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44节

  金声桓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你我还有得选吗?这位爷可不是好相与的角色,要是让他知道我们消极出兵,等他击溃了虏兵,就会调头清算我们了。”

  刘良佐一噎,只能沉默认同了金声桓的说法,他倒是没有问苏言要是战败的蠢话,能把多铎吓得望风而逃的存在,有这种可能吗?

  随即,两人率军沿着清军撤退的踪迹一路向南追赶,他们都清楚自己肯定是跟不上苏言走水路的速度,说不定等他们赶到的时候战斗都已经结束了。

  但是,为了不给苏言对付他们的借口,他们还是挥舞着马鞭,率军连夜赶路,就算是装也要装出个样子来。

  ……

  正月三十日,丰城县以东十里处,明军大营。

  “根据探子回报,清军主力已行进至十四里外的小港镇,正在搭建浮桥,准备渡河而来。”

  听了陈权的话,吴启明下意识搓了搓手,道:“清军终于来了,倒是比你我想象中的还要晚上一些。”

  “这不是正合我们的意?”陈权脸上带着几分轻松的神色,“多准备了几日,朝东的方向也筑起了一道夯土墙,即便是清军展开炮击,也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吴启明点了点头,又想到了什么,问道:“粮食弹药的储备情况如何?”自从安营扎寨以来,和后勤相关的事情都是由陈权负责,他并无过问。

  “至少能够支撑被围困半个月之久。”陈权回答道:“这还是给将士们敞开供应的,若是省吃俭用些,还能再延长一阵子。”

  “这倒不至于。”吴启明摆了摆手:“大王此时应该就尾随在清军主力身后,怎么可能让他围攻那么长时间。”

  陈权深以为然,他之所以储备那么多粮草弹药,还是为了谨慎起见,而且大败清军之后,也能供应主力。

  正如他们料想的一般,苏言此时就率军跟在清军主力身后,他在得到斥候回报的清军动向后,一时倒是有些为难。

  那斥候是乘小舟顺江而下进行侦查,也发现了在丰城以东安营扎寨的第七、第八旅,因此摆在苏言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第一,直接乘船大摇大摆的越过清军,在第七、第八旅驻扎的那段江岸登陆,这样的好处是登陆时能够得到友军掩护,从而避免被清军半渡而击。

  但坏处也很明显,清军肯定会对此做出应对,或是直接在江岸架炮炮击船队,或是干脆调头改道——虽然苏言并不认为多铎想要撤往湖广,还有哪条道路可以走。

  第二,在清军身后登岸,此时清军正忙于架设浮桥,以最快的速度渡河西进,无暇阻击明军登岸,而等明军登陆以后,便能够与第七、第八旅前后夹击清军主力,使其腹背受敌。

  但这样一来,缺点也同样明显,清军在渡河以后直接摧毁浮桥,或是在河岸分兵固守,他就需要花费很大功夫渡河,而那两个旅反倒就要陷入清军的两面夹击了。

  不过,苏言要是能够顺利渡河,给清军主力来一个反包围,那么要受死的就是清军了。

  第二个选择,就是风险与回报成正比,风险越大,而最后的收获也就越大,要么是第七、第八旅被先一步击溃,要么就是等苏言率军渡河以后,将清军主力击溃。

  苏言只思考了一秒,就有了决定。

第262章 多铎迎战

  最终,苏言还是决定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在清军后方登陆,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一番豪赌,将清军全歼至此。

  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相信第七、第八旅的战斗力,整整两万多名精锐系统兵,外加配备的新式火炮,还是打防御战,这要是还能被清军短时间内击溃,那还玩个毛。

  随着苏言一声令下,明军旋即就近寻找合适的滩涂进行登陆,一艘艘载满兵卒的舟船渐抵浅滩,那经验丰富的船夫在即将触礁搁浅之时就抓准时机停了下来,吆喝着将厚重的踏板放下。

  那踏板重重落下,拍在浅滩上,溅起一片水花,如长桥卧波,将江面与陆地之间的隔阂打破。

  甲板上的兵卒们见状,都开始再次检查起自己身上的装备,为首的军官与掌旗官一同率先踏上踏板,步伐沉稳,几步便走下踏板,靴子踩在那足有脚踝深的浅水中,泥水四溅。

  最先一批登岸的明军迅速在江岸列阵,防备隐藏在未知中的可能的袭击,并派出大量游骑向四周探去,待探明四周并无敌情后,才向江面上的船队打出信号,让主力随后登岸。

  明军登岸的地点距离小港镇并不远,仅有不过二十里的路程,因而自然也瞒不过清军的耳目,没过多久,那斥候便快马冲入营中,将身后的敌军动向禀报给多铎。

  多铎听后,倒是吃了一惊,骂道:“这南蛮倒是追得紧迫,这么快就追到我军身后,真是阴魂不散!”

  他身侧的承泽郡王爱新觉罗·硕塞面色凝重,道:“南蛮占有水运之利,却不直接越过我军,到前面去与其友军汇合,反而在我军身后登陆,很明显是准备将我军前后夹击,一网打尽。”

  “倒是不怕一口气吃成胖子。”多铎冷笑一声,嗤道:“想要将我多铎全歼在这里,简直是痴心妄想。”

  “大将军,何不此时转身迎战,趁明军还未全部登岸之前半渡而击,将其一举击溃?!”他身侧的承泽郡王爱新觉罗·硕塞提议道。

  多铎原本还打算抢先一步渡河以后,再分兵据守对岸,如此一来即便明军在他们身后登陆,也无法配合身前的敌军将他们前后夹击。

  而他们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将那两万明军吃掉,随后继续西进湖广,不过现在听了硕塞的提议,多铎倒是认为可行。

  虽然两军之间相距二十里,明军肯定会提前得知并做出应对,但是这不过二十里的路程,明军就算再怎么提前做好应对,也不可能一口气将全部军队都送上岸吧?

  故而,多铎才会认为硕塞的提议有可行之处,或许能够趁明军尽数登岸之前将其重创,就能将其吓退,使其不敢继续追击了。

  随即,多铎采纳了硕塞的提议,下令留五千人马继续搭建浮桥,自己则亲自率领剩余的四万大军调头,往明军登陆的方向开去。

  苏言一直命斥候游骑监视着小港镇方向的清军,因此在清军出发后的第一时间,斥候就快马加鞭返回登岸的临时营地,向苏言通禀。

  等苏言得到消息的时候,尽管明军已经尽可能快的将兵卒、火炮卸船登岸,但此时也才卸下了不到五千人马,苏言本人倒是不怎么着急,但侯世禄、王翊等人看起来就很是忧愁。

  “大王,清军来势汹汹,我军仅登陆不过数千人,兵力悬殊之下,如何是清军的敌手?”王翊上前一步,说道。

  苏言还未开口,王翊身侧的李长祥就紧跟着说道:“大王,还请暂缓登岸,暂避清军锋铓,而后再伺机登岸!”

  他们虽然在苏州的军事研究院进修过,清楚己方将士的战斗力远超清军,但是敌我兵力悬殊,敌军还有八旗兵这种精锐存在,即便能够以一敌十,也不会是清军的对手。

  苏言却是摇了摇头,拒绝了撤军的提议,他说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让兵船直接冲上浅滩,以船身作为临时码头,如此一来便能够以最快速度让将士下船登岸。”

  几人听言,一时都有些疑惑,不过他们随后脑补了一下,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运作方式。

  就是先让兵船冲上浅滩,搁浅困住后,后续的船再靠上去,使两艘船连在一起,船上的军士直接转移到上一艘船去,由此登岸,这样一来就免去了兵船卸空以后调转方向退出来,给后面的兵船让位置的时间。

  “只是这样一来,虽然让将士卸船登岸快捷方便了许多,但船只搁浅以后又该如何转移?恐怕会使赣江堵塞,影响后续的水运。”李长祥看得更加长远。

  “事到如今,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若是不能击退清军,后续赣江的水运如何,也和我们没有关系了。”王翊沉声说道。

  王翊的观点与苏言不谋而合,苏言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随后道:“清军至此有二十里之远,其路程约莫两个时辰左右,在此期间,尽快将更多将士及火炮卸船,待清军杀至之后,不论有多少将士,本王都要亲临战阵,指挥迎敌!”

  苏言的语气坚定而毋庸置疑,众人听言,虽然有心想要劝谏苏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但是见他态度强硬,也只能将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

  随后,各兵船就按照苏言的命令,开始不计代价的强行冲上滩涂,各船在剧烈的碰撞声中撞上暗礁,最终搁浅在浅滩旁,船上的士兵合力将踏板放下,大步冲了下去。

  他们还未全部下船,后面的兵船就在船夫的操作下险之又险地卡在兵船一侧,船上的士兵们在军官的叫喊声中翻过船舷,踩着踏板跳进另外一艘船的甲板。

  然而,因为动作过于仓促,还是不时有人失足落水,尖叫着摔进赣江,在江面上挣扎了一阵,便被翻涌的江水裹挟着冲向远处。

  苏言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的心中不说心痛是假的,但是为了能够赶在清军到来之前卸下足以应对的兵力,这些牺牲都是必须的。

  ……

  时间就在这争分夺秒的紧张氛围中迅速流逝,等清军抵近时,已经有近两万将士下船登岸,面向清军杀来的方向摆开阵势。

  除了这近两万人马外,还有近百门火炮也被一同卸下,不过因为火炮过于沉重,在登岸时还出现了踏板不堪重负,断裂开来,使得数门火炮连同着炮兵一同掉进赣江。

  好在他们意外坠江时距离江岸不远,且位于浅滩,虽然火炮暂时没办法捞上来,但炮兵还是拼命向岸边游去,最终爬上了江岸,逃过一劫。

  苏言策马立于军阵之后,看着身后那还在源源不断登岸的兵丁,又看向远方地平线上,若隐若现出现的黑色长线。

  那里,便是正在向这里赶来的清军主力。

  “大王,若是按照目前的速度,只需要再坚持两个时辰,便能将所有步兵卸下来了。”王翊这时凑上前来,抬手汇报道。

  苏言微微颔首,却是沉声道:“两个时辰,只怕都足够决出胜负了。”

  王翊微怔,旋即面露苦笑,道:“大王,不管战况如何,下官定会守在您身边,寸步不离。”

  苏言听言,不禁轻笑出声,拍了拍王翊的肩膀,道:“完勋多虑了,此战我军必胜,我考虑的,只不过是伤亡多少罢了。”

  “大王……”

  “好了,完勋,随本王到军中巡视一番,看看我汉家儿郎的威风!”

  苏言说罢,便带着卫队举着王旗策马冲出主阵,穿过阵线上的通道,来到军阵前方,几乎是在王旗移动的瞬间,各标将士的目光就随之被吸引,跟随着王旗一同看向奔走在最前面那身着红色布面甲的身影。

  苏言策马来到阵前,迎着那一双双充满热忱、忠诚和崇敬的目光,胸中只觉得豪气万丈,他猛地勒马停下,在将士们的目光中高声说道:

  “将士们,今日之役,便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战场上虽然清军兵力是我军的两倍,但他们皆为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自弘光元年本王于苏州起事至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即便是精锐之八旗满洲,皆不是本王敌手!鞑虏宗室尼堪、勒克德浑、阿济格之辈,或为冢中枯骨,或为阶下之囚,他们哪个不是凶名赫赫,哪个不是血债累累?

  此役鞑虏之统帅为宗室爱新觉罗·多铎,昔日扬州十日之惨案,便是此獠所犯,本王今日便是要在这赣州之畔,大破多铎,将其阵斩,以报扬州八十万无辜冤魂的在天之灵!”

  “将士们,随本王,复仇!”

  “复仇!复仇!复仇!”

  一整条战线上随即响起震天的呐喊声,将士们高举火枪,发出复仇的怒吼,喊声几乎汇聚成一条无形的洪流,响彻天地,洞石穿云,令天空都为之失色。

  明军一方的喊声隐约传到正在向前挺进的清军军阵,硕塞侧耳倾听一阵,隐约听见了“复仇”二字,他神色微变,策马回到了多铎身边。

  “大将军,南蛮士气正虹,我军接下来将要迎来一番血战了。”他对多铎说道。

  多铎微微颔首,脸上却是看不出丝毫忧色:“南蛮兵力远逊王师,有何惧哉?只待我大军踏破敌阵,将那苏贼擒获到本王跟前,让他知道本王的满洲健儿不是轻易能够对付的!”

  而另一边,被部署于清军侧翼的冷允登看着远方地平线上逐渐显露出来的明军军阵,心中也愈发焦躁起来。

  他作为苏言埋伏在清军主力中的内应,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将清军的情报泄露出去,他一开始还想尝试策反其他汉人降将,让他们一同临阵倒戈。

  但是多铎对他们这些汉人降将实在不放心,一直都派人监视着他们,让他们根本找不到能够私下接触的机会,以至于冷允登只能孤军奋战。

  “两军即将开战,我等又该何去何从?”他忍不住对心腹抱怨道:“若是与明军交战,我军定然不是他们的对手,也只会损兵折将,白白牺牲弟兄的性命。”

  “可若是临阵倒戈,周围的兵马都还不知他们的立场,万一倒戈以后遭到周围兵马的围攻,而明军无法及时支援,更是只有死路一条。”

  心腹听了冷允登的抱怨,也不免被感染得心中焦虑,他左右思忖一番,道:“总镇,我观军中汉人一直被满人歧视、欺辱,早已心生不满,即便那些个总兵、副将、参将无心反清,只要您能够带头起事,振臂高呼,也定然能够带动诸多弟兄起事反清。”

  冷允登听言,顿时觉得心腹所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是这还是太过理想化了些,万一到时候无人相信,他们就只会被群起而攻了。

  想到这,他还是决定走一步看一步,万一战场上明军一方失利,就跟着清军一起痛扁明军,而要是明军占了上风,就鼓动周围的降军一起临阵倒戈。

  很快,在紧张的氛围之下,清军缓缓开入战场,苏言双眼微眯,打量着清军的军阵部署,清军并没有带上能够防御火器的楯车和挡箭板,这点对苏言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被部署在第一线的,似乎是新降的江西明军,他们的阵型相对来说较为松散,并且装备五花八门,显然是充当炮灰而部署在最前面。

  而后便是军阵更加紧密的绿营,冷允登便是被部署在这第二线,随后才是满蒙汉八旗,即便是隔了这么远,也还是能够看见那大片花花绿绿的各色军旗。

  清军两侧便是大量的骑兵部队以及各式火炮,王翊粗略估算了一番,沉声道:“大王,清军骑兵约莫有六千人马,我军骑兵都还未登岸,只能以步兵配合火炮进行反制了。”

  六千骑兵倒不是一个小数。

  苏言心中想着,他注意到,那六千骑兵除了部分是蒙古骑兵外,主要似乎还是以绿营骑兵为主,这点从他们打出的绿营军旗便能够看出来。

  只可惜为了将更多步兵卸船,而将骑兵的下船顺序往后推了推,以至于蒙古骑兵团到现在还在船上。

  不然苏言真想直接派蒙古骑兵团上阵迎敌,顺便看看多铎的表情。

第263章 炮兵差距

  咚咚咚——

  烈阳当空,倾洒在赣江江畔,那震天的鼓点声从两军军中传开,回荡在天地之间,惊得那浑浊江水翻涌不止。

  鼓点声中,明清两军将士组成的军阵缓慢向前推进,明军一方步伐整齐划一,一杆杆燧发步枪扛在肩上,带着寒芒的刺刀直指天空,以松散阵型迈步在最前面的猎兵们左顾右盼,似是寻找着战场上能够藏身的掩体,脸上也带着坚毅之色。

首节 上一节 144/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