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29节

  没过多久,那几名士兵便陆续归队,对都司说道:“外面果然守备空虚,大部分清兵都被调往城墙防守,营中仅留下少量杂役。”

  都司一听,不再犹豫,下令倾巢而出,迅速夺取军营,同时命带路士兵原路返回,将更多友军领入城内。

  在他一声令下,这些精锐掷弹兵纷纷冲出暗沟,杀入军营,留守在城北大营的清军辅兵、杂役根本想不到明军会出现在安全的城内。

  他们直接被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的明军吓得呆若木鸡,等反应过来后,根本无人生出抵抗的勇气,纷纷四散而逃。

  很快,明军便夺取了清军城北大营,都司命令留下一队人马接应后续入城友军,亲自率领其余军队向望洋门发起进攻。

  望洋门清军仅有两百标兵和数百征召民兵,他们在面对明军的强攻时都显得很是吃力。

  而且根本想不到身后居然还会出现一支明军,在这支精锐掷弹兵从身后发起突袭后,望洋门守军只坚持了不过片刻,便被轻松击溃,仓皇逃窜。

  掷弹兵随即打开望洋门的两道城门,引城外大军入城,城外的士兵们看着城门大开,纷纷欢呼着涌入城内,席卷整个北城。

第243章 光复南直

  阜城门外,明军两个先登营同时在己方炮火的掩护下冲向城墙。

  他们合力将云梯架在城墙表面,留下几人稳住梯子后,陈都司拔出佩刀,大声喊道:“儿郎们,随我登城!”

  “登城!”

  士兵们大声喊着,跟随身先士卒的都司一同踩着云梯向上攀爬,城头的守军见状,连忙以火器、弓弩等射击,试图阻止明军登城。

  眼见那些守兵直接探出大半个身子,守在城墙底下的猎兵们纷纷举枪瞄准,扣动扳机,对其精准狙杀。

  他们在跟随进攻后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狙杀守兵,但在友军登城之前,守军都是通过射击孔进行射击,不便狙击。

  现在他们终于探出身子,暴露出过大目标,猎兵如何会放过这个机会,城下枪声响过,守兵顿时死伤许多,或是捂面倒下,或是惨叫着从城头坠落下来,摔在地上直接摔成肉泥。

  “随我上!”

  眼见陈都司身先士卒,苏辅也紧跟着挥刀对着自己的部下们命令道,带头踩着云梯向上攀爬。

  守军虽然被猎兵狙杀,一时被压制,但还是有零星士兵冒险射击,苏辅能够看见周围的云梯上不时有人中弹,惨叫着从半空摔下。

  在线列步兵们奋力登城的同时,瓮城城门处,两队掷弹兵已经冒险冲了过来,他们举枪朝城头射击,为袍泽提供掩护。

  几名士兵扛着较为沉重的炸药包快步跑到城门处,将炸药包卡在城门前,点燃引线后,逃命似的往外面奔跑。

  数息后,只听一道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靠近城门的士兵甚至能够感觉脚底下的地面都在颤抖。

  他们连忙看向城门,随着爆炸产生的硝烟散去,原本坚固的城门已然被炸开一个大洞,碎木横飞,就连青石板路都被炸出一个凹坑。

  “城门已破!”

  掷弹兵大声喊道,随即抓着步枪冲了进去,他们刚穿过门洞,就迎面遭到了城头守军的火器、箭矢射击,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士兵随之中弹倒下。

  跟在他们身后的士兵没有理会倒地的袍泽,直接跨了过去,继续冲入瓮城,扛着炸药包跑向阻碍他们入城的最后一道内城门。

  “杀!”

  同时,先登营的士兵们也在陈都司的率领下登上城墙,陈都司纵身跃入城头,躲开了向自己刺来的长矛,反手劈砍过去,将攻击自己的标兵砍翻。

  数十名士兵紧跟着他登上城墙,一名士兵刚刚冒头,就被标兵举枪射杀,还没来得及发出欢呼声,就惨叫着仰面栽倒下去,他身后的士兵顾不得悲伤,踩着云梯跃入城头,举刀砍向杀害袍泽的凶手。

  眼见越来越多明军登上城头,把守城门的清兵心中恐慌,开始节节败退。

  等苏辅跟着登上城墙时,地上已经倒下了数十具清兵尸体,其余清兵正在向城下败逃。

  轰——

  爆炸声再次响起,瓮城的内城门随之被炸开,明军攻入夹城的最后一道阻碍终于被清楚,在阵阵欢呼声中,一队队明军涌入城内。

  明军入城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兵马转攻联通南城的瞻岱门,一路人马转攻通往北城的南熏门。

  由于兵力不足,清军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把守夹城南北城门,因此明军兵不血刃便占领了夹城的南北城门,进而攻入北城与南城。

  安徽巡抚李栖凤此时正在往南熏门撤退,自明军通过暗沟突然出现在北城,致使望洋门沦陷后,李栖凤就意识到北城肯定无法继续固守。

  他便果断带着残兵向夹城转移,试图退入南城与王文奎汇合,可他们还未靠近南熏门,远远就看见南熏门城头高高挂起了明军战旗。

  看到这一幕,李栖凤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一片,他只觉得混身脱力,几乎要当场瘫倒在地。

  北城与夹城的唯一通道便是南熏门,这南熏门都被明军占领,他们就等于被彻底堵死在了北城。

  李栖凤绝望地长叹口气,对着还跟在身边的侍从和残兵们说道:“夹城失陷,我等已无退路,吾欲自裁殉国,以免徒遭敌兵羞辱,尔等自去也。”

  那些残兵一听,都作鸟兽散,脱下盔甲扔下军械,钻进巷子内没了踪影,几名侍从相互对视几眼,先后跪倒在地,口中说道:

  “我等虽愿随抚台赴死,但奈何家中还有妻小父母需要赡养,若有下辈子,我等定为抚台做牛做马!”

  说罢,他们重重磕了个响头,随即一抹泪水,转身逃跑,只有一人还留在原地,李栖凤看向他,问道:“你为何不跟着他们一块离去?”

  那人拜倒在地,恳切道:“小人深受抚台大恩,怎能行如此背信弃义之举,愿随抚台赴死。”

  “好好……”

  李栖凤长叹口气,将他搀扶起来,自嘲道:“没想到我李栖凤临死之际,身边就只剩下你一人了。”

  说罢,他们随便找了一户无人的民居闯了进去,李栖凤命人找来一把椅子,解下腰带,挂在悬梁之上,踩着椅子将头伸进腰带。

  他看着那名跪倒在地的侍从,再度幽幽叹气,道:“待我死后,你寻来柴火,将此处点燃,莫要使我尸首落入明军之手。”

  “小的记下。”那名侍从含泪说道。

  李栖凤点了点头,缓缓闭上眼睛,用力将椅子踹倒,在身体腾空的瞬间,一股巨力拉扯着他的脖子,让李栖凤双眼暴突,舌头勒出,身体不受控制的在半空挣扎。

  侍从仍然跪倒在地,不敢去看他死前挣扎的模样,一直等李栖凤没了动静后,他才默默起身,准备出去寻找柴火。

  可他刚刚迈出门,迎面便看见一队队人马从南熏门方向而来,他下意识面露惊慌,转身想要躲起来。

  但不远处的明军也注意到了他,见他形迹可疑,领头的军官大喝一声,就带着一队士兵冲了过来。

  侍从见状,慌忙重新钻进房内,将大门关上,又想去搬来家具堵门,可仅靠他一个人的力气哪里够赶在明军冲过来之前将大门堵上。

  还未等他将家具推到门后,外面的明军就狠狠撞门,直接破门而入,将侍从当场摁倒在地。

  随后,他们就发现了那悬挂在浮梁上,死相凄惨,面目狰狞的李栖凤的尸体,他们虽然不认识李栖凤,但是从对方身上的清廷官袍,就能看出此人的身份并不简单。

  侍从见状,知道无法隐瞒,只好将李栖凤的身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出来。

  另一边,明军夺取瞻岱门后长驱直入,攻入南城,漕运总督王文奎督战的迎熏门也没能坚持太长时间,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很快便不得不弃守城门,向城内收缩。

  王文奎率领残兵且战且退,这时才发现后方失守,大量明军自夹城南下,将他们困死在南城内关门打狗。

  “天要亡我!”

  王文奎仰天长叹,随即退至漕运总督府,纵火焚烧建筑,与他的亲信将校自焚而死。

  淮安府城就此被明军光复。

  李元胤率军入主淮安后,下令封闭各门,于城中搜捕王文奎、李栖凤等人的家眷。

  他们的家眷虽然提前被得到命令的亲信带走,等待时机趁乱突围,但在明军的大肆搜捕之下,最终还是被发现,尽数被擒获。

  李元胤并非心慈手软之人,尤其是对冥顽不灵的敌人,他下令将王文奎与李栖凤的家眷尽数处死,以此满足二人举家殉国的心愿。

  随着淮安光复,明朝的南直隶辖区内便只剩下徐州还处于清军控制之下。

  清徐州总兵王之纲却也并非死忠清廷之人,在听闻淮安陷落的消息后,他沉思许久,还是下令打开城门,向明军投降。

  这一日,是隆武二年十月初八日。

  ……

  还未等李元胤的报捷文书送达南京,苏言就先一步从系统那里得知了此事。

  系统当然不可能单单向他通知南直隶全境光复的事情,同时也发放了统一全省的新阶段礼包。

  【宿主已占领江浙二省,进位称王,成就霸业指日可待,现发放新阶段行省奖励。】

  【恭喜宿主获得新阶段行省奖励:

  线列步兵×64(7680)

  猎兵×16(1440)

  掷弹兵×16(1440)

  12磅步兵炮×10

  12磅步兵榴弹炮×10

  6磅骑兵炮×10

  胸甲骑兵×24(1440)

  事务官学者×1】

  看见系统又奖励了一名新的学者,苏言顿时露出了笑容,前面那些兵种对他来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毕竟现在苏言麾下并不缺少军队。

  他真正缺的还是能够解锁科技的学者,仅靠刘师仁一个人,想要将所有科技都解锁出来,怕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现在多了一名学者分担压力,相信研究速度一定能够大大提高。

  很快,新奖励的学者便前来向苏言报道,这名新学者的名字换做张国栋,他的出场装束和刘师仁一模一样。

  苏言对张国栋激励了几句,便让他前去玄武湖学院报道,不过苏言没有让他参与研究基本蒸汽泵,而是命其研究卡座式刺刀,进而解锁先进刺刀操练、整编补给两项科技,最终解锁陆军委员会的建造权限。

  卡座式刺刀从制造工艺来看并不算难,而且还有环套式刺刀作为技术参考,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便能解锁这一科技。

  当然,这是苏言的猜测。

  将张国栋派往玄武湖学院后,苏言便接着将奖励的军队都投入训练当中,以此组建为新的第九战列步兵旅。

  几日后,李元胤的捷报被送回南京,苏言在受到捷报后第一时间召开了六官政议,讨论要派哪位文官前往淮北坐镇,治理地方,恢复生产。

  说是六官政议,其实能够参加的也就只有张煌言、陈子龙、张士第和张国维四人,顾炎武和钱肃乐都还远在浙江。

  苏言对四人说道:“眼下南直隶全境光复,两淮饱经战乱摧残,众多百姓流离失所,生产荒废,我欲则设置淮南、淮北两名巡抚,分别治理淮河两岸,安置流民,恢复生产,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

  几人听言,相互对视了一眼,顿时心思各异,张国维敏锐的意识到这或许是他培养势力的好机会,当即说道:

  “下官推礼部主事吴钟峦出任巡抚,吴钟峦为崇祯七年进士,曾任知县、推官等职,体恤民情,可担大任。”

  苏言听言,暗自记下这个名字,没有马上表态,又看向其余三人,陈子龙沉吟片刻,道:“下官推绍兴同知徐孚远,此人曾与下官举事抗清,识大义,忠心可嘉。”

  张煌言则说道:“下官推浙江巡抚刘中藻,浙江新政事宜已有钱肃乐主持,可调刘中藻出任江北,恢复生产之余推行摊丁入亩之策。”

  张士第身为降官,并没有适合推荐的人选,因此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看法。

  苏言听了三人的举荐后,摸了摸下巴,说道:“吴钟峦既有治理地方的经验,那便命其暂理淮南巡抚事,治所设于扬州。”

  张国维听言,心下一喜,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听着苏言接着说道:“徐孚远此人,以道义文章闻名一时,出任绍兴同知期间也并无出彩政绩,恐难担巡抚大任,还是调刘中藻出任淮北巡抚吧。”

首节 上一节 129/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