大的,等二人将本部兵马集结起来后,王翊粗略观摩一番,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

  杨廷麟一直都在留意着王翊的神色变化,尽管后者只不过是苏言帐下小小的参军,但他代表着苏言,杨廷麟也不得不对其重视、礼遇。

首节 上一节 152/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