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21节
阿济格对此怒不可遏,下令军中按伍分组,相互监视,若有一人逃跑,全伍连坐,而外藩蒙古兵的佐领也都遭到鞭挞,试图以此杀鸡儆猴。
在阿济格撤往龙王山的同时,留守的怀顺王耿仲明已经见到了前者派来通禀的使者,耿仲明听闻败绩,神色大变,怎么也不敢相信。
如果不是使者的确是阿济格身边的人,他甚至会认为对方是明军派来的细作,毫不犹豫将其拖出去斩首。
再三确认后,耿仲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呼吸几口气,对着那名使者问道:“大将军此时正在何处?”
“正在往这里撤军。”使者回答道:“大将军有令,请王爷做好策应,封锁消息,防止龙王山明军得知此事,以免酿成大祸。”
“我……本王明白。”
耿仲明应下后,沉吟片刻,便命人整军备战,同时收拾军需辎重,做好拔营准备。
既然大军已败,遭受重创,对龙王山明军的围攻是肯定无法继续下去的,一旦明军趁势追击,他们反而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当天午后,阿济格才终于率领败军仓皇撤回营地内,他们的归来顿时引起军中一片骚动,许多士兵都看见了他们败退的狼狈模样。
一时间,关于战败的流言蜚语迅速在营中传开。
在撤回营地后,阿济格正如耿仲明料想的一般,当即下令拔营,撤往盱眙、泗州,他对耿仲明和其余部将说道:
“我军于淮南惨败,已无力抗衡明军,先且退往淮河以北,以淮河拒敌,防止明军趁势渡江,威胁徐州地方。”
部将们默默应下,每个人的情绪都很低落,耿仲明在离开大帐后,脸上的震惊之色怎么也抑制不住。
全灭了!
整整五千八旗满洲,居然全灭了!
这五千八旗满洲兵可是他们能够与明军抗衡的倚仗,现在阿济格居然一战就全送了出去,难怪不得不夹着尾巴灰溜溜撤往淮河以北。
一时间,耿仲明对未来充满了灰暗的态度。
清军再度汇合与拔营撤军的动作自然躲不过李元胤的眼线,很快便被汇报到李元胤面前。
李元胤听了士兵的汇报后,面露思索,对着左右参将说道:“清军此前分兵南下与督师开战,虽然不知战况结果如何,但从今日其撤回营中就开始拔营,便能看出清军多半受挫,无力继续围困我军。”
左右参将都点头表示认同,李元胤接着道:“我欲趁清军陆续拔营撤退之际主动出击,以此试探,并使其无法顺利撤退,汝等认为如何?”
四名参将听言,面面相觑,他们倒是没有异议,齐声应下,李元胤随即命令一个标的兵力留守营地,其余三个标整军备战,做好出战准备。
清军这边,因为耿仲明提前下达了拔营的命令,所以他们拔营的速度很快,当天下午就开始陆续撤退。
眼见清军果然撤退,在天色渐暗之际,李元胤当即下令出营进攻,之前被部署在山顶的火炮也都早已卸下,最先被推出营地,对准清军大营轮番炮击。
虽然阿济格有提前命令留守的将领防备明军主动进攻,但明军的炮击还是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瞬间引起大片骚动。
留守的耿仲明等清军将领很快反应过来,他们或是组织兵马出营迎战,或是试图依托围绕着营地的栅栏、壕沟部署防线。
不论他们如何应对,明军的炮击都如重拳出击一般,将他们的营地掀得一片混乱……
在李元胤的主动进攻下,本就遭到惨败而军心动荡的清军很快便被击败,不得不丢下营地里大量还没来得及带走的军需辎重仓皇败退。
等阿济格得知此事之后,瞬间气血上涌,只觉得喉头一甜,一口血就吐了出来,周围的奴才见状慌忙围上前来。
阿济格对他们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努力压下心中的怒气,沉声道:“事已至此,收拢溃兵继续撤往盱眙吧,往好处想,没了那些军需辎重,我们反而能更快撤往淮北。”
一旁的固山额真金砺听他这句强行安慰自己的话,嘴角抽了抽,也不好出言打击,只能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清军连夜败退,夜半时分才终于撤回盱眙城下,此时的盱眙城一片寂静,城头还高高挂着清廷龙旗,在火把、火盆的照映下,也能看见一些人影在城头晃动。
阿济格见状,顿时松了口气,心想还好自己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如果明军先一步将盱眙占领,那他真的会再次吐血。
在他的命令下,马上就有一名骑兵策马冲向城池,在来到城门底下后,那骑兵高声喊道:“大将军归来,城头守军还不快速速开门迎接!”
他话音刚落,城头却突然亮起大片火把,一人高声喊道:“阿济格小儿,此城已被你明军爷爷占领,还不快下马就擒!”
说罢,他大手一挥,喝令放箭,便有数十支箭朝着那清军骑兵射去,骑兵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呆愣在原地,等他反应过来想要调头逃跑时已经为时已晚,数支箭矢正中胸膛,他惨叫一声,仰面坠马。
阿济格也听见了那人的喊声,他又惊又怒,情绪上头,啊的一声再度呕血,一旁的金砺连忙喊道:“列阵,准备攻城!”
他话音落下,却被阿济格一把扯住手臂,阿济格咬着牙恨声道:“不要攻城,撤往三河,我们从那里撤回淮安。”
阿济格此时摸不准城中有多少明军,若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攻下盱眙,反而会被身后的追兵追上,届时就真的等于被瓮中捉鳖了。
随即,清军旌旗挥动,开始往三河浮桥的方向撤去,在接连战败和盱眙陷落的双重打击下,清军士气跌至谷底。
即便是一人逃跑,全伍连坐的严苛军纪也无法阻止逃兵的出现,那些把总旗官们也对未来充满了悲观,对逃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清军撤退的同时又命斥候先一步前往浮桥的位置探查,阿济格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那些浮桥了,如果浮桥也被摧毁,那他将再无退路。
然而,阿济格的希望很快破灭。
当他看见斥候神色慌张地跑回来那一刻,心中便已经有了猜测,在斥候张嘴汇报后,阿济格只觉得两耳嗡嗡作响,完全听不清周围人的声音。
他同时头晕目眩,眼前一黑,在周围人的惊呼身中,身体重重倒下。
“天要亡我……”
这是他在失去意识之前,心中的最后一个想法。
第229章 再战三河
阿济格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气晕,这使得金砺等清军将领想要封锁消息都无法阻止消息迅速在军中传遍开来。
前有退路被断,后有主将晕倒,清军本就不高的士气更是遭到重创,不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不论是旗人还是绿营,不论是佐领还是兵卒,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浓浓的忧色。
一股绝望的情绪在军中弥漫,许多士兵开始默默收拾个人行囊,只等夜色降临,便加入逃跑的行列。
阿济格昏迷,军中事务只能暂时由金砺等将领处置,但他们一时也不知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只能暂时于三河河畔安营扎寨,并加急砍伐树木,构筑浮桥。
与此同时,李元胤在击溃殿后的清军后,一路追击,途中又见到了苏言派来的信使,得知清军满八旗全军覆没,他顿时喜不自胜。
喜悦之余,他也对使者说道:“满八旗覆灭,剩下的清军不过土鸡瓦狗,不足为虑,我自当速速追击,将清军全歼于淮南之地。”
使者点了点头:“督师已命骑兵焚毁三河浮桥,还请李将军继续追击,使清军无法安然修筑浮桥,只等督师主力汇合,便可将其尽数歼灭。”
送走使者后,明军继续沿着清军败退的方向进军,沿途也陆续遇到了许多清军逃兵。
这些逃兵看见明军到来,纷纷惊恐地钻进附近的山林之中,然而还是有少数人被明军斥候抓了起来,遭到严讯逼问。
这些逃兵的供词很快被送到李元胤面前,清军每天都会出现大量逃兵的口供让他深信不疑,同时也对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信心。
九月初二日,李元胤所率第二旅抵达三河清军大营外围。
清军在修建浮桥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时刻监视明军动态,在明军靠近后,金砺与尚可喜、耿仲明等将领只能从修建浮桥的人力中抽调部分兵马,面向明军列阵备战。
“我军虽然日夜加班加点修筑浮桥,但目前为止也只有三道浮桥竣工,若战事果真不可为,就只能带着大将军和少量旗兵撤离了。”
大帐内,金砺对着尚、耿二人说道,他满面愁容,打心底对接下来的战事不抱希望。
尚可喜和耿仲明相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浓浓的忧愁,尚可喜沉吟道:
“追击而来的明军是退守龙王山的那支明军,兵力不过八千,而我军有兵马上万,据营固守,未必不能击退敌兵。”
“即便是将其击退,又能如何?”金砺反问道,“明军主力尚在赶来的路上,所需不过一两日,待明军主力抵达,我军必然全军覆没于此。”
两位汉人王爷沉默不语,他们如何看不出来目前的绝境,只是他们将忠于自己的全部兵马都带了过来,要是在此地覆灭,即便能安全逃回北方,没有了军队,他们就是案板上待宰的鱼肉了。
金砺见二人沉默不语,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再坚持一日吧,一日后不管浮桥修建多少,都必须渡河撤军,就让蒙古兵与绿营殿后。”
然而李元胤怎么可能给他们安然修建浮桥的机会。
在率军抵达清军大营外围后,李元胤观望了一下清军营地的情况,思忖再三,还是决定直接发起进攻。
他对着左右参将说道:“清军接连战败,又有众多逃兵,定然士气低落,军心不稳,不妨先且尝试进攻,试探试探。”
左右参将都点头称是,随即返回各自统领的标,组织兵马排兵布阵。
眼见明军开始列阵,做出进攻姿态,金砺等人即便再怎么不愿迎战,也只能率军出营,背靠营地摆开阵势。
为了能够挡住明军这轮进攻,他们也不敢隐藏实力,金砺率八旗汉军出战,耿仲明、尚可喜二人则是直接率领跟随他们叛逃过来的老兵出营。
三人所率兵马皆大量装备火器,八旗汉军就不用说了,耿仲明、尚可喜的军队在叛明降清前便是按照西式军队训练的新军,在降清后被编入乌真超哈营,同样精通火器。
不过,虽然都是采用西式战术,但明清双方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明军一方皆装备狗锁式燧发步枪,可以组成密集的线列射击。
而耿、尚二人的兵马都装备火绳枪,射击时兵卒之间需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被点燃的火绳甩到旁人身上。
更重要的是,清军的红夷炮基本在此前与苏言的战斗中被摧毁,撤退时也无暇带上,现在清军拥有的火炮皆为更易携带的轻炮为主。
明军一方虽然只有二十门火炮,但都是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12磅步兵炮。
咚咚咚——
阵阵富有节奏的鼓点声中,排开阵势的明军开始迈开步伐,向对面正在列阵的清军推进。
第二旅军中的猎兵们都被集中部署在第一线,他们以散兵线向前大步迈进,士兵们将火枪扛在肩上,嘴里哼着带有家乡口音的曲调,面色坚毅,一往无前。
线列步兵与掷弹兵跟在他们身后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前进,作为每个营最精锐的连队,掷弹兵昂首跨步,走在营队的最右侧,挂在他们腰间的手榴弹在行进时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与富有节奏的鼓点声融合在一起,回荡在战场上。
眼见明军发起进攻,清军一方却仍然显得手忙脚乱,把总旗官们大声呵斥着那些神色慌张,还未进入战斗岗位的士兵。
鸟铳手们匆匆列队,在勉强组成一道笔直的线列后,他们才将鸟铳立在身前,游刃有余地取出药囊,为药池和枪口内根据手感倾倒火药,随后又放入一颗铅弹,抽出通条将其压实。
“金将军,我们可要主动迎击,亦或是等待明军来攻,以逸待劳?”
看着逐渐完成列阵的兵马,尚可喜策马来到金砺身侧,对他询问道。
金砺思忖片刻,回答道:“以逸待劳吧,明军使用的火器与我们不同,装填速度更是远超鸟铳,主动进攻只会扩大伤亡。”
尚可喜应下,随即返回自己的侧翼,金砺能够听见自己的心脏在剧烈打鼓,好似要直接跳出他的胸膛一般。
这种感受他很多年没有体会了,如果没记错的话,上一次似乎还是在他做出降清决定的时候。
金砺深吸一口气,又将视线投向部署在侧翼的八旗蒙古骑兵——来犯明军并无骑兵,金砺便抽调了两千蒙古骑兵一同出战,希望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剩余一千蒙古骑兵则是留在了营地里,负责看管那些绿营和外藩蒙古兵修建浮桥,在这种人心浮动的情况下,他不敢将所有八旗兵带出来迎战。
咚咚咚——
鼓点声与脚步声交汇融合的声音由远及近,即便隔着数百步的距离,清军一方仍然能够隐约听见。
李元胤也注意到了清军部署在侧翼的蒙古骑兵,因此他放弃了将火炮留在后方的想法,如果清军派出骑兵直接偷他的炮兵阵地,没有步兵的保护,炮兵肯定会被全灭的。
这种损失他可承受不起。
明军还在持续前进,走在最前面的猎兵很快便抵近至距离清军仅有不到一百五十步以内,清军部署在侧翼的各式轻炮随即开火,对准猎兵倾泻火力。
轻炮炮击时的闷响在嘈杂的战场上并不明显,炮弹呼啸着向猎兵飞来,落入人群之中将柔软的泥土砸得向四周飞溅,留下一个个轻微的凹坑。
猎兵们不为所动,仍然扛着火枪向前推进,有士兵被实心弹迎面击中,直接被爆了头,整个头颅都被砸得凹陷进去,脑浆迸裂,身体仰面倒地。
还有士兵被炮弹击中,砸断肢体,露出那白色的骨头和血红的皮肉,捂着短肢倒在地上发出痛苦哀嚎。
在这段距离内,轻炮发射的炮弹甚至能够被楯车挡下,自然无法将人体砸碎。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