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09节

  ……

  尽管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摊丁入亩政策还是在张煌言与李之椿的协助下开展,大量小吏被派出城外,对城外的田亩进行清丈登记。

  眼见无法从苏言这边阻止新政推行,地方缙绅也只能从另一方面入手。

  他们开始试图贿赂前来清丈田地的官吏,给自己家登记的地亩面基缩缩水,以此来减少所需要缴纳的赋税。

  然而张煌言和李之椿怎么可能想不到这点,他们不仅会亲自走访调查,还会命人对上报的结果多加核查。

  一旦发现登记的结果与核查上来的数目有出入,过错方轻则罚俸贬职,重则入狱。

  除了张煌言与李之椿二人的应对外,在暗处行动的天玑司也会一同收集缙绅贿赂官吏的证据,不过他们没有交给张李二人,而是直接向苏言汇报。

第215章 收服降官

  时间步入七月,摊丁入亩新政在江南施行不久,缺乏人手的问题就摆在了张煌言、李之椿二人面前。

  此前江南战乱频发,每逢政权更迭,便会有许多官吏或是弃官而逃,或是自杀殉国,亦或是死于乱军之中。

  苏松常三府的官僚编制倒是完整,往西的各府就不同了,官府内或多或少都会有官职缺口。

  这就导致张煌言和李之椿虽然对新政推行颇为上心,亲力亲为,但缺乏人手的问题还是让政策推行显得困难重重。

  为此,二人只能先后上书苏言,请求苏言再给他们增派副手从中协助。

  苏言对此也有些头疼,他手上哪来的人可以拨给他们两人,就算是强行将原鲁王系的官员调过去,只怕后者也不会尽心尽力。

  一旁的于国栋见苏言面露困扰,忍不住提醒道:“督师,您难道忘了,牢房里还有主动投降的几个伪清官员吗?”

  “什么?”苏言有些疑惑。

  “在我军光复南京时,伪左布政使张士第、伪江南按察副使于重华等省城官员都主动投降,您没有让他们以原职戴罪立功,他们现在都被关在牢房里等候发落呢。”

  听于国栋这么说,苏言这才恍然大悟,道:“如果不是你突然提起,我倒是险些忘记他们的存在了。”

  说罢,苏言便开始思考要不要将他们提出牢房,戴罪立功了。

  张士第、于重华等人能够主动投降,就证明他们并非冥顽不灵的死硬分子,并且他们能够被清廷任命为省级官员,也意味着他们有被争取的价值。

  想到这,他心里有了主意,便让于国栋去将张士第二人从牢房里提出来,带到自己面前亲自盘问一番。

  没过多久,两人便被带到了苏言面前,他们身上还穿着清朝官袍,只是上面还略微沾染着灰尘,脑后还垂着一条丑陋的辫子。

  二人在来的路上就被于国栋告知了要面见何人,因此他们一见到苏言,就非常懂事的行礼作揖,口中一边介绍自己的名字。

  苏言微微颔首,询问了一番他们是何年中举,以及过去的为官经历,又问了一些关于江南政务的事情。

  二人心知这是他们能够翻身,在明廷这边得到启用的唯一机会了,因此不敢怠慢,都一一认真回答。

  待苏言问完以后,心底对二人的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判断,他沉吟片刻,道:

  “你二人虽有一定真才实学,但曾为胡虏效力,本督不会直接让你们官复原职,不过可以给你二人一个机会,若你二人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非但能够官复原职,本督日后也会向朝廷奏请,为你二人升官。”

  张士第二人听言相互对视一眼,前者连忙说道:“下官自知投敌已是罪过,如何敢拒绝督师之好意,愿为督师效力。”

  于重华也跟着附和。

  苏言见状,便将摊丁入亩新政推行一事告知二人,随后说道:“你二人此前为江南大员,对江南事务理应熟悉,若能协助本督将新政推行下去,就算你们大功一件。”

  二人听了,虽然面上不显,但心下都有些为难,这什么摊丁入亩政策,一听就是会把江南缙绅团体得罪死的政策。

  要是让他们掺和进去,肯定会被连带着一块攻击,他们本来就有降官这一污点,要是再被集火攻击,下场指不定有多凄惨。

  苏言似乎是看出了他们的忧虑,轻笑一声,道:“这一政策乃利国利民的好事,本督绝不会容忍任何人从中阻挠,或是破坏新政推行的事项。

  你们如果害怕遭到某些人的攻击,那现在就可以回到牢房去,等待审判了。”

  说到后面,苏言的脸上虽然仍然带着几分笑意,但说出来的言语足以让他们二人不寒而栗。

  张士第听言,知道自己没有多余的选择,甘愿成为苏言的马前卒还能重获荣华富贵,要是现在回到牢房里,即便能保住一条命,也是生不如死。

  因此,他不再犹豫,正要开口表态,不了一旁的于重华居然直接扑通一声,先他一步跪倒在地,口中说道:“罪臣于重华,愿为督师鞍前马后,即便罪臣身死,也定要将新政推行下去!”

  “???”

  张士第整个人都惊了,不是哥们,你的节操呢,怎么说跪就跪,跪也就算了,还不提前和他打个招呼,整的他现在不跪不行了!

  还未等苏言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张士第就连忙跟着跪倒,和于重华一起向苏言表示效忠。

  苏言见状,脸上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他亲自上前将二人搀扶起来,口中说道:

  “本督向来赏罚分明,只要汝二人忠心效力,定然不会亏待汝等。”

  随后,他便以张士第与于重华二人为江南布政司参政,前者调为张煌言副手,后者调往苏州,协助李之椿。

  张士第和于重华身为降官,在朝中没有其他靠山,现在又被半强迫参与推行新政之中,想要保住地位就只能忠心为苏言办事。

  说起来也是讽刺,相较于那些有着江浙缙绅背景的官员,苏言反而更相信这种有污点在身的降官。

  ……

  新政推行的同时,苏言现在也终于有时间可以安排自己的婚事了。

  在南京平定后,苏言便命人返回苏州,将老母亲接往南京定居。

  他既然被封为定国公,就理应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府邸,毕竟以后也是要结婚的,总不可能结婚以后还一直住在总督府这一工作场所吧。

  至于府邸的选址,苏言没有大兴土木在城中兴建一座新的府邸,而是从城内挑选风水宝地。

  他直接盯上了澹园——澹园原是明朝的魏国公府,但在弘光元年多铎率领清军下江南,末代魏国公徐允爵(名字有多个版本,这里采纳清史版)与百官一同开城归降,并被贬为庶人后,这座府邸连带着数代徐家先祖积攒下来的钱财一并都被充公。

  同年,清廷便以原魏国公府改设江南左布政使署,在明军重新占领南京后,因为江南政务都被送往总督部院处理,所以这座建筑也暂时废置。

  苏言之所以选择澹园,不仅仅是因为它被几代魏国公经营扩建后变得富丽堂皇,还是因为澹园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前的吴王府。

  他自认为日后也是要效仿朱元璋,以南京为根据地建元称帝的,自然也要体验体验这由吴王府改建而来的府邸,住在其中到底是怎样一番滋味。

  因此,在苏言的命令下,江南左布政使署被废置,牌匾也被拆除,转而换上了烫金的“定国公府”四个大字。

  等他的老母亲被接到南京时,澹园内已经重新装修了一番,又从人牙子那买了一些下人增加生气,苏言也终于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府邸。

  在苏母被接到南京的那一天,苏言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公务,回到府中陪母亲吃了顿饭。

  家宴上,苏母再次提及了苏言的婚事,她用带着嗔怪的语气说道:“你的弟媳都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了,你身为兄长,却至今还未成婚,这成何体统。

  更何况,你如今贵为定国公,家大业大,也应该早日将夏瑗公的女儿娶进门,生个儿子好继承家业,同时也能让手下的人心安。”

  苏言听言,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弟媳蔡氏,后者脸上泛起几分红晕,下意识轻轻抚摸着腹部。

  弟媳有喜对苏言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而且老母亲后面说的那句话也很有道理,他如今虽然家大业大,但缺少合法继承人也是一个硬伤。

  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即便有人想要效忠于他,也会因此产生顾虑,毕竟在这个医药条件匮乏的时代,人命是很脆弱的。

  万一苏言哪一天突然就出意外寄了,又没有继承人,那些效忠于他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因此,苏言态度恳切,道:“母亲,婚礼之事的确应该提上日程了,还请您多多费心,与夏瑗公商量一番,看能否在这一两个月内结完亲事。”

  苏母一听,不由得笑骂道:“你这厮,之前倒是一直推脱,现在知道着急了?良辰吉日哪是说能定就能定的,若是这一两个月都没有良辰吉日,你又该如何?”

  良辰吉日?

  苏言很想撇嘴,他要是拿枪抵着先生的脑袋,就算没有良辰吉日,他也得给我编一个良辰吉日出来。

  不过这种话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了,说出来肯定会被老母亲一阵念叨,他只能讪笑着说道:

  “儿子知错了,之前战事紧迫,无心成亲,而今江南安定,自然能够抽出时间了,所以只能让娘辛苦辛苦了。”

  “娘不在意这些,只要你能够早日给娘诞下孙辈,就好了。”苏母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苏言的手,言语中满是柔情。

  家宴过后,苏言没有直接返回总督部院,而是在府邸中住了下来,他命人备纸笔研墨,准备亲自给夏允彝写一封信。

  成亲这件事的确应该尽快解决,在正房过门之前,苏言也不好纳妾,要知道,在他入主南京以后,城中许多士绅都来打听他有无成亲,想要将家中小女送到苏言的后院。

  但苏言还未正式娶亲,不论是按照礼法,还是顾及夏家的感受,他都不能在成亲以前纳妾,所以对于那些士绅的示好,就只能一一拒绝。

  苏言当然不可能非常直白的和夏允彝说他想要成亲了,他只能斟酌着语句,委婉的对夏允彝说这门亲事自定亲以来已经拖延地太久了,若是继续拖延下去,对两家的名声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他希望夏允彝能够暂时放下手上的政务,携家迁往南京,先将这门亲事办成,对两家都是一件好事。

  写完书信后,苏言吹了吹上面的墨迹,想要等墨迹干了以后再装起来,他这时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为自己研墨的居然是好久没见的书童苏必安。

  从他起事以后,就没有再将苏必安带在身旁了,后面几次回到苏府,和他相聚的时间也很短,现在的苏必安明显要比之前更加成熟了许多,在面对他的时候,也显得很是拘谨。

  在苏言后知后觉的认出他的时候,苏必安也在偷偷打量着苏言,见苏言将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连忙收回视线。

  苏言见状,不禁笑道:“必安,你我从小一块长大,怎么重新见面后,如此拘谨?”

  苏必安有些紧张,连忙垂头答道:“回老爷的话,小的虽是您的书童,但自起事以后,都未能伴随老爷左右,小的心中羞愧……”

  “这有什么好羞愧的?”

  苏言不以为意,不过他也想起自己身边还一直缺着照顾的下人,此前的内务基本都是于国栋和卫兵来干的。

  苏必安从小和他一起长大,也差不多是从小就伺候着他,相较于于国栋和那些卫兵的粗手粗脚,还是苏必安更加适合跟在他身边处理内务。

  想到这,苏言便笑着说道:“这一年来我都一直操心军政要务,倒是忽略了你,我身边一直缺着一个称心的侍从,你就重新回到我身边伺候吧。”

  苏必安听言,顿时面露喜色,连忙应道:“多谢老爷信任,能够重新跟在老爷身边伺候,这是小的的福分。”

  苏言见他如此欣喜,不禁哑然失笑。

  第二天,苏言就回到了总督部院,案上已经摆放了从江西发来的新情报。

  苏言打开一看,瞳孔瞬间一缩,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色。

  这封情报关于九江方面,其中记载的战况除了金声桓在南康府的惨败,还有清军于九江大破督师大学士万元吉部的简略内容。

  万元吉于九江府外登陆,本欲联络城内的王得仁一同夹击清军,却没想到多铎突然从南方率军杀至。

  明军夹击不成反而陷入包围,王得仁眼见友军有难,居然选择龟缩城内拒绝支援,眼睁睁看着城外明军被清军以优势兵力击溃。

  督师大学士万元吉于乱军之中自刎殉国,御史陈荩、兵科给事中万发祥、副将赵印选、陈课等文武官员战死。

  副将胡一青使双槊浴血奋战,连杀百名清兵,与丁魁楚所派副将童以振一同率领麾下残兵突围至江边,乘船仓皇南撤。

  清军再度大破明军,随即携大胜之威猛攻九江府,而消息在赣北迅速传开。

  同一时间,金声桓率领残兵退守南昌,紧急募集兵员,而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廷麟听闻噩耗后决意固守南昌,打造军械,加固城防,并要求江西各地兵马前来汇合。

  一时间,求援书信如雪花般飞往江西各地,令全省震动。

第216章 安庆

  “陈旗官,该出发了。”

首节 上一节 109/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