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08节
为了扩充人手,将情报网投向长江两岸,苏言直接给陈彬拨了十万两白银作为初期款项。
真金白银砸下去的效果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天玑司的探子往北最远已经到达扬州府的高邮,并继续往北,准备在淮安府建立一个新的据点。
而往南,也有探子走小道潜入福建,收集清军进入福建后的所作所为,以及现在福建各地的兵力部署和民间的反清情绪。
往西,探子则是进入饶州、广信,试图前往南昌建立情报站,以此作为江西中枢,继而向全省各州府扩张。
清军围攻九江府的战事也被探子第一时间发往南京,苏言得知后,为了避免清军攻克九江后直接沿长江顺流而下,只能命黄斌卿率麾下水师移驻池州,以此增强南京西部的防卫能力。
陈彬与孔安很快来到苏言跟前,苏言拿着他们提供的关于缙绅举动的报道,对二人说道:
“这些缙绅于地方目无法纪,贿赂官员,侵占田亩,必须从重处置,我需要你们收集马上行动起来。
我会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将情报网铺满江浙,一个半月内必须将他们贿赂官员、欺压良善的证据全部收集起来。”
陈彬二人听言,瞬间猜出了苏言的意图,当即抱拳应下,陈彬更是信誓旦旦道:“请督师放心,一个半月内,下官定会将整个江浙置于您的掌控之下,并将每个缙绅都查一个遍!”
他清楚,这将是天玑司正式组建后得到的第一个任务,半个月时间在江浙各地建设情报网的时间已经算是非常宽裕了。
要是剩下一个月完不成苏言给的任务,那就证明他的能力不足,他也不可能继续作为苏言信任的臂膀担任天玑司的指挥使。
苏言命令一出,天玑司的探子随即从南京城四面离去,开始在江浙各府安插眼线,监视地方官员和缙绅之间的联系。
和探子一起出发的还有镇压匪患的军队,为了平定治下的匪患威胁,苏言直接命令向小兵率领义武镇南下,先剿江南,再平浙江。
第214章 反对
再次回到南京,虽然街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李之椿仍然有着物是人非的感慨。
他虽然被鲁王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但自上任以后,始终没有用武之地,反而和鲁王一起被清军追着跑。
现在,鲁王退位归藩,东南的军政大权落入苏言手中,李之椿本以为自己将继续挂着左都御史的职务待在杭州虚度光阴。
却没想到,苏言突然一纸调令将他调往南京,在调令中也没写清楚将他调回南京的用意。
李之椿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遵从调令回到了南京城。
入城后,他第一时间前往总督府向苏言报导,苏言也没有故意晾着他,得知李之椿到来后,便亲自出来迎接,这让李之椿一时有些受宠若惊。
两人一番客套后,先后进入正堂,李之椿还未落座,便疑惑道:“不知督师调下官前来,是有何要务托付于下官?”
“实不相瞒,本督现下有意推行新政,但奈何身边无得力帮手,久闻李总宪志在济世,不畏权贵之美名,便想请李总宪前来协助本督。”苏言客气地说道。
李之椿听对方夸赞自己,心中受用,同时也对苏言口中的新政充满好奇,便询问道:“可否先将这新政内容告知下官?”
“这是自然。”
苏言说着,命近侍将写好的新政内容转呈给李之椿,后者接过后便仔细查阅起来。
随着他的目光往下扫过,面色也肉眼可见的发生了些许变化,等全部看完后,李之椿放下纸张,酝酿片刻,才缓缓开口:
“督师这一新政似乎有些张文忠公曾推行的一条鞭法的影子在里面,但在下官看来,这更加激进,若是推行开来,定会引得江浙缙绅口诛笔伐。”
说到这,他顿了顿,劝道:“督师,眼下北虏仍于江北虎视眈眈,此时推行这一新政,若引发内乱,唯恐影响大局。”
“李总宪所说,本督早有意料。”苏言说道,“只是推行摊丁入亩之政策是必须的,江南缙绅皆富可敌国,可极少缴纳赋税,甚至是不缴赋税,反而由平民百姓承担苛捐杂税,但百姓又能有多少钱呢?”
“李总宪志在济世,若要济世,便要先安民,百姓不安,天下又如何能够安定?”
李之椿知道,苏言说的这番话非常有道理,他身为南直隶人,对于缙绅富可敌国却少缴赋税甚至不缴赋税的乱象早有耳闻,但朝廷律法于此,又事关众多官绅利益,谁敢轻易上奏提议变革?
现在苏言占领江浙之地,又手握重兵,如果真的有决心推动改革,或许还真能成功。
李之椿心里想着,这时听苏言接着开口说道:“李总宪,此乃利国利民之新政,若是能够推行成功,必将载入史册,总宪志在济世,难道就能眼睁睁看着黎民百姓饱受苛捐杂税之困扰吗?”
这句话几乎算是将李之椿架在火堆上烤了,毕竟苏言刚刚那句济世要先安民,百姓不安天下无法安定的话的确说到了点子上。
如果李之椿选择拒绝,那就显得他是心口不一的伪君子,可如果他选择帮助苏言,肯定会自绝于江浙缙绅,遭到江浙缙绅支持的官员士子口诛笔伐。
可问题是……他真的会害怕这些吗?
李之椿此人除了上前提到的美名外,其骨子里也算是强硬份子,在历史上即便是被清军俘虏,遭到严刑拷打,仍然拒绝屈服。
连皮肉之苦他都受得住,更何况是官场上的党争排挤?
因此,李之椿当即抬手行礼,神情坚毅,道:“安民方可济世,督师此言深入下官之心,下官愿为督师分忧!”
“好!”
苏言面露喜色,连忙上前扶起李之椿,道:“有李总宪相助,何愁新政无法在江南推行?”
说罢,他话锋一转,道:“本督兼领吏部尚书职,有便宜行事之权,便暂拜李总宪以原官左都御史巡抚江南,清丈田亩,推行新政。”
李之椿不知道苏言这以吏部尚书的名义授自己江南巡抚职权合不合法,但他还是选择接受,并再度行礼,道:“下官领命。”
……
随即,推行摊丁入亩新政的公告便在南京城各处张贴,并由专人发往江南各州府宣读政令。
而李之椿也顾不得休息,次日便离开南京,前往苏州主持苏松常等处的新政推行。
为了避免缙绅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袭击巡抚,苏言也从第一旅中调一个标的兵力暂时归为李之椿的抚标,保卫他的个人安全以及应对其他突发事件。
摊丁入亩新政的内容迅速在南京城内传开,引发一阵轩然大波。
平民百姓对此自然是拍手称快,毕竟新政直接将人头税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赋税一起并入田亩税之中,这对于普通百姓是极大的便利,直接将压在他们肩上的沉重赋税胆子给扳倒了。
要知道,即便经过清军荼毒,江南的人口组成仍然以小市民为主,每座城池里都充斥着大量没有土地的人口。
在推行新政之前,他们仍然要缴纳人头税和其他名目众多的赋税,年头好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温饱,可近几年战乱频发,他们也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而在推行新政之后,他们虽然仍然要交税,但缴纳的赋税明显会比之前更轻,也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盼头。
可是,在欢喜过后,一个问题又紧接着摆在了他们面前——那便是这一新政能否真正推行下去并落实到底。
他们没有忘记,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在张居正死后,这一政策便人亡政息。
那还是对缙绅影响不算太大的政策,这摊丁入亩的政策对拥有众多田亩的缙绅而言就好似一记铁拳直接砸在了头顶,他们不可能听之任之,肯定会奋起反击。
苏言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新政颁布的第二天,包括熊汝霖在内的部分在南京的官绅或是求见,或是上书,希望能够阻止新政的推行。
但苏言没有收下那些书信,只是接见了熊汝霖,他态度坚决地对熊汝霖表示,摊丁入亩政策利国利民,是必须施行到底的。
如果有任何人试图从中阻挠,不论其身份官职如何,都会遭到苏言的严厉惩处。
苏言的态度之坚决,以至于熊汝霖走出总督府回到自己的住所时,脸色都还显得阴沉。
熊汝霖的主动上门反倒给了苏言一个提醒,此人从鲁王开始,在政见方面就一直和苏言是相反的,并且看样子属于无法收复的对象。
对于这样一个不稳定因素,苏言又怎么可能继续放任他掌握兵权呢?
当初保留熊汝霖的兵权,就是希望他这支兵马能够协助攻打南京,而现在南京已经光复,那继续留着这支战斗力不高的义师,也没有必要了。
因此,苏言在当天便以兵部尚书的名义下令解散熊部义军,给每一名士兵发放回家的饷银和路费,让他们自行归乡。
苏言的这一举动几乎可谓是釜底抽薪。
熊汝霖甚至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等他得到消息匆匆赶到营地时,营中便已经有许多义兵兴高采烈地领到属于自己的饷银和路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南京。
郑遵谦并不知道熊汝霖和苏言之间的事情,他苦着脸坐在营房内,见熊汝霖赶到,连忙迎上前去,抱怨道:
“阁部,定国公在半个时辰前以兵部尚书的名义下令解散义师,还给将士们都发放了饷银和路费,末将也没有理由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领钱后离去。”
熊汝霖沉着脸,压抑着心中的怒火,道:“到目前为止,有多少人离开了?”
“末将没有细数,但从登记的数量来看,至少也有过半了。”郑遵谦回答道。
“欺人太甚!”
熊汝霖咬牙切齿地说道,他如何看不出来苏言突然下达这个命令是因为什么——这就是在向他示威,也是在向他证明推行新政的决心。
“阁部,您此言又是为何?”
郑遵谦听到了他的那句充满怒气的话,心中不解,不禁询问道。
熊汝霖便将自己今天求见苏言以后所发生的事情和对话都和盘托出,告诉了郑遵谦,后者听罢,也是十分不满。
郑遵谦为诸生出身,家中富豪,拥有众多田亩,这摊丁入亩的政策若实施下去,损害的毫无意外就是他的利益。
新政本就对他不友好,现在又解散义师,进而剥夺他的兵权,郑遵谦怎么可能愿意,他忿忿道:
“枉我还钦佩定国公,认为他是大明中兴的肱骨之臣,可他现在居然做出此等愚笨的决定,实在令人心寒,他难道就不怕自绝于江浙、甚至是天下士人吗?”
熊汝霖见他如此愤愤不平,心中多少感受到了一些安慰,他这时突然回想起之前让彭耀代为送往朝廷的奏疏,心中突然有了主意。
他拉近二人之间的距离,低声说道:“苏言此人狼子野心,此前其部公然高呼万岁之场景你我皆有目共睹,我已将此事写入奏疏,请彭给事奏报朝廷。
只要监国下诏,罢免苏言身上一切官职,你我便可联络军中同样不满他的将领发动兵变,将其拿下,届时便能拨乱反正,使一切回到正轨了。”
郑遵谦听言大惊,忙道:“定国公于军中势力根深蒂固,如何会有人愿意与我们一同举事?只怕倒是举事不成,你我二人都要因此丧命!”
“那履恭就愿意眼见苏言继续为祸东南吗?”熊汝霖冷冷道。
郑遵谦一噎,他打心底是不愿意新政继续推行下去的,但要因此让自己丧命,那他反而能够接受新政了。
只是,熊汝霖现在直接将他的计划告诉自己,那他还有拒绝的余地吗?只怕他刚表示拒绝不久,就会死于非命了。
想到这,郑遵谦只能硬着头皮抬手行礼,道:“末将愿追随阁部,随阁部一同拨乱反正。”
见郑遵谦应下,熊汝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两人之间的交谈居然都被隐藏在暗处的天玑司探子尽收耳中。
这探子是天玑司指挥使同知孔安提前安插在熊汝霖身旁的,身为系统事务官的他自然要比陈彬想得更周到。
熊汝霖此人与苏言政见不合,又始终没有臣服的倾向,孔安便留了个心思,提前将探子安插在熊汝霖身旁。
却没想到,这个探子果然探查到了关键的消息。
在二人结束对话后,探子连忙将他们交谈的内容记录在册,送往孔安手中,再由孔安转呈到苏言面前。
苏言看过之后,却没有大发雷霆,只是面露冷笑,道:“这熊汝霖果然有问题,居然还向朝廷打小报告,不过他难道真的认为远在广州的朝廷,能够奈何我分毫吗?”
孔安低头不语,宛如一座雕像一般站在那里。
他清楚自己身为特工的职责,只需要负责将收集到的情报上报,对其的评价不是他能够置声的。
苏言也没有在意他的沉默,接着自顾自说道:“孔安,你觉得我应该直接将他们拿下,还是放长线钓大鱼,等他们有下一步动作,再将所有不忠的人一网打尽呢?”
听到苏言询问自己,孔安这才有了反应,他抱拳说道:“督师,属下认为可以暂时留下他们,加大监视力度,如果他们真的密谋反叛,那便将所有涉事人员一网打尽。”
苏言点了点头,道:“那便按你说的去办吧,你继续盯着熊汝霖和郑遵谦,一有风吹草动,就第一时间汇报给我。”
“属下遵命。”
孔安当即领命。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