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22节
猎兵们迎着炮击,大步推进至距离清军步兵约莫百步的范围,领队的军官随即吹响号角,伴随着嘟嘟嘟的军号声,士兵们陆续停了下来,单膝跪地,举枪瞄准。
“自由开火!”
军官们大声呐喊着,举枪对准对面的清军打出第一枪,紧接着连队中的猎兵们纷纷扣动扳机。
这百步的距离虽然不在最佳射程范围内,但也足以杀伤清军,在猎兵的阵阵枪声中,清军一方也零星有了中弹倒地。
清军想要开枪还击,但明军并不在鸟铳的最佳射程范围内,敌人又是松散阵型,即便开火,也无法对敌人造成多少杀伤。
这让清军深感憋屈,只能放弃以逸待劳的想法,主动向明军推进。
很快,清军便向前推进数十步,在与明军仅有不过六七十步的距离时停下,举枪开火。
枪声炸开,明军一方瞬间有数十人中弹倒地,猎兵们也迅速调转枪口,在敌军军阵中寻找军官打扮的人进行狙杀。
一名清军把总挥舞着腰刀喝令部下开火,第一排鸟铳手开枪后迅速往后退下,将位置留给身后的袍泽。
就在这第二排士兵正要举枪开火时,把总的胸前突然绽开一朵血花,他痛苦地捂着伤口跪倒在地,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但却无法阻止生机迅速流矢,他的瞳孔也逐渐放大、涣散。
在猎兵开始狙杀军官后,一线的把总等军官很快就遭到了灭顶之灾,失去了军官指挥的士兵一时也陷入了轻微的混乱之中。
前排士兵开火之后后退装填,可他们身后的士兵没有得到军官的命令,却不愿上前开火,整个队列开始拥挤起来。
前线的混乱很快引起了金砺的注意,但还未等他细究,明军猎兵就已经开始后退,从线列步兵连队之间的通道退往安全区域。
迈着整齐步伐的线列步兵大步前进,接替了猎兵的位置,在军官们的命令声中举起步枪,对准陷入混乱的清军打出密集齐射。
砰砰砰——
一排猛烈的齐射过后,对面的清军瞬间爆开一团血污,前排兵卒成片倒下,后面的士兵见状皆面露惊惧,在没有军官的弹压下,一个个想要向后撤退,躲避明军的枪口。
而后面的士兵在完成装填后,又想要向前补位,前后排直接拥挤在一块,进退两难。
前排明军在打出齐射后,迅速单膝跪地,为火枪进行装填,后两排士兵也陆续打出两轮齐射。
三轮齐射过后,清军阵前就已经倒下一片,濒临溃败,这时明军火炮甚至才刚刚卸车,还没来得及进行装填。
眼见清军变得更加混乱,明军在完成装填后,便重新敲响军鼓,迈开步伐大步向清军推进。
清兵见状,慌忙开枪射击,也不管有没有命中,就转身想要退到后方,而后面的士兵也被明军的齐射惊吓,一个个仓皇失措,有人甚至连通条都忘了拔出来,就举枪射击,随即被火枪炸膛炸翻在地。
明军大步前进,六十步,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二十步,十五步。
在行进至十五步时,明军全员止步,啪的一声就地站立,在军官们的怒吼声中,士兵齐刷刷举起步枪,对准那几乎是近在咫尺的敌人。
对面的清军已经被眼前的一幕吓得忘记了抵抗,站在原地呆若木鸡,金砺、尚可喜和耿仲明也绝望地看着这一幕,从前线士兵混乱开始,他们就意识到这场战斗,他们没有获胜的可能。
“开火——”
砰砰砰——
全员士兵打出一轮宛如雷霆般的排枪齐射,火焰绽开,子弹飞出,顷刻间便夺走了大量惊恐的清军的生命。
在打出一轮齐射后,还未等硝烟彻底散去,只见明军线列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尖锐哨声,无数士兵挺起刺刀,怒吼着向清军发起冲锋。
清军的线列已然被齐射打得支离破碎,再无抵抗的勇气,士兵们尖叫着四散而逃,将脆弱的后背暴露在敌人的刀尖之下。
部署在侧翼的蒙古骑兵见状,果断放弃了这些被吓破胆的汉人,向营地撤退,试图先一步从已经搭建好的浮桥逃往对岸。
金砺等清军将领则徒劳的试图挽回败局,收拢军队进行抵抗,然而胜利的天平已经彻底倒向明军,将清军打入无可挽回的毁灭的深渊……
第230章 高第归降
等苏言率军抵达盱眙县城外时,正好碰上了李元胤的告捷信使,他展开军报一番查阅后,脸上先是露出惊异之色,随后便由衷地笑了出来。
“好!好!”他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惹得一旁的钱肃范和其他将领纷纷侧目,钱肃范忍不住问道:
“督师,南阳伯这封军报中可是写了什么,让您如此开心。”
苏言扬了扬军报,笑着说道:“第二旅于三河河畔大破清军,阵斩固山额真金砺,活捉伪平南大将军、和硕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伪怀顺王耿仲明,毙敌一千三百余,俘虏一万一千余人,另有数千清兵溺斃!”
众人听言,都倒吸一口凉气,发出惊叹的声音,一名参将欣喜道:“连阿济格都被俘虏,岂不等于全歼鞑虏主力了吗?”
苏言笑着点了点头,道:“却是如此,可还是有数千清军趁乱逃到河对岸,不过连阿济格都被我军俘获,这些残兵也掀不起多少风浪。”
说完,他顿了顿,遗憾道:“只是这伪智顺王尚可喜没了消息,也不知他是于乱军中战死还是逃了出去,如果被他逃了出去,那可真是祸害遗千年啊。”
在场众人听罢,都连连称是,随后就有将领也带着遗憾的语气说道:
“只可惜我们没能赶上,让第二旅全揽了这一大功,等两军汇合以后,指不定会在我们面前嘚瑟成什么样。”
苏言听了不免哑然失笑,不过他倒是没多说什么,只是说道:“既然清军主力已被歼灭,我军也时候渡过淮河,继续北伐了。”
众人听言,都神色一肃,等着苏言分配战斗任务,只听苏言接着说道:“大军即日渡过淮河,第五旅攻取淮北其地,配合第三旅夹击伪总兵高第部,平定凤阳地区。”
他话音落下,四名第五旅的参将一齐上前,齐声应喏。
苏言接着道:“第六旅兵分两路,第一、第二标攻取徐州,第三、第四标绕过洪泽湖,夹击淮安府,我会命第四旅全军北上,与你们一同攻略淮安。”
第六旅的将领们也都出列,大声应下。
钱肃范见他下完命令,不由问道:“督师,那您呢?”
“我将率领第二旅南下,攻略闽赣其地。”苏言回答道。
听苏言居然准备两线开战,钱肃范下意识觉得不太稳妥,但还是没有提出质疑。
……
次日,明军两路大军渡过淮河,同时将清军主力于三河河畔几近覆灭的消息大加宣扬,对淮北清军施行攻心战术。
驻扎怀远与第三旅遥相对峙的高第很快就听闻阿济格主力覆灭的消息,他对此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敢置信。
阿济格的兵马可是足足三万大军,其中还有一万八旗兵,他身为明军降将出身,还不明白明军的战斗力如何吗?
就算在那个苏言的率领下,明军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就将阿济格的主力给歼灭了。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详细的情报被送到高第面前,让他不得不相信这个情报的真实性。
高第只觉得遍体发寒,阿济格的主力都被歼灭了,那他还继续留在淮北负嵎顽抗又有什么作用呢?
他本就是明军出身,当初投降清廷也是迫于无奈,在吴三桂归顺清廷时,他还率军与其大战,现在清廷明显有“中道崩阻”的迹象,他自然不可能继续当满人的忠臣。
思来想去,高第当即决定重新降明,他派人渡过淮河前去与张名振接洽,表达愿意投降明廷的意愿。
张名振不敢怠慢,一边好生招待安抚使者,一边命人乘快马火速前往苏言营中,向其禀报。
苏言对高第这个人倒是没什么恶感,他和耿仲明、尚可喜之辈不同,降清不过是迫于无奈,降清以后也没有如李成栋一般犯下累累罪行。
他便命钱肃范作为使者,前去接受高第的投降。
九月初五日,钱肃范抵达张名振营中,在得到后者调拨的卫兵后,与高第的使者一同渡过淮河,来到高第的军中。
高第对此非常重视,并没有因为钱肃范只是一名从六品推官而感到不满,亲自率领军中将佐出营迎接。
待钱肃范被引入大帐后,高第连连请他坐上主位,自己在底下跪倒在地,言辞恳切道:
“末将深受先帝皇恩,被授予山海关总兵之重任,只恨吴三桂先是叛明降顺,后又叛顺降清,末将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大战于西石河,后虏兵入关,末将腹背受敌,这才不得不归降鞑虏。
自降清后,末将始终牢记先帝之殊恩,不敢荼毒百姓,与鞑虏狼狈为奸,而今终于有弃暗投明的机会,愿率麾下兵马重归大明,为督师节制!”
钱肃范面露动容,连忙起身将高第搀扶起来,道:“高总兵的心意督师已经了解,故而派下官前来受降,只要高总兵能够拨乱反正,全意效忠朝廷,朝廷亦不会再追究高总兵昔日投敌之事。”
高第顺势站起身来,连连保证自己定会洗心革面,随后略有些忐忑地问道:“不知督师准备如何处置末将及末将麾下兵马?”
“督师早有定夺。”钱肃范安抚道:“高总兵可继续掌所部之兵,待归降以后,率军开拔,前往盱眙拜见督师,听候督师调遣。”
一听要马上率军前去拜见苏言,高第的心底就不免打起了鼓,他倒不是不愿拜见苏言,只是他心里还有些犹豫,担心自己到了苏言的地盘以后,会不会被直接拿下,夺了兵权。
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己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
明军的第五旅已经渡过淮河,随时能够配合友军对他实施包夹围攻,他如果这时拒绝投降,等待他的也是灭顶之灾。
表现得老老实实,配合苏言的命令前去拜见他,说不定还能有转机的余地。
想到这,高第只能点头应下。
次日,高第便率军开离怀远,在第五旅的监督下向泗州而去,而在他们开拔后不久,第三旅就陆续渡过淮河,分兵攻取淮北各州县。
九月初八日,高第率军抵达泗州,过淮河,此时的第二旅已经与苏言汇合,于盱眙城外建起了大片营帐,营地连绵数里,一眼望不到头。
在三河之战中被俘的清军俘虏也都被集中关押,高第在入城拜见苏言之前,还被特意领着于营中逛了一圈,将那些清军俘虏的数量和状态尽收眼底。
他看过一圈,得知阿济格、耿仲明等人也被俘虏,心中震撼之余,也对苏言充满了敬畏,更加不敢生出其他小心思。
第231章 蒙古兵降
“罪将高第,拜见督师!”
盱眙县署,高第被领着带到苏言跟前,在听见侍从的唱诺后,他连忙跪倒在地,口中问候。
“高总兵无需多礼,快快请起。”
苏言态度温和地说道,高第听着他的语气,心中稍定,低着头站起身来。
“高总兵能够弃暗投明,率部来投,本督自是非常开心的。”苏言微笑着说道,“日后还需高总兵为本督多多效力,奋勇杀敌,早日恢复河山。”
高第听言,心底不免犯起了嘀咕,这位督师怎么说的是为他多多效力,丝毫不提朝廷,难道……
他心里想着,明面上却是丝毫不敢表现出来半点异样,连声说道:“罪将牢记督师提点,为督师鞍前马后,戴罪立功。”
说罢,他又主动请缨,想要给苏言留下一个好印象:
“督师,罪将此前被鞑虏授伪开归总兵,总理开封、归德军务,对两地颇为了解,愿率部为先锋,攻取开封、归德!”
苏言却摆了摆手,拒绝了他的请战,道:“出兵河南之事,暂且不急,虏兵尚且肆虐闽赣其地,威胁江浙,本督欲调高总兵一同南下,你可愿意?”
高第微怔,他倒是没想到苏言会想要把自己带到南方去,苏言嘴上问着“你可愿意”,可高第心里也清楚,他是没有拒绝的资格的。
“罪将只管听从督师调遣,不敢违背。”他沉声说道。
……
苏言还未开拔南返,就收到了来自第四旅的汇报——于三河之战中幸存的清军归降了。
时间回到数日前,在三河之战中强行渡过浮桥,逃出生天的数千清军残兵并没有前往宝应县。
准确来说,他们原本是准备先退往宝应,与续顺公沈志祥汇合,再一同退守淮安。
但还未等他们靠近宝应,走在前面的探子就带回来一个噩耗——宝应已经陷落,其城头悬挂着明军旗帜。
原来,在阿济格率领清军主力过三河,进入淮南后,明军第四旅就卷土重来,对宝应县展开强攻。
明军第四旅同时配备了12磅步兵炮与12磅步兵榴弹炮,在攻坚方面战斗力得到了大大加强。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