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51节

  苏言于丰城会战中击杀多铎、硕塞,全歼江西清军的消息在苏言的授意下迅速随着探子的步伐传遍江西,甚至是周边省分。

  还在率军从南昌南下的金声桓、刘良佐二人也获知了这一消息,这令二人大为惊骇,从苏言离开南昌,再到他们得知消息,前前后后也才过去不到七天时间。

  那可是整整五万大军,作为从清廷那边投降过来的降将,二人是最清楚多铎和他麾下这支大军的可怕,不然他们也不可能被整整围困在南昌城内四个多月之久。

  金声桓和刘良佐都不敢想象,如果换做自己对上苏言,会不会更加不堪。

  惊骇过后,便是为后路的考虑。

  金声桓满腹心事地对随军的书记吴尊周说道:“多铎五万大军既灭,江西将变天矣,吾又该何去何从?”

  吴尊周作揖道:“督镇,属下观楚王有雄心壮志,明主之相,未来平定天下,再造乾坤,非此人莫属,何不领兵归顺,即便无法维持前状,坐镇一方,也能搏个从龙之功,好比兵、权两失。”

  金声桓沉吟道:“你言之有理,只是要让我交出兵权,实在有些不甘,更何况无兵权倚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若是日后发生了什么,恐无自保之力。”

  吴尊周心下忍不住腹诽,以苏言麾下兵马的战斗力,即便还手握兵权,人家想要对付你还不是手到擒来,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他心中这样想着,但明面上顾及着金声桓的脸面,还是斟酌着话语,换一个方式劝道:

  “督镇,您先前说过那刘良佐于船上对楚王极尽谄媚之能事,依属下来看,此人寡廉鲜耻,定会先一步臣服楚王,若是督镇还纠结此事,让刘良佐捷足先登,未来极有可能被刘良佐踩在脚下。”

  果不其然,金声桓一听,顿时就不愿意了,他骂道:“刘良佐这三姓家奴,也配踩在本镇身上!”

  刘良佐早年参加起义军,后被明朝招安当了明军,清军入关后又降了清军,骂他三姓家奴倒是很贴切。

  骂完后,金声桓很快就冷静下来,心中有了主意,苏言迄今为止倒是没有传出对降将苛待的传闻,就连那个投降清军,导致浙江战事糜烂,后来又重新降明的越国公方国安都没有清算,只是收了兵权后让他当寓公。

  金声桓自认他和王得仁的反正于国朝是有大功的,并且在上次面见苏言后,他也表现出了配合的态度,他臣服于苏言,下场总不能比不过方国安吧。

  想到这,金声桓心下大定,只等苏言率军凯旋,便率领麾下兵马臣服苏言。

  和金声桓相同,刘良佐此时也在考虑着自己的退路。

  现在的他恨不得回到第一次见苏言的那天,给那时的自己狠狠抽几个大嘴巴子,骂自己当初为什么态度要那么倨傲狂妄,以至于现在他止不住的汗流浃背。

  他不敢去想苏言现在还记不记得第一次见面时的过程,只想等再次见到苏言后,直接纳头便拜,凭借他手中的这数万兵马,投了苏言以后应该也能混到个好的官职。

  至于再往上?他现在暂时还不敢去想。

  在二人的各怀鬼胎之下,二月初六日,苏言终于率军抵达金声桓与刘良佐二人的临时行营,由于赣江水运此时还未完全疏通恢复,苏言也就没有走水路了,而是走陆路返回南昌。

  而金声桓与刘良佐二人也没有直接返回南昌,而是在听闻消息后就地安营,等待与苏言汇合。

  大军终于到来,金声桓二人主动率领军中部将出营数里相迎,眼见苏言被亲卫簇拥着行走于大军之首,逐渐靠近,二人连忙翻身下马,几步上前拜倒在地。

  等苏言靠近后,二人齐声喊道:“下官拜见大王。”

  “都请起来吧。”苏言据马看向二人,语气平淡道。

  二人应声而起,那金声桓最先开口,恭维道:“大王诛杀鞑子宗室,全歼虏兵,立不世之功,为当世之英雄,下官深感钦佩,只可惜下官没能率部参战,见识大王于沙场上的英姿。”

  刘良佐也不甘示弱,紧跟着溜须拍马,极尽谄媚之能事,听着苏言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也只是平淡地应了一声。

  见苏言这种反应,刘良佐一时有些尴尬,悻悻地闭上了嘴,这让一旁的金声桓看着心中忍不住想笑,但还是憋住了,抬手道:“知晓大王凯旋,下官擅自于营中设下庆功宴,为大王接风庆贺,还望大王赏脸。”

  苏言微微颔首,道:“昌国公好意,本王怎能拒绝,传令大军,于此处安营,停驻一日,明日再返回南昌。”

  金声桓听言,连忙挤出笑容,接着道:“还请由下官为大王牵马。”

  苏言没有拒绝,金声桓心中大定,几步上前牵住苏言坐骑的缰绳,往大营方向走去,在走过刘良佐身边时,他还得意地向对方挑了挑眉,看得刘良佐牙痒痒的。

  一行人进入大营,不论金兵还是刘兵听闻消息都纷纷围了上来,想要一睹苏言这位楚王的雄风,与苏言一同入内的卫兵见状都有些紧张,不动声色地将苏言护卫在中间,生怕有人会混在人群中对苏言不利。

  苏言将他们的动作收入眼底,倒也没有喝止他们,金声桓和刘良佐还未归心,苏言难保他们不会动些什么歪心思,保持必要的警惕总归是好的。

  很快,他们就进入了金声桓的大帐内,金声桓抬手道:“请大王上桌。”

  苏言笑着应下,当仁不让地坐在了主位上,金声桓则是坐在他的左手边,其余诸将也都有序入座,待落座后,金声桓拍了拍手,随即涌入一队军士,将备好的菜肴与美酒一一摆放在众人面前。

  在他们摆放的同时,金声桓略带歉意地对苏言说道:“军伍之中不便出现女眷,还请大王见谅。”

  坐在他对面的刘良佐不着痕迹地撇了撇嘴,还不便出现女眷,如果不是他看见金声桓在苏言来的前一天就将营中女子遣散,那他就信了。

  苏言对此并不知晓,他听了金声桓的话后,很是高兴地说道:“昌国公能够恪守军纪,本王很是高兴,如何不能理解?”

  见苏言如此反应,金声桓心下松了口气,他听闻苏言治军严明,便提前将女眷遣散,想要给苏言留下一个好印象。

  现在看来,他倒是赌对了。

  菜肴和酒水放好后,金声桓的近侍为他斟了一杯酒,前者拿起酒杯,对苏言道:“大王亲征破敌,实乃吾辈之楷模也,下官敬您一杯。”

  苏言微笑地举杯,与他虚空对碰,一饮而尽,刘良佐见状也连忙跟着举杯敬酒,苏言自是来者不拒。

  酒过三巡后,金声桓不动声色地与吴尊周对视一眼,心下打定主意,猛地起身,帐内的人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吸引,下意识将目光集中在金声桓身上。

  金声桓几步走出座位,站在大帐中央,单膝跪地,口中说道:“大王,眼下虏兵尽灭,江西平定,此功皆系大王一身,广州朝廷碌碌无为,无法庇护江西生灵,下官愿领南昌文武官员请大王入主江西,使江西百姓再也免受战火荼毒!”

  金声桓话音落下,他麾下的部将们相互对视一眼,也都几步出列跪倒,齐声道:“还请大王入主江西!”

  刘良佐见此场景,一时又惊又恼,惊的是金声桓居然突然搞出这么一出,恼的是这厮居然没有提前和他打个招呼,也不拉他入伙!

  要是苏言因此认为他不愿臣服,那他不就完了?

  想到这,刘良佐不敢迟疑,连忙起身拜倒在金声桓身侧,苏言也被他们的举动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故作为难,道:

  “本王因称王一事,本就惹得朝廷衮衮诸公不满,斥责本王为谋逆,而今若是再兼管江西,只怕更加坐实了谋逆之名,诸位这是要把本王推上风口浪尖啊!”

  众人一听,不禁暗骂怎么这个时候还故作矜持,玩什么推让,金声桓连忙说道:“虏兵围困南昌长达数月,朝廷却袖手旁观,只顾党同伐异,而无驰援之心,只有大王愿亲率兵马驰援。

  大王解南昌之围在前,歼灭虏兵在后,使江西免遭虏兵荼毒,大王之恩情如太阳一般,江西百姓皆牢记心中,大王若是拒绝,只会伤百姓们的拥戴之情。”

  听了金声桓这充满感情的话语,苏言也没有继续假意推让,他长叹一声,道:“罢了,既是百姓所望,本王如何能够拒绝?本王答应你们了。”

  见苏言终于松口,众人都面露喜色,刘良佐更是不想错过这一表现的机会,高呼:“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王千岁!”

  众人也跟着齐声高呼。

  ……

  次日,大军开拔,向南昌挺进。

  尽管金声桓与刘良佐及时归顺,但苏言也没有给他们额外的封赏,只是命金声桓继续领原职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也就是江西提督,而刘良佐也依旧领江西总兵。

  这让金声桓和刘良佐二人有些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他们都清楚苏言不可能一上来就提携重用他们,毕竟他们有过降清的前科。

  二月初八日,大军终于返回南昌,兵部尚书杨廷麟早已得知消息,率领省城文武官员于城南进贤门外数里迎接。

  此时的他已经想通了,正如苏言所说,放眼天下,除了他以外,已经没有人能够对抗清军了,而朝廷官军畏敌如虎,只顾内讧而视外敌而不顾。

  若想驱逐鞑虏,恢复河山,唯苏言不可,若是苏言真的能够光复汉家江山,那他效仿洪武故事,建元称帝,又有何不可?

  苏言见杨廷麟居然亲率官员出城外数里迎接,一时倒也有些惊讶,他还以为这位兵部尚书领东阁大学士会是个迂腐愚忠之辈,拒绝归顺自己。

  因此,在见到杨廷麟后,他不由得调笑道:“杨兵部亲至相迎,本王倒是有些受宠若惊了。”

  杨廷麟老脸一红,不过很快恢复如初,正色道:“大王亲征御敌,立下不世之功,下官钦佩之,在大王面前,下官又如何敢摆出阁部威仪,徒增笑尔。”

  说罢,他又道:“下官已于城中设宴,为大王接风洗尘,并庆贺战功。”

  “好。”苏言颔首,随即命大军于城外安营,自己仅领胸甲骑兵团护卫入城。

  苏言入城,很快便引来城中百姓们的夹道欢迎,百姓们都用热切、崇敬的目光打量着那位坐在高头大马之上的年轻楚王,他们能够从清军的铁蹄中活下来,全是这位楚王的功劳。

  正如金声桓所说,苏言对他们的恩情,就如同太阳一般还不完!

  弘光朝的大学士姜曰广并没有按照原历史与金声桓一同起事,他与自己的学生坐在街道一侧的一家茶楼内,打量着入城的兵马以及那些狂热的百姓,目光落在为首的青年身上,不禁感慨道:

  “真是一介英雄人物,只可惜僭越称王,于朝廷所不容。”

  他的学生说道:“老师,朝廷虽斥责楚王为谋逆,但楚王势大,仍然沿用隆武年号,朝廷却无可奈何,由此可见,朝廷已日薄西山了。”

  姜曰广对此深感认同,但他除了感慨之外,也无能为力,毕竟他在弘光时就已经因为朝廷党争而不得不乞休归,一直在家赋闲至今,在朝廷中也没多少影响力了。

  接下来的庆功宴也不必多费笔墨,杨廷麟虽然心底是认同苏言了,但是身为文人的矜持,还是让他做不出像金声桓、刘良佐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投靠的举动。

  苏言也没有在意,庆功宴后,他就开始考虑要如何治理江西了。

  眼下的江西,江西巡抚一职空悬,而原布政使在金王反正时不愿降明被诛杀,也一直空悬至今。

  苏言既然入主江西,也该对省城空缺的官职进行填补,尤其是江西巡抚、江西布政使等要职,也该任命自己信得过的人,毕竟眼下江西提督还是没有完全得到信任的金声桓担任。

  而江西巡抚需要节制江西提督,必须要斟酌任命。

第273章 永历反应

  对于江西巡抚、布政使等官职的任免人选,苏言左思右想之下,还是决定启用随他入赣的李长祥。

  李长祥虽然现在的官职并不高,但他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以进士的身份执掌一省巡抚,也还说得过去,而且李长祥还在苏州军事研究院进修过几个月,对苏言的忠诚也能得到保证。

  决定启用李长祥后,苏言当即授与李长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兼理布政使事,李长祥得到任命后,不免有些吃惊,他倒是没想到苏言会直接把他推上巡抚的位置,但还是领诏谢恩。

  李长祥被任命江西巡抚一事,只在南昌引起了小范围的注意,金声桓第一时间派人去打探搜罗关于李长祥此人的消息,为日后与其共事做好准备。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李长祥接任江西巡抚后,当即奉苏言的命令,在楚军的控制地区清丈田亩,推行摊丁入亩新政,同时传檄全省,要求各州县官员前来南昌述职。

  此举便是为了与广州朝廷争夺对江西各州府的控制权,毕竟此时赣南还处于明廷治下,必须要赶在明廷反应过来之前先一步掌控各地。

  在新任江西巡抚的檄文以及丰城会战的余威影响下,各州府官员莫敢不从,留守吉安府的参将李世元举城归顺南昌,瑞州、宁州等地官员也都前往南昌述职。

  而抚州、建昌等地也在随后被第九旅接管,临江、袁州二府亦由第七、第八旅收复。

  值得一提的是,奉何腾蛟之命驰援南昌,却在袁州停留不敢向前半步的郝摇旗在听闻博洛率军而来后,以为清军主力就在其身后,不敢对抗,直接弃城而逃。

  博洛因此兵不血刃占领袁州府城,又乘胜追击攻克醴陵县,作为攻略湖南的前哨站。

  然而,他没有等到多铎率领的主力,而是等到了多铎于丰城会战中败亡,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的噩耗。

  多铎的主力覆灭,博洛的处境就变得极为恶劣了,他等于被孤军围困在敌后,一旦消息传至岳州,被何腾蛟知晓,后者便会迅速率领大军南下驰援长沙,保卫自己的大本营。

  也就是说,博洛不管要走哪条路,都会面临明军的围追堵截,根本没有逃出生天的希望。

  另一边,消息也传至赣州,由赣州明军快马加鞭送往广州禀报。

  朝野轰动!

  永历皇帝朱由榔听完内侍的汇报后,神色大变,当即召见内阁首辅丁魁楚等阁臣以及各部尚书入行宫觐见。

  待大臣们入宫后,朱由榔沉声道:“诸位爱卿应该已经知道苏言于丰城大败多铎,全歼虏兵的消息了吧?”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除开身为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的丁魁楚已经知晓,内阁次辅瞿式耜等几位官员却是一脸茫然,朱由榔见状,便有些无奈地说道:“丁首辅,还请你为诸卿简单说说吧。”

  丁魁楚抬手应诺,随即以简单的话语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讲述一遍,等他说完后,瞿式耜的面容已经被震惊所填满,他失声道:

  “苏言居然如此凶悍,连曾经屠过扬州、破南京的多铎都死于他手,这天下还有何人是他的对手?”

首节 上一节 151/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