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25节

  这样一来,众目睽睽之下,苏言就算想要拒绝,也是不可能的。

  敲定了计划后,他们便开始讨论其称王以后的王号了。

  虽然一般来说,王号也是需要苏言本人来确定的,但他们是背着苏言计划的,所以只能先斩后奏。

  鲁之屿最先说道:“督师自苏州起兵,苏州古为吴国都城,理应称吴王。”

  “吴王不妥。”张煌言摇了摇头,道:“昔太祖高皇帝称帝以前便号吴王,若督师也称吴王,定会导致与广州朝廷彻底决裂。”

  “督师称王便是与其撕破脸皮了,又怕彻底决裂?”参将吴国成不屑的说道。

  “眼下我军的主要敌人还是清廷,还不可与明廷决裂。”张煌言坚持道。

  “既然吴王不成,可请督师称越王。”张士第说道,“江浙之地尽归督师所有,称越王也不无道理。”

  “督师为光复汉家江山而战,不如称汉王。”

  “王爵以秦晋楚为尊,秦晋皆太过遥远,不如称楚王!”

  众人各抒己见,一时间居然谁也说服不了谁,张煌言并没有下场辩论,他听着众人的看法,若有所思。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交谈的内容很快被天玑司安插在府署内的探子抄录下来,送到了苏言的桌面上。

  苏言看着上面的内容,不禁哑然失笑,对前来汇报的陈彬说道:“他们这是想要效仿宋太祖赵匡胤,给我来一手陈桥兵变啊。”

  陈彬脸上也泛起了几分笑意,苏言接着说道:“接下来你要密切监视南京城内的缙绅大族,若有人不愿接受现实,想搞什么小动作,第一时间汇报上来。”

  “属下遵命。”

  ……

  次日,张煌言便找到苏言,称既然已经俘虏鞑虏宗室,不妨将其与怀顺王耿仲明等高级将领一同献俘于孝陵,以彰显明军军威,也可提振士气。

  苏言知道他们的计划,便笑着答应了下来,让张煌言全权负责此事。

  张煌言得到允准后,与张士第、钱肃范二人一同策划起献俘仪式的流程。

  他们计划第二旅自城北军营出发,押运一众清军战俘穿过南京城,一路抵达紫金山的明孝陵,在孝陵外施行献俘。

  押送战俘的任务就交给第一旅与第二旅,而沿街布防的任务则是给鲁之屿、吴胜兆和高第的兵马,这样一来能够将后两者的兵马分散开来,即便二人不满苏言称王,短时间内也无法组织兵马反对。

  就在他们策划献俘仪式的时候,苏言派出去的卫兵也以快马加鞭的形式抵达前线,命令陈子龙、黄斌卿、李元胤、侯承祖等前线主将即刻返回南京。

  苏言早在思考与明廷分道扬镳时,就考虑到了这四人,李元胤还好,他麾下的四个旅都是系统兵,即便李元胤不满苏言称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不过陈子龙、黄斌卿和侯承祖就不同了,他们麾下兵马的忠诚度都无法完全保证,为了避免他们因为不满而领兵作乱甚至叛逃,苏言只能提前将他们召回南京。

第236章 劝进

  九月二十日,献俘仪式如期举行。

  上午卯时,在震耳欲聋的军乐声中,第一旅与第二旅的将士们开始押送清军俘虏自城北大营出发。

  从城北大营至皇城西华门之间的主干道已经提前部署了大量士兵,因为两地之间的距离过远,无法做到十步一岗的程度,只能在各个路口设点,分散部署。

  虽然是上午卯时,天色还未完全放亮,但街上已经聚集起了大量百姓,他们围在街道两旁,好奇地打量着那些全副武装的明军将士,以及被他们押送的垂头丧气都清军战俘。

  作为清廷宗室,爱新觉罗·阿济格理所当然的走在最前面,他和怀顺王耿仲明一起穿着一件单薄的单衣,双手绑缚着骑在马匹上,被明军士兵牵着缰绳前行。

  阿济格都心中充满了绝望,他低着头不去与那些围观百姓有眼神接触,听着四面八方席卷而来的谩骂声,好在官府提前一天通知不得向俘虏扔垃圾,才避免更大的羞辱。

  他到现在还忘不了自己被明军俘虏时的无力和屈辱,当时的他被营地外的嘈杂声惊醒,但却无力从床上爬起来。

  他的侍从听见战败的噩耗后,想要将他扶上战马趁乱逃离,但通往对岸的浮桥上全是逃跑的清军溃兵,即便阿济格都侍从大声呵斥,的没有人愿意主动给他们让路。

  他们被活生生堵在三河河岸,一直等到明军杀入营地,和众多没来得及逃到对岸的溃兵一同沦为了明军俘虏。

  队伍在众多百姓都围观之下穿过贯穿全城的大街,驶向西华门,玄武湖学院的学生们也的偷偷溜了出来,融入人群一同围观那些如丧考妣的俘虏。

  夏完淳和他的新同窗兴奋地看着一队队昂首挺胸接受百姓检阅的第一、第二旅将士,心中说没有向往是不可能的。

  他不禁想起还在前线浴血搏杀的好友苏辅,前不久他才收到苏辅寄回来的书信,苏辅在书信里炫耀自己亲手斩杀了一个敌人,并生动的讲述了他参加的战斗都全过程。

  只可惜苏辅不能跟着苏言一起返回南京,参与这场献俘仪式,接受全南京百姓的检阅,真是遗憾。

  许多百姓的跟着这支押送队伍一起向东移动,他们本以为自己会被阻挡在西华门外,但维持西华门秩序的军官却告诉他们,督师允许他们一同前往紫金山围观接下来的献俘仪式。

  百姓们自然是欢呼雀跃,他们有说有笑的跟在队伍身后进入西华门,从午门前经过,又自朝阳门而出,最终来到紫金山脚下。

  此时的孝陵外早已建起用以献俘的祭台,众多文官武将都已经到齐,在祭台两侧站立。

  除了张煌言等留守南京的官员外,陈子龙、黄斌卿、李元胤、侯承祖等武将也在前一天回来,在苏松常负责推行新政的李之椿、于重华二人也被张煌言请了回来。

  远在浙江的刘中藻、钱肃乐、张国维、顾炎武等官员也得到了通知,还在赶回南京的路上,张煌言在信里没有直接说明要推尊苏言称王,只是称有要事相商。

  午时,大典正式开始。

  因为并非皇帝献俘,所以这一仪式的流程并没有那么繁琐,文武官员于高台两侧东西序立,钱肃范手持捷报,缓步登上祭台,将捷报放置于大案之上,随后退回就位。

  而在这时,明军将士押送俘虏踏上孝陵的御道,来到祭台前,清军战俘此时皆心中惶恐,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注视,双腿战栗,几乎站立不稳。

  在俘虏就位后,两侧军乐队奏响礼乐,一时乐声大作,震耳欲聋,激起山上大片惊鸟。

  苏言身着官袍,在礼乐声中缓步登上祭台,在他于案前站立之后,礼乐声停止,被精选出来的数名掷弹兵手持长鞭,于御道挥动鞭子,抽打地面,鸣鞭静场,全场也随之肃静。

  赞礼官接着高声道:“进!”

  钱肃范随即面向孝陵方向行四拜礼,礼乐声再度奏响,待他行礼平身后停止。

  “进露布!”

  所谓露布,便是捷报檄文,几名军士应声合力抬起大案,将其运下祭台,放置于祭台前的御道。

  赞礼官再度高喊,钱肃范缓步走到大案前,取出露布,跪宣檄文,他的声音虽然不算大,但还是能够清晰传入每一名官员耳中。

  待宣读完毕后,重新将檄文放回大案,退回就位,再度行四拜礼,而几名军士将大案举起,撤往一旁。

  “献俘!”

  赞礼官话音落下,负责献俘的将士便驱赶俘虏,将其押到献俘的位置,使俘虏皆面北跪下。

  苏言这时转身朝向孝陵方向,焚香燎祭,高声道:

  “臣苏言奏云,昔威宗垂难,东虏叩关,窃据神器,七庙毁坠,暴虐无道,残害生灵,罄南山之竹简,写不尽满地之淫污;决东海之波涛,洗不净弥天之罪孽。

  臣深受皇恩,何忍东虏凌虐天下,乃亲率北伐,两战两捷,擒东虏宗室爱新觉罗·阿济格、伪怀顺王耿仲明及兵马数万。

  今臣燎祭天地,以东虏之俘告祭太祖高皇帝陵寝,亦告慰威宗、思文皇帝在天之灵。

  顺逆有大体,夏夷有定名,臣定当与三军将士同心戮力,扫荡胡尘!”

  苏言话音落下,底下将士皆齐声山呼万岁,声浪如潮,响彻云霄,此起彼伏,联绵不绝。

  连在山脚下的百姓都能隐约听见,首当其冲的一众尚不知情的文官武将听言皆神色微变,虽然这个时候将士山呼万岁似乎挑不出什么道理,但他们无一不下意识握紧拳头。

  阵阵欢呼声中,张煌言与其他参与谋划的文官武将相互对视一眼,随即迈步出列,在众官员疑惑的目光中跪伏于御道前。

  随着他们的动作,将士们的欢呼声逐渐停息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们身上。

  苏言的目光也落在张煌言等人身上,他虽然知道对方的谋划,但还是故作茫然。

  还未等他开口,张煌言就高声说道:“而今天下纷乱,中原陆沉,朝廷南迁,无中兴之望,督师民心所系,三军拥簇,下官请督师进位称王,以定军心,以安民望。”

  张士第也紧跟着说道:“胡虏凌虐天下,至生灵涂炭,人神共愤,督师自兴兵伐清,鲜有败绩,屡复失地,请督师称王,光复河山,舍督师其谁?”

  两人开了个头,其余几人也跟着高声劝进,两侧文官武将见状皆神色各异。

  有人忧心忡忡,为明廷未来的命运充满担忧,有人面露愠色,认为苏言野心勃勃也就罢了,为何要在太祖高皇帝的孝陵前表演这一出,实在有些杀人诛心。

  有人则是暗自懊恼,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和张煌言他们打好关系,好让他们能够带上自己一块劝进,第一批参与表态的人的待遇,总会比后来者要好。

  于重华就是其中之一,他颇有些恼怒的盯着张士第,暗想咱俩好歹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还都是一起投降的,怎么有这种好事还不带上自己。

  众人思绪万千,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苏言身上,想要知道他接下来的反应。

第237章 称王

  在张煌言等人说完后,苏言面露迟疑,连连摆手,道:“不可,我深受皇恩,以忠君报国为己任,怎可行僭越称王之举?”

  张煌言及诸将见状,继续劝道:“督师,朝廷昏聩,不容忠良,赏罚不明,若您不称王,定会使军心动荡,危及抗清大业,还请督师切莫迟疑,速速称王!”

  第一、第二旅的将士们虽然没有提前彩排,但也很有眼力见的纷纷齐声高呼:“请督师称王!”

  他们的喊声再度汇聚成一股洪流,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让外围围观的百姓们终于听明白了里面在说些什么议题。

  许多百姓听言,皆面露喜色,抚掌说道:“督师战功卓著,又心系我等黎庶,朝廷赏罚不明,不愿封督师为王,就该由我等拥戴督师称王!”

  “所言不错!”旁人附和道,随即,在少数人的带头下,外围的百姓也都跟着高呼称王口号。

  一开始,人群中先是稀稀拉拉的呼喊声响起,但很快就如星星之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越来越多人加入其中,紧跟着将士高喊:“请督师称王!”

  将士与百姓的呼喊声凝聚一块,响彻整座紫金山巅,让位于祭台两侧的文官武将们都直观的感受到人心所向这个词的涵义。

  站在祭台上的苏言倒是没想到外面围观的百姓也会参与呼喊,祭台两侧的部分文官武将也不再犹豫,纷纷出列,跪伏在御道前向苏言劝进。

  他们也意识到,现在苏言已经是人心所向,就算他们不愿承认也改变不了现实,还只会将自己搭进去。

  张煌言趁势说道:“督师已是人心所向,不论将士、百姓皆愿推尊督师称王,督师若是不允,只会伤了诸将士、百姓的拳拳之心。”

  苏言听后,只好长长叹了口气,道:“诸君如此行事,实在是将我架在火堆上烤,可若是我不答应,也只会伤了诸君的殷殷之情,也罢,也罢……”

  众人见苏言松口,都不免面露喜色,苏言进位称王,他们这些有拥立之功的也可以跟着升官发财了。

  虽然还不能一步到位建元称帝,但称王以后也算是等于与广州小朝廷决裂,官员任免升迁也就不用再等朝廷那边允准了。

  苏言松口后,场上的将士们也都欢呼起来,苏言随即下令将俘虏押下去,他并没有将俘虏处决的打算。

  这些俘虏人数众多,要是全部杀了实在太过可惜,只诛首恶当然可以,但也太过便宜了他们。

  而且,阿济格作为他俘虏的第一个清廷宗王,就这样杀了颇有些浪费,不如暂时留他一条狗命,等着以后处置。

  至于耿仲明……

  苏言倒是想直接将他一刀砍了,不过他考虑了一番,还是决定用他来恶心恶心清廷。

  他直接命令天玑司伪造耿仲明投降的消息,传播到北方去,让清廷知道耿仲明投降的消息。

  只要这个消息广泛传播开来,不管清廷到底相不相信,最后都会对汉人将领心生隔阂和防备。

  如果现在统治清廷的还是黄台吉那个死胖子,苏言散播谣言的这个办法说不定还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现在执政的是多尔衮……那就不好说了。

  ……

  献俘仪式过后,苏言带着一众文武官员直接回到城内,将他们召集在总督部院召开会议。

首节 上一节 125/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