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31节
第245章 入闽
在八旗兵集结起来做出反击后,张杰率领的绿营兵很快便被他们击溃,仓皇逃窜。
“撤退!撤退!”
“风紧扯呼!快跑!”
士兵们仓皇失措,尖叫着四散逃开,张杰则是面如土色,按照他的幻想,应该是八旗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他杀入营中,砍杀一片,仓皇逃窜。
可现在现实却反了过来,变成八旗兵追着他的人砍杀了。
看着那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满洲兵,张杰咽了咽唾沫,还是撒开丫子加入了逃跑的行列。
满洲兵本想一路追杀,但他们很快就注意到城门被大开,再结合起明军就驻扎在城外,带队的牛录章京瞬间脸色大变。
“天杀的汉狗,居然敢里通外敌!”他失声喊道,随即也顾不上去验证城外的明军是否真的向关隘赶来,连忙收拢兵马,向马厩方向转移。
“我们必须尽快撤出去,转道江西与贝勒爷汇合!”他对着身边的八旗兵们说道:“闽中空虚,一旦明军至此入闽,福建必定失陷,若是撤往福州,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八旗兵们对此并无异议,他们也清楚继续待在福建就只有被明军关门打狗这唯一一种下场,为了避免葬身于此,唯有撤入江西才可保全性命。
随后,这队八旗兵一路往马厩而去,他们此时已经无力辨别遇到的绿营兵是否敌对,为了免遭绿营兵袭击,他们直接先下手为强,对那些沿途遇到的绿营兵举起屠刀。
许多绿营兵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被八旗兵搭弓射杀,随着越来越多绿营兵被杀,即便是那些没有参与叛乱的汉人士兵也不得不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尽管他们此时还没彻底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但八旗兵无差别屠杀汉人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新仇旧恨在这一刻尽数爆发,许多愤怒的绿营兵拿起武器,号召袍泽对八旗兵群起而攻之。
镇守仙霞关的八旗兵过去屡屡欺压绿营兵,对他们随意打骂,绿营兵们早已积累起深深的仇恨和怒火。
仇恨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开来,在有人振臂高呼后,迅速拉拢起众多兵卒加入其中,从四面八方向八旗兵发起进攻。
八旗兵无心与他们对抗,只能边打边退,忍受着四周不时射来的冷枪暗箭。
在撤到马厩后,他们轻松将张杰派来占领此地的兵卒击溃,夺取战马,带着无尽的愤怒和耻辱撤出仙霞关。
另一边,大队明军涌入仙霞关,接管了关隘城门,随后迅速向关城内部推进,许多绿营兵这时才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他们已经没有抵抗的心思,纷纷放下武器,向明军投降。
两刻钟后,明军占领整个仙霞关,将清军旗帜撤下,换上代表明军的战旗——因为苏言现在还打着明朝旗号,所以他们仍然使用明军战旗,不过会额外挂起一面代表苏言的楚王旗。
明军前锋占领仙霞关以后,顾炎武才率领主力缓缓开入关城,看起来有些狼狈的张杰就守在城门后,等待着顾炎武的到来。
他一看见顾炎武入关,就连忙凑上前去,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一边行礼拜见。
顾炎武淡淡地打量着他,他已经听说了张杰围攻八旗兵不成,险些被反杀的事迹,心底对此人自然是看不上眼的。
不过他也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态度温和地夸赞了张杰几句,表示将会将张杰反正迎降的功绩如实奏报楚王,为他论功行赏。
张杰一听,连忙连声道谢,他也知道自己今晚的表现多少有些不堪了,也不敢奢求太多。
顾炎武入驻仙霞关后,一边派人前去与高第联络,命其加快速度,早日入闽——此时的高第所率兵马才刚刚进入衢州府境内,正在往仙霞关而来。
顾炎武也不可能一直待在仙霞关等他,他便留下少量兵马驻守仙霞关,自己亲自率军向建宁府挺进。
明军入闽的第一步便是位于仙霞关后的浦城县,博洛任命的浦城知县从逃跑的八旗兵口中得知明军入关的消息后,赶忙连夜收拾家当,拖家带口逃离此地。
因而等明军于次日抵达浦城城外时,看见的便是浦城百姓自发打开城门,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的场面。
顾炎武率军入城,随后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在此地殉难的监察御史郑为虹、兵科给事中黄大鹏二人的事迹,他心生钦佩,率领一众将领来到二人的坟前祭拜。
二人被博洛杀害后,当地百姓自发收殓他们的尸首,并于城外立碑安葬,顾炎武看着明显有被精心打扫过的坟墓,从侍从手中接过酒杯,郑重洒在坟前,沉声道:
“今炎武得大王重任,率王师入闽,必将光复闽中,荡尽胡尘,攘除奸凶,以报先帝殉国之仇,以告慰尔忠魂在天之灵。”
随后,顾炎武下令重修二人坟墓,设石碑以供百姓祭奠。
大军于浦城休整一日后,继续开拔向建宁挺进,此时明军入闽的消息已经迅速在建宁府境内传开,许多博洛任免的官吏纷纷收拾细软跑路,生怕遭到明军清算。
而各地百姓皆翘首以盼,松溪、崇安、建阳等地百姓暴动,驱逐依附清军的官吏兵丁,大开城门,并派出使者联络明军,表示归附之意。
十月二十日,明军兵临建宁城下,知府程益正如七个月以前博洛入闽时那般,主动打开城门,率领府城一众官吏向明军投降。
不过这一次,他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顾炎武以其蛇鼠两端之名,下令革除程益的官职,将其下狱待审。
程益听了顾炎武的命令后,当即跪倒在地,口中喊冤,大声辩解道:“请抚台明鉴!下官身为建宁父母,自是要为建宁百姓的安危着想,若昔日下官没有开城归降,城中百姓定会惨遭虏兵屠戮,下官此举并非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满城百姓!”
顾炎武喝骂道:“尔卑躬屈膝之辈,安敢言如此冠冕堂皇之语!若你当初据城固守,阻击虏兵,万岁怎会被鞑虏追上,殉难汀州?”
程益顿时无言以对,只是仍然喊冤,随后便被扒去官服,关入城中大牢。
明军占领建宁后,随即传檄建宁各县,传令各地改换旗帜,民众割辫蓄发。
政令所到之处,百姓皆竭诚欢迎,欢呼雀跃,不过顾炎武随后才发现,因为清军在福建的统治并不稳固,外加地势复杂多变,各地交通往来不便,所以许多地方的百姓都没有剃发蓄辫,还维持着故国衣冠。
在稳定建宁府以后,顾炎武下令收集舟船,准备沿水路南下,直捣延平府。
延平府位于闽江上游,是闽中的交通要道,在那宽阔的闽江江面,每日都会往来众多舟船,承担着闽东闽北两地的货物、人口流动。
因此,清军也在延平府部署重兵,跟随郑芝龙降清的武毅伯施福以及族侄施琅。梁立等将领便奉命率本部五千人马驻守延平。
在从躲避战乱的客商口中得知明军入闽消息的施福第一时间便下令加固城防,封闭各门,以防明军细作入城窥探。
同时,他也马上向福州方面汇报,请求受博洛之命留驻福建的梅勒章京朱马喇调集兵马,做好驰援准备。
十月二十四日,明军沿建溪南下,前锋直抵延平府城北,试图登北上窥视府城,但却遭到驻扎于北山上的清军反击,不得不暂退数里。
延平府依江而建,一面临水,三面环山,是易守难攻之处,府城北面城墙依托山势而建,据传始建于南宋末年,由大宋右丞相、信国公文天祥督建,用于抵御蒙古鞑靼。
却没想到,数百年过去,这道用于抵御蒙古鞑靼的城墙却被投靠鞑子的汉奸用来抵御汉人的军队。
二十五日,顾炎武率军抵达延平府以北,他望着城北连绵数里的群山,虽然有心自城北登岸组织攻城,但奈何城北并无大军施展开来的空间。
而延平守军为了阻止明军顺江而下,又在延安门外拉起一道铁锁链,横跨江面,封锁闽江,使明军无法直接越过府城。
在延安门对岸便是玉屏山,施福命麾下大将梁立领兵马两千于玉屏山安营扎寨,保卫跨江锁链,并与府城隔江相望,互为犄角。
顾炎武无奈之下,只好先于府城对岸登陆,同时开始思考该如何攻打延平。
他清楚,仅凭自己麾下这五千多人的军队,肯定无法攻打延平,所以他一边派人返回后方,命令高第加快行军速度,前来与自己汇合。
……
明军兵临延平府的消息迅速沿闽江传播开来,驻守福州的朱马喇得到汇报后是又惊又惧,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尽管延平府有施福所率的五千人马驻守,但是满人对郑氏降将并不信任,朱马喇也不例外,他始终担心施福会主动向明军投降。
万一施福主动投降,延平沦陷,明军通往福州的道路将再无阻碍,朱马喇也只有在福州等死这一条路了。
因此尽管朱马喇始终对施福等郑氏降将有所防备,但在犹豫过后,还是决定调集兵马,出兵驰援延平。
朱马喇手中留守福州的仅有一千八旗兵和两千绿营兵,若是再算上分散在沿海各地收编的郑氏降军,倒也能凑够数万人马。
跟随郑芝龙归降的郑氏军队名义上有人马十一万众,但大部分都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游兵散勇,而且在郑芝龙被扣留在福州以后,还有诸多兵卒自行散去。
朱马喇虽然看不上那些游兵散勇,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将他们集结起来,一同北上迎战。
明军在延平的动向以及朱马喇集结军队的举动也被郑氏的探子收集到,快马加鞭送往小金门的朱成功军中。
“大将军!好消息!好消息!”
冯澄世手中攥着军报,脸上带着几分喜色,快步走进屋内,朱成功此时还在处理军务,见他如此喜形于色,不免挑了挑眉,说道:
“亨臣怎么如此失态,是有什么天大的喜事发生了吗?”
“正是!”冯澄世笑道,“楚王麾下奉化伯顾炎武领兵光复建宁,又兵临延平府,消息已传至福州,那梅勒章京朱马喇将调集兵马,北上驰援延平。”
“什么?!”
朱成功猛地站了起来,呆愣片刻后便是狂喜,他大笑道:“好!楚王的兵马终于入闽了,朱马喇此番北上,必定会调集沿海兵马,正是我军反攻泉州的最好时机。”
他一边笑着,一边于屋内踱步,等走了几步后,他才想起一个问题,猛地回头问道:“亨臣,可有探明那顾炎武麾下有多少兵马?”
冯澄世摇了摇头:“并无打探详细,不过似乎兵马不过万人。”
一听不过万人,朱成功脸上的喜色顿时收敛许多,他沉吟道:“若是不过万人,怎会惹得朱马喇如临大敌?”
冯澄世提醒道:“大将军,您莫是忘了,楚王此前于浙江屡败虏兵,使其不得不仓皇南窜,如若不是仙霞关空虚,虏兵破关入闽,虏兵早就于浙南被楚王全歼了。”
他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朱成功也能听明白他的意思——或许是朱马喇经过曾经的惨败,对楚王的军队产生了心理阴影,即便不是楚军主力,也会如临大敌。
重新提及仙霞关,朱成功就忍不住唉声叹气,如果能够回到七八个月以前,他就算拼死都要劝阻父亲降清。
也正是父亲的降清之举,破坏了胜利在望的大好局面,令天子蒙难,每每想起天子的皇恩浩荡,朱成功的内心都会羞愧难当。
朱成功摇了摇头,将脑中的多愁善感驱散,对冯澄世说道:“不论如何,朱马喇调集兵马北上延平,正是我军反攻泉州的大好良机,命人联络郑彩与叔父,与他两家约定共同出兵。”
“遵命!”冯澄世应道。
朱成功的使者很快见到了郑彩与郑鸿逵,将前者的计划对二人和盘托出。
郑彩和郑鸿逵虽然并不忠诚于明朝,甚至可以说是各怀鬼胎,但是在面对清军这一共同的敌人时,他们还是愿意携手抗敌。
二人听了朱成功的计划后,都欣然接受,郑鸿逵更是表示愿意全力以赴,三家便共同约定将于十一月初自金门誓师,出兵攻打泉州。
第246章 延平
十一月初一日,高第终于率军姗姗来迟,抵达延平对岸与顾炎武汇合。
高第麾下有兵马万人,直接就将入闽明军的数量翻了三倍,站在延平城头向对岸眺望,江岸以东是绵延数里的大营,旌旗林立,十分壮观。
“这便是延平府?”
高第与顾炎武等人站在江边,隔江观察着府城情况,延平府临江而建,城墙与闽江之间隔着一道并不宽阔的港埠和滩涂。
部份城墙外紧挨着成排的具有福建特色的高脚楼,高脚楼底下的滩涂上还摆放着许多渔船、晾晒的渔具等等。
“此城易守难攻,我军缺乏强力水师,恐怕无法渡江强攻。”顾炎武蹙眉说道。
“抚台何不尝试遣使入城劝降?”高第询问道,“据我所知,这城中守将原属于郑芝龙麾下部将,眼下郑芝龙被诱骗软禁,郑氏部将难道不应该群情激奋吗?”
一旁的归庄摇了摇头,道:“在高总兵赶来之前,我们也尝试派人联络劝降,但守将施福并不愿投降,反而将使者羞辱一番后驱赶出来。”
高第听言,眉头一皱,倒是有些不了解施福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举动了。
他当初之所以降清,还是被逼无奈,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不得不投降,可施福眼下的处境不同,清军在福建明显颓势已现,施福如果想要保全性命,唯有向明军投降一条道路。
但他却选择负隅顽抗,这让高第实在无法理解。
顾炎武收回目光,道:“据探子来报,驻扎福州的梅勒章京朱马喇正在调集兵马,试图北上解延平之围,我军可先迎击朱马喇军,再对延平府徐徐图之。”
“也只能如此了。”高第说道。
另一边,十一月初三日,朱成功与郑彩、郑鸿逵三人于金门汇合,举兵誓师,攻打泉州。
郑军声势浩大,一时山海并发,四面蜂起,各地乡民闻之纷纷揭竿而起,驱逐绞杀降清官吏,城中缙绅亦收集情报,密谋内应。
泉州城内随之风雨飘摇,守军人心惶惶,无坚守之志。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