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27节

  初级军官分为四等——陪戎校尉(副百户),翊麾校尉(百户),破虏校尉(副都司),果毅校尉(都司)。

  中级军官分为四等——游击都尉(游击),仁勇都尉(参将),昭武都尉(旅副将),宣威都尉(旅帅)

  高级军官分为三等——定远将军(副将),冠军将军、辅国将军(师帅、总兵)

  军衔制一经提出,马上引起了多方讨论,部分官员认为军衔制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徒增军费,所以他们并不太认同。

  将军们对此倒是喜闻乐见,只要能够提高士兵的战斗积极性,进而提高军队战斗力,他们都是乐意尝试的。

  而且他们本人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军衔,高级军官中的某某将军虽然只是杂号将军,但放在以往也只是朝廷能够授予的。

  而现在,他们可以直接得到杂号将军的军衔,除了本身的军饷外,也能额外领取军衔对应的军饷,等于同时领两份工资,这待遇可比以前好多了。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某某将军的军衔都是固定的,等于同时会有好几个冠军将军、辅国将军,这就有点掉逼格了。

  虽然部分官员对军衔制不太感冒,但也没有能够阻止的力量,这一新制很快便推行下去。

  与军衔制的推行同时进行的还有对新降兵马的整顿。

  在淮南之战后与苏言一同南下的新降兵马有上万之众,其中有高第麾下一万余人,蒙古兵两千六百余以及三百多名绿营兵。

  高第因为在战争期间一味固守淮河北岸,并没有与明军爆发大规模交锋,只有小规模摩擦。

  所以他麾下兵马的伤亡并不多,这支军队中有近半是与他一起在山海关向清军投降的原边军老兵,战斗力无需担心。

  剩下一半就是降清以后新招募或是其他人的部众编入他麾下调遣,战斗力和军纪都良莠不齐。

  苏言一番思索,还是决定暂时不对高第的兵马进行裁撤,而是命其与顾炎武一同率军攻打福建,将闽地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福建南临桂王朝廷,西接江西,只要南下福建,苏言就可以出兵两路夹击江西清军,同时震慑桂王朝廷,让他们安分守己,不要做出什么有损战局的事情。

  至于那两千六百多名八旗蒙古兵,苏言直接将他们打散送进各地的军营接受整训。

  这些蒙古兵之所以投降,只不过是因为走投无路,又不愿白白送死,要说他们对苏言的忠诚,如果是零倒还谢天谢地了,只怕已经到了负数。

  这要是让他们跟着自己一块上战场,他们肯定会临阵倒戈,只是脱离本阵投向清军倒还好,就怕他们会倒戈一击,给己方造成重创。

  所以,苏言只能将他们送进地方兵营接受整训,把他们转换为自己的死忠。

  等他们整训完成后跟随自己重新上战场,再让他们打着过去的旗号……苏言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见清军统帅的表情了。

  ……

  十月初二日,苏言授顾炎武以兵官巡抚福建等处军务,主持攻略福建事务,又以高第为福建总兵,率其兵马一同南下,听从顾炎武调遣。

  二人领命后,随即调遣兵马,开离南京。

  和他们一起离开南京的还有侯承祖、黄斌卿、李元胤等将领,苏言并不信任侯承祖和黄斌卿的忠诚,便要求他们将家眷留在南京作为人质。

  其中,侯承祖的长子侯世禄被苏言调到身边担任侍卫,侯世禄自幼博览群书,尤通经史,又有勇力,擅骑射,可以说是能文能武的人才。

  对于此人,苏言也是有意笼络栽培,而侯世禄对苏言也颇有好感,他并没有因为苏言称王一事就与他疏远。

  相反,他也看出了明廷气数将尽,苏言未来或许能够成就霸业,因此侯世禄也劝说父亲,希望父亲能够不再效忠腐朽的明廷,转而追随苏言。

  对于他的劝说,侯承祖则是默不作声,并没有表态,他忠于明室一辈子,哪有那么容易能够改变思想。

第240章 各方反应

  苏言进位称王的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江西多铎、广州朱由榔、福建朱成功乃至远在顺天的多尔衮都先后得知此事。

  多铎对苏言称王一事并无太大反应,他对着左右将佐说道:“苏贼未经明廷允准,僭越称王,未来必定与明廷决裂,此于大清而言无异于一件天大的喜事。”

  “可是此人野心勃勃之辈,定不会满足于江浙之地,英亲王又于淮南全军覆没,只怕其会趁势北伐,直捣中原……”固山额真汉岱忧愁道。

  多铎轻叹一声,他如何意识不到这点,可是眼下大军围困南昌,也没有多余的兵马能够北上驰援。

  而且湖广的何腾蛟、堵胤锡等人也不安分,卷土重来,等他拿下南昌以后,恐怕还要分兵增援湖广。

  另一边,广州朝廷内部也因为此事吵作一团,不论是丁魁楚的粤党还是瞿式耜的桂党,都极为愤怒。

  丁魁楚于朝堂上怒斥苏言无人臣之相,要求朱由榔发布檄文声讨苏言,并倡议天下共击之。

  瞿式耜这一次难得没有反对丁魁楚的提议,他也语气激昂的抨击苏言僭越称王之举,请求监国降诏将其夺爵贬官,号召江浙忠义之士反抗苏言。

  朱由榔对此默不作声,他的心里是既愤怒,又伤心,愤怒的是苏言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直接就僭越称王。

  伤心的则是痛失这一员大将和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大明朝廷的脸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苏言打出来的,要是彻底和他决裂,那朝廷就是原形毕露了。

  最终,在两党官员的坚持下,朝廷只能发布檄文怒斥苏言称王之举,但也没有彻底撕破脸皮,还是假惺惺的表示,只要苏言愿意自去王号,朝廷就能够宽恕他的这一罪行,既往不咎。

  小金门。

  自与父亲决裂,起兵反清后,朱成功一边收拢不愿降清的郑芝龙旧部,一边袭扰闽南沿海,并试图收编占据金门、中左所的郑彩。

  郑彩是郑芝龙的从子,如果按辈分,朱成功应该与他互为堂兄弟相称。

  然而郑彩自恃兵强马壮,且辈分和年龄都要比朱成功更大,不愿并入朱成功麾下,以其为尊。

  双方因此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又因为根据地相近,时常会爆发小规模摩擦,无法齐心对抗清军。

  这一日,朱成功正处理军务,被他引以为近臣的冯澄世突然快步闯入,手中紧握着一份军情文书。

  他入内后,一边将文书递呈给朱成功,一边低声说道:“大将军,江南苏言已于初一日于南京称楚王,其兵马也向南调动,似是准备对闽中用兵。”

  朱成功听后,被烛火映照的脸庞显得晦暗不明,让人无法从他脸上看出什么情绪,他迅速将文书看完后,放在桌面上,目光如炬。

  “亨臣,若是苏言果真用兵福建,我们可要与之配合?”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夜景,海风轻轻吹拂,带来了似有似无的海腥味。

  “大将军,属下认为,不论其僭越称王之举,与之联合伐清,定大有可为。”冯澄世垂首说道。

  “以苏言之军力,楚兵入闽,闽地不日便可克复,届时你我又该何去何从?”朱成功反问道。

  冯澄世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他思忖片刻,回答道:“大将军,平国公眼下还被鞑虏软禁于福州,若想救出平国公,也只能与苏言联合。”

  朱成功没有答话,他默默捏拳,放在窗沿,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京师顺天府。

  随着阿济格全军覆没、苏言称王的消息接连传回,整个大清朝廷都随之引发剧烈震动。

  阿济格是多尔衮的母胎兄弟,他此番南征江南,多少也代表着多尔衮的势力。

  可他非但没能立下寸功,反而被苏言轻易歼灭,其本人也做了苏言的俘虏,这就好似一计耳光狠狠打在多尔衮的脸上,令他颜面尽失。

  如果只是让多尔衮丢了面子倒还好说,可阿济格此次南征,还带上了许多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的兵卒,那些正白旗旗兵一块被葬送,使他实力大减。

  不过好在最和多尔衮不对付的豪格还远在四川征战,朝中不满多尔衮的势力在没有豪格这位领头羊的情况下,也只能继续屈服于多尔衮的淫威之下。

  因此即便接连的坏消息传回京师,多尔衮对朝廷的控制力都没有受到影响。

  对江南动兵的接连惨败让多尔衮心中对苏言又是仇恨,又是忌惮,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清似乎已经没有力量能够平定江南,收复这一赋税重地了。

  没有了江南钱粮的支撑,北方的粮价也急剧攀升,多尔衮对此忧心忡忡,不得不请来已经被他架空的信义辅政叔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二人一同商议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济尔哈朗心中说对多尔衮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也清楚国事为重,因此暂时放下了和多尔衮之间的私怨,面露沉思。

  他沉吟道:“江南赋税重地已无收复可能,北方连年灾祸,几乎颗粒无收,眼下各处已有饥荒,当务之急应当新寻一稳定的钱粮产地,避免更大的灾荒。”

  多尔衮蹙眉道:“江南便是前明的赋税重地,其次则是湖广,所谓湖广熟天下足,莫非要先对湖广用兵?”

  济尔哈朗点头称是,多尔衮犹豫片刻,道:“多铎此时率军围攻南昌,正是关键时候,恐不能分兵湖广。”

  “何不调肃亲王撤离四川,转攻湖广?”济尔哈朗提议道:“四川虽然同样物产丰富,号天府之国,但张献忠已经营数年,若要征讨四川,恐非短时间能够取胜。”

  “更何况,我听闻张献忠自号大西皇帝,与明军接连交战,无暇北顾,可放任其继续于蜀中厮杀,肃亲王所率兵马用于刀刃。”

  济尔哈朗所说不无道理,现在东线失利,在四川开辟新的战场除了浪费可战兵力以外,对于大清并没有更多明显的好处。

  倒不如将豪格的军队调离四川,转战湖广,将湖广这一产粮的富庶之地彻底纳入统治之下,避免北方因为缺钱缺粮而崩盘,才是当务之急。

  而且,豪格的军队入湖广作战后,也能策应多铎的军队,若是苏言选择西征江西,豪格也可以出兵协助。

  想到这,多尔衮的心里也有了主意,他在结束与济尔哈朗的商议后,当即拟旨命令肃亲王豪格停止对四川的攻略,转战湖广。

  至于四川,就让张献忠和明朝军队继续争夺吧。

第241章 水师构想

  苏言并不知道清廷为了他,专门放弃了攻略四川的计划。

  此时的他已经将九月份招募的新兵组建为第八战列步兵旅,并计划将原属于陈子龙的振武军改编整训为战列步兵。

  在陈子龙被调为户官后,其麾下振武军便暂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苏言也不可能放任这支人数众多,无法确保忠诚度的军队继续存在。

  他便下令将振武军调回江浙,对其进行精简,给想要回家的士兵发放路费,想要继续留下参军的则需要接受体能考核。

  精简过后的振武军将分散到各地军营接受整训,按照他们的考核评比进行分配,考核得优者分配到掷弹兵连队。

  而等训练一个月后,线列步兵中枪法精湛之人分配进猎兵连队。

  振武军被调回江浙后,将由新组建的第八战列步兵旅接替他们的部署空缺。

  做出对振武军的处置后,苏言也将目光重新放在了水师上面。

  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将重心放在陆军上面,所以对于水师的建设并不多,港口设施也仅仅升级至干船坞便不再向上升级。

  这倒不是苏言不想升级,只是干船坞再往上就是蒸汽干船坞和海军医院两个分支,蒸汽干船坞需要解锁蒸汽机科技,海军医院则要解锁莱姆汁与酸菜科技才可建造。

  真要说起来,干船坞也是要先进海军建筑学科技才可以建造的,不过那会科技面板还未解锁,所以苏言等于钻了个空子。

  干船坞相较于它的上一级船坞,解锁了三级旗舰、三级战列舰、二级战列舰、火箭艇、短重炮护卫舰。

  其中火箭艇和短重炮护卫舰因为相应的爆裂火箭、短重炮科技还未研发,所以实际上也暂时还不能投入建造。

  三级舰和二级舰的火炮数量更多,三级战列舰又称74型舰,其名字来源于战舰上搭配的加农炮数量。

  74型舰在18世纪中叶由法国海军发明建造,不仅火力强劲,战舰坚固,船上还搭载了超过七百名水兵,宛如一个浮动于海上的木制社会。

  不用说二级战列舰了,就算苏言直接将三级战列舰建造出来,别说是这小小的南洋,放眼全世界都可以横着走。

  什么郑氏海军也不可能是对手——当然,也是要小型郑氏最喜欢使用的火船,三级战列舰虽然船身坚固,但也是木质结构。

  一番考量后,苏言还是决定组建一支纯西式战舰的舰队,这支舰队包括一艘二级旗舰、八艘三级战列舰、十艘四级战列舰、十五艘五级舰。

  二级旗舰的作用无需多言,作为旗舰,舰队指挥官将在上面发号施令,指挥舰队作战。

  而三级战列舰和四级战列舰是舰队中的载重舰,都配备了大量火炮,能够被称作舰队的中流砥柱,通过猛烈的炮击迫使敌军投降。

  五级舰作为护卫舰,在战斗时将被部署在最外围,并且拥有极高的机动性和操纵性,放在这个时代,不论中西方都是极其可靠的战舰。

  除了这些战舰外,苏言还准备建造十艘东印度公司商船,这十艘商船平时能够作为补给舰,输送大量物资到前线,必要时刻也能够作为运兵船,将众多士兵从海路送往沿海登陆。

  苏言计划建造的四十四艘船只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建造时间最短的商船和五级舰都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首节 上一节 127/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