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12节

  这些士兵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等其中有人认出球形并做出反应时,却已经为时已晚,那手榴弹轰的炸开,直接将围在一块的守兵炸得人仰马翻。

  几乎是在爆炸声响起的瞬间,掷弹兵就纷纷踩着云梯一跃而起,跳进城头与那些还能保持站立的清军厮杀起来。

  他们并没有携带装了刺刀的步枪,而是在腰间配了一把腰刀,在跃入城头后,直接拔出佩刀朝着还能站立的清军挥砍过去。

  那些清军被手榴弹炸得一时乱了阵脚,如何能够防住掷弹兵的突然暴起,直到被掷弹兵砍杀数人后,剩余的守兵才回过神来,呐喊着包围上去。

  另一边,城门处的掷弹兵也在友军的掩护下将炸药包安置在城门处,并以此炸开城门。

  泰州州城并没有建造瓮城,因此城门被炸开后,明军能够直面在城门后列阵的清军。

  爆炸产生的硝烟还未散去,掷弹兵们便奋力掷出手榴弹,将城门后的清军炸翻,随即端着步枪呐喊着冲了进去,与清军短兵相接。

  双方在城头、城门展开血腥肉搏,相较于攻城方,守军的兵力本就略显不足,在战前又遭到炮击重创。

  在两军短兵相接后,清军很快便支撑不住,被明军击溃,参将陈印也于乱军中被击毙。

  城墙与城门先后陷落,明军长驱直入,城内残存守军不敢抵抗,或是缴械投降,或是脱下甲胄逃入民间,明军得以顺利占领全城。

  城中官吏皆主动投降,不过明军占领巡抚部院时,却并没有发现陈之龙的踪迹,在城中一番搜捕后,居然在一条巷子内找到了失血过多陷入昏迷的巡抚。

  陈之龙的命很大,在接受过明军军医的治疗,又昏迷了数日后,他才悠悠转醒。

  等他醒后,很快便弄清楚了自己目前的处境,得知自己居然成了明军俘虏,陈之龙那因为失血而煞白的脸庞带上了几分释然。

  平心而论,他对于苏言率领的明军并没有什么恶感,他曾经是大明朝的西安府同知,李自成抵达灵武时投降大顺,被任命为宁夏节度使,后又调为陕西节使,留守西京。

  在清军杀入陕西后,他又跟随众多大顺官员一块投降清廷,被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

  三姓家奴虽然通常是用来形容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但放在现实,用这来称呼陈之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对他而言,不论明朝、顺朝还是清朝,只要能够保命,为谁效力都行。

  像陈之龙这种拥有一定的能力,却没有足够的气节,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中,是非常常见的。

  在陈之龙清醒后,李元胤没有亲自接见他,而是命人将他送往南京,交由苏言处置。

  李元胤在占领泰州后,随即遵从苏言的命令开始部署江北防线。

  他在泰州留下了一个营的兵力维持秩序,随后便率军离开泰州向滁州行军,而与他汇合的第四旅两个标的兵力则是直接北上高邮进行布防。

  风雨欲来,英亲王阿济格率军南下的消息已经在江淮传开,这一地区的百姓纷纷收拾行囊,拖家带口向南迁移,试图躲避战乱。

  七月二十日,江浙各州府的新兵皆完成训练,他们将统一前往南京集结,并分别编组为第五、第六、第七战列步兵旅。

  苏州府军事研究院。

  在接受教官最后的检阅后,从苏州府接受训练的连队便被宣布解散,返回营房收拾个人物品。

  苏辅和夏完淳还有其他几名学员并肩走在返回宿舍的路上,苏辅和几名同窗都身着军官服饰,他们已经被正式任命为百户。

  只有夏完淳身上还穿着学员的服饰,他的表情看起来有些沮丧。

  苏辅被授予线列步兵百户的军职,和他们同一个宿舍的同窗运气有些差,被任命为猎兵军官。

  他们都清楚猎兵在战场上的职责与定位,被任命为猎兵军官,就必须率领猎兵走在线列步兵的前面先一步与敌人交火,他们的阵亡率也自然会比其他部队更高。

  而夏完淳因为才刚满十四周岁,并没有被授予军职,他只能继续留在学院里,所以他这会才看起来那么沮丧。

  苏辅见他垂头丧气,轻轻拍了拍夏完淳的肩膀,宽慰道:

  “存古,你也不要太过丧气了,和我们相比,你的年纪的确还是太小了,不适合和我们一起上战场。”

  “是啊是啊,存古,你再等几年吧。”

  “战场上刀枪无眼,可不会因为你年纪小就避着你,而且你这么小,即便上了战场,那些士兵也不会真的服你的。”

  其他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跟着安慰起来。

  夏完淳撇了撇嘴,他也知道自己的年龄是硬伤,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见夏完淳似乎没那么郁闷了,便有一名同窗转移话题,对苏辅说道:

  “俌忠兄,我听说东虏再度大举南下,试图与我军争夺江淮之地,我们此次前往南京,说不定还能参与其中,和东虏过过手。”

  提到这,几人都来了兴致,那名猎兵军官激动道:“看来我们的运气不错,等上了战场,我一定要多杀几个鞑子,让他们见识见识我猎兵爷爷的厉害!”

  苏辅在一旁忍不住笑出声,道:“之前不知是谁在为分配到猎兵而唉声叹气,怎么这会就斗志昂扬了?”

  那人浑然没有被揭老底的不好意思,他理直气壮道:“之前是之前,我早就想通了,被任命为猎兵的百户,就是上天要给我立功的机会。

  要是我能够一枪将鞑子军中的高官打死,那不就能一飞冲天了?到时候你们可都要仰仗我了!”

  旁人听了都是一阵哄笑,夏完淳在旁边默默听着他们的交谈,心中又是向往,又是落寞。

  一行人边走边聊,很快回到了宿舍,夏完淳走到床边刚准备坐下,门口就来了个人,往里面探头问道:

  “请问夏完淳夏公子可是在这里?”

  夏完淳突然听见自己的名字,先是一怔,很快回过神来,道:“我就是夏完淳。”

  那人听言打量了夏完淳几眼,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恭敬道:“小的是杭州府衙役,这是您父亲夏府尊亲笔家书,命小的送来给您。”

  夏完淳轻轻点了点头,从对方手中接过信件,又随手摸出一小块碎银,道:“一路辛苦了,这点银钱拿去在城中找个住处歇息歇息再回去吧。”

  “多谢公子。”

  衙役千恩万谢接过了碎银,一脸喜悦地离开了这里,夏完淳回到自己的床边,将信封拆开,取出信件仔细查阅。

  他很快便将家书的内容看完,脸上闪过一抹讶然,随后收起书信,走到还在收拾行囊的苏辅身旁,轻声道:

  “俌忠,你们什么时候启程前往南京?”

  苏辅头也没抬,回答道:“明日上午,怎么了?”

  “那我和你们一块返回南京吧。”

  “什么?”苏辅诧异地抬起头,问道:“夏瑗公让你回去的吗?”

  夏完淳点了点头,道:“督师与我姐姐的吉日已经定下,就在八月初八,家父让我与母亲她们先去南京购置房产,为亲事做准备。”

  听见成亲吉日已经定下,苏辅脸上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笑道:“这吉日终于定下了,你我以后也真正算是一家人了。”

  ……

  各地新兵开始往南京集结的同时,钱肃乐也终于抵达南京,他还没来得及寻找住处,便被接到总督部院面见苏言。

  考虑到钱肃乐与张煌言是同乡,苏言便提前将张煌言召了回来,让他在旁协助劝说。

  在张煌言的劝说下,钱肃乐虽然也有些犹豫,但还是同意参与到推行新政的行列之中。

  能够说动钱肃乐的除了张煌言的因素外,还有就是苏言与他推心置腹,说明新政对国家的益处。

  苏言告诉他,新政推行,虽然表面来看废除了丁银,可能会减少财政收入,但基于有田者收税,反而能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

  并且能够遏制住地主缙绅兼并土地的趋势,百姓有田可耕,民间便能安定,类似李闯叛乱的事情也能减少。

  这正好是江南眼下所需要的,苏言以江南一隅对抗坐拥江山半壁的清廷,若没有稳定的后方,如何能够成功。

  在钱肃乐同意加入后,苏言便请其以原官督师浙江,推行摊丁入亩新政——钱肃乐本就是鲁王朝廷的督师,朝廷也没有否认他这个官职的合法性,即便刘中藻有不同的想法,也找不到反对的地方。

  当然,苏言也清楚这件事绕不过被任命为浙江巡抚的刘中藻,他也将新政的好处写成书信,让钱肃乐带给刘中藻,看能否说动他。

第219章 玄武湖学院

  (上一章漏掉了新招募的一个旅,已改正)

  这是夏完淳第一次来到南京。

  南京城,帝国名义上的首都,不过南京城内的居民都清楚,这座城市的实际统治者是那位总督浙直闽赣四省的督师。

  他们的皇帝,或者说是监国,此时还远遁岭南,对这里鞭长莫及,只能任由苏言统治江浙。

  自从明军光复南京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城市早已恢复昔日的繁华,街上行人摩肩擦踵,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的穿着打扮和精神面貌都明显比外地人更好。

  夏完淳没有和苏辅他们一起前往城北大营报导,在入城后,他便与同窗们告辞,带着书童在城内闲逛。

  走在街上,他们不时能够听见百姓对新政以及一些近闻的讨论。

  居住在城内的百姓基本以无地者为主,他们对废除丁银这一政策充满了肯定,谈论间都是对苏言的拥戴和赞美。

  夏完淳在军校的时候也有了解过这一新政,新政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没有功名,却又占据大量田亩的地主缙绅,对他们家倒是没有多少影响。

  因此,夏完淳对这一新政并没有什么恶感,他甚至还认为那些地主缙绅不识大局,只要能够驱逐鞑虏,恢复河山,多缴纳这些赋税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见夏完淳驻足旁听,他的书童看了看四周,凑上前提议道:“少爷,不如进茶楼坐坐,茶楼人多嘴杂,说什么的都有。”

  夏完淳瞥了他一眼,点了点头:“那便进去坐会吧。”

  得到允准,书童便殷勤地领着夏完淳走进旁边一家客人很多的茶楼,招呼店小二上一壶茶水和一些点心,便坐了下来。

  坐下后,夏完淳注意到自己的邻桌坐着几名穿着打扮像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们正谈论着玄武湖畔新竣工的学院。

  “玄武湖学院这几日招生,据说前去报名者络绎不绝,也不知是请到了哪位大儒坐镇,或是得到了哪位大人物背书。”

  “你难道不知道吗?此学院为苏督师下令建造,其中除了儒家经典,也传授泰西之地的新知识。”

  “泰西之地的知识?”有人面露不屑,道:“泰西诸国不过蛮夷也,有何知识可让督师专门建立学院传授?

  依我看,督师只怕是被泰西来的传教士给诓骗了。”

  “此言差矣。”旁人说道,“督师英明神武之人,怎会轻易被诓骗?依我看这泰西之法应该也有可取之处,才会被督师所推崇。”

  “你说的不无道理。”另外一人附和道:“更何况,即便这泰西之法无用,此学院为督师督办,若能投入学院求学,也算得上是督师的半个门生,于日后入仕或许也有所帮助。”

  这人说完,旁人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纷纷表示他说的很有道理。

  “客官,您的茶水来咯。”

  正旁听间,店小二突然吆喝着,提着茶壶走了上来,夏完淳收回了注意力,转而看向小二。

  趁着对方为自己二人倒茶的空隙,夏完淳询问道:“小二,我们刚从外地入京,听说玄武湖那里新建了一栋学院,可否详细说说?”

  说着,他示意书童掏钱,那店小二原本还有些不愿意,但在看见书童掏钱后,迅速转变了想法,态度殷勤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和盘托出。

  夏完淳听完,心底不免对那个学院充满了好奇,接着问道:“若是吾想要前去求学,又该如何?”

  小二想了想,回答道:“小的倒是没听说有什么限制,客官要是想去求学,只能自己去询问了。”

  夏完淳听了也不感觉失望,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么,摆手让小二离开。

  等小二离开后,书童好奇道:“少爷,您这是想要去那个学院看看?”

  “的确有点兴趣。”夏完淳说道,“至于要不要去,再说吧。”

  说罢,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将桌子上的茶水和点心吃完后,他们便离开了茶楼,又在城内逛了一圈,才走到总督部院求见苏言。

首节 上一节 112/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