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17节

  等清军终于穿过三河抵达盱眙时,已经是八月二十八日了。

  整整七天,一个星期的时间,足够苏言从扬州赶来与李元胤汇合了,不过苏言并没有着急与李元胤汇合。

  他揣测阿济格的心思,认为自己要是与第二旅汇合,在兵力上与阿济格持平甚至反超,后者肯定不会主动进攻。

  因此,他便在到达天长县以后暂时停下,想要等待清军赶到盱眙以后再继续前进,避免提前将清军吓跑。

  清军抵达盱眙,并于该城休整一日,于次日也就是二十九日开拔,向龙王山进军,仅用了半天便抵达明军营地外围。

第224章 决战前夕

  李元胤一直都派了大量耳目监视盱眙方向的敌军动向,因而早在阿济格率领清军主力抵达盱眙后的第一时间,他就得到了消息。

  得到消息后,李元胤一边下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一边派人乘快马前往天长县,向苏言禀报。

  二十九日午后,清军抵达龙王山外,李元胤登上山顶制高点,向远处眺望,能够看见清军军阵联绵数里,几乎将远方地平线都给占满。

  好在清军虽然将龙王山明军营地包围,但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砍伐树木构筑营地。

  李元胤推断,清军安营扎寨,制定进攻计划,最快应该也需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发起进攻。

  而他昨天就已经派人前往天长县通禀苏言,天长县据此仅有百余里,若是速度快点,或许能够赶上明日的战争。

  另一边,清军主阵内,阿济格看着远处依托山势而建的明军大营,面露思索。

  根据斥候的探查,龙王山明军有兵马万余,其军营从山脚一路延伸至山后的龙王湖,可以直接获取水源。

  这样一来就断绝了他切断明军获取水源的途径,进而迫使明军断水的意图。

  兵法有云,兵贵神速。

  阿济格本来的计划便是贯彻兵贵神速的道理,在明军反应过来之前先将其一路歼灭,可奈何途中耗费了大量时间。

  等他到了盱眙地界时,明军早已提前做好了应对,寻得有利地势安营扎寨,这便让阿济格一时有些摸不准了。

  他不敢去赌,赌浪费在行军中的这些时间里,眼前的明军有没有通知其他友军。

  若是敌人的援军正在向这边赶来,而他没能在敌人援军抵达之前将这支明军重创甚至击溃,那他们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思来想去,阿济格还是决定先对眼前的明军展开围攻,并向四周广派斥候,防止被敌人的援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随即,清军在龙王山外围安营扎寨,他们的营地同样延伸至龙王湖湖畔,龙王湖的面积并不小,这让两军得以共同享用,同样也使双方无法将整个湖泊占为己用。

  正如自然界中野兽都不会在饮水源厮杀,既然无法将敌军驱赶,断绝其获取水源的途径,两军在龙王湖畔一时也就相安无事。

  待清军安营扎寨后,双方都很有默契的选择了加强夜晚的防备与巡视,防止敌军发动夜袭。

  同时,他们也派出了少量精兵试图破袭敌营,但是行动无一不被提前发现,从而以失败告终。

  见敌军戒备森严,李元胤和阿济格便只能放弃了夜袭敌营的计划,等到明日再战。

  次日,阿济格开始集结兵马,试图对明军大营展开进攻,然而大军才刚刚离开营地排兵布阵,他派出的斥候就将关于敌军动向的情报带了回来。

  “大将军,标下于南方二十余里处发现明军前锋,其兵力约莫有二千六百余,往后近十里有明军本阵八千余,似是明军主力。”

  “南人的援军速度倒是比预想的要慢。”一旁的金砺听后,对阿济格说道,“若是只有万余人马,我军也可应对。”

  阿济格点了点头,他又意识到斥候最后那句似是明军主力,问道:“为何这么说?”

  “回禀大将军,那明军打出的旗号为‘钦命恢剿总督浙直闽赣四省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苏’,另有一面大旗上书为‘明定国公’。”斥候回答道。

  阿济格听言,眼睛一时瞪大,一旁的智顺王耿仲明更是失声道:“大将军,这怕是苏贼亲征了。”

  他话音落下,旁人接着语气急促道:“大将军,若真是苏贼亲征,必不可使其走脱,若能一战将其斩获,则为朝廷除去心头之患!”

  阿济格惊讶之余,努力迫使自己冷静下来,道:“此前探明苏贼将行辕设于扬州,若是其亲征至此,也说得过去,只是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其身边仅有万余人马,这可与此前探查的明军总兵力有所出入。”

  提到这,部将们也都反应过来,此前探查到的明军总兵力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量,但可以确定大致在五万上下。

  而现在即便是算上明军三路北伐的兵马,也仅出现了四万余,那这中间缺少的万人兵马又去了哪里?

  可别小看这万余兵马,这支军队不论出现在哪里,都将改变战场的最终走向。

  不过虽然还未探查到明军隐藏着的这万人的去向,阿济格还是没有撤退的想法。

  现在明面上,在这个地区是清军兵力占优,而他若是没有任何理由就突然下令撤退,只会损害军心士气。

  再加上阿济格心中的傲气也不允许他在还未开战就主动撤军避战,故而他还是选择继续将此地作为战场,与明军交战。

  一番思索后,阿济格侃侃而谈:“我对苏贼此人虽然了解不多,但此人胆敢仅以万余人马前来迎战,定有所底气,若是我推断不假,这隐藏的上万人马极有可能就在苏贼周围。”

  “一旦两军开战,这上万人马将会驰援战场,或是夹击侧翼,或是绕后包抄,给我军一个猝不及防。”

  “若真如大将军推断,苏贼此人实在阴险狡诈。”金砺忿忿道。

  阿济格自以为看透了苏言,脸上不免换上了几分得意的笑容:“苏贼此人实在轻视我大清健卒,他想要以身做饵,我偏要让他作茧自缚,败在自己的计策之中!”

  说罢,阿济格便下达军令,他命耿仲明领万余人马留守大营,牵制龙王山明军,自己则率领两万两千余兵马出营,主动向苏言迎击。

  至于苏言的计划是否真的如阿济格所料想的一般呢?

  只能说阿济格的推断不无道理,不过苏言仅率领一旅任由清军斥候发现,只是想要以此示弱敌军,让清军放松戒备。

  而在他率领的第五旅身后,第六旅与骑兵部队则远远跟随,骑兵部队也被赋予了额外的任务。

  猎骑兵已经被全员换装布面甲,在明清迭代的战争中,两军都大规模装备布面甲,因此只需要简单伪装一番,换装布面甲的猎骑兵便能假扮成清军骑兵。

  他们的任务便是在两军主力开战的同时,向盱眙、泗州方向而去,尝试骗开城门,夺取两座城池,以此断绝清军退路。

  没有了盱眙与泗州这两座紧邻淮河的城池,清军一旦战败,将无法直接退回淮河以北。

  他们要想撤退就只有两个方向,或是往西撤退,沿途寻找能够渡过淮河的桥梁和浅滩,但第三旅和安庆总兵黄鼎部正在攻略凤阳地区,极有可能在还未渡河之前遭到明军阻截。

  剩下一个方向便是往东原路返回,渡过三河退往宝应,最终撤回淮安府,这个撤军路线是最靠谱的,因为他们在渡过三河时搭建的浮桥并未摧毁,可以快速通过。

  然而,苏言怎么可能放过这个纰漏,猎骑兵在袭取盱眙、泗州的同时,也会分兵焚毁三河渡桥,将清军彻底困死在淮河以南。

  在清军出营后不久,苏言就从回报的斥候口中得知了这一敌情,这种情况他也预料到了。

  正如阿济格提到的那句话——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苏言才新婚不久,又怎么可能真的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呢?

  他马上命人通知第六旅,命令第六旅前来与自己汇合,而骑兵部队继续在后方待命,只要他与清军交战,骑兵部队便会兵分两路。

  胸甲骑兵将驰援战场,作为援军加入战斗,而猎骑兵按照计划袭取盱眙、泗州。

  ……

  八月三十日,午时一刻。

  作为被攻击的目标,苏言将战场设在了距离龙王山以南约莫十四里外一处名为斗篷山的地方。

  这座斗篷山与龙王山相同,虽然名为山,但山势并不高,若是从海拔来看,更偏向于丘陵。

  明军背靠斗篷山列阵,两个旅的兵力以三列线部署,四十门12磅步兵炮被部署在侧翼,四十门12磅步兵榴弹炮则被部署在第一道线列后方。

  作为新招募的榴弹炮,这四十门火炮配备了刘师仁新研制的燃烧弹,在装填初期,炮手们就纷纷将燃烧弹放入炮膛内,等候射击。

  等清军抵达战场时,发现的便是严阵以待的明军,阿济格在途中便从回报的斥候口中得知了明军集结兵力列阵迎击的消息。

  这虽然和他推断的有所出入,但也多少抵消了阿济格心中的疑惑,既然苏言主动将隐藏在暗处的兵马亮出来并排兵布阵,那就证明敌军也有与他展开决战的意图。

  阿济格并不害怕决战,他麾下可是有着足足万余精锐八旗兵,并携带了三十多门红夷大炮以及众多大大小小的各式火炮。

  此外,导致行军速度被拖累的楯车阿济格也一同携带了过来,只为了抵消明军大规模装备火器的火力优势。

  “敌军抵达,各营检查武器,做好战斗准备!”

  眼见清军结阵缓缓进入战场,一时间明军各级军官的叫喊声此起彼伏,被部署在第二线的苏辅克制着不断跳动的心脏,跟着一同命令部下检查枪械。

  这虽然不是他第一次走上战场,但这一次的体验要比之前更加真实。

  之前他虽然也上过战场,但都是跟在兄长身边,待在安全的后方,回想起那时的他,还是会被己方炮击惊吓到的羸弱书生。

  而现在,他来到了一线,也不再如曾经那般不堪,想起在上战场前和同窗们的誓言,苏辅的眼神逐渐变得坚毅。

  “督师,二少爷所属营队被部署于第二线,一会战斗打响,若是轮换上去,战场上刀剑无眼,唯恐……”

  苏言抬手打断了身侧苏必安的话,淡淡道:“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成为基层军官,那就必须要亲临一线,即便是我的亲弟弟也不能例外。”

  见苏言态度坚定,苏必安张了张嘴,也只能将担忧的话又咽了回去,默默后退。

  一旁随军的钱肃范听言,这才意识到苏言居然将自己的亲弟弟也送上了战场,他不免心生钦佩,对苏言的评价也高了几分。

  挥退苏必安后,苏言又派出传令兵,命令骑兵部队开始行动。

  传令兵离去不久,清军已全部进入战场,阿济格大手一挥,只听悠远的号角声从军阵中响起,大队清兵开始有序推进。

  看着清军推在最前面的楯车,苏言眉头微蹙,又想到了什么,很快舒展开来,一旁的钱肃范却担忧道:

  “督师,清军楯车素来克制我军火器,此前在辽东已多有前例,而我军眼下皆装备火器,又该如何应对?”

  “以火炮破之即可。”苏言淡然道,“我军火炮已配发新炮弹,足以摧毁清军企图。”

  见苏言成竹在胸,钱肃乐怀疑之余也更加好奇起来,而在两人对话的同时,部署在明军侧翼的火炮也开始陆续展开炮击。

  只听隆隆隆如闷雷般的炮响接连响起,四十枚实心炮弹在半空中高速移动,向清军军阵俯冲而去。

  转瞬间,炮弹如陨石般落下,狠狠砸进人群之中,不论是能够抵挡住轻炮炮击的楯车,亦或是身着甲胄的士兵,都抵挡不住炮弹的威力。

  实心弹在人群中强行犁出一道道可怖血路,霎那间人体的残肢断臂横飞,鲜血四溅,紧密的军阵一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遭到炮击的清军也迅速展开反击,同样被部署在侧翼的清军炮手在军官的呵斥下疯狂挖掘炮坑,将沉重的红夷大炮推入炮坑之中,随即装填炮弹。

  在明军的第二轮炮击之前,清军火炮陆续开火,然而在这一刻双方炮兵的素质差距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明军一方的炮兵都是从炮兵学院毕业出来的专业炮兵,掌握了数学与弹道学,射出的炮弹虽然算不上百发百中,但在远距离也至少能够保证过半命中目标。

  而清军一方的炮兵数量良莠不齐,一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兵或许能够做到十发七八中,可更多的还是十发里面中五发都难。

  在清军炮兵展开还击后,明军火炮迅速调整目标,对准清军火炮集火轰击,试图提前摧毁这一威胁。

  而与此同时,被部署于二线的榴弹炮也开始调整最后的射击诸元,在清军进入射程范围后,只见令旗落下,各炮紧跟着发出震天怒吼,打出了第一轮炮击。

第225章 燃烧弹

  “开炮!”

  隆隆隆——

  随着令旗落下,榴弹炮炮阵猛地爆发出一阵震天炮响,下一秒,四十枚炮弹拖拽着红色尾焰腾空而起,在半空中划出一道道刺眼的红色弧线,向清军军阵倾泻而去。

  清军还是第一次看见火炮能够射出带有红色尾焰的炮弹,前排将士都瞪大双眼,呆若木鸡,一时不知该做出什么反应。

  但数秒后,炮弹朝他们飞速而来,前排士兵这才回过神来,他们连忙将盾牌举过头顶,试图以此保护自己,或是躲在楯车后面,乞求楯车的掩护。

首节 上一节 117/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