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1节

  苏言虽然有心清剿,但清军的威胁还像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他只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保苏州一城安宁之上。

  此外,清军的辎重和一路“剿匪”抢劫来的战利品也都落入了明军手中,辎重和“战利品”加起来都有好几十车,清兵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杀了那么多人抢来的粮食财物,最终还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而明军一方的伤亡同样不低,一共有三百多人战死,得利于盔甲保护,死亡率虽然不算高,但有近五百人负伤,其中过半伤亡来自右翼,被部署在右翼的营队几乎都被打废了,等回到苏州以后虽然能得到补充,但战斗力却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仅有的十八门火炮里还有一门行营炮炸膛,连带着将负责的炮手炸得重伤,其他炮手虽然明面上没有表示,但苏言相信,他们心底肯定会对继续操作火炮感到迟疑和担忧。

  可他对此束手无策,苏州城内并没有军械所,一般想要打造火炮,都是从南京那里下订单的,想要得到可靠稳定的火炮,只能等系统的火炮铸造厂建造完毕了。

  听完了部下的汇报后,苏言抿了抿嘴,想起了一件事,命人带路,亲自来到集中看押俘虏的地方。

  那近千俘虏在被收缴武器后,就被集中看押起来,黑压压一大片都蹲在地上,垂头丧气地想着自己接下来会被如何处置。

  苏言看了一圈,对紧跟在身旁的卓文义吩咐道:“你带人逐个讯问,将去过华山村的人抓出来。”

  “华山村?”卓文义一头雾水,但看着苏言那严肃的表情,连忙答应下来,带人走了进去进行审讯。

  苏言没有在外面看着,他让于国栋派人先一步返回苏州报捷,安抚人心,又来到营地内查看伤兵,因为军队出征时没有征召城中的大夫随军,所以那些伤兵只能简单包扎一下,等回到城内再得到妥善治疗。

  这点倒是苏言疏忽了,他终究还是一个拥有系统的普通人,也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手下的人要么是大老粗,要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也不会想到这一点。

  苏言心想,等回到苏州后一定要组建起一支可靠的军医队,避免不必要的战后减员。

  苏言一路巡视过去,伤兵们看见他都自发起身行礼,虽然身上还有伤,但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见发自内心的笑容。

  很快,他就看见了坐在一块石头上的陈彬,陈彬身上的盔甲和里衣都被褪下了,露出底下白净的皮肤,正龇牙咧嘴地接受懂点医疗手段的士兵的包扎。

  苏言见他没什么大碍,脸上也露出了放心的笑容,问道:“文质,感觉怎么样?”

  听到苏言的询问,陈彬下意识想要站起来,却没想到扯到了伤口,疼得他忍不住叫了一嗓子,然后一边倒吸着凉气,一边说道:“都督,我这一身的伤要是叫我爹和我妹知道了,指不定会被他们一阵数落。”

  “这一战全靠你了。”苏言走到他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当为首功,如果不是你们坚守到援军赶到,右翼被破,此战我军必败。”

  “这不只是我的功劳,那些与我一起战斗到最后的将士也同样有功。”陈彬认真道。

  苏言微怔,随即笑了起来,道:“不错,你们都有功,等回到苏州以后,我会给你们每个人重赏。”

  陈彬虽然对什么重赏不慎在意,毕竟他家里本来就有钱,但也没有推脱,只是提起了那些临阵脱逃的士兵:“那些人要是归队,都督准备怎么处置?”

  提到逃兵,苏言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他眉头微蹙,道:“我准备将他们军法从事,当众斩首,以肃军纪。”

  “都督可否听我一言?”陈彬不太认同他的决定,说道:“他们虽然临阵脱逃,但也坚持了很长时间,如果他们在与骑兵接战后就逃跑,右翼定然会先一步溃败。

  因此,我希望都督能再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过军法无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将他们打入惩戒营,与那些罪人一起戴罪立功,如何?”

  苏言听了他的提议,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道:“那就依文质之见吧。”

  两人接着又交谈了一阵,苏言让他好好休息,便离开了营地,而卓文义那边也抓出了十来个曾经去过华山村的士兵,苏言便下令将他们尽数斩首,以祭奠华山村无辜村民的亡魂。

  -----------------

  周日来第一轮推荐了,求诸位大佬多点点追读哇,别养书了!!!

第25章 嘉奖

  次日,苏言便率军开拔返回苏州城,因为队伍里多了伤兵、俘虏和战利品,他们行军的速度被拖慢了许多,一直到闰六月十二日才终于返回苏州。

  军队返回苏州之前,负责报捷的信使就已经先一步抵达,将大捷的喜讯告知满城百姓,各官绅百姓听闻这一捷报后,都喜上眉梢,欢呼雀跃。

  在苏州起事后,就有许多百姓担心清军反攻,城破以后会遭到清军屠戮洗劫,而现在明军初战获胜,直接将土国宝和他的抚标都给歼灭了,怎么算不上是一个好开端呢。

  为了迎接凯旋的明军,在苏言率军回城这天,苏州百姓纷纷自发走上街头,几乎将沿街两侧都给挤满了,迎接缓缓入城的将士们。

  苏言倒是没想到苏州百姓会自发上街,老实说他也被吓了一跳,但回过神以后,心底也被现场的喜庆气氛所感染,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率军返回营盘后,苏言也顾不上休息,直接来到了都督府发号施令,处理军务,这一战就将忠武镇打的元气大伤了,必须要尽快补充兵员,修补缴获来的甲胄、兵械,并制造更多火药。

  土国宝的威胁已经解决,苏言虽然不清楚清廷接下来会派谁过来攻打苏州,但他推断十有八九就是李成栋了,如果是李成栋前来,他就只能据城而守,伺机反击。

  既然是守城,就肯定会消耗众多火药,不仅仅是重新装在城头的城防炮需要用到火药,苏言还准备趁着这个空窗期打造大量轰天雷。

  轰天雷也就是手榴弹的前身,在环秀湖一战中,苏言就意识到己方火力不够的短板,在火炮铸造厂建造完成以前,靠那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明军火炮无法提供有效稳定的输出伤害。

  而且等两军交战后,火炮为了避免误伤友军也只能停止开炮,要是造出轰天雷的话就不用担心这一点了,完全可以让前排士兵鏖战,后排奋力投掷到敌军军阵里,将敌人的军阵炸散。

  在守城里轰天雷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或者说这个武器本来就是用于守城之中的。

  这个任务苏言就交给了文承,他命文承将城中工匠都集中起来,并在城内大肆采购用于制造火药的硝、硫磺和木炭,硝和木炭倒是容易获取,不考虑质量的话前者甚至能直接从厕所的墙壁上刮下来。

  但硫磺就没那么容易获得了,苏州府并不产硫磺,都只能从外地购入,不过硫磺属于中药材的一种,可以直接将城内医馆的库存尽数征用。

  除了赶制火药与轰天雷外,苏言又下令将城外树木砍伐一空,居住在城外的百姓迁入城内安置,推倒民房,坚壁清野。

  那些居住在城外的百姓等清军来了以后肯定会遭到毒手,被抢光财物和存粮倒还算幸运的,运气不好的话,很有可能被当做炮灰驱赶。

  苏言对这些明末军阀的道德素质不报以任何希望,他们都能做出屠城的暴行了,驱赶百姓当炮灰送死还不是洒洒水。

  下达一系列命令后,苏言派人回家去向老母亲和弟弟报喜,让他们不用再担心自己,顺便将弟弟苏辅征辟为麾下参军,让他到身边办事。

  而他自己则是又来到了营盘,对这场战役中表现出色的将士论功行赏,他当众为右翼坚守到最后的一百八十三名士兵进行嘉奖,每人赏赐白银五十两,田亩地契三亩,美女一人。

  奖赏的田亩是从姜冠宇等十二家缙绅中抄出来的地契中发放的,美女也是被抄家后软禁的缙绅族女,可以说得到赏赐后,这一百八十三名士兵直接一跃成为富农。

  除了右翼坚守的士兵外,参与此战的士兵每人也根据战斗中的表现和杀敌数量,得到了数额不等的银两嘉奖,他们虽然也得到了赏赐,但相较于前面提到的,都难免生出羡慕嫉妒的情绪。

  羡慕归羡慕,他们对苏言的慷慨还是非常感激的,在赏金到手后,整个营盘内外便响起了如山呼一般的欢呼声,士兵们欢喜地抚摸着到手的银两,暗自打定主意,等清军再杀过来,他们一定要更骁勇地与其搏杀。

  有人欢喜有人愁,和他们的欢呼雀跃不同,那些在战后陆续归队的逃兵都满脸凄苦,他们临阵脱逃虽然免于死罪,但还是被打入惩戒营,也被昔日的袍泽视作懦夫,看向他们的眼神中满是鄙夷与轻蔑。

  现在又听见那些死战到底的袍泽获得了丰厚的奖赏,更是如杀人诛心一般,给他们本就伤痕累累的心脏上狠狠插了一刀。

  如果我也和他们一样坚持到最后,这殊荣是不是也有我的一份了……

  痛,真是太痛了。

  生者得到嘉奖,战死者自然也没有被遗忘,苏言下令给每名阵亡士兵的家属发放抚恤金白银五十两,田地五亩,未来三年免税。

  与此同时,苏言没有离开营盘,而是与卓文义等人商议要怎么收编那些俘虏,陈彬虽然身上多处是伤,但他并没有回家疗伤,而是坚持待在苏言身边。

  苏言准备故技重施,用收编苏州绿营的方式来收编那些抚标降兵,将其中的军官斩首,剩下的士兵打散后分别编入三个镇内。

  当然,主要是补充进元气大伤的忠武镇,但忠武镇之所以会元气大伤,都是因为和他们的作战,苏言就不免担心将他们混编以后会不会发生不和谐的事情。

  所以,他就想要问问卓文义和陈彬两人的意见。

  两人听了苏言的想法后,都没有急着发表看法,而是开始思索起来,苏言的担心不无道理,右翼幸存者对他们的仇恨可以说是最深的,将他们编为同一镇,很难说他们当天不会打起来。

  “都督,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陈彬有些迟疑的说道。

  “文质但说不妨。”

  “那些抚标与苏州绿营不同,是随土国宝从外地到苏州驻防的,苏州绿营大多是本地人,平日里对苏州百姓也不敢欺压太过,但抚标不同了,他们欺男霸女、为非作歹,百姓敢怒不敢言。

  威武、义武二镇都是从城中百姓招募,他们与抚标也多少有过节,若是将抚标降兵打散编入,也难保他们不会被两镇兵卒排挤、报复,依我之见,倒不如将他们编入惩戒营,戴罪立功。”

  陈彬说完,一旁的卓文义眼神闪烁了一阵,便跟着说道:“末将认为陈参军的提议不错。”

  见两人都是一样的想法,苏言沉吟片刻,还是点了点头,道:“那便依文质的建议吧,将俘虏尽数打入惩戒营,令他们将功赎罪,战斗中表现出色之人方可脱离惩戒营,补入正兵。”

  苏言不知道的是,也是在这一天,嘉定县颁布剃发令最后期限,县民群情激奋,拒绝剃发,奋起反抗,由此掀起了嘉定三屠的序幕。

第26章 多铎反应

  与此同时,应天府。

  曾经的大明京师似乎并没有受到明清交际之时的战乱影响,仍然犹如一头巨兽盘踞在长江南岸,与起于微末的明太祖栖息之地作伴。

  应天虽然落入清军之手,但此时仍然以南京应天为名,不过就在不久之前大清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已经传旨下来,称南京或仍为京,或改为省,等大定日再议。

  在彻底决定下来之前,百姓仍称为南京。

  明朝弘光君臣出逃也只是几个月以前的事情,应天府仍然保持着繁华,城内与城外好似两个世界般,城内百姓勉强还能安居乐业,免受兵祸,而在城墙之外乱局四起,依旧无时无刻刺激着这座古老城市的神经。

  每天都有大量流民逃入城内,即便是江南富庶之地,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下,百姓日益贫苦,街坊两侧也随处可见蜷缩乞讨的流民。

  踏踏踏——

  “让开!让开!苏州急报!”

  相较于前日有些冷清的街道上,一骑快马从穿过城门,一路扬鞭高喊,从匆忙躲避的行人中穿过,跑向城中的总督府。

  看着那疾驰而过的快马,险些被撞倒的行人只能自认倒霉,暗骂一声,而在街边的茶水坊内,几位客人对着那快马指指点点,议论着最近的时局。

  “我听说江宁巡抚土国宝就驻扎在苏州,连苏州都有急报,难道王师又打回来了?”

  “痴人说梦,多半又是哪里的义民起事了吧,前些日子在行塘不就有人起兵了吗,还是位贡生,好像是叫什么黄毓祺。”

  “行塘的义师早就被平了,倒是江阴起事的动静不小,我听说鞑子已经向江阴发兵,若是江阴城破,只怕又是一次扬州十日……”

  “如若王师真的打回来,那鞑子也不敢强叫我们剃发了……”

  应天定国大将军府,这本是明朝的灵璧侯府,但在清军攻南京后,多铎便驱赶了汤家子孙,强行将此地占为己有,变成他临时的将军府。

  江南好景色并没有让多铎陶醉沉迷,他虽然生擒弘光帝,迫使潞王朱常淓、淮王朱常清来降,却没有因此得意自满,仍然每日坐在桌案前,查看从南方各地送来的军务。

  不过,多铎也清楚自己待在江南的时间不多了,他已经听说兄长多尔衮准备将他调回京师,也将一众俘虏的明朝宗室带回京师献俘,以此作为功绩,加官进爵。

  他并不想回去,作为太祖高皇帝的儿子,他只想继承父皇的遗志,荡平中原,将不愿臣服大清的南蛮都杀光,只是兄长的命令他不得不听,兄长已经成为大清的摄政王,他不想让兄长难做。

  就在多铎看着军报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外突然被轻轻敲响,一名包衣奴才轻声道:“主子,苏州急报。”

  “拿进来。”

  多铎一听见急报两个字,顿时来了精神,他收回思绪,对着门外大声说道。

  他话音落下,包衣便推开了门,低着头将文书送了进来,随后立即转身走了出去,也不忘将房门合上。

  多铎捏碎了文书上的火漆,将军报拿了出来,摊开一看,神色顿时一变。

  “来人,命尼堪前来见我!”

  没过多久,贝勒爱新觉罗·尼堪便匆匆赶来,他一进入书房便看见多铎脸色有些阴沉,心底不免咯噔一下,行了一礼,道:“大将军,发生什么事了?”

  “你自己看吧。”

  多铎说着,一指桌面上的军报,尼堪也顾不得其他,拿起军报一番查看,片刻后便放了下来,失声道:“苏州易守难攻,怎么会失守了?”

  说罢,他又忍不住说道:“土国宝那厮实在废物,苏州易守难攻,就算率抚标出城镇压乱民,城中绿营又不是摆设,怎么能让不知哪里来的明军夺了城去。”

  多铎没有接话,而是发出一声冷笑:“这些南蛮真是不怕死,扬州杀得人头滚滚都没有吓到他们,江阴逆民据城造反在前,各地逆民又揭竿而起,真当我大清王师提不动刀了吗?”

  “末将愿为大将军分忧,率军平叛,收复苏州!”尼堪连忙表态,主动请缨道。

  当然,分忧是假,馋苏州财富才是真,苏州富庶甲天下,他闻名已久,但此前苏州是望风而降,根本没有劫掠的理由和借口,现在苏州被明军占了,打下苏州不就能顺理成章地抢一波了吗。

首节 上一节 11/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